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

江西医药杂志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강서의약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2238
  • 国内刊号: 36-10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西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李利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2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彦成;曾军平;胡国富;陈海平

    目的 评价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3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术后皮肤坏死1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及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器(CPM)无痛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应用

    作者:占学书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A组),及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记各时间点的MBP、HR、RR、SpO2及VAS评分的变化及两组实施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记录阻滞失败后改变麻醉方式的例数.结果 阻滞后1min(T1)、5min(T2)A组患者VAS评分较B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实施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导致麻醉方式改变较A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安全可靠.

  • 匹维溴铵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及对IL-1B和IL-10的影响

    作者:胥宾芬;汤希炜;钟谷平;范慧珍

    目的 探讨匹维溴铵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及对IL-1B和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匹维溴铵口服50mg tid,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0.2g,tid共4周,对照组45例给予匹维溴铵口服50m,tid共4周,并测定治疗前后IL-1B和IL-10的含量,在治疗的第4周末对每例患者进行随诊.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1.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的IL-1B降低明显(P<0.05),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匹维溴铵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IBS能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两种支架置入术在食管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胡茂华;吕春华;王峰

    目的 比较两种支架置入术在食管癌晚期的应用.方法 对34例食管癌晚期的患者分别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术及X线下支架置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 胃镜下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发生率高,X线下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长;两种方法术后所有的患者感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在1-2周后均可缓解.术后所有患者均可进食半流.术后均获得随访,手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支架置入术均操作简单,能明显改善梗阻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并发症少,但胃镜下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短及适应征更广.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置入术
  • 残角子宫妊娠人工流产失败1例报告

    作者:李巧玲;李田秀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另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缺陷,形成残角子宫.我们发现残角子宫妊娠人工流产失败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9岁,G3P2,均为顺产,末次月经2007年1月30日,因停经2个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7年4月9日入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孕10周;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发育正常,单宫颈,紫蓝着色;子宫前位,女拳大,轮廓基本规则,质软,活动.经术前检查无人流手术禁忌症,于4月9日11:00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0.4㎎软化宫颈,15:00在常规消毒下行吸宫术.

  • 正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蚁旭贤;卢瑞华

    正颌手术基本是在口内进行,手术范围涉及上下颌骨、口腔软组织,手术创伤大,再加上口腔又是一个有菌腔隙,易发生感染.要求正颌手术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以面貌美观作为主要的求治动机,同时又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自己做过整容手术,这类患者往往伴随之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就这两方面谈一谈护理体会.

  • 安全隐患干预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钱华丽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 器官的功能和构造尚不健全,对疾病、麻醉、手术创伤与成人有显著不用,安全隐患较成人高[1].本文主要探讨小儿手术中常见的隐患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 手术室植入材料管理的体会

    作者:梅林英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外科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手术需要植入材料.实行规范的流程控制,一直是手术室医疗器械耗材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我院使用植入物材料由2006年的33种增加到2011年的70余种,平均每年用量由2006年300万余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万余元.如何管理好日益增长的植入材料,是手术室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不断探讨NCF管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廖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及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为特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仍无特异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及5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诊断和治疗DCM的新近文献,分析目前DCM 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

  • 长QT综合征的基因检测及诊疗进展

    作者:李翠兰;胡大一

    LQTS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是先发现的也是常见的离子通道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LQTS按照是否伴有耳聋又可区为两种形式:RWS 综合征和 JLNS综合征.RWS综合征常见,多数RW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患病的概率为50%.RWS综合征患者只有心电图上 QT间期延长,临床表现可能还包括晕厥、猝死、癫痫等表现,偶尔还发生非心脏性异常.JLN综合征相对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临床表现除与RWS综合征患者一样的症状外,还有神经性耳聋.

  • 室早诱发性心肌病

    作者:郑继锋;庄晓华;廖德宁

    室性早搏(室早)不但在器质性心脏疾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十分常见,在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也不少见.过去有小规模人群纵深研究对频发室早(>1000/24h)但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随访10年,结果显示新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与正常人群并无明显差别[1,2],故认为这类室早是良性的.

  • 心房颤动的碎裂电位消融

    作者:陈明龙;陈红武

    外科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给电生理医师带来了曙光,但经过了多年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经历了初的困惑和迷茫后,在1998年由法国著名电生理学家Haissaguerre等[1]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发现的基础上(肺静脉触发阵发性房颤),房颤的射频消融才真正拉开了序幕.自此,消融治疗房颤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其治疗理念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治疗模式也渐趋成熟,从初的点状消融,到节段性肺静脉隔离,以至主流术式之一的肺静脉前庭隔离;其术式渐趋稳定,成功率也越来越高.然而,2004年Nademanee等[2]另辟蹊径,提出针对房颤基质-碎裂电位(CFAEs)的射频消融术式.

  • 心包压塞的识别与处理

    作者:杨平珍

    有心脏穿孔风险的操作,术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生命体征及心影的搏动,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该并发症.一旦确诊,应立即抢救,但未明确诊断前尽量避免试探性心包穿刺.抢救措施包括内科经皮穿刺引流及外科开胸手术两种.多数患者在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

  •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嵩

    1972年,Rubler等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概念[1],近40年来,相关学者在DCM 的领域中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DCM通常表现为心肌顺应性降低和舒张期充盈受阻为主的心室功能异常,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并发症.而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技术和人类疾病小鼠模型

    作者:曹青;彭小刚

    在2007年的斯德哥尔摩,英国的Martin Evan、美国的Oliver Smithies和Mario Capecchi 3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靶向"技术,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一突破使生命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他们的成果使科学家可以确定某些特定基因的功能,并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基因靶向"技术遍及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在今后许多年内,它对人类在理解基因功能方面的影响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裨益将不断扩大.

  • 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降压治疗策略

    作者:王梦洪

    高血压病和房颤均是当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7%.首先,高血压病是房颤发生的病因之一,从Framingham研究到CH研究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均证实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另一方面,房颤患者中也有大部分人群合并有高血压病,在一系列以房颤为主题的临床研究(PIAF、RACE、CHARM、ACTIVE、等)中,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均占到了约50%以上,其中以ACTIVE研究所占比例高,达86%.高血压病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危害具有叠加效应.

  • 肾动脉狭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汤曾耀

    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常见的病因,据估计在我国占所有肾动脉狭窄病因的70%左右[1],在欧美国家约占90%[2].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诱发和加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Conoln等[3,4]报道即使那些得到理想内科治疗的患者,其4年生存率仍显著低于无肾动脉狭窄者.另外,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存活率越低,ARAS患者中狭窄95%的存活率(48%)明显低于75%的患者(68%),主要死亡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Bajwa TK等[5]报告在高血压病患者中,ARAS的发生率为0-43%,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发生率为14%.

  • HCN4在人和动物正常窦房结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周慧;申阳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个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的细胞学机制尚未明确.某些特殊个体如运动员,其心律常慢于正常人群,却并非病理现象.对于一部分人,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可以由其他疾病引起,例如先天性异常、心肌炎、营养不良、心肌病、心脏结构重构及窦房结纤维化等[1].

  • 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董一飞

    我从2007年开始接触到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Aliskiren),并开始比较系统在实验动物中研究阿利吉仑对心[1]、脑[2]、血管[3]、肾[4]、胰[1]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循环或是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I在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再转化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效应物质血管紧张素II(AngII),然后产生各种生物效应[5].由于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这个步骤是整个RAS系统的限速步骤,因此在理论上肾素抑制剂可能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能更加有效地抑制RAS活性[6].

  •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陈琦;洪葵;程晓曙;吴延庆;胡建新;李菊香;俞建华;鲍慧慧;颜素娟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VT有3种选择,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的方案:分别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ICD能有效地提供抢救式治疗但并不能有效对VT进行预防.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欠佳且具潜在多种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以上治疗欠佳时,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不二的选择.2011年Roderick Tung[1]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VT射频消融的3例个案,这些病例为处于不同临床状态的VT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

  • OATP1B1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瑞舒伐他汀的关联研究

    作者:熊玉卿;袁钊;温金华;张红;夏春华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高脂血症早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高发病[1].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调低血脂水平,同时显著降低冠心病人群和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故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 化疗药物引起心律失常的探讨

    作者:周慧;徐臻

    Gulinm等报道[1],很多癌症患者在化疗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然而对于抗癌药物治疗与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认识.心律失常的发作原因并非都是由经典化疗产生的心脏毒性作用所致[2].肿瘤学研究相关文献中曾有关于抗癌药物与心律失常的报道,但这些资料往往未引起心脏病医生的关注.

  • 利钠肽在急性心脏救治中的应用一来自2011欧洲心脏病协会年会(ESC)的建议

    作者:吴清华;邬涛

    心脏生物标志物是急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脏病救治工作组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小组来处理与心脏生物标志物相关的问题,医生可通过一些生物标志物来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诊疗.其中心脏压力负荷增加时以及心衰时的生物标记物-利钠肽,能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2011欧洲心脏病协会年会提出应用利钠肽诊治急性心脏疾病患者的建议,根据建议本文重点论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氨基末段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这两个生物标记物.

  • 欧洲成人先天性心脏病ESC指南解读(2010版)

    作者:程应樟;李涛

    1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ASD患者在成年前一般无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压逐渐升高,快速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房扑、房颤).1.1 诊断第二心音固定分裂,收缩期肺动脉血流杂音;ECG表现为不完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UCG)是诊断ASD的关键.CMR与CT可以有效评估右室负荷及肺静脉连接.心导管是肺动脉高压评估肺血管阻力的主要方法.

  • 国际首部《遗传性心脏病指南》中心肌病基因检测解读

    作者:洪葵;胡金柱

    2011年,美国节律学会/欧洲心脏节律学会颁布了国际首部<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由国际上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遗传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基于自身的研究经历、疾病注册中心对患者的随访和相应事件记录及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来评估基因检测在上述两大类疾病中的应用和作用.

  • 《2011年超声心动图应用指南》解读

    作者:倪平娟;宋焱;杨毓雯;谢天;胡雯;胡业深;熊祎玭;吴婷

    美国心脏病学会及其他一些学会组织以2007年经胸(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适用标准及2008年负荷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 UCG)适用标准为基础,结合目前临床实践指南和其执行情况,共同修订并公布了<2011年UCG应用指南>.该指南包含202条,其中97条为适宜指征,34条为不确定指征,71条为不适宜指征.较高的分数(7-9分)表明应用恰当,较低的分数(1-3分)表明应用不适当,中间值(4-6分)表明应用不确定.

  • 《2011年AHA大面积肺栓塞与次大面积肺栓塞、髂股静脉血栓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黄琳;吴延庆

    每年有>250,000 的美国人因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住院,存在较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尽管已有指导急/慢性VTE治疗的临床循证实践指南发表,但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资料稀缺、优化处理方案不明的VTE.尤其是急性VTE的先进疗法(包括溶栓与导管治疗)的优化应用尚不明确.2011年AHA的这份指南报告了关于大面积肺栓塞与次大面积肺栓塞、髂股静脉血栓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目的在为临床医生对VTE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处理,尽管如此,临床医生还应综合其它因素(包括患者意愿、生命质量、预期寿命及并发症)作出合理的医疗决策.

  • 2011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2007版《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程晓曙;杨人强

    近期,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发表并更新了2007年版<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管理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版<指南>完善了UA/NSTEMI患者从早期风险评估,到后期出院指导的全面管理,改变了治疗上的一些观念,强调了这类患者应更积极的治疗.强调应强化氯吡格雷的使用,将氯吡格雷使用时间1个月的推荐力度由I/A调整为与使用1年相同的推荐力度(I/B),明确了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可能增加患者事件发生率,应停止使用;对于高危患者早期冠脉介入干预可能使患者进一步获益等.

  • 降低心房颤动总的危险-新的诊断和治疗选择-2011年第三次房颤网络工作/欧洲心脏节律协会专家共识会议报告

    作者:李菊香

    尽管目前心房颤动(房颤)在抗凝、控制心率和节律方面遵循指南进行治疗,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为进一步探讨和提出今后房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德国房颤工作网络和欧洲心脏病协会的60多位心血管病专家于2010年11月7日-9日欧洲房颤指南颁布后不久举行会议,对以下4方面进行了讨论:(1)房颤的危险因素和标记物;(2)房颤的病理生理分类;(3)监测房颤持续时间与房颤相关并发症的关系;(4)进行更好的抗凝治疗的必要和前景.

  • 20例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郑振中;郑泽琪;王梦洪;彭景添;吴友平;黄俊;张智亮

    目的 观察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事件.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1个月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大.结论 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主要适用于危险因素较少的患者.

  • 江西省先天性心脏病2113例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吴友平;王梦洪;彭景添;张智亮

    目的 分析我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方法 整理并回顾分析我省近3年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结果 2009年共完成介入治疗445例,2010年670例,2011年8月15日已完成998例,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8%,死亡2例,占0.1%,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 江西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咏昕;袁颖;张宏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药物治疗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延迟PCI组(急性心梗后7-15d行PCI术),比较1年后两组间死亡、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组死亡率、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简化消融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殷然;彭锦添;路军;李宾公

    研究显示,上腔静脉口部及近端有与肺静脉相似的肌袖样结构,该肌细胞有特殊的离子通道和电流,引起的异常电活动是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1].这些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共同特点是异位P波虽不同于窦性P波,但在II、III、AVF导联均表现为直立,I、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AVR导联负向,V1导联P波形态多变[2].而电生理表现与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相似,即程序心房刺激不能或难以重复诱发房速,多表现为自发的短阵房速,说明其机制与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3-5].简化消融能达到根治这类心律失常的目的.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以间歇性J波为表现的Brugada综合征并室颤1例

    作者:李萍;程晓曙;胡建新;洪葵;吴延庆;徐劲松;吴清华;陈静;徐莹莹

    J波和J点抬高在健康青年人曾被视作一种良性心电图表现,在实验研究中推测它具有致心律失常性机制,近期临床学证据也表明J波与心室颤动的发生有关[1,2],这一现象引起了心脏病学家的极大关注[3,4].现报道我们收治的1例患者,期望同行从中获得启示.

  • 三维标测指导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作者:李宾公;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路军;殷然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无或低X线化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8例PSVT患者,在Esite Navx 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右侧心腔初步建模,在三维模型指导下送入标测电极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对照组8例PSVT患者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 两组病人消融全部成功,短期随访均无并发症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消融前准备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消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病人接受X光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三维标测指导下的PSVT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医生和患者.

  • 冠心病患者不同时段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临床观察

    作者:严晓芃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入选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进行24h血压检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计算AASI.结果 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AAS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A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 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彭小平;陈璿瑛;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张智亮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DH)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在培养3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实验重复6次):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终浓度为0.2μmol/ml)(DHL+A/R)组,丹红注射液中剂量(终浓度为0.6μmol/ml) (DHM+A/R)组,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终浓度为1.8μmol/ml)(DHH+A/R)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细胞内AT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A/R 组比较,DH+A/R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内SOD含量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又以DHH+A/R组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明显,与DHL+A/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其机制可能为丹红注射液增加了细胞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活性,改善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升高,保护作用更明显.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文渊;王梦洪;危春英;彭小平;黄俊;李宾公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62例ACS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例ACS患者入选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80 mg/12h内),另外25例ACS患者入选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0 mg/d).所有入选者入院后及即刻与第2d检测血浆oxLDL、SOD与MDA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80 mg强化治疗能下调oxLDL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2);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浆SOD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还能显著降低血浆MDA浓度.结论 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较40mg常规治疗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 贝那普利对瓣膜病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严章林;廖伟;钟一鸣;谢东明;阳贻红;廖永玲;谢东阳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28例)和B组(贝那普利组,32例).A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6 min步行距离,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贝那普利组治疗12个月后LVEDD缩小[(53.2±6.1)mmvs(60.8±8.9)mm,P<0.01]、LVESD缩小[(44.5±6.9)mmvs(49.2±7.2)mm,P<0.01]、LVFS增加[(24.2±5.4)%vs(20.1±4.9)%,P<0.01],6 min步行距离增加[(430±88.2)mvs(398±75.9)m,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塑,提高运动耐量.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异常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左室质量的影响

    作者:宋志芳;郑泽琪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左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形血压组与非杓形血压组,分别进行了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杓形血压组与非杓形血压组的PWV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非杓形血压组显著高于杓形血压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往往伴有外周血管及心脏靶器官损害,PWV值及LVMI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

  • 136例院内肺栓塞患者情况分析

    作者:何丽娜;李宾公;郑泽琪;王梦洪

    目的 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肺栓塞的因子和临床特点进行率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PTE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8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37.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5%),肿瘤(33.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58%),冠心病(CHD)(14.81%),骨折(25%),感染性疾病(16.18%)等.合并较多的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0%),胸痛(70%),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10%).结论 PTE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住院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手术、肿瘤、感染者较易出现.

  • 生而不息,欣欣向荣——写在《江西医药·心血管论文专辑》开篇前

    作者:程晓曙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用这句话给世人指明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有过繁盛,有过消沉,但那孜孜不倦的探索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人生如此,对于一份优秀的刊物也是一样,生无所息,不为名利,勇于创新,才能欣欣向荣.

江西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