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卒中的关系

    作者:周斌;李宣东;李晓双;梁庆丰;张慧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代谢相关因子与卒中类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200例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为脑梗死,100例为脑出血)及80名体检人群(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及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结果①病例组Hcy平均水平为(17.6±5.1)μmol/L,对照组为(11.5±3.2)μmol/L(P<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两组间的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血浆Hcy水平均呈负相关;③Hcy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各指标间无明显关系;④血浆Hcy水平>15.0 μmol/L时,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OR)为4.64(95%CI为2.84~8.36),脑出血患者的OR为3.62(95%CI 1.65~6.28).结论①血浆Hcy升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传统危险因素、卒中的类型无关;②叶酸、维生素B12是Hcy的非遗传性影响因素.

  •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纯;王淳;张标;廖断修;刘平;付秀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 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急性脑出血治疗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建文;何迎春;陈绍宏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AICH)可能存在的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ZFXN)的干预作用.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时间,分层合并分析1988~2003年两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共3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181例)及对照组(187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30ml/次,1次/6 h,口服或鼻饲;对照组使用中药安慰剂.选用患者发病0~6 h,6~24 h,24~48 h及48~72 h4个时间段,疗效评价终点选用治疗后30、60、90 d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格拉斯哥量表(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在0~72 h的时间窗内,ZFXN可以降低AICH患者30、60 d的病死率,改善90d的生活能力.在48~72 h的时间窗内,ZFXN可以降低AICH患者60d病死率,改善90d生活能力.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对治疗的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①在设计AICH临床方案时,72 h是可以接受的时间窗.②ZFXN在48~72 h的时间窗内,可以降低AICH患者60d病死率,改善90 d生活能力.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士军;刘汉德;黄红丽;张永红;张倩;王向波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 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 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 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 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五例

    作者:依马木·依达依吐拉;买买提力;栾新平;鲍遇海;成晓江

    目的评价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5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行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分析术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并进行7~12个月的随访.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随访期间无卒中发生,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定,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有所增加.结论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可有效地改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状况及临床症状,预防完全性卒中的发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

  •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作者:张璇;余震;胡长林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 liquor from hirudo and 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以及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α的变化.结果ELHE组患者经过14d治疗,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由9.4±4.0下降为3.3±1.2,Barthel指数由25.9±4.6升高为67.4±2.8,APTT、PT分别由(28.2±3.8)s、(12.2±3.5)s延长为(42.0±5.2)s、(19.5±2.1)s,血浆tPA含量及活性分别由(10.1±1.2)μg/L、(0.27±0.03)KI U/L升高为(15.3±2.1)μg/L、(0.57±0.12)KIU/L,血浆PAI-1含量及活性由(47.8±4.6)μg/L和(0.77±0.12)KAU/L下降为(44.2±3.0)μg/L和(0.68±0.11)KAU/L,血栓烷B2由(228.4±48.9)ng/L降低为(152.7±44.4)ng/L,6-Keto-PGF1a由(21.9±6.3)ng/L升高为(33.8±6.4)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安全有效.

  •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寒潮促发大鼠卒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如训;陈立云;李常新;温红梅;刘冰;解龙昌;卢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巴曲酶(Batroxobin)对寒潮促发大鼠卒中的影响.方法取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制备后16周的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巴曲酶组又分为单次用药组和两次用药组.根据气象预报,单次用药组在寒潮前1 d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1 BU/kg、3 BU/kg、5 BU/kg及7 BU/kg;两次给药组在寒潮前2 d注射巴曲酶,1次/d,一组每次3 BU/kg,另一组每次5 BU/kg.对照组分单次及两次等渗盐水对照组,剂量及给药方法同巴曲酶组.每组大鼠均为30只.用药后3 h内持续观察死亡情况,其后在6、12、18及24h观察死亡情况.观察期内对死亡大鼠立即进行解剖检查,其余均于后一次用药24 h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卒中发生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3 BU/kg、7 BU/kg组及5 BU/kg两次给药组用药后2 h大鼠死亡率分别为0%、16.7%和20.0%,后两组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卒中发生率3 BU/kg和5 BU/kg两次给药组分别为6.9%、4.2%,与对照组的36.7%、23.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巴曲酶预防寒潮促发的大鼠高血压性卒中发生的效果不同,3 BU/kg为佳剂量.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脑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吴浩;凌锋;吉训明;赵喜庆;苏万东;田欣;祝自新

    目的探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3 h再灌注48 h.持续监测缺血后l h和再灌注后1 h大鼠纹状体和脑皮质的温度变化,同时监测肛温.保持室温在22~25℃,湿度在60%.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早期,纹状体温度下降1.3℃,脑皮质温度下降1.5℃,肛温变化不明显;再灌注后,纹状体和脑皮质温度反跳性升高0.5~0.8℃,其中脑皮质温度快速升至(36.3±0.6)℃,纹状体温度升至(36.8±0.8)℃.肛温变化仍不明显.假手术组脑温度相对稳定.结论缺血期脑温度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灌注时脑温度反跳式升高后稍有下降,随后缓慢升高.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晋;葛林通;董登贤;廖亚玲

    急性脑梗死时,脑内释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0的凝血因子Ⅲ,参与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激活凝血因子X后便引起连锁反应,使血液凝固.因此,抗凝治疗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近期,国内外已有报道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1].湖北省中山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a)治疗急性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分型及早期转归的关系

    作者:袁州;张一凡

    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由于患者脑出血后病情变化迅速,往往难以在发病时即判断其转归.在脑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内合成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显著的一种.C-反应蛋白有反应灵敏、受干扰小的特点,采用速率法、免疫比浊法等进行测定.由于灵敏性高、检测值低,故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者通过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4周时的血液中hs-CRP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及早期转归的关系.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型囊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杨新宇;崛智胜;杨树源

    颅内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大型囊性动脉瘤常见的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VA-PICA大型囊性动脉瘤存在着占位效应,一部分动脉瘤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脑干压迫症状逐渐严重时,介入治疗无法解除占位效应,甚至不能缓解动脉瘤的增大趋势[1],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但该部位大型囊性动脉瘤报道比较少,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位置深,周围组织重要,手术风险较大,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难题.

  • 缺血性脑血管病免疫治疗的基础和前景

    作者:李文斌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改善预后,但目前还缺乏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脑组织损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基础和临床医学的重视,尤其是在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中,免疫疗法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于传统观点认为脑是一个免疫特权器官,所以免疫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脑血管病的免疫治疗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免疫病理已有较深的研究,动物模型的免疫治疗也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尚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

  • 应加强对分子解剖学的认识

    作者:李铁林;陈光忠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神经外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承基[1,2]教授曾多次提到"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的概念,为今后神经外科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如同大体外科学的发展基础是人体解剖学一样,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分子解剖学"的认识,因为这很可能成为细胞分子外科学发展的基石.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简况

    作者:史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05年5月1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国各地区共40名编委参加会议.主编凌锋教授因临时有接待外宾任务,编委会由副主编贾建平教授主持.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下半年重点刊登内容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脑血管病
  • 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招生简章

    作者: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训练中心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脑血管病
  • 《颈动脉内膜切除》一书出版

    作者: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切除
  • 中国脑血管病论坛-2005会议纪要

    作者:邹左功

    中国脑血管病论坛-2005暨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继续教育委员会讲习班,2005年5月14~1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巴西等10个国家的17位神经外科专家和国内40多位神经内、外科著名专家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西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1 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前两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的成功举办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本届论坛首次增加了神经护理分会场,第1次把脑血管病的护理研究结合到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学术交流中来.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