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泰山医学院学报杂志

泰山医学院学报

泰山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태산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泰山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4-7115
  • 国内刊号: 37-119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学报杂志;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泰山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王学春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析

    作者:冯玉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肝癌的患者40例,对40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螺旋CT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 检查的4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癌患者的有38例,有1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5.0%.结论 螺旋CT用于肝癌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肝癌病症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护理干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作者:刘燕飞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77例为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减少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双琴;许毓光;谭贤辉;付冬林;郭文龙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进行胸段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胸段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4、T5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T1、T3阶段收缩压、舒张压都低于对照组,在T2阶段收缩压、舒张压都高于对照组,T4/T5阶段的心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控制血压,维持心率,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庞敏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以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给予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同时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肝脏良性病变患者77例组成对照1组,接收的健康体检患者80例为对照2组,给予相同检测,观察三组患者血清AFU与AFP水平,并分析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肿瘤大小与血清AFU和AFP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U水平和AFP水平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10 cm时,AFP水平高于肿瘤<10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不同的患者AF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检测的敏感度高于血清AFP检测,而血清AFP检测特异性高于血清AFU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结论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后,可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AFP AFU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CT在盆腔卵巢附件包块性质鉴别、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舒予静;潘永海;何荣业;林其健

    目的 探讨CT在盆腔卵巢附件包块性质鉴别、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盆腔卵巢附件包块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CT结果及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CT准确定位的患者共78例,准确率为97.50%(78/80),良性包块52例,准确率为96.30%(52/54),恶性包块25例,准确率为96.15%(25/26);经病理检查显示良性包块54例100%(54/54),恶性包块26例100%(26/2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在盆腔卵巢附件包块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2.00%较病理诊断肿瘤术前分期准确率100%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在盆腔卵巢附件包块诊断中,可准确诊断出包块良、恶性,且对恶性肿瘤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较广泛前景.

  •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作者:赵庞艳

    目的 分析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综合组在治疗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常规组在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前列腺炎患者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和护理

    作者:苏艳芹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继发性感染发生率为61.32%(65/10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性感染发生与偏低的机体抵抗力、肠道菌移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及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经针对性护理,6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护理满意率为96.92%(63/65).结论 临床实践应明确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予个性化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的应用评价

    作者:朱洁;朱小明

    目的 评价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00人,分别应用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以及Microtest 1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 Microtest 1与魏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y=1.0051x+1.1361;r=0.9872),精密度好(CV<8%);样本在4 ℃冰箱保存24 h再检测稳定性仍然良好.结论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检测ESR较快速、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罗蓉;罗军;夏罗英

    目的 探讨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94例需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正畸 口腔修复 应用
  • 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文旭;梁艺耀;林捷;宋春燕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组设为观察组共52例,其余为对照组共34例.观察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gG、IgM浓度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L-2、IgM浓度分别为(10.28±1.45)μg/L、(0.17±0.06)g/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IgG浓度及NK细胞活性分别为(12.79±5.23)g/L、(52.37±11.2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及护理配合研究

    作者:赵艳媚;邓晓云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探讨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其是否就诊延迟分为就诊及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 h)48例和就诊延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 h)54例,收集所有患者各方面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分析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进而分析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配合对策.结果 两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就诊及时组相比,就诊延迟组年龄明显较高,受教育年限明显更短,个人收入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主要涉及患者基本情况、认识、行为等方面,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医保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模式、与医院距离、是否呼叫急救车、NIHSS评分等,临床应重视健康教育与急救意识宣传,完善急救系统等护理配合.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超云;吴杰贤;陈劲新

    目的 分析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对照组(8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68/82),与对照组的61.0%(50/82)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小儿肠炎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林金弟;李英强

    目的 探究小儿肠炎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肠炎患者中选取116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例小儿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8例小儿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探究116例小儿肠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肠炎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可应用推广.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谭皓妍;谭美红;赵季璇;冯浩华;何艳屏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社区高血压患者157例,开展血脂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有斑块组年龄高于无斑块组年龄(P<0.05);稳定斑块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高血压患者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不稳定斑块产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血脂水平对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斑块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微波康复理疗对骨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新刚;曾维明;冯洪

    目的 对微波康复理疗对骨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70名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将全部研究人员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在制动期间,观察组也就是接受了超短波综合康复理疗的患者(包含了超短波理疗、关节被动运动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对照组患者不实施任何的康复措施.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上肢的功能测定箱(SHF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肢综合积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且两组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超短波康复理疗在促进骨折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伊莉;陈丽言;唐蜜;曾款坤;黄小燕

    目的 探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效果与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恢复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探究

    作者:张盈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阶段组42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阶段组采取阶段化护理.比较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阶段组较之常规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阶段组较之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阶段组较之常规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探究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月好

    目的 探讨针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结果 (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均改善较为明显,P<0.05.(2)比较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浓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治疗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丹参注射液对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曹姗姗;李希红;杨琳;陈述英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将56例细菌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儿的血清NSE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另选28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研究.结果 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血清NSE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可以提高细菌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建生;朱菁锋;黎志锵;杨日新;刘亚民;廖平

    目的 通过对我院嵌入型甲沟炎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嵌入型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嵌甲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治愈率、复发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结果 (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0级和I级疼痛病例明显更多,II级和III级疼痛病例明显更少,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换药次数明显更少,愈合时间明显更短,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缩短愈合时间,缓解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康惠尔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邵凤

    目的 分析康惠尔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所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儿共70例,将他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研究组(n=35)和参照组(n=35).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应用康惠尔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参照组患儿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药物护理.对两组患儿用药护理时的痛感强度、痊愈时间、脐部位置细菌转阴时间、换药的次数和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数据指标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以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将康惠尔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新生儿脐炎病症护理中,效果显著,愈合速度快,对患儿的伤害小,家属更易接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护理

    作者:徐翠;鲍榴梅;张静;谢嗣红;汤宏芝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35例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20例胰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规范化程序化治疗和护理,35例胰瘘患者中20例痊愈出院,1 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予以规范化程序化治疗和护理,对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及ADAM17检测对脑胶质瘤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有矶;薛志文;李富;黎子辉

    目的 研究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及ADAM17检测对脑胶质瘤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脑胶质瘤患者73例,其中39例患者为I~II级恶性胶质瘤设置为低度恶性组,34例患者为III~IV级恶性胶质瘤设置为高度恶性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和ADAM17水平差异.结果 低度恶性组和对照组Fib水平较高度恶性组显著较低(P<0.05);高度恶性组D-D水平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和对照组(P<0.05),低度恶性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度恶性组和对照组FDP水平较高度恶性组显著较低(P<0.05);高度恶性组ADAM17指标阳性率为97.06%,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58.97%和对照组20%(P<0.05),低度恶性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瘤体的恶性程度越高,其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水平越高,ADAM17指标阳性率越高,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及ADAM17检测有利于临床上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有利于预后分析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亚峰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于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29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同时针对可疑患处采取常规磁共振检查,分析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9例患者,乳腺癌6例,肝癌7例,肺癌5例,鼻咽癌3例,结肠癌4例,胃癌3例,前列腺癌1例;经病理性检验确诊21例,其中8例为良性病变.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及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 布地奈德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直肠用药治疗远端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进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直肠用药治疗远端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结远端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均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直肠用药治疗远端溃疡性结直肠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急诊患者中引入风险管理的价值

    作者:谢曼英;杨璐丹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以风险管理前急诊科患者160例(2015年1月-4月)和风险管理后患者160例(2015年5月-8月)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前总风险事件发生32例(20.01%),实施后总风险事件发生7例(4.39%).风险管理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显著(P<0.01).实施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消毒护理、技能操作、护理安全、护理文书7项护理质量考核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5项比较,护理质量提高显著(P<0.01).且实施后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实施前患者总满意率80.63%(P<0.01).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系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医疗安全.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树燕;吴志群;邹桂年;吴庆伟

    目的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 56例(59眼)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的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均降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房角开放度,眼前段结构前房容积、前房角宽度等均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可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加深房角,临床效果较好.

  • 细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赵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65)与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的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增加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胃癌术后单纯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超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使用单纯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6例行根治手术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的单纯化疗(CT组)和放化疗联合治疗(RCT组),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转移率和治疗后1~3年内生存率.结果 RCT组患者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腹腔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低于CT组,RCT组患者1~3年内存活率均高于CT组,两组患者的转移率、1~3年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I~II级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RCT组术后发生III~IV级白细胞数和粒细胞数减少发生率低于对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接受同期放化疗辅助治疗效果更好,可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且不增加毒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急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及IgE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伟强

    目的 肺炎支原体感染(MP)患儿急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免疫球蛋白E(IgE)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83例急性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急性荨麻疹组;检测两组MP-Ab滴度,单次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160及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或下降2倍的急性荨麻疹组患者分为MP感染组,其余为非MP感染组,另选取非过敏性疾病的患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荨麻疹组与对照组MP感染率,比较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及对照组总IgE含量及急性荨麻疹组患儿不同临床症状对MP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急性荨麻疹组MP感染数为27例,对照组MP感染数为8例,急性荨麻疹组MP感染率32.53%高于对照组9.64%,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总IgE含量(71.63±53.85)IU/L与对照组(75.52±51.76)IU/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非MP感染组(179.40±133.85)IU/L,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荨麻疹组患儿不同临床症状对急性荨麻疹组患儿MP感染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MP感染合并急性荨麻疹患儿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总IgE含量无关,IgE定量检测无明显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曾晓云;钟苑影;谈翠媚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过往72例肾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每组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形式.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基础上加之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对照组的肾脏肿瘤患者运用常规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对照组的护理基础,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进行干预之后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显然是低于干预之前,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进行的干预,对于肾脏肿瘤患者在围术期负性情绪有了很大改善,将其抑郁以及焦虑的症状进行明显降低,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得以增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致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淑华;陈爱兰;李淑珍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方法 观察2013年10月1日-2014年10月1日在我院住院,应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的成年患者,在第5、10 d进行血小板和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的监测,发现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阳性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2842例患者,其中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阳性者119例,占5.56%,其中发生HIT16例,发生率0.747%,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小21岁,高78岁,平均年龄61±7岁,发生出血事件者6例,占37.5%,发生血栓形成者2例,占12.5%,血栓形成患者同时合并出血.所有患者均给予停用肝素封管,有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抗栓、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临时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静滴;强的松20 mg口服,1次/d.血小板在第2 d到第3 d开始恢复,第4 d至第11 d恢复正常或在正常值范围内.无一例死亡及出现后遗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 d后血栓消失.结论 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可引起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处理,预后良好.

  •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石冰;付建斌;鲁玉来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髋关节骨折及l5例骨盆骨折患者利用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Power MX16排螺旋CT机对48例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在Philips Warkstation 工作站采用SSD、MPR及VRT作三维重建,并与传统X线平片作比较.结果 螺旋CT重建技术均能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程度及骨盆环破坏情况,而传统X线照片诊断正确才39例.MPR、SSD、VR显示20例复杂髋臼骨折及12例股骨头脱位及X线不能发现的关节腔内碎片和股骨头凹陷性骨折7例.螺旋CT扫描还诊断合并腹部闭合伤4例.结论 螺旋CT重建技术较X线平片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在立体空间清晰地显示复杂骨折的细节及内脏组织的损伤,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分型与治疗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试验及DTI扫描结果的影响

    作者:金贵梁;刘慧

    目的 研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试验及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扫描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均伴有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和步行受限表现,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在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通道FES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通道FES治疗,1次/d,30 min/次.均持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并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TI的扫描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BBS评分及社区可活动率分别较治疗前高,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FMA(28.42±4.84)分、BBS(44.18±10.15)分、社区可活动率70.59%分别较对照组(17.51±5.71)分、(27.01±15.21)分、44.12%高,均差异显著(P<0.05);DTI扫描显示治疗后局部病灶水肿范围缩小,白质纤维素完整度提高,且上述变化在观察组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多通道FES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肢功能疗效显著、稳定,临床推广发展前景较好.

  •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春荣;罗思娟;陈华娟;黄桂;李彩萍

    目的 分析胎儿唇腭裂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联合断层超声成像(TUI)中的图像特征,探讨其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唇腭裂胎儿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VCI与TUI联合处理分析,并将检查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三维超声VCI与TUI联合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5/5),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91.3% (21/23);二维超声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5/5),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52.2%(12/23).二者对胎儿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VCI与TUI联合在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1-2015年《中华护理杂志》载文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刘太芳;张爱华;张营;高岚

    目的 分析《中华护理杂志》的载文内容,揭示护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路径.方法 运用Cite SpaceIII及Microsoft Excel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提取7834篇文献,涉及14869位作者,5375个机构,高产科研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两地;护理热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护理"和"护理人员"等领域,2001-2015年护理选题热点演变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结论 近年来,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呈快速发展势态,但是作者间的科研合作有所欠缺,提示有关学者和机构应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全面推进护理科研的发展.

  • 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

    作者:杜威

    目的 研究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等微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衰竭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的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ALB) 、前白蛋白(P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hs-CRP、TNF-α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590,t=1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t=15.504,t=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炎症状况及营养状态,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小儿肺炎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观察

    作者:王运玉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患儿采用喜炎平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小儿肺炎患儿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喜炎平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 对照组47例患者中,20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68.1%;观察组47例患者中,32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3.6%.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喜炎平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胎儿系统器官超声筛查与其父亲的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刘舜华;许雅;陈雅嘉

    目的 了解胎儿的发育健康与其父亲的生殖健康状况是否相关.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31日来我院进行孕中期胎儿系统器官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丈夫(4056例)进行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包括年龄、一般身体状况、生殖系统疾患史(包括炎症、发育异常、不孕治疗史、家族遗传疾患史等)、不良嗜好史(吸烟、酗酒、吸毒等)、长期服用精神类抗癌类药物史、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等6个方面.分析上述调查结果胎儿系统器官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 我院两年间发现胎儿系统器官发育明显异常者51例,阳性率为1.23%.准父亲的年龄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父亲生殖系统疾患史及不良嗜好史胎儿畸形有显著相关(P<0.05),长期服用精神类及抗癌类药物史和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由于例数不足,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亲的生殖健康与下一代的健康发育息息相关,以后社会应重视男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 关节腔加压灌注联合局部封闭和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涛

    目的 探讨关节腔加压灌注联合局部封闭和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联合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腔加压灌注+局部封闭+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37例显效,12例有效,优良率98.00%,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9例,优良率80.00%,两组间优良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由于关节腔快速膨胀导致的关节囊撕裂引起的出血.结论 关节腔加压灌注联合局部封闭和手法治疗在肩周炎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电子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探析

    作者:郭健滨;陈壁亮;郭正端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上消化道异物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电子胃镜异物取出术,并将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经过采取电子胃镜治疗,均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00%.其异物所在位置分别位置食管内(43例)、胃内(14例)及十二指肠球部(1例). 所有患者将异物取出后,金属类异物占20.69%,非金属类异物占79.31%.手术后仅有个别患者出现胃黏膜少许刮伤的现象,除此之外均无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在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中,采取电子胃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迟发性鼻中隔脓肿病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衡淑芳;杜志华;张雷;陈敏良

    目的 探讨迟发性鼻中隔脓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近6年我院收治的18例迟发性鼻中隔脓肿患者,发病诱因分别为:鼻出血经微波治疗后并发鼻中隔脓肿9例;鼻内镜手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术后并发鼻中隔脓肿4例;鼻外伤鼻中隔骨折并发鼻中隔脓肿3例;无明显诱因出现鼻中隔脓肿3例.其中,9例患者采取鼻中隔脓肿切开引流术;9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脓肿清理术.结果 微波治疗鼻出血致迟发性鼻中隔脓肿占发病诱因的50%;鼻内镜下脓肿清理术鼻部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等均优于脓肿切开术.结论 鼻出血微波电凝止血及鼻内镜手术是迟发性鼻中隔脓肿发病主要诱因.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行鼻内镜下鼻中隔脓肿清除术更能取得良好疗效.

  • 合并COPD心衰患者比索洛尔的应用

    作者:李艳;刘宇

    目的 观察合并COPD心衰患者应用比索洛尔对COPD急性发作、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和对照组,并逐渐加量达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测量其肺功能及心电图和BNP.观察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观察3个月,比索洛尔组达目标剂量的是32例,6例在随访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在比索洛尔组明显增加(1561±414 ml vs1698±519 ml, P=0.046),但在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2±421 ml vs 1508±417 ml,P=0.346).比索洛尔明显的降低了心率(75±14 vs 68±10,P=0.007).两组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两组急性发作的次数比索洛尔组少于对照组 (2.14±0.58 vs 2.67±0.571, P<0.05).结论 合并COPD的心衰患者可以耐受比索洛尔,且比索洛尔可改善肺功能,在COPD稳定期应用是安全的.

  • DNMT1、DNMT3A和蛋白磷酸酶1γmRNA在低氧预适应晚期相小鼠海马组织变化

    作者:谢伟;张柱霞;贾小娥;姜树原;石蕊;刘晓蕾;许文强;张颜波;邵国

    目的 研究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中DNA甲基化和PP1γ基因表达伴随低氧后时间的变化机制,阐明低氧是否通过DNA甲基化来调控PP1γ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侧脑室注射5-aza-cdR (10 μM, 5 μl),之后进行低氧处理,分别于低氧后0、1、2、3、4天处死小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甲基转移酶DNMTs和PP1γ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低氧后1天DNMT1和低氧后2天DNMT3A的mRNA表达受到抑制(P<0.05),且不受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5-aza-cdR对DNMT1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但明显抑制DNMT3A的表达(P<0.05).低氧抑制PP1γ mRNA表达(P<0.05),且有低氧后时间依赖性.甲基转移酶对PP1γ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且与低氧后时间有关.结论 随着低氧后时间的延长,低氧通过改变DNA甲基化,尤其是DNMTs表达变化,调控PP1γ基因表达,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水通道蛋白1在肺挫伤肺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大为;肖家荣;张波;胡基平;陈敏;腾寅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肺挫伤模型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90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两组大鼠均禁食12 h,实验组麻醉后采用胸部撞击器撞击右胸前壁,制作肺挫伤模型,对照组单纯麻醉后处死,自模型制作或麻醉1 h后进行取材,两组大鼠均部分切取挫伤区域肺组织或全肺组织,剪开腹腔暴露腹主动脉,用预先吸有1ml肝素钠的注射器经腹主动脉取3 ml外周血,分别对肺组织、血清中的VEGF、AQP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病理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泡萎缩、肺泡水肿和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可见大量红细胞,肺间质炎性浸润,有炎性细胞附着在毛细血管上,与对照组相比VEGF、AQP1表达增加(P<0.05);外周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大鼠外周血中的AQP1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挫伤模型大鼠肺组织中VEGF、AQP1表达增加,外周血中VEGF表达增加,但外周血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并无显著变化.

  • 川芎嗪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 研究川芎嗪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32例难治性胃溃疡患者,HP阴性者给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口服.HP阳性者给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四联口服,10 d后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继续治疗至1个月.全部患者均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每日1次,疗程同上.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血清PGI、PGII、PG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胃镜下胃溃疡的有效率81.2%.结论 川芎嗪联合抗溃疡药物对难治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斑马鱼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巨噬细胞炎症迁移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贾小娥;朱伟;樊燕;谢伟;姜树原;石蕊;刘晓蕾;许文强;张颜波;邵国

    目的 研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是否参与了巨噬细胞炎症迁移的过程.方法 利用斑马鱼尾巴创伤后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的模型,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巨噬细胞迁移前后58个斑马鱼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斑马鱼尾巴创伤后,巨噬细胞开始向炎症部位迁移,并在尾巴切除后6 h聚集在尾部的巨噬细胞达到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尾巴创伤后巨噬细胞迁移6 h后,有3个斑马鱼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有变化.结论 斑马鱼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炎症迁移的过程.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潘章磊;尹翘;贾彦诺

    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相关资料.检索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分别从维持透析时间≥6个月出现的并发症,维持透析时间≥3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及透析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5年12月,使用RevMan5.3软件对入选临床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866篇,其中有13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 ①与血液透析相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发生感染的机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发生营养不良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②维持透析时间≥3个月血液透析可以更好的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维持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6个月、12个月、36个月时的存活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23、0.19、0.53).结论 不同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时,进行腹膜透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机率较低,但容易发生感染;维持透析时间≥3个月则可以显著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但二者在短期内(36个月)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联合PCIS评分变化对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志良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合PCIS的评分变化对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的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60名被诊断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上述患者在入院1 d内对相应的急性时相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同危重评分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血浆C反应蛋白和危重症评分之间为负相关,死亡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存活组比较明显较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时相蛋白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浆C反应蛋白和危重症评分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存在联系.

  • 转染BRMS1基因对人类胰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肿瘤转移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卫东;侯燕;韩国新;王庆宝

    目的 建立人类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BRMS1基因对人类胰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肿瘤转移能力的影响,寻找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模式.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构建的pEGFP-C1-BRMS1重组载体、pEGFP-C1空载体稳定转染入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接种三组(转染组、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于裸鼠背部皮下,5周后处死裸鼠,取肿瘤、淋巴结及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将pEGFP-C1-BRMS1重组载体、pEGFP-C1空载体转染入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ANC-1,并建立了人类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三组裸鼠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但转染组裸鼠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 BRMS1基因不影响人类胰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可以抑制人类胰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局部淋巴转移.

  • 一种具有增强功能的小波变换图像去噪方法

    作者:王世刚;游敏娟;宋莉

    目的 探讨一种小波变换的图增强像去噪算法.方法 对含加兴噪声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后,对低频小波系数进行均衡化处理,对低频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处理.结果 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小波变换图像增强去噪方法,增强了图像,有效地去除了高斯噪声.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于图像小波增强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杨琳;韩传平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患者在手术之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手术部位感染率约为13.00%~18.00%,占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1],同时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报告指出:77%的术后死亡与SSI有关[2].所以,SSI一直是医院感染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针对SSI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加强了SSI危险因素的防控意识.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就SSI的概述及SSI的危险因素做以综述.

泰山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