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PET-CT及颅脑MRI在肺癌分期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谈炎欢;李俊晨

    目的 确定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肺癌分期的诊断性能是否优于PET-CT联合颅脑MRI.方法 用于肺癌分期与术前PET-CT联合颅脑MRI和WB-DWI检查的肺癌患者30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2例.对肺癌分期的准确性采用McNemar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T-CT正确识别病理N分期23例(76.67%),2例被高估(6.67%)和5例被低估(16.67%),分期准确性为0.767.WB-DWI正确识别病理N分期26例(86.67%),1例被高估(3.33%)和3例被低估(10%),分期准确性为0.867,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ET-CT联合颅脑MRI正确分期20例(66.67%),3例被高估(10%)和7例被低估(23.33%),分期准确性为0.667.WB-DWI正确分期21例(70%),2例被高估(6.67%)和7例被低估(23.33%),分期准确性为0.7,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WB-DWI对肺癌的分期诊断性能优于PET-CT联合颅脑MRI.

  • 高海拔地区WB-DWI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赵闯绩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WB-DWI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磁共振全身弥散原理的阐述,对30例恶性肿瘤应用 WB-DWI,分析此项技术在高海拔地区应用的优缺点。结果:高海拔地区 WB-DWI 成像技术具有简单、易行、高敏感、无辐射、费用低等优点,对于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筛查、定位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WB-DWI适合高海拔地区对于肿瘤的诊断与筛查。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张妍;王晞星;黄永波;王峻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36例及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并于1周内对可疑部位行常规MRI检查(胸部病变加做CT),必要时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及/或临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患者终诊断恶性肿瘤29例,良性病变7例.WB-DWI诊断恶性肿瘤28例,误诊1例,漏诊2例,其中20例患者发现了原发病灶,诊断敏感度93.1%,特异度85.7%,约登指数0.79,符合率91.7%.同时,WB-DWI还发现了6例良性病变的异常影像.结论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龙华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评估乳腺癌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化疗前、化疗一个疗程结束时及化疗结束时分别行DWI成像检查,测量病灶变化及表观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64例,其中有效48例(75%),无效16例(25%)。化疗前 ADC 值和肿瘤大径线值均与化疗结束时的数值差异显著(P<0.05)。化疗有效患者的ADC值升高情况显著高于化疗无效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实施WB-DWI具有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卉;谢传淼;刘学文;李建鹏;耿志君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43例,观察鼻咽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良性淋巴结以及肝脏良性病灶在全身弥散加权图像上的表现并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鼻咽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肝转移瘤、骨转移瘤、肺转移瘤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上呈明显高于背景信号病灶,其ADC值分别为(1.15±0.21)×10-3 mm/s2、(1.19±0.24)×10-3 mm/s2、(1.17±0.24)×10-3 mm/s2、(1.13±0.26)×10-3 mm/s2及(1.12±0.33)×10-3 mm/s2,原发病灶与各部位转移灶的ADC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淋巴结和肝脏良性病灶ADC值分别为(1.37±0.27)×10-3 mm/s2及(2.15±0.63)×10-3 mm/s2,良性病灶明显高于转移性病灶(P<0.05).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作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可以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前分期以及治疗后随访.

  • 血清Tracp5b、IL-11与WB-DWI联合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兰珂;魏素志;张延;左江华;杨云霞

    目的 对比分析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IL-11与WB-DWI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骨转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用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白介素11(IL-11)水平,乳腺癌骨转移组再通过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比较2组血清Tracp5b、IL-11水平,并比较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IL-11与WB-DWI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和阳性参考值.结果 骨转移组Tracp5b、IL-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racp5b检测敏感度为77.5%,阳性预测值为100%.血清IL-11检测敏感度为79.4%,阳性预测值为100%.WB-DWI检查敏感度为87.3%,阳性预测值为100%.血清Tracp5b、IL-11检测敏感度与WB-DWI检查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的敏感度为95.4%高于WB-DWI的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IL-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优于WB-DWI诊断敏感度,降低了乳腺癌骨转移的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周志强;孙宏;王哲;殷倩;王智宝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WB-DWI )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我院1á.5 T超导磁共振对2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同期行WB-DWI扫描及ECT检查,二者进行比对,以此来分析WB-DWI对病灶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2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经临床及综合影像确认骨转移灶180个;WB-DWI检出骨骼异常信号灶159个,其中假阳性6个,遗漏真阳性病灶27个,检出率85%,准确性96.23%;核素骨扫描检出骨骼系统异常放射性浓聚灶175个,其中假阳性15个,遗漏真阳性病灶20个,检出率88.89%,准确性91.14%。结论 WB-DWI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其检查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无辐射损伤,可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筛查手段。

  •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作者:魏来;管永靖;陈克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飞速进展,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法已广泛应用于扫描腹部、盆腔等颅外部位[1].高梯度场的应用、多通道线圈、平板同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并行采集(ASSET)等技术[2,3]拓展了DWI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并行采集技术缩短了TE时间、回波链长度及K-空间填充时间,从而使运动伪影大大减少,提高了弥散图像质量.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转移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潘佳黎;李俊晨

    目的:通过对比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评估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于恶性肿瘤远处转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恶性肿瘤患者30例分别行WB-DWI及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联合扫描),采用分层卡方检验和Kappa值分析,并用ROC曲线对两组检查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常规MRI漏诊1例脑膜转移,WB-DWI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骨转移检查较为敏感,均能检测出其4处转移灶.观察者间差异Q=2.263,P=0.133.WB-DWI敏感度为81.24%,特异度为69.37%,准确率为91.50%;联合扫描敏感度为65.23%,特异度为71.33%,准确率为83.40%.两组检查方法的χ2=0.45,P=0.0001.观察一致性PA=63.33%,机遇一致性PE=33.33%,Pearsonχ2=15.56,P=0.004.ROC曲线显示,WB-DWI曲线下面积为0.833,诊断阈值特异度为69.37%,敏感度为81.24%.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预测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方面是可行的,优于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方法.

  •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振国;姜熳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评估乳腺癌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64例患者(64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化疗前、化疗一个疗程结束时及化疗结束时分别行DWI成像检查,测量病灶变化及表观系数(ADC)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64例患者,其中有效48例(75%)(CR 6例、PR 23例、SD 19例),无效16例(25%).化疗前ADC值为(1.024±0.132)×10-3mm·s-2与第一化疗疗程结束时的(1.065±0.121)×10-3mm·s-2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化疗结束时的(1.225±0.127)×10-3mm·s-2差异显著(P<0.05).化疗前肿瘤大径线值为(43.62±17.63)mm与第一化疗疗程结束时的(41.77±16.94)mm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化疗结束时的(36.82±16.05)mm差异显著(P<0.05).ADC值变化率与肿瘤大径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3,P<0.001).有效组患者的化疗前ADC值为(1.068±0.127)×10-3mm·s-2、化疗一个疗程后(1.154±0.118)×10-3mm·s-2、化疗结束(1.299±0.124)×10-3mm·s-2、变化率为21.63+4.57均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DC值判定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性为87.5%、误诊率为12.5%、漏诊率为8.3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结论]乳腺癌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中应用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估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利用 MR全身类 PET 成像加原发部位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王樱花;黄晖;龚洪翰;戴西件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局部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的意义。方法收集恶性肿瘤病例36例,行磁共振类PET成像及原发部位常规磁共振扫描,并对病变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类PET成像对所有转移灶的诊断中,假阳性3例,漏诊1例。原发部位手术病理证实病例21例,类PET成像仅对7例原发灶周围侵犯情况作出准确评估,而常规磁共振扫描则对17例作出准确评估。结论在M R全身类PET成像的大范围扫描技术及其发现病变敏感性的基础上,于原发部位追加磁共振常规扫描对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韩鹏熙;张成琪;王新怡;李爱银;王广丽;邓凯;杨志强;马振申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3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结果按病灶解剖部位不同分为4组,即肺内、纵膈内、远处淋巴结区、远处器官区,分别与病理及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四组不同解剖部位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0.3%、66.7%、81.8%、100%.与CT和(或)MRI结果对照,四组不同解剖病灶敏感性分别为65.12%,39.76%、98%、97.15%,特异性为100 %、96.97%、63.04%、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的诊断优于CT和/或MRI,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一种手段.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亚峰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于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29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同时针对可疑患处采取常规磁共振检查,分析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9例患者,乳腺癌6例,肝癌7例,肺癌5例,鼻咽癌3例,结肠癌4例,胃癌3例,前列腺癌1例;经病理性检验确诊21例,其中8例为良性病变.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恶性肿瘤的筛查、分期及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 骨转移瘤核素显像与MR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德道;孙涛;李广宙;刘志翔

    目的 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磁共振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MR WB-DWIBS)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3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先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WB-DWIBS,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共检出病灶106个,终经临床确诊骨转移灶64个,其中核素骨显像检出转移灶61个,WB-DWIBS共检出转移灶56个.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WB-DWIBS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5.3%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71.4%和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磁共振WB-DWIBS成像诊断骨转移瘤各有特点,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 影响全身弥散技术成像效果的因素

    作者:杨永贵;郭岗;郑晔;许晓金

    目的:分析影响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成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WBDWI受检者资料,评价不同因素的图像效果.结果:金属异物、人体组织自身磁敏感差异大、受检者身体长轴不在同一水平面、无匀场及涡流校准导致图像变形,拼接错层,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结论:磁敏感伪影是上述4种影响WBD-WI图像质量的大因素.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增宝;李建军;陈旺生;洪澜;李长清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成像技术(WB-DWI)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43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良性和恶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和同期的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WB-DWI检查。分析良性、恶性淋巴结的WB-DWI表现和ADC值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WB-DWI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较高信号,短径不超过1.0 cm,按照一定的解剖部位呈规律分布;ADC值(2.24±0.56)×10-3 mm2/s。良性淋巴结呈类圆形,短径不超过2.0 cm,较正常淋巴结信号增高,较少融合;平均ADC值(1.57±0.32)×10-3 mm2/s。恶性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可融合,分布无规律;平均ADC值(1.57±0.32)×10-3 mm2/s。健康志愿者、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DWI可以为初步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提供依据,尤其对于某些原发灶不明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大意义。

  • 肿瘤筛查新技术——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作者:吴琴琴;冯超;杨英;邹天富;刘芳露;王佑娟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具备了探测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成本较低、检查方法简便快捷,对人体元辐射,是非常适合于临床筛查的一项检查手段,是极有望取代PET的肿瘤筛查的新技术.

  • 核素全身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田发奎;张惠萍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00例,治疗前1周内所有患者分别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和WB-DWI检查,两种检查进行平均时间间隔≤5d.双盲法分析两种检查图像,记录两种方法探测到的骨异常灶部位及数目,结合病理活检及随访结果确定的骨转移灶数,对比分析骨显像、WB-DWI及骨显像联合WB-DWI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经骨显像和WB-DWI检查共发现骨异常灶352处,其中以骨转移诊断“金标准”为依据确诊的骨转移灶为240处,其余112处为骨良性病变.(2)参照金标准诊断结果,骨显像检查发现的235处骨异常灶中192处为实际骨转移灶,WB-DWI检查发现的223处骨异常灶中205处为实际骨转移灶,联合检查发现的236处骨异常灶中231处为实际骨转移灶.(3)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单独骨显像或WB-DWI(P<0.05).结论 核素全身骨显像与WB-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谷瓅;戴志凌;于清太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WB-DWI检查,利用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获得三维WB-DWI图像,与常规MR图像及其它检查对比分析.结果:WB-DWI检出8例无转移,20例存在转移灶.检出存在于全身不同部位、数目不等的异常信号86处,真阳性65处,假阳性12,假阴性9处,检出率84.4%.结论:WB-DWI技术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恶性肿瘤筛查、分期、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全身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莉;强永乾;任转琴;陈涛;任慧鹏;郭佑民

    目的 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在全身淋巴结病变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恶性淋巴瘤,15例淋巴结转移瘤及5例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的WB-DWI影像表现,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像学特征,计算各组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对恶性淋巴瘤组、淋巴结转移瘤组、良性淋巴结组及正常淋巴结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良恶性淋巴结的佳诊断阈值(OT).结果 在WB-DWI图像上,正常淋巴结和异常淋巴结均表现为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正常淋巴结平均ADC值(1.23±0.24)×10-3mm2/s,良性淋巴结平均ADC值(1.15±0.22)×10-3mm2/s,恶性淋巴结平均ADC值(0.82±0.25)×10-3mm2/s,其中恶性淋巴瘤的平均ADC值(0.75±0.26)×10-3mm2/s,淋巴结转移瘤的平均ADC值(0.92±0.21)×10-3mm2/s.正常与恶性组间、良恶性组之间、恶性淋巴瘤组与淋巴结转移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与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结ADC值的佳诊断阈值为0.900×10-3mm2/s,准确率为83.9%,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WB-DWI在全身淋巴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有一定价值,通过ADC值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淋巴结肿大性质的判定.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