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卒中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俞羚;李焰生

    目的 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起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280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判定为卒中相关感染(SAI),并分析SAI的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01例(36.1%),其中肺部感染64例(22.9%)、泌尿系统感染16例(5.7%)、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例(2.9%)、其他感染(压疮、咽炎、其他不明原因感染)29例(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032,95%CI:1.005~1.059)、营养不良(OR=4.315,95%CI:1.176~15.837)、体温>37.5℃(OR=4.851,95%CI:2.172~10.832)、脑出血(OR=3.699,95%CI:1.900~7.20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OR=1.147,95%CI:1.092~1.205)为SA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入院时高龄、发热、营养不良、脑出血或NIHSS评分高者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感染.

    关键词: 卒中 感染 危险因素
  • 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莫大鹏;张扬;伊志强;段鸿洲;张家涌;李良;张彦芳;尤玉才;鲍圣德

    目的 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嘭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嗣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者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血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缪中荣;焦力群;凌锋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操作期的并发症.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单中心完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2460例.其中男1608例,女852例,年龄为2~84岁,平均(60±3)岁.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3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其中局部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0.78%,分别为皮下血肿9例,动脉夹层3例,血管开口狭窄2例,导管打折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0.29%,分别为血管痉挛3例,栓塞事件1例,其他(包括心慌、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3例.全身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为0.20%,分别为对比剂过敏反应2例,对比剂肾病2例,鱼精蛋白过敏1例.经合理处理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遗症.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安全的,并发症较低.同时随着造影设备的不断改进,术前术中准备充分,操作耐心细致,可进一步减少其并发症.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史怀璋;徐善才;高成;季智勇;王春雷;吴培;刘珍;廉庆北;许斌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资料.以应用球囊扩张支架的前20例和自膨式支架的前20例为界,将病例分为非成熟期和成熟期.观察术中及术后7d所有不良事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①127例中,10例(7.9%)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卒中3例(2.4%),缺血性卒中6例(4.7%,4例为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8%).死亡3例(2.4%),重残2例.②非成熟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7/40)高于成熟期患者(3.5%,3/87),P<0.05.性别、年龄、狭窄程度、支架类型及病变位置对并发症无影响.剔除手术操作因素造成的4例(均在非成熟期),后循环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11.1%,5/45)高于前循环(1.2%,1/82),P<0.05.③分层分析显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25.0%,4/16)高于前循环病变(1.7%,1/59),P<0.05;应用自膨式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9%,2/29)低于球囊扩张支架(25%,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术者接受严格训练的前提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相对安全的;处理后循环病变的相对风险较高,而使用自膨式支架可能会降低其风险.

  • 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相关栓子脱落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丽丹;缪中荣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置入)和内膜切除术.有文献报道,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和内膜切除术相当,但血管成形术在术中、术后都有栓子脱落的风险(栓子可来源于斑块或继发于血栓形成),并可能栓塞远端血管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作者:殷勤;徐格林;刘新峰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在欧美人群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约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8%~10%,而>40岁的中国人群中,7%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

  • 卒中后神经病理学与神经可塑性机制的分析

    作者:石胜良;陈仕检;刘唐威

    卒中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脑受损区域神经功能的缺损,而且还可以致使远隔部位的神经细胞死亡.故而针对卒中,寻找更多、更好的防治措施,并对卒中后神经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及神经可塑性机制进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 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病后新生颅咽管瘤一例

    作者:孟肖利;张鸿祺;鲍遇海;凌锋

    患者 男,51岁.2008年3月,患者因视力下降、右侧上眼睑下垂、左侧视野同向偏盲,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自1997开始出现颈枕部疼痛,未行治疗.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干梗死一例

    作者:高晓梅;刘丽;安翼;缪中荣

    患者 男,69岁.主因"反复眩晕发作半个月,加重2d"于2009年6月18日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性眩晕、呕吐、伴视物成双,进食水呛咳,每次持续10~20min后缓解,共发作3次.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 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检查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作者:杜娟;蔡艺灵;吴铮;孔祥锴;吴樵;张小峰;段文博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是有创性检查,降低造影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恰当,将为获得诊断依据提供安全保证.我们将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9年6月,连续实施的569例脑血管造影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 高度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诊断和治疗的风险

    作者:缪中荣

    在过去的10年,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补充技术,其发展可谓突飞猛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数据库显示,200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DSA的病例数为200余例(次),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数不足100例;而2008年,接受DSA的患者1500例(次),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数为490例.

  • 停用他汀类药物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作者:

  •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报告标准(上)

    作者:Schumaclaer HC;Meyers PM;Higashida RT;Derdeyn CP;Lavine SD;Nesbit GM;Sacks D;Rasmussen P;Wechsler LR;曹亦斌

    背景和目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众多患者发牛缺血性卒中.过去10年间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能够开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采用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例数不断增加.但是鉴于目前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狭窄性和闭塞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仍缺乏普遍认可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估以及血管内治疗技术及预后的规范,此文就是提供该方面报告标准、术语和书面定义的共识性建议.报告摘要 报告标准是在技术评价委员会、神经介入外科学会、介入放射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神经外科医师代表大会的脑血管外科分会、美国神经科学会的卒中和介入神经病学分会的联合写作组共同起草完成.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间,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进行计算机检索,旨在确定已发表的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神经介入治疗中,能用作质量评价基准的资料.我们尽可能地确定影响神经介入治疗成功及并发症可能性的危险调节变量.对狭窄性和闭塞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试验设计中.不同临床和技术问题可能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此文章为这些问题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该指南中包括对血管内治疗试验报告标准的建议.虽然制定规范和标准主要是出于研究用途,但是这也将有助于临床实践,还适用于所有相关的出版物. 结论 总之,报告标准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研究数据库,同时促进产生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使相似研究之间或内部能够进行可靠的比较.在某些情况下,为报告和出版的一致性,本文中的定义可能是写作组专家的共识性建议.这些建议将促使不同研究组的结果具有直接可比性.

  • 血管成形术治疗迂曲成角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作者:张永巍;黄清海;邓本强;陈剑春;刘建民

    患者 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言语不能"于2008年3月27日收入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 现代医疗思维的困惑及整体自洽治疗理念

    作者:凌锋

    医师们夜以继日地忙着给患者治病,只知道很辛苦,很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有大量的问题悬而未决.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