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儿童烟雾病患者头痛的临床特征及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疗效
目的 探讨儿童烟雾病患者头痛的临床特征、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疗效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三○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13例儿童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有头痛症状并经EDAS治疗的患者103例,对所有患者通过电话及住院随访6 ~144个月.分析103例患者头痛的临床特征和EDAS疗效,根据患者术后头痛的缓解情况,分为头痛消失组86例和头痛缓解组17例.另将103例中,71例首发症状为头痛的患者分为单纯头痛者16例和头痛后出现其他症状者55例,比较影响头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 (1)EDAS后头痛消失组与头痛缓解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累血管支数、铃木分期、头痛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中,87例患者就诊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头痛主要位于额、颞部,性质多为胀痛;86例患者EDAS后头痛消失,17例患者术后头痛改善.(2)单纯性头痛患者的铃木分期与头痛后出现其他症状患者的铃木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422,P<0.01). 结论 头痛可能是儿童烟雾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及后续出现其他症状的预警信号,单纯性头痛患者的铃木分期较头痛后出现其他症状患者的铃木分期低,EDAS能够改善儿童烟雾病患者的头痛症状.
-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12月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 min/次.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 min/次.两组患者训练均为2次/d,10次/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通过测量患者坐位患肩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距离;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机器人组的AHI值从治疗前的(22.7±1.2) mm降至(10.6±1.2) mm;MAS评分从治疗前的(2.01±0.28)分降至(0.5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MA从治疗前的(30±9)分升至(54±8)分;MBI从治疗前的(44±8)分升至(8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AHI值及MAS、FMA和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09、-6.846,2.938和5.548,均P<0.05). 结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患者的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状态,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脑缺血的CT灌注成像评价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1至8月诊治的52例aSA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发病6~8 d接受头部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采用CTA观察颅内大血管的形态.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获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根据有无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12例)及非DCI组(4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相对均值的差异. 结果 CTA可以显示脑血管痉挛(CVS).CTP显示DCI组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75±0.22、0.96±0.23及1.6±0.4;非DCI组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93 ±0.21、1.01 ±0.32及1.1±0.3.与非DCI组相比,DCI组rCBF降低、rMTF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CBF=-3.038,PrCBF=0.004;trMTT=4.679,PrMTT <0.01);两组间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CBF和rMTT值在aSAH后的DCI患者中分别显著降低和延长,对诊断DCI有重要参考价值.
-
补肾活血化痰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对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就诊的失眠患者138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32例、未能按规定服药者5例、自行退出者4例,终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伴失眠患者97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分别为(0.97±0.31)、(1.09±0.44)、(1.2±0.6)、(0.8土0.3)、(1.5±0.5)、(0.0±0.0)、(0.39±0.15)、(3.2±0.9)分,治疗前分别为(2.25±0.31)、(2.17±0.67)、(1.7±0.5)、(1.7土0.4)、(1.6±0.3)、(1.8±0.5)、(1.77±0.72)、(10.0±1.2)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分别为(1.51±0.21)、(1.11±0.33)、(1.4±0.6)、(1.4±0.5)、(1.5±0.5)、(1.1±0.4)、(1.98土0.59)、(8.0±1.3)分,治疗前分别为(1.98±0.51)、(2.20±0.27)、(1.5±0.6)、(1.4±0.6)、(1.6±0.7)、(1.1±0.4)、(2.11±0.61)、(10.8±2.3)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分别为(0.11±0.08)、(0.05±0.03)、(0.05±0.03)、(0.19±0.03)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8±0.17)、(0.48±0.18)、(0.49±0.19)、(1.42±0.3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补肾活血化痰法可改善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相关亚临床性栓塞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又一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血流重建方式,但手术相关栓塞并发症常难以避免.栓塞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卒中和亚临床性栓塞(subclinical embolism,SCE).SCE是指发生于非功能区的栓塞,导致脑梗死但并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阳性体征.
-
放射治疗相关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颈部放射治疗是颈部大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且增加了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及视网膜缺血事件的风险[1-4],筛查发现越来越多的放射治疗相关的颈部大血管狭窄病变.因此,对接受过颈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其颈部血管的相关病变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放射治疗相关颈动脉狭窄(radiation-induced carotid stenosis,RI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综述如下.
-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诊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常见、继发于卒中的综合征.迄今为止,尚缺乏其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指南,导致临床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不足,患者的疼痛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为加强对CPSP的认识,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PSP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硫化氢吸入对心搏骤停复苏大鼠脑蛋白激酶C同工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入硫化氢对心搏骤停复苏大鼠脑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的影响.方法 取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对照组(25只)和硫化氢组(25只).对照组和硫化氢组采用窒息性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模型,硫化氢组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吸入含有0.08‰硫化氢的30%氧气1h.各组大鼠于假手术或自主循环恢复后24h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神经功能;于24h监测PKC同工酶α、βⅠ、βⅡ、δ及ε的活性水平;于7d计算存活率、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 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对照组和硫化氢组存活率分别为45.0% (9/20)和80.0% (16/20),与对照组相比,硫化氢组大鼠存活率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7,P=0.018).(2)自主循环恢复(ROSC)24h,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硫化氢组NDS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中位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43,52)、60(55,68)分比80(80,8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NDS评分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SC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PKC-α、PKC-β Ⅰ、PKC-βⅡ和PKC-δ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KC-ε活性水平受到抑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0.14)比(1.00±0.02)、(2.00±0.08)比(1.00±0.04)、(1.51土0.10)比(1.00±0.01)、(2.02±0.12)比(1.00±0.02);均P<0.05];硫化氢组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δ和PKC-ε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PKC-α、PKC-β Ⅰ、PKC-βⅡ和PKC-δ活性水平[分别为(0.94±0.06)、(1.26±0.04)、(0.83±0.02)、(1.04土0.06)]明显下降,PKC-ε水平明显升高[(1.13±0.07)比(0.73±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 ROSC后7d,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硫化氢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计数分别为(53±3)、(23±2)和(34±1)个,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硫化氢组存活神经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存活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 结论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早期吸入硫化氢可抑制PKC-α、PKC-βⅠ、PKC-βⅡ及PKC-δ激活,促进PKC-ε激活,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和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
子囊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目的 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子囊型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的血流动力学和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全脑DSA诊断为子囊型PCoA-AN 31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重组三维DSA动脉瘤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PCoA-A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形态学的相关参数. 结果 破裂组动脉瘤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11.8±1.3)Pa比(13.8±1.0) Pa,P=0.02].破裂组低WSS面积比值(LSA)明显高于未破裂组[中位数为9.0(8.2,10.2)比3.1(2.3,3.2),P<0.01].两组间的剪切振荡指数、归一化WSS、纵横比、大小比、椭圆形指数、波动指数及非球面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导致子囊型PCoA-AN破裂的原因.
-
T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59岁,因“体检时头部CT血管成像(CTA)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于2015年9月20日收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部CTA显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及双侧颈内动脉C2段闭塞(图1).于2015年9月24日行全脑DSA检查及动脉瘤栓塞术.
-
颈内动脉岩骨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出血一例
患者男,65岁.因“右上肢麻木4个月,双下肢力弱3个月”于2015年12月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4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上肢麻木,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部MRI显示左顶叶分水岭区梗死,经口服阿司匹林、牛黄降压片、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静脉输注依达拉奉等治疗后症状减轻.随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重度狭窄.
-
表现为Wernekink连合综合征的中脑梗死二例
患者1男,52岁,因“眩晕10d,言语不清伴复视7d”于2016年3月10日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0d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需他人搀扶,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7d开始出现言语不清,语句不连贯,且向左侧注视时出现复视,偶有饮水呛咳.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