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静脉窦闭塞早期诊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保奇;闫军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静脉窦闭塞的临床表现,总结诊断经验.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214例,将发生继发静脉窦闭塞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继发静脉窦闭塞发生率为26.2%(56/214),确诊时间为1~78 d,平均(3.4±6.1)d;术前确诊14例;GCS<6分、脑疝、窦区颅骨骨折、窦区硬膜外血肿、低血压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静脉窦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静脉窦闭塞早期诊断较困难,需特别关注早期意识障碍重、脑疝、窦区影像学表现异常及低血压者.

  • 颅内静脉血栓16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作者:张岩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其次为呕吐、肢体偏瘫、脑膜刺激征、抽搐等.确诊前有3例曾分别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9例行MRV检查,1例行DSA,明确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治疗,15例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14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早期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一种微创负压治疗急性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桑显富;武钢;陈东升;李晓强;肖斌;何永通

    头皮损伤常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由于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皮遭受斜向暴力,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时,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断裂发生出血,因易于扩散,常形成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

  •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韩洁;孙晓红;王海燕

    目的 探讨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36例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12例治愈,15例好转,5例死亡,4例由于病情危重,家属拒绝治疗.结论 严密监测颅内压变化、控制癫痫发作、注重心理护理、加强产褥期护理、注意药物治疗后的观察是此类患者护理的重点.

  • 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1例

    作者:张铁锋;刘玉春;蔺志清;高翔

    患者女,2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0天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天”入院;10天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因头部CTA/CTV示上矢状窦闭塞(图1A)而接受抗凝治疗,病情未见明显改善;5天前于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平扫提示右侧中央区脑出血(图1B).患者1年前曾因“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查体:嗜睡,言语清楚;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4级).

  • 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彬

    目的 探讨导管法动、静脉联合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例由CT、MRI、DSA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分别经皮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静脉内置管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处行局部溶栓治疗,动脉内溶栓则置管于颈内动脉给予尿激酶灌注溶栓.围手术期规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接受了动、静脉法联合插管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45~100)万U,平均(75.6±5.6)万U,除1例患者颅内出血加重外,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即刻疗效评定,3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2 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出院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出院时除有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外,另外7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都得以改善.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3~6个月,其中6例患者随访3~6个月不等,复查MRI无一例复发形成血栓,治疗有效率77.8%.结论 动、静脉法联合治疗颅内静脉血栓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云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21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结果:①CVST以青年女性多见;②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③危险因素有分娩、妊娠、炎症、口服避孕药、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等;④早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灶,可伴渗血或出血;⑥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对症治疗,痊愈15例,好转6例.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脑静脉系统血栓再发和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结论:对临床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CVST,及时行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规范抗凝、血管内溶栓等治疗.

  • 颅内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一例

    作者:王芬;郭秀海;吉训明;陈健;武剑;贾建平

    患者女,53岁,农民.因"阵发性头晕,伴视物模糊40 d"于2010年2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曾于外院查眼底示"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头部CT和MRI检查未见异常,头部MR静脉造影(MRV)提示"双侧横窦和乙状窦交界处血流减低".

  • 超声检测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一例

    作者:贾凌云;杨洁;孟秀峰;刘然;华扬

    患者男,26岁,主因头痛2周,四肢乏力1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 cereb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于2014年9月1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稍能减轻,影响睡眠,但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疼、改善睡眠药物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入院1周前患者自觉四肢乏力,症状加重,行头部CT检查显示上矢状窦高密度影(图1), MR 静脉成像( MRV)显示上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显影欠佳(图2)。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有肾病综合征史2年,一直口服泼尼松治疗。

  • 对冲伤致颅内静脉窦破裂出血三例

    作者:蔺玉昌;黄长铭;季卫阳;徐幸;王姿英

    例1 男,27岁.3米高处坠落,枕部着地,伤后短暂昏迷后清醒,呕吐数次,约半小时后再次昏迷.入院时神志昏迷,GCS 7分,枕部见头皮挫伤,双瞳孔等大,光反射迟钝,肢体无偏瘫,病理征阴性.头颅CT示枕骨骨折,双额硬膜外血肿(骑跨性),额骨无骨折.双额骨瓣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60ml,发现上矢状窦前端约2cm处破裂出血,明胶海绵压迫后行矢状窦双侧"提篮式"悬吊止血.术后病人意识清醒,恢复良好.

  • 关键硬脑膜静脉窦的结构与重建

    作者:李学记;李长元

    关键硬脑膜静脉窦(critical dural venous sinus,CDVS)又称主要硬脑膜窦(major dural sinus,MDS)[1],指拥有重要属支及引流区域,阻断后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一组颅内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直窦(straight sinus,SS)、窦汇(torcularherophili,TH)、水平窦(horizontal sinus,HS).它们能否得以安全、妥善重建直接关系到窦内、窦旁、窦深部肿瘤和血管性病变能否根治性切除,也关系到静脉窦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尽管目前仍有不同意见[2],但在显微神经外科日臻成熟的今天,上述疾患的积极手术、CDVS的重建态势已呈主流[1,3-6]而CDVS重建和阻断后果又与其组织结构、解剖、变异等密切相关.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

    作者:宋彦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低发病率的脑静脉系统疾病.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作者:吕艳枝;肖新广;谷梅兰

    目的 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 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治疗

    作者:李红文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3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 病因复杂,形式多样;高颅压为首发症状,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多有视乳头水肿,有脑膜刺激征阳性.应用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6150 U,1次/12 h,疗效显著.结论 产褥期、感染、脱水是CVST常见原因,头MRI、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抗凝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痊愈的关键.

  • 46例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金文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在分析窦损伤的形式和范围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手术处理:窦壁损伤用明胶海绵压迫两侧硬脑膜悬吊止血;边缘整齐的裂口可以用细丝线缝合;较大而不规则的裂口可以翻转硬脑膜,颞肌筋膜或者骨膜片修补,有时少许颅骨的存留可行骨桥悬吊.结果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6例,偏瘫6例,失语2例,死亡2例.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针对颅内不同类型的静脉窦损伤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静脉窦压迫,防止静脉窦阻塞造成的神经功能损害及颅内压升高,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 颅内静脉窦损伤

    作者:宋顺波;刘忠贵;高晶宇

    颅内静脉窦中,因解剖部位的关系,只有上矢狀和横窦的损伤常见.静脉窦完全断裂多见于火器伤,常来不及抢救而迅速死亡.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是静脉窦的损伤.伤后形成血肿的特点:一是因窦壁于硬膜外腔相邻,可单独形成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并可形成左右骑跨和幕上幕下骑跨等多发性血肿.二是窦壁无平滑肌组织,裂伤后没有自动收缩能力,出血凶猛,病情险恶,死亡率高.因此,只有熟悉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术前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以免术中措手不及和遗漏血肿.现将我院几年来经手术证实的8例静脉窦裂伤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徐雁;彭斌;李舜伟;邵素君;游咏

    目的回顾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概述其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总结1990?000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铁路总医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结果本组患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0.05‰,发病年龄13~50岁,男女之比为10∶3,DSA检查敏感性较高, 药物治疗对降低颅内压效果不佳.结论为协助诊断,发病≤2周者可行CT或MRI+MRA检查,发病2~4周者宜行增强CT或MRI检查,发病>4周者或经CT、MRI/MRA 检查未能确诊者应行DSA检查. 

  • 妊娠期和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洁;王亚萍;张蕊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8例CVST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VST是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后抗栓(抗凝、溶栓)治疗,解除静脉闭塞,恢复血流再通,改善症状.结论 CVST较动脉性梗死要快,预后好.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探讨

    作者:李星玉;邢爱娣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

  • 1例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

    作者:陈茂刚;左其龙

    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头痛、呕吐7天,双下肢无力4天,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2小时入院.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颈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在当地镇医院拟诊"颈椎病",予局部推拿无效.4天前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并伴发作性双下肢不自主抖动,每次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每日发作十余次~数十次.转当地县人民医院考虑"颈髓外伤",作脑CT、颈部MRI均未见异常.2天前渐出现意识模糊,始疑"脑炎",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甘露醇脱水等治疗.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