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50岁以上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罗红波;杨金升;石向群;陈璇;杨期东

    目的 探讨54岁以上患者的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318例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 结果 ①318例卒中患者中,93例有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9.2%.②认知功能损害组93例,年龄为54~86岁,平均(66±3)岁.<60岁患者中认知功能损害有21例,占22.6%(21/93);≥60岁患者中有72例,占77.4%(7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2.32,P<0.05.即≥60岁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的发生率.③本组女性患者58例,发生率为50.4%(58/115),男性患者35例,发生率为17.2%(35/2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85,P<0.001,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④本组患者中241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93例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发生率为38.6%(93/241),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2.8);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148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4±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01,即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NHP和NFDS评分高.⑤采用NHP问卷测定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损害组的老年人精力、情绪反应、社交隔离、躯体活动、嗜好、社会交往、与亲属关系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50岁以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 离子通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宇;孟然

    离子通道是神经信号发生和传递的基本单元,它的特性变化将引发神经元功能的改变.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缺血与再灌注这两个阶段,细胞经历了从缺氧到复氧的过程,其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的失衡、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以及代谢产物的堆积等.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及与血管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作者:吴培;史怀璋;高成;徐善才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初在骨科领域被广泛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研究人员发现其作为血管的组成部分,对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有一定影响[1-2].现就COMP的结构、合成、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血管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综述.

  • 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作者:王晶;何婧瑜;田欣;廖秋菊;秦俭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窒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窜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 结果 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 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 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 h的NDS评分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 h的NDS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 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 -0.893,P=0.030;r= -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 颅内动脉瘤伴严重冠心病行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处理一例

    作者:郎宇;王天龙;张鹏;缪中荣;张鸿祺;凌锋

    患者男,62岁.主因"头晕、视物模糊2个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冠心病"于2008年12月5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高血压达200/110 mm Hg,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14年,近10年经常出现胸前区、背部疼痛或不适,休息后好转.

  • 再论脑血管痉挛的3H疗法是否有效

    作者:沈建康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可以导致50%治疗成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死亡[1].而治疗CVS引起的脑缺血,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由于CVS不是由单一的机制引起,故难以执行标准的治疗方案.CVS机制的复杂性和多因性,决定了采用单一方法难以奏效.

  • 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生存率的队列研究

    作者:关绍晨;汤哲;方向华;刁丽君;刘宏军;孙菲;吴晓光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并评价其死亡风险比. 方法 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88人,其中男1356人,女1432人,年龄为60-98岁.此样本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10月进行全面追踪随访,记录死亡、失访的时间和原因. 结果 卒中组年死亡率为7.77/100人年,非卒中组为4.51/100人年(χ2=27.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至随访期末,卒中组累积生存率为57%,非卒中组为72%(μ=29.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卒中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即卒中组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8%、73%和64%,均低于非卒中组的94%、89%、85%和78%;经Cox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及其他慢性病史等冈素后,卒中的死亡风险比为1.869(95%CI:1.530~2.283),归因危险度(AR)为3.95,归因危险度比率(ARP)为46.5%. 结论 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卒中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社会应重视卒中的预防.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队列研究
  • 2008年上海农村社区50岁以上人群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杨永举;俞学海;沈凤英;邱伟波;王艳;王桂清

    目的 了解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脑血管功能状况,分析卒中危险因素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 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4-12月抽取上海奉贤区某农村社区50~74岁的人群,检测CVHI,并调查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观察所研究人群的CVHI分布特征,并分析卒中危险因素对CVHI综合积分值(分值越低脑血管功能损害越严重)的影响. 结果 纳入调查且资料完整的凋查对象为8350人(男3585人,女4765人).①在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中,双侧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大、小及平均血流速度,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外周阻力、特件阻抗、脉搏波速、动态阻力、临界压的数值则随年龄的增加而旱上升趋势.②无卒中危险因素、单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因素(血脂异常、肥胖、卒中家族史3种因素中至少有1种)者的CVHI综合积分值分别为92±15、79±25、69±32、76±28、77±28、77±27(F=164.475,P<0.01);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者(CVHI<75分)分别占10.1%、30.1%、45.5%、37.7%、33.8%及32.7%. 结论 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的脑血管功能损害受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损害严重,并且年龄越大脑血管功能损害越严重.

  • 2008年上海农村社区50岁以上人群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及风险评估

    作者:曹奕丰;黄久仪;郭吉平;杨永举;俞学海;沈凤英;邱伟波;王艳;王桂清

    目的 了解和分析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状况及卒中风险水平.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对上海奉贤区某农村社区50~74岁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凶素现况凋查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榆测,分析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并以CVHI积分值作为评价卒中风险的指标.选择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基本一致,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相邻社区2003年的资料,对比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结果 纳入调查且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8350人(男3585人,女4765人).①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高血压50.1%、心脏病7.3%、糖尿病4.5%、血脂异常4.4%、肥胖10.0%、卒中家族史7.3%;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男性为53.5%,女性为47.5%)和血脂异常(男性为5.4%,女性为3.7%),均P<0.01.②CVHI积分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CVHI积分值低于男性,P<0.01.该人群中23.9%(1993/8350)存在脑血流动力学(CVHI积分值<75分)异常;男性为21.1%(758/3585),女性为25.9%(1235/4765);8350人中,脑血流动力学重度异常者(CVHI积分值<25分)占4.8%(404/8350).男性发生率为4.4%(156/3585),女性为5.2%(248/4765).③与2003年相邻社区的调查结果相比.除心脏病外,其他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上海农村礼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居首位;近1/4人群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为卒中高危人群.

  • 北京市社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刘宏军;方向华;秦晓明;穆丽媛;张新卿;李淑婷;汤哲

    目的 探讨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5个城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此就诊的2003年1月-2004年12月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了卒中发病情况、PSCI危险因素等资料. 结果 共有993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PSCI为7.9%(78/993).卒中后6个月内、6个月<卒中<12个月、12~24个月的PSCI患病率分别为8.5%、10.1%和4.9%.<60岁者的PSCI患病率为3.9%,60~、65~、≥70岁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5.1%、8.1%和11.4%,趋势检验,χ2=12.521,P<0.0001.大专学历以上者PSCI患病率为3.6%,中学、小学和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专以上者的1.72、3.94、4.04倍(趋势检验,χ2=13.694,P<0.0001).影响PSCI的因素有多病灶卒中(OR=4.53,95%CI:2.26~9.06)、抑郁状态(OR:9.13,95%CI:3.35~24.83)、日常生活能力障碍(OR=2.53,95%CI:1.73-3.71)和非腔隙性梗死,其中前三项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PSCI与病程、文化程度、患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病灶卒中、抑郁状态和口常生活能力障碍为PSCI患病的独市危险因素.

  • 经皮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卒中二级预防——呼吁完成随机临床试验

    作者:O'Gara PT;Messe SR;Tuzcu EM;Catha G;Ring JC;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目前,尚不明确预防原因不明、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再次发作的佳措施.众多观察性研究发现,PFO与原因不明的卒中虽密切相关,但在大多数发病的患者中,两者间并未明确凶果关系.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或维生素K拮抗剂的药物治疗、经皮封堵术及外科手术修补.鉴于通常在实施其他手术的过程中,才缝合偶然发现的未闭卵圆孔,故日前很少主张对未闭卵圆孔进行Ⅰ期修补手术.尽管未进行随机分组的前瞻件临床试验,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相对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药物治疗与经皮封堵术之间的选择,一直是激烈争论的焦点.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主要专业协会经常呼吁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但临床试验的登记工作已显著落后.完成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并进行同行评议是关键的步骤,也成为临床医师对每例患者作出佳治疗决策的证据.因此,强烈建议参与原因不明的卒中和PFO患者诊疗过程的所有医师,包括心脏科、神经科、内科、放射科和外科医师,应鼓励上述患者参与这些重要的试验,促进这些试验的完成,以尽快明确上述疾病的优化治疗.

  • 加强首发卒中高危人群的识别与预防

    作者:黄久仪

    我国的卒中患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在城市和农村全死因顺位中,分别排第一、二位,在单病种死亡原因排首位.我国11省市的资料显示,1992-2003年我国卒中年发病率为282/1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为209/10万,出血性卒中为73/10万[1];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的脑血管病年发病率为219/10万,农村为185/10万[2],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在中国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印卫兵;王蔚;丁新生;陈蓝;华晔;王选;姜靖;梁汝庆

    目的 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eBASE(截止至2008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语种为中、英文.采用Jadad 7分评分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或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安伞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依达托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文献169篇,筛选出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55篇文献(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281例,对照组为2262例).其中2篇Jadad评分为4分,属高质量文献;7篇为3分,16篇为2分,其余得分均为1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其中49篇为阴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1957例,对照组为1958例),合并效应值OR=2.81,95%CI:2.45~3.21,与阴件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52%(1024/1957),对照组有效率为37.64%(737/1958);P<0.000 01];另6篇为胞二磷胆碱阳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324例,对照组为304例),合并效应值OR=2.16,95%CI:1.55~3.00.认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73%(200/324),对照组有效率为43.75%(133/304);P<0.000 01].结论 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归.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