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杨平;成江;邸宁宁;邵文君;石晓静;杜彦辉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的分型及各亚型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登记发病到入院<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32例.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及后循环梗死(POCI)4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情况.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各卒中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①932例中,LACI组为463例(49.7%)、PACI组为326例(35.0%)、POCI组为78例(8.4%)、TACI组为65例(7.0%).②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出血、吸烟史在各亚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CI组中,男性比例高(75.6%);TACI组中,回族(21.5%)、缺血性卒中(36.9%)、心房颤动(20.0%)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1.5%)的比例高(21.5%);LACI组中,饮酒者比例高(50.3%).③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缺血性卒中、TIA、脑出血、心房颤动史对POCI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对各型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饮酒史和TIA史增加了LACI的风险(OR=1.488,95%CI:1.148~1.928;OR=1.686,95%C/:1.155~2.462);缺血性卒中史增加了PACI和TACI的风险(OR=1.466,95%CI:1.058~2.032;OR=2.472,95%CI:1.453~4.205);脑出血史和心房颤动增加了TACI(OR=2.570,95%CI:1.036~6.379);OR=4.266,95%CI:2.174~8.368)的风险.结论 OCSP各亚型中,LACI亚型的发生率高;不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OCSP不同亚型的发生风险.

  •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殷尚炯;杨昭伟;徐新文;王辉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I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 cm的有9个,>1.5~2.0 am的有5个,>2.0 a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I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 不同类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脂蛋白结合磷脂酶A2水平

    作者:俞春江;刘伟;李峰;杨鸣

    目的 评价各种类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脂蛋白结合磷脂酶A2(Lp-PLA2)的表达水平.方法 研究共纳入212例疑似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筛选及评定后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6例、阿尔茨海默病(AD)组58例、血管性痴呆(VD)组84例及对照组24例,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Lp-PLA2浓度,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痴呆与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①MCI 组的Lp-PLA2水平为(45±4)μg/L、AD组的Lp-PLA2水平为(83±15)μg/L、VD组的Lp-PLA2水平为(112±22)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3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组男性的Lp-PLA2水平为(93±8)μg/L,高于女性(73±13)μg/L;VD组男性的Lp-PLA2水平为(127±21)μg/L,高于女性的(97±1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高水平Lp-PLA2与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相关,VD的相关性高,AD次之,MCI相关性低.结论 高水平Lp-PLA2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Lp-PLA2在AD组及VD组中具有性别差异,检测Lp-PLA2水平有助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

  • 血栓调节蛋白-33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武岭;唐慧;侯晓艳;孟强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发病和血栓调节蛋白(TM)启动子区-33G/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9年11月-2010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30例云南昆明的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对照组(抑郁、焦虑、眩晕及脑炎患者)120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人选对象的TM-33G/A基因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与TM-33G/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①130例脑梗死患者中,GG基因型有99例,GA基因型有30例,AA基因型有1例,G/A点突变率为23.8%(31/130);120例对照组中GG基因型106例,GA基因型13例,AA基因型1例,G/A点突变率为11.7%(14/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空腹血糖升高与脑梗死相关外,TM-33G/A多态性也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5,95%CI:1.049~4.511,P=0.037).结论 TM启动子区-33G/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 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类的影响

    作者:杨娟;赵晓晖;朱玉萍;白青科;陈娟;夏卫英;陈练军;林同顺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血清IL-1 β、IL-6水平的影响及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发病 < 72 h的卒中患者223例,选择发病后 < 72 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的卒中后早期抑郁(PSD)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卒中后72 h时间点开始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疗程≥3个月,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两组发病后72 h,1、3个月时血清IL-1 β、IL-6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结果 ①两组发病72 h时,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时,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发病72 h,两组IL-1β、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治疗组IL-1β及IL-6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L-1β、IL-6均在治疗后1个月时达高峰,3个月时下降,但对照组仍高于72 h时水平(P<0.01),治疗组则降至72 h时水平.结论 血清IL-1β、IL-6浓度升高可能参与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的发病;帕罗西汀可能通过干预心血清IL-1β、IL-6,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爽;王玉良;张乐;张秀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多次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因素导致的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脑功能衰退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失语、失认、失用、执行功能减退等[1].脑缺血一再灌注和长期慢性脑灌注不足导致的神经元迟发性坏死和突触损伤是VD发病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炎性反应是导致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导致炎性反应巾的关键因素.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贝贝;缪中荣

    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影像设备的改进以及神经介入医师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越来越广泛,但同时由于手术并发症而导致的治疗失败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何避免这种风险,已成为目前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中和术后需关注的问题之一[1].为此,我们针对CAS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作者:包新杰;赵浩;魏俊吉;冯铭;杜世伟;李桂林;窦万臣;王任直

    目的 对常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动物的长期存活率.方法 将60只体质量250~27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中显露并结扎翼腭动脉,术后自主进食;灌胃组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但术后辅助灌胃;改良组不结扎翼腭动脉,但仔细分离颈部动脉与迷走神经,尽量避免操作时牵拉迷走神经,术后辅助灌胃.在模型制作前、后,连续称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造模后3、14、28 d,分别计算各组大鼠的存活率;造模后28 d,计算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结果 ①改良组模型制作的平均时间为19.5min,低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第3天,改良组大鼠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8天,改良组大鼠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模后3组大鼠的体质量均下降,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各组存活大鼠的体质量均开始回升,在第7、14、21、28天,改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造模后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的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可缩短制作时间,使大鼠体质量恢复较快,能有效地提高大鼠脑缺血造模后的存活率.

  • 甘露醇预处理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金萍;莫雪安;杨龙秀;张泰鹏;陈志

    目的 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培养结合细胞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取健康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69只).采用间隔3d分别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VD模型.造模后4周,将纳入的32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简称甘露醇预处理组;尾静脉注射甘露醇1.5 g/kg,预处理10~30min后,经尾静脉注射1X106/ml BMSCs 1 m1)、BMSCs移植组(注射等量的BMSCs,不注射甘露醇)和培养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基础培养液).剔除死亡大鼠,上述3组分别有9、11、8只,假手术组7只纳入统计.干预后4周,采用Morris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结果 ①4组相同时间点的比较,BMSCs移植组比培养基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均P<0.01),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延长(P<0.05);甘露醇预处理组比BMSCs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延长(P<0.05),且均与假手术组水平接近(P>0.05).②在额叶皮质和海马区,BMSCs移植组的BDNF含量均高于培养基对照组(P<0.01);甘露醇预处理组则高于BMSCs组(P<0.01),但均低于假手术组的水平(P<0.01).结论 与单独静脉注射BMSCs比较,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治疗V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更佳;额叶皮质和海马中BDNF的表达量更高.

  • 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新峰;李宝民;李生;王君;曹向宇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横窦和乙状窦.结果 ①对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成功,并于术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6例瘘口全部消失,4例瘘口消失>80%,残余瘘口无明显向皮质静脉引流的趋势.②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杂音消失.4例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的患者,在术后10d造影复查未见复发,门诊或电话随访2~24个月,亦未见复发;6例经静脉途径弹簧圈闭塞静脉窦患者中,1例在术后第6个月DAVF复发,表现为搏动性杂音,再次给予动脉栓塞后症状减轻.5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3例在术后6~12个月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的视力术后恢复不明显.7例视盘水肿的患者5例有恢复.3例术前患者脑脊液压力>300mmH2O的患者,术后分别降至240、230、200mmH2O.结论 颅后窝DAVF 病情复杂,单纯动脉栓塞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无论直视下填塞或经静脉途径闭塞患侧脑静脉窦,对复杂颅后窝DAVF均有肯定的疗效

  •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慢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波;李慎茂;缪中荣;朱风水;焦力群;凌锋

    目的 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慢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①20例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共置入20枚Wingspa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②术后即刻造影证实,狭窄率由(79.0±6.0)%下降至(13.0±3.4)%.围手术期1例发生小脑前下动脉闭塞,导致脑干梗死.③本组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Malek评分,术后3次评分均为1分者共12例(60%),均为2分者2例(10%),均为3分者1例(5%).这15例患者的病情稳定,其中12例疗效肯定;其余5例术后早期疗效明显,但以后有所下降,其中有3例(15%)1个月时评分为1,3个月时转为2分;有2例(10%)1、3个月为1分,6个月时转为2分.结论 经短期随访发现,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性及疗效均良好.

  •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的执行摘要

    作者:Goldstein LB;Bushnell CD;Adanls R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卒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问题,所带来的人力和经济代价是惊人的.美国每年约79.5万人发生卒中,其中约61万为片次发作,现存美国有640万卒中后存活患者.据估计卒中每年导致13.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美国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3大死因.此外,卒中还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改变了卒中患者、家人和照料人员的生活状态.尽管可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特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而且还可能存在其他方法,但积极有效地预防,仍然是降低卒中负担的好方法.正如本文所谈到的,对临床已明确判定存在卒中高危风险或易患卒中人群,可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干预.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