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复合手术在复杂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晓雯;仇汉诚

    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的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实践,包括巨大、梭形、宽颈等复杂颅内动脉瘤,高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等复杂动静脉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不能治疗或治疗失败的复杂动静脉瘘,颈动脉分叉和弓上动脉(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多处狭窄.在实时评估手术有效性的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为复杂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Wnt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脑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海双;闫亚洲;黄清海;刘建民

    在现代社会,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作为脑血管壁的主要成分,血管平滑肌细胞广泛地参与到血管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等疾病中.Wnt蛋白是一种保守的分泌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节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凋亡和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该综述聚焦于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关系,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关键作用.

  • 复合手术颈内动脉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取栓一例

    作者:刘青林;赵鹏;亓长静;王东海

    回顾性分析1例复合手术行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成功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优势进行讨论.患者为59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伴有反应迟钝;脑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性斑块,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于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右侧颈内动脉再通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术中造影证实斑块切除完全,颈内动脉通畅,同侧大脑中动脉M2不显影,考虑术中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性并发症,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取栓后,造影证实M2通畅.该病例提示复合手术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可以结合内膜切除及介入再通的优势,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地转化手术方案,提高再通率,并能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作者:杨斌;马妍;焦力群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查示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后循环缺血反复发作.本次入院DSA示右侧椎动脉V1至V2段闭塞,甲状颈干分支通过肌支血管代偿V2段及以远椎动脉血供,左侧椎动脉末端纤细;MRI无创优化血管分析提示右侧椎动脉V3段及基底动脉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椎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术治疗后椎动脉再通,后循环血流改善.18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而言,复合手术结合了手术和介入的优势而能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关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东海

    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已走过10余年历程,从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术中造影,到目前更多类型的复杂脑血管病的应用,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复合手术应用模式还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在适应证、技术流程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和学科热点,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应用中进一步规范.

  • 血肿异质性对血肿扩大的影响及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

    作者:王钊;黄纯海;李学军;田志;万一;毛辉;李小平;王艳莹

    目的 探讨血肿异质性对幕上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及依此建立血肿扩大的预测评分系统.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诊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208例,利用3D软件进行血肿成像,计算血肿体积和表面积,根据血肿有无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4例)和血肿未扩大组(164例),利用血肿CT值的标准差(CTSD)及血肿形态的不规则比值(IR)反映血肿的异质性,分析血肿异质性与血肿扩大的关系,并依此建立预测血肿扩大的评分模型.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评分系统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结果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1.2% (44/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肿扩大组体积增加量[(15±11) ml]、血肿CTSD(12.9±2.2)、IR(2.7±0.5)均高于血肿未扩大组[分别为(4±6)ml、9.1±1.6、1.5±0.3;均P<0.01],规律服用药物、首诊高血糖、首诊收缩压、发病时间、入院意识、出血原因、GCS评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10分(OR=4.141,95% CI:1.526 ~ 11.237,P=0.005)、CTSD≥10.85(OR=3.593,95% CI:1.354~9.540,P=0.010)及IR≥2.0(OR=93.487,95% CI:27.656 ~316.012,P<0.01)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此建立CIG(CTSD、IR及GCS)预测评分系统,ROC曲线分析显示,当CIG评分≥9.5分时,其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95.1%. 结论通过个性化的成像处理,首次通过血肿的密度不均质性及形态的不规则度量化了血肿异质性,并依此建立血肿扩大的预测评分模型,为临床对血肿扩大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复合手术的球囊阻断技术分析

    作者:伍聪;骆明涛;张昌伟;马潞;孙鸿;贺民

    目的 评估复合手术球囊辅助夹闭床突旁动脉瘤(P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8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完成的球囊辅助PA夹闭患者11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入院眼部症状及动脉瘤部位、大小等.采用球囊辅助开颅夹闭动脉瘤,其中95例采用可脱球囊在动脉瘤近心端阻断,24例以封堵球囊在动脉瘤颈骑跨阻断.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出院时状态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19例患者中,男25例,女94例;年龄27~82岁,平均(57±15)岁;29例(24.4%)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62例(52.1%)有头晕、头痛症状,余28例无明显症状;Hunt-HessⅢ级3例(2.5%),Ⅰ~Ⅱ级42例(35.3%),余74例(62.2%)为未破裂动脉瘤;床突段动脉瘤21例(17.6%),眼段动脉瘤82例(68.9%),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6例(13.4%);动脉瘤大直径5~35 mm,平均(19 ±7) mm,112例(94.1%)动脉瘤直径>10mm.术中111例(93.3%)均顺利夹闭动脉瘤;5例患者夹闭时瘤颈及颈内动脉撕裂;1例患者因瘤颈部钙化明显无法夹闭;1例Hyperglide球囊骑跨阻断后,在穿刺抽吸瘤腔时发生球囊破裂;1例球囊骑跨阻断时,球囊在反复充盈调整动脉瘤夹时发生移位,远端脱入动脉瘤腔被动脉瘤夹夹闭.出院时3例患者死亡,均为瘤颈及颈内动脉撕裂,孤立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例昏迷,6例有偏瘫症状,余105例(88.2%)患者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出院后6个月对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的11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5例昏迷患者中,3例于出院后1周内死亡,2例意识由昏迷转为淡漠,左侧肢体肌力Ⅲ级,视物模糊同术前;6例出院时偏瘫患者中,1例于出院后3个月死亡,余5例意识清楚,视物模糊同术前,均有肢体偏瘫,肌力Ⅰ~Ⅱ级. 结论复合手术球囊辅助夹闭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复杂床突旁大动脉瘤.

  • 基于复合手术背景下急诊颅内外旁路移植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刚;漆松涛;张国忠;李明洲;苟艳霞;何小艳;刘丹;温运宇;廖永鸿;冯文峰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理念下急诊颅内外旁路移植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旁路移植术的颅内复杂动脉瘤女性住院患者4例,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经DSA确诊为动脉瘤,其中1例为大脑中动脉上干梭形动脉瘤,1例为血泡样动脉瘤,1例为烟雾病合并2个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及豆纹动脉),1例为颈内动脉巨大型动脉瘤.4例患者采用急诊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并载瘤动脉血运重建术,术中DSA证实吻合通畅,行动脉瘤一期处理.根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颅内压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复查DSA、MR、CT灌注成像及临床随访,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增加1分为改善,无变化为平稳. 结果术中DSA提示4例患者吻合口均通畅,再予夹闭动脉瘤1例、动脉瘤孤立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2例;1例患者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MRI均未见新发脑梗死.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1例,3分1例.术后随访5 ~36个月,无新发阳性体征,GOS评分改善1例,平稳3例.3例行DSA造影随访,提示桥血管通畅,颅内动脉瘤消失;1例MR血管成像示桥血管通畅. 结论基于复合手术理念下急诊颅内外旁路移植术可尝试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其可能为常规治疗手段的有效补充.

  •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梗死病灶类型及脑灌注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铭思;黎红华;骆文静;崔敏;林琅;武强

    目的 研究侧支循环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梗死病灶类型及脑灌注状态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头部320排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44例,并依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67例)及侧支减少组(77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梗死病灶类型[穿支动脉梗死(PAI)、皮质支动脉梗死(PI)、大面积梗死(LTI)、分水岭梗死[BZI,包括皮质型BZI(CBZI)、皮质下型BZI (IBZI)及混合型BZI(MT,CBZI合并IBZI)]及脑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以及患健比(患侧/健侧,包括rCBV、rCBF、rTTP、rMTT)].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结果 (1)144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不同梗死类型发生情况如下:PAI 18例,PI 11例,LTI 18例,CBZI13例,IBZI 32例,MT 13例,MI 17例,无梗死灶2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侧支良好组中无梗死灶患者比例高(16例,23.9%),LTI比例低(4例,6.0%);侧支减少组中IBZI发生比例高(26例,33.8%),PI比例低(4例,5.2%),两组间不同梗死病灶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侧支循环患者健侧与患侧各脑灌注参数对比结果显示,侧支良好患者患侧CBV[(2.48±0.43) ml/100g]明显增加,TTP[(16.0±3.1)s]、MTT[(4.4±0.9)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侧支减少组患侧TTP[(18.9±2.7)s]明显延长,MTT[(3.8±1.0)s]明显缩短,CBF[(38±13) ml/(100g· min)]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不同侧支循环患者各脑灌注参数相比,侧支良好组rCBV、rMTT(分别为1.07±0.15、1.06±:0.15)高于侧支减少组(分别为0.98±0.19、0.89±0.20),rTTP、rCBF(分别1.12±0.09、1.03±0.21)低于侧支减少组(分别为1.20±0.09、1.12±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代偿性维持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灌注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或减少梗死范围.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血流动力学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军;邓小容;杜敏;张红伟;杨昊;万鸿平;刘永明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随访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8年5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根据术后第1天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将45例患者分为高流速(>140 cm/s)组和正常流速(≤140 cm/s)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差异.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一般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烟酒史);临床资料包括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取栓次数、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静脉溶栓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采用TCD监测并记录术后第1天、第7天、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 结果(1)高流速组13例中有5例发生高脂血症,正常流速组高脂血症发生率6.2% (2/32);高流速组13例中有2例发生心房颤动,正常流速组心房颤动发生率53.1% (17/32);高流速组和正常流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闭塞分别为9例和5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高流速组患者取栓后残余狭窄率高于正常流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12.5%,45.0%)比0(0,10.0%),P<0.01];高流速组13例中有5例发生脑出血,正常流速组术后脑出血发生率9.4% (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高流速组术后第1天、第7天、术后3个月PSV分别为(222±50)、(168±27)、(138±24)cm/s,正常流速组分别为(96±21)、(95±22)、(98±17) cm/s,组别及时点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 =40.659,P<0.01).高流速组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PSV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常流速组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高流速组术后第1天、第7天、术后3个月EDV分别为(118±40)、(83±15)、(67±14) cm/s,正常流速组分别为(45±10)、(44±10)、(46±8)cm/s,组别及时点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9,P<0.01).高流速组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EDV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流速组术后第7天EDV低于术后第1天(P<0.05),其余时间点ED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TCD可用于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闭塞行取栓术后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并可能导致脑出血,相关结论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 为历史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作者: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是中国首个集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影像、康复、基础等多学科在内,围绕脑血管疾病进行报道的学术期刊.创刊14年来,本刊围绕脑血管病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主题报道,每期专题均经精心策划,内容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是一个可供读者互相学习以及培养有思想医师的生养之地.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