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萌;左朦;赵娜娜;刘德志;王朋;马延;刘新峰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18~45岁)患者685例,均经头部CT或MRI确诊为首次发病.根据患者出院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分为结局良好(mRS 0~2分)组(554例)和结局不良(mRS 3~6分)组(131例).入院当天完善临床资料的收集,包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后前3 d平均收缩压(以>140 mmHg进行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等.卒中亚型采用急性卒中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结局良好组比较,结局不良组住院后前3 d平均收缩压>140 mmHg者的比率[37.4%(49/131)比21.7%(120/554),χ2=14.131]、入院时NIHSS评分[10.0(7.0,14.0)分比1.5(0,3.0)分,Z=-15.300]、白细胞计数[7.5(6.0,9.0)×109/L比6.8(5.7,8.2)×109/L,Z=-3.157]、空腹血糖[4.9(4.6,6.0) mmol/L比4.8(4.4,5.3) mmol/L,Z=-2.726]、纤维蛋白原水平[2.8(2.3,3.4) g/L比2.6(2.3,3.2) g/L,Z=-2.018]较高,血尿酸[291(220,346) mmol/L比315(261,374) mmol/L,Z=-3.443]和血浆白蛋白水平[43.1(40.0,45.9) g/L比44.8(42.4,47.4) g/L,Z=-4.708]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AST分型比较,结局不良组心源性栓塞患者比例高于结局良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131)比2.5%(14/554), χ2=4.893,P<0.05].其余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1.474,95%CI:1.378~1.576,P<0.01)、入院后前3 d平均收缩压>140 mmHg(OR=2.134,95%CI:1.210~3.764,P=0.009)、心源性栓塞(OR=4.902,95%CI:1.073~22.222,P=0.040)是早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OR=0.902,95%CI:0.850~0.956,P=0.001)是早期良好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心源性栓塞和入院后前3 d平均收缩压升高可能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有利于其早期结局.

  •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作者:宋波;高励;姜帅;王蕾;张海涛;王梦;张仲

    目的 探讨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按发病年龄分为≥80岁组(47例)和<80岁组(110例).记录基线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0~4.5 h)、应用抗凝药物等;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溶栓后安全性和疗效,即7 d和3个月时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静脉溶栓24 h、1周内和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结果 (1)与年龄<80岁组比较,年龄≥80岁组的心房颤动比例和中位年龄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83(81,85)岁比67(59,75)岁,均P<0.01];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脑梗死病因亚组分型中,年龄≥80岁组心源性栓塞比例高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P<0.01];其余病因分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龄≥80岁组与年龄<80岁组患者1周死亡率[分别为6.4%(3例)、6.4%(7例)]及3个月死亡率[12.8%(6例)、9.1%(10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出血比例[10.6%(5例)、8.2%(9例)]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4.3%(2例)、6.4%(7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恢复良好率[38.3%(18例)、45.5%(50例)]和1周恢复良好率[53.2%(25例)、62.7%(69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80岁组3个月预后良好率低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24例)比71.8%(79例),P<0.05].结论 对于发病4.5 h内的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有利于增加安全性及早期获益.

  •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高鹏;马妍;王亚冰;谌燕飞;朱凤水;焦力群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 月至 2017年 1 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再通的15例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2例为椎动脉V4段闭塞,3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术前采用全脑DSA评估闭塞长度和位置,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闭塞性质和再通可行性;术中双侧股动脉置鞘13例,一侧用于再通置入支架,另一侧通过侧支循环代偿充盈闭塞动脉远端作为参考路径图,增加再通可行性.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系统评估再通后的顺向血流,定义≥ 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 15例患者首次症状发作到再通时间中位数为50(18~365) d.再通成功13例,2例椎动脉颅内段再通失败.13例再通成功患者中, 12例再通后复查造影正向血流恢复至TICI 3级,1例TICI 2b级;7例症状好转,4例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出现卒中.11例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39(3~89)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中位数为1(0~2)分.结论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前采用高分辨率MRI评估以及术中双侧置鞘技术,可能会增加开通率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洪韬;张鸿祺;李桂林;何川;叶明;胡鹏;马永杰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 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 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 甲状腺相关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晶;肖露露;孙文;刘新峰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致死原因,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高达70%~80%,发病率以年8.7%的速度增长[1].随着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学的发展,缺血性卒中可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尤其甲状腺抗体滴度异常较为常见,已成为目前神经内分泌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就甲状腺相关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相关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 甲状腺抗体概述 甲状腺抗体主要是指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ti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nti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来源于功能性甲状腺组织,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贮存于甲状腺滤泡.在生理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的分泌受促甲状腺素调节;而在病理情况下,甲状腺球蛋白刺激机体产生TGAb.甲状腺微粒体存在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其主要抗原成分为脂蛋白,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分泌至胞外产生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含有血红素辅基的膜结合糖蛋白,是甲状腺微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为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可刺激机体产生TPOAb,通过激活补体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破坏甲状腺细胞,从而发生免疫性损害.TMAb与TPOAb的主要抗原成分均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分子,临床上多测定TPOAb来代替TMAb的测定,因而TGAb与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指标.

  •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在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海燕

    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和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与患者住院时间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维持正常或稍高血容量以降低DCI的发生,是改善SAH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而NPE的发生,则以肺水肿为病理特征,并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临床工作中要求对SAH患者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1].当同时发生这两种并发症时,需要临床医师维持恰当的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SAH患者液体管理中,具有一定优势.笔者对PiCCO监测在指导SAH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易栓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一例

    作者:薛晓帆;贾伟华;周立春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0分)家属发现患者在睡眠中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四肢抽搐,症状持续3 min左右逐渐缓解,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不清,可眨眼但不能交流.20 min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抽搐发作,症状同前,持续2 min后抽搐缓解,意识不清.凌晨2点40分左右,患者意识逐渐转清,不能回忆发作过程.当日上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额叶低密度灶(图1).脑电图边缘状态,未见痫性波发放.门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6.6×109/L,中性粒细胞86.9%;生化提示尿酸449.3 μmol/L(正常参考值90~357 μmol/L ),三酰甘油1.76 mmol/L,同型半胱氨酸26.05 μmol/L(正常参考值5~15 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 42.8 U/L(正常参考值0~40 U/L),肌酸激酶515.7 U/L(正常参考值26~140 U/L).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未见异常.患者既往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4年余,间断服用避孕药2年,近4个月口服地屈孕酮10 mg/晚+炔雌醇环丙孕酮(商品名:达英35) 2 mg/晚对症治疗,余病史不详.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嗜酒吸烟史.末次月经2016年7月25日,周期30 d,经期5 d,量中等.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脑膜刺激征(-),双侧病理征(+).

  • 椎动脉闭塞类型及其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

    作者:周瑛华;华扬;贾凌云;王力力;段春;侯伟红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评价椎动脉闭塞的类型、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血管超声、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椎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根据MR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分为后循环梗死组(78例)和无后循环梗死组(TIA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健侧椎动脉颅外段管径和双侧椎动脉颅外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比较两组间椎动脉闭塞类型、侧支循环建立、健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梗死组与TIA组单支椎动脉闭塞者分别为69例(88.5%)、26例(86.7%),双支椎动脉闭塞者分别为9例(11.5%)、4例(13.3%),组间椎动脉闭塞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梗死组的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者比例高于TIA组[70.5%(55/78) 比36.7%(11/30);χ2=10.444,P=0.001],侧支循环建立者比例低于TIA组[14.1%(11/78) 比43.3%(13/30);χ2=10.711,P=0.001].TIA组单支椎动脉闭塞患者的健侧椎动脉颅外段PSV、EDV均高于梗死组[(65±21) cm/s比 (57±15) cm/s;(25±8) cm/s 比(20±7) cm/s;t值分别为2.043、2.606,均P<0.05].结论 椎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可改善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情况.

  •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

    作者:杨旗;杨晓旭;段祥攻;吴芳;武晔;杜祥颖;段建钢;吉训明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 重叠多支架置入术治疗椎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初步经验

    作者:路智文;吴曦;刘建民;黄清海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内重叠多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重叠多枚支架置入治疗的3例椎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例患者均为左侧颅内椎动脉延长扩张,1例左侧延髓受压伴右侧丘脑陈旧性梗死,1例合并左侧大脑后动脉破裂动脉瘤接受载瘤动脉弹簧圈闭塞术,1例左侧延髓腔梗合并左侧颅内椎动脉夹层.结果 向每例患者左侧椎动脉内置入2~5枚LEO支架,完全覆盖病变;3例患者血流重建均成功,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对3例患者临床随访5~8年,无新发临床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分;2例DSA随访血管形态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初步经验显示,重叠多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延长扩张症是安全的,血管重建长期效果满意.

  •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DSA的作用

    作者:崔德秋;曾高;杜建新;支兴龙;李静伟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治疗中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内治疗的9例2~14岁儿童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9例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DSA技术实时辅助切除AVM.分析患儿外科治疗的影像学治愈率及术中造影的并发症.术后对患儿进行1~15个月临床随访,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9例术中造影提示,完整切除8例,有残余病变1例,随后对残余病变进行了完整切除.畸形团切除后即刻造影证实,9例患儿的畸形团均被完全切除.无一例因术中造影引起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命名性失语,6个月后逐渐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mRS 评分0~1分8例,2分1例,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儿童AVM手术治疗中行DSA,初步观察安全且有效.术中造影能够实时指导对病变的完全切除,提高AVM的外科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的北京市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卒中发生关系的队列研究

    作者:侯城北;李海彬;汤哲;陶丽新;郑德强;方向华;吉训明;郭秀花

    目的 探讨北京市年龄≥55岁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卒中发生的风险.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数据共2 101名,年龄≥55岁.排除基线患有卒中121名、信息不完整92名,终1 888名基线无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纳入分析.健康自评的判定是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良好、一般、差"中选择符合自身当前状态的项目.调查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价健康自评状态与卒中发生的风险,将非卒中死亡,包括癌症、车祸等作为竞争事件处理.结果 纳入的1 888名研究对象中,健康自评良好者946名(50.1%)、一般者616名(32.6%)、差者326名(17.3%);发生卒中438名(23.2%),非卒中死亡751名(37.8%),右删失数据699名(37.0%).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体质量指数,健康自评差者发生卒中是良好者的1.44倍(95%CI:1.11~1.87,P<0.01).结论 北京市年龄≥55岁老年人健康自评中,考虑竞争风险后,健康自评差者增加了卒中发生的风险.

  • 向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动物致敬

    作者:凌锋

    得知罗玉敏教授等主编完成了《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一书,心中就为之一震!这是大好事啊!立刻勾起我对研究生时期的回忆,几乎每位研究生都有与各种动物打交道的体会.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在解放军三○一医院时的师兄做大鼠外伤性截瘫实验,开始不知道截瘫大鼠会因尿潴留而导致死亡.眼看辛辛苦苦手术造模了一批大鼠,几天后就都死了.师兄痛苦地吃住在实验室观察,后了解到尿潴留要做膀胱按摩排尿,从此我师兄基本上就与大鼠们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按摩)了.当他顺利毕业获得学位时,导师对他重要的评价就是:"他吃得起苦,下得了力".我的师弟做猫颅脑外伤颅内高压实验时,自制保暖箱和呼吸机,把猫的实验台建造得像水晶宫一样!引得每位来实验室参观的人都赞叹不已,由此而获"心灵手巧"的美誉,被导师青睐留院工作.回想起我在1982年做硕士研究生时,要做实验动物胶质瘤的光动力学作用研究.为了在小鼠脑内接种胶质瘤细胞,我查阅了诸多文献,每周都要向小鼠脑内注射一次,好生伺候一段时间再来经鼠尾静脉注射血卟啉.成百只的小鼠,一只只捉来穿刺,弄得我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看见长长的绳子就本能地想捉来穿刺!

    关键词: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