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管内取栓次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取栓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血管内取栓的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栓次数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栓组(<3次,48例)和多次取栓组(≥3次,13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将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代表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剔除DSA资料缺失或质量差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取栓次数与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常规取栓组血管再通发生率[73.9%(34/46)比25.0%(3/12),P=0.005]和良好侧支代偿发生率[55.6%(25/45)比8.3%(1/12),P=0.004]高于多次取栓组,常规取栓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多次取栓组[14.6%(7/48)比53.8%(7/13),P=0.003].61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18.0%(11例).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取栓次数与死亡呈中度正相关(r=0.517,P=0.000),取栓次数与良好功能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076,P=0.560),但尚不能排除血管再通率、侧支代偿和症状性出血差异的影响.结论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多次取栓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病死率呈正相关,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两者间的关系.
-
Vaso CT在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Vaso CT检查的影像特征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的风险评估、指导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患者,术前均行全脑DSA确认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采用Vaso CT测量闭塞血管长度及其两端血管走形,根据结果评估手术风险并指导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结果 14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血管长度为2.56~19.09 mm,平均(4.5±2.1)mm,对其中13例患者行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术,12例患者血管成功开通,并均于血管开通后行支架置入术,其中置入Solitaire支架8枚及Wingspan支架4枚;1例患者因闭塞长度较长(19.09 mm)而未进行血管开通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Vaso CT可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开通术的手术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并可指导手术路径,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血管内完全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完全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546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分为完全栓塞组(255例)和非完全栓塞组(291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完全栓塞组与非完全栓塞组患者动脉瘤是否破裂、解剖形态、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及瘤颈宽度、不同治疗方案、动脉瘤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OR=0.344,95%CI:0.204~0.578,P<0.01)、是否破裂(OR=0.568,95%CI:0.314~0.947,P=0.030)、栓塞方式(OR=3.699,95%CI:2.223~6.153,P<0.01)、瘤颈宽度(OR=0.326,95%CI:0.198~0.539,P=0.003)、动脉瘤角度(OR=0.647,95%CI:0.451~0.928,P=0.018)、动脉瘤形态(OR=1.689,95%CI:1.118~2.552,P=0.013)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独立因素.结论 微小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窄颈动脉瘤、小夹角动脉瘤、规则动脉瘤、支架或球囊辅助更易于完全栓塞颅内动脉瘤.
-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颅内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儿童颅内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1] ,年出血率高达2% ~4% [2] ,进而导致20% ~25%的并发症及病死率[3-5]. 因此对于儿童cAVM,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 目前,关于cAVM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外科治疗[6-7]、放射治疗[8-9]、栓塞治疗[10-11]或以上治疗方式的联合治疗[12-13]. 总体而言,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儿可获得影像学治愈,并能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7,12]. 笔者现就儿童cAVM的外科治疗综述如下.
-
基于血管再通的神经保护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为血管闭塞后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发生缺血坏死所导致的一大类疾病. 1995 年至2015 年,静脉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AIS血管再通治疗措施,但静脉溶栓存在治疗时间窗短、禁忌证多、出血风险大、对大动脉闭塞的开通效果差等缺点. 2015 年以来,随着"五大试验"(即MR CLEAN、EXTEND IA、ESCAPE、SWIFT PRIME及REVASCAT )结果的公布,血管内治疗对AIS的治疗效果首次得到肯定,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改善患者预后[1-6].
-
褪黑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作用
目的 探讨褪黑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的作用.方法 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IR模型,对190只小鼠经腹腔注射褪黑素和侧脑室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剔除死亡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R组、褪黑素组、褪黑素+EX527组、EX527组各40只,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水肿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和胞质SIRT1、Ac-P53、Ac-核因子κB(Ac-NF-κB)、BCL2、BAX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4组间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水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452、23.622和18.786,均P<0.05).4组SITR1、Ac-P53、Ac-NF-κB、BCL2、BAX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8.158、1434.841、7042.563、14627.128和691.475,均P<0.05).4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和复合体Ⅰ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54、33.728和29.716,均P<0.05).(2)与IR组相比,褪黑素组的脑梗死体积缩小(32±5)mm3比(57±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2.4±0.3比3.5±0.3,P<0.05);脑水肿减轻(80.2±0.9)%比(83.9±1.2)%,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P<0.05);胞质活性氧产物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3)与褪黑素组相比,褪黑素+EX527组的脑梗死体积增大[(42±5)mm3比(32±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增高(3.2±0.3比2.4±0.3,P<0.05);脑水肿加重[(83.4±0.8)%比(80.2±0.9)%,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胞质活性氧产物和胞质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P<0.05).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模型小鼠中,褪黑素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死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双侧枕叶出血性梗死一例
患者 男,61岁,因"间断发热、视物模糊1 个月余"于2016年12月2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受寒后出现发热,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高达39℃,伴有乏力、咳嗽、白痰,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4d后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有黑蒙,无复视、头晕、头痛,恶心及意识障碍,四肢活动未见异常. 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枕叶片状低密度影中伴有高密度影. 于外院治疗后(具体不详)视物模糊较前略好转,因病情好转缓慢,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 否认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外伤手术史及相关家族史.
-
以意识障碍和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一例
患者 男,53岁. 因意识不清伴四肢瘫痪4 d于2016年5月10日就诊于河北省巨鹿县医院. 患者于入院前4 d工作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疼痛刺激未见肢体活动,伴恶心、呕吐及小便失禁. 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 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 年,糖尿病病史12年,接受相应治疗. 入院前25年外伤后接受脾切除术,入院前12年诊断患有丙型肝炎. 入院前半年行右肺结节切除术. 无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DSA结合容积再现技术(VRT)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7月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例,均行开颅夹闭术.夹闭后即刻行DSA并利用VRT处理相关图像,对夹闭效果欠佳者调整动脉瘤夹后,直至造影证实夹闭满意.将动脉瘤无复发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5分评价为治疗效果良好.结果 19例患者共计26个动脉瘤,显微镜下观察均完全夹闭.经造影证实,18个动脉瘤首次完全夹闭,1个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其对侧大脑后动脉夹闭并伴有瘤颈残留,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将对侧A2夹闭,1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将脉络膜前动脉完全夹闭,3个瘤颈部残留,1个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夹闭后上干血管狭窄,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前交通动脉及对侧A2起始处狭窄.2个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未能调整外,其余经调整后夹闭理想.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中,1例经导管缓慢注射罂粟碱后好转,1例应用罂粟碱脑棉片局部湿敷后好转.术中DSA及VRT图像处理时间30~100 min,未发生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CT血管成像示均无动脉瘤再生长及狭窄血管闭塞,1例偏瘫,18例恢复良好.结论 术中DSA结合VRT有助于术中实时观察夹闭效果、调整动脉瘤夹,可减少瘤颈残留、载瘤动脉和瘤周血管闭塞,从而改善手术效果.
-
岩下窦入路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12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置入微导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4例行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行Onyx胶栓塞,5例行微弹簧圈+Onyx胶栓塞.结果 成功导管到位后,对12例患者完全栓塞病灶.患者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消失、疼痛缓解,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部分缓解(单一材料栓塞).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行眶DSA、MRI或CT复查,眶曲张静脉病灶内血栓形成,并且未见空腔,9例DSA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其中1例患者患侧眼球外展受限.另3例失访.结论 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便捷.
-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中国多中心前瞻性登记(Cranial-1)研究设计方案
1 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治疗现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2002 年Lancet杂志发表了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 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结果,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早、中期的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1]. 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目前,介入治疗已成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