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策略对早期血肿增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作者:徐梦怡;周俊山

    目的 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不同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将41例连续入院且发病在6 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积极降压组(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 mm Hg)24例,指南降压组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 2007年指南,收缩压≥180 mm Hg才开始降压治疗)17例.24 h后复查头部CT并随访至90 d,记录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24 h的血肿增大状况、90 d死亡/残疾率及不良事件.结果 采取降压措施后两组平均收缩压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在随机分组后1、24 h 时间点上,两组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①积极降压组与指南降压组24 h血肿增加中位数分别为1.64 ml(-1.02~13.03)和3.52 ml(0.57~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4 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中位数为16%(-5%~63%),指南降压组为29%(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分别为4.17%和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②两组90 d死亡/残疾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显著减缓了24 h内血肿的增大,但对90 d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 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清海;张永巍;刘建民;洪波;许奕;赵文元

    目的 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R血管成像及DSA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①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狭窄率从术前的(70±8)% 降至(10±6)%.无手术并发症发生.②术后临床随访3~25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9例症状改善.21例超声随访无再狭窄发生,12例接受6个月以上的血管造影随访,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变形.结论 应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短期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支架变形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短中期复发的观察

    作者:温玉东;魏建军;张扬;晁迎九

    目的 观察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短中期复发情况,并对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DSA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20例(368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81例(89个动脉瘤)获得≤6个月随访;81例中的63例(65个动脉瘤)获得>6~12个月随访;63例中的48例(48个动脉瘤)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动脉瘤的复发情况,以及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大小、瘤颈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结果 ①随访时间≤6个月的89个动脉瘤中,复发13个(14.6%);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的65个动脉瘤中,复发7个(10.8%);随访时间>12个月的48个动脉瘤中,复发4个(8.3%).②被随访到的患者,均无再出血及其他新增的神经系统症状.4例患者遗留轻度偏瘫,1例遗留重度偏瘫.③3次随访结果均显示,被完全栓塞患者的复发率低于次全及部分栓塞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小型和中型动脉瘤的复发率,随访时间≤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6个月的动脉瘤中,宽颈与非宽颈动脉瘤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6个月,宽颈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非宽颈动脉瘤的复发率(P<0.05).结论 致密填塞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动脉瘤栓塞治疗后需要进行密切的影像学随访.

  • 支架成形术治疗不同Mori分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研究

    作者:王东;缪中荣;焦力群;朱凤水;凌锋;李慎茂

    目的 评价对不同Mori分型的椎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症状性椎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资料,按照Mori分型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行支架成形术,比较不同Mori分型的椎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选择、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预后的情况.结果 ①按Mori分型,18例患者中Mori A型8例,Mori B型4例,Mori C型6例.②对Mori A型和Mori B型患者均选用球囊扩张支架,Mori C型1例患者选用球囊扩张支架,5例选用Wingspan自膨式支架.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③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0天复查TCD,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均未出现再狭窄.④除1例Mori C型患者于术后24 h脑桥有少量出血之外,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也未出现神经系统新发症状.⑤17例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中,14例术后症状消失,其中Mori A型6例,Mori B型3例,Mori C型5例.结论 在支架成形术中,对Mori A型、Mori B型椎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选用球囊扩张支架,Mori C型患者可选用Wingspan支架.支架成形术治疗椎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早期预后良好,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比较

    作者:童晨光;李慎茂;缪中荣;焦力群;朱凤水

    目的 探讨应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差异.方法 2009年3-11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2例(23处病变,置入24枚支架),分别采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种支架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预后.结果 ①采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的共12例患者,13处病变,按照病变部位,位于前循环5处,后循环8处,按照Mori 分型,A型8处,B型4处,C型1处;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的共10例患者,11处病变(其中1处病变联合使用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支架),位于前循环8处,后循环3处,其中Mori A型1处,B型5处,C型5处.②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1例Mori C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自膨式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1%(10/11),1例死亡.③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发作,TCD随访5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组有1例发生无症状再狭窄(1/4).结论 两种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均有效,且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近期预后相似.

  • 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斌;缪中荣

    椎-基底动脉是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之一[1].新英格兰中心后循环注册(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研究显示,在后循环血管狭窄中,41.5%的病变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1.8%的病变位于基底动脉[2].由于椎-基底动脉较为特殊的解剖学结构以及开展支架置入治疗的时间较短等因素,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仍是临床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

  • 微核糖核酸与卒中诱导免疫抑制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晓帆;杨楠;李淑娟;胡文立

    感染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研究提示,卒中后继发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参与了感染的形成,被称之为卒中诱导免疫抑制综合征(stroke-induced immune depression syndrome, SIDS).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卒中后血液和脑脊液内可同时出现微核糖核酸(micro ribomucleic acid,microRNA)的差异表达.

  • 重症卒中患者的代谢特点和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作者:耿佼;蔡艺灵;杜娟

    重症卒中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肢体瘫痪、感觉缺失、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使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1987年,Cerra[1]首先提出代谢支持的概念,其目的是保护各种代谢途径,避免因不适当的营养供给而加重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 脑动脉微栓子诱发非梗死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亦影;卞雷斯;宁敏;倪秀石

    目的 为探讨脑动脉微栓子的神经损伤机制,建立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诱发脑损伤的大鼠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每组又分为3 d和7 d组,每组6只大鼠.经左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入25~50 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栓子100个/300 μl或等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3 d和7 d,采用HE染色观察有无梗死灶、TUNEL染色和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所有大鼠HE染色未发现缺血梗死灶.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而微栓子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 d组较3 d组更明显(P<0.00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零星Caspase-3 蛋白阳性表达,而微栓子组明显增加(P<0.001),并且7 d组比3 d组更明显(P<0.001).结论 25~50 μm的全血凝块微栓子以100个/300 μl的浓度缓慢注入到大鼠颈内动脉,不一定能造成脑梗死,但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 颅内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一例

    作者:王芬;郭秀海;吉训明;陈健;武剑;贾建平

    患者女,53岁,农民.因"阵发性头晕,伴视物模糊40 d"于2010年2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曾于外院查眼底示"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头部CT和MRI检查未见异常,头部MR静脉造影(MRV)提示"双侧横窦和乙状窦交界处血流减低".

  • 肾病综合征后脑梗死一例

    作者:陈永明;鲁明;宋红松;樊东升

    患者女,17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7 d ",于2010年4月23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患者入院前7 d,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当时未予注意.次日晨起后发现左上肢完全不能活动,下肢仅可勉强站立,伴头痛、恶心.急诊查头部MRI及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图1).患者于本次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尿量减少,尿呈茶色,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于肾内科住院治疗.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困惑及发展趋势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

    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发病后5年内再次卒中的发生率>25%[1].与颅内血管病变比较,椎动脉起始部自身的血管条件使支架容易到达理想的部位.即使是对于部分血管迂曲的病变,采用多导丝辅助的支架输送技术,也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2].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上)

    作者:刘光健;王正军;王云甫;刘勇;汪晓玲;罗国君;朱飞奇

    目的 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 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 =-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 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3,OR=0.62,95%CI: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 01,OR=0.54,95%CI:0.42~ 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1,OR=0.62,95%CI:0.50~ 0.78;NNT=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 01,OR=0.54,95%CI: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 ~0.81;NNT=3.314); 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 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 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