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Urologic and Reproductive Oncology 현대필뇨생식종류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624
  • 国内刊号: 42-179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56
  • 曾用名: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叶章群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叶烈夫;许庆均;何延瑜;朱庆国;李涛;朱伟;张志刚;黄水通;胡敏雄;叶世华;陈松茂;陈如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1例,年龄41~63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例,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者1例,无症状者1例.4例中仅1例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值明显高于正常.4例均行CT及膀胱镜检查.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做准备.结果 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膀胱非上皮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血儿茶酚胺测定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和膀胱镜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前应充分扩容.

  • 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1例报告

    作者:杨光天;方毅;温峰;赵海岩;杨文发

    目的 探讨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11例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肿瘤直径为1.7~5.2 cm,平均3.3 cm;手术时间73~189 min,平均(135±27)min;术中出血80~740 ml,平均(260±50)ml;热缺血时间16~57 min,平均(29±9)min;术后住院7~12 d,平均(9.3±2.1)d.随访9~51个月,均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结论 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保留肾脏功能.

  • 肾动脉CT成像在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华;郑兵;茅家慧;潘晓东;顾栋华;陈建刚;陆明;张冰;钱麟

    目的 为临床开展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提供影像解剖学指导.方法 对390侧肾动脉CT成像(CTA)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肾动脉一级和二级分支处与肾门上下缘连线(A线)的关系,观察副肾动脉及支配情况.结果 390侧肾动脉CTA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肾动脉第一级分支处在A线之内者为122例,占31.28%(122/390),在A线外侧者268例,占68.72%(268/390).二级分支处在A线之外者187例,占47.95%(187/390).副肾动脉共出现120侧128支,占30.77% (120/390),其中支配肾上极的副肾动脉共95支,占74.22%(95/128),支配肾下极者33支,占25.78%(33/128).结论 ①肾动脉是呈节段性分布的,肾段动脉与肾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为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提供了安全保障;②副肾动脉出现机率较高,大部分支配肾上极,术中需注意保护副肾动脉,避免不必要的肾单位损伤;③CTA能够提供肾段动脉和副肾动脉的分布特点和个体变异情况,是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前手术评估的重要手段.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性12+1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作者:王友志;郝斌;许长宝;郭瑞宾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性12+1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6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性12+1针穿刺活检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其中PSA<4 ng/ml、直肠指诊发现结节者66例;PSA介于4~10 ng/ml、f/tPSA值异常、PSAD值异常者190例;PSA>10 ng/ml、任何f/tPSA、PSAD值者560例.结果 816例患者中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者358例,总阳性率为43.9%(358/816).其中位于前列腺尖部阳性者235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5.6%(235/358).术后发热9例(1.0%,9/816),并发血尿49例(6.0%,49/816).几乎所有患者皆有短时大便带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性前列腺12+1针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可以随机增加穿刺点,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 经腹途径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会龙;魏金星;冯留顺;王庆伟;王智勇;张雪培;杨彦峰

    目的 探讨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行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分为转移性肾癌组和非转移性肾癌组.转移性肾癌组包括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2±11)岁;下腔静脉癌栓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及Ⅳ级1例.非转移性肾癌组依据下腔静脉癌栓分级水平分为低分级癌栓组:共12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Ⅰ级3例、Ⅱ级9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7±10)岁;高分级癌栓组:共23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Ⅲ级18例、Ⅳ级5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59±9)岁.结果 38例(86%)成功实施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平均手术时间(215±90)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19±4)min,平均失血量为(1 220±995)ml,平均输血量为(950±840)ml.围手术期7例(15.9%)出现并发症,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随访中18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8±16)个月.26例患者存活,平均随访(30±13)个月,其中12例为无瘤生存,14例发生肾癌转移.转移性肾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2±1.2)个月,显著低于非转移性肾癌组的(48.0±3.0)个月(P<0.05).非转移性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2%,其中低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8±4.2)个月,与高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44.7±3.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22).结论 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可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完成,病理分期而非下腔静脉癌栓级别是其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 T1G3期膀胱肿瘤经尿道二次电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江长琴;梁朝朝;叶元平;施浩强;郝宗耀;周骏;樊松

    目的 探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TURBT治疗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并规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组),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结果 二次电切后发现5例(26.3%)有残余肿瘤,3例(15.9%)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1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有3例(15.9%)肿瘤复发,对照组13例(43.3%)肿瘤复发.结论 二次TURBT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是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尿控功能保护的方法和手术技巧

    作者:薛波新;单玉喜;阳东荣;孙传洋;高洁;崔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尿控功能的保护,预防术后尿失禁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施行的81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81例TNM分期为T1C~T2C的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其中经腹膜外径路15例,经腹腔途径66例.术中注重以下策略:①可靠处理背血管复合体;②尽量保留神经血管束,对部分低危患者施行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③保留足够的功能性尿道;④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吻合.所有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尿控情况.结果 术后留置导尿管7~23 d.所有患者均随访满6个月,77例患者随访满12个月.术后6个月,白天62例(76.5%)患者尿控良好,尿失禁19例;夜间68例(84.0%)患者尿控良好,尿失禁13例.术后12个月,白天70例(90.9%)患者尿控良好,尿失禁7例;夜间74例(96.1%)患者尿控良好,仍有尿失禁3例.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5例,术后7~11 d拔除导尿管后,仅1例白天有尿失禁,随访至术后3个月,已无一例存在尿失禁.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控功能恢复是渐进式的,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2个月恢复尿控能力.术野清晰,努力做到解剖性前列腺切除,保留尽可能多的功能性尿道长度,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吻合(避免术后尿道狭窄),将膜部尿道缝合至耻骨后就能获得良好的尿控效果.对低危的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将能获得佳尿控结果.

  • 抗雄激素条件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义峰;王振誉;陈兴国;孙宏斌

    目的 体外研究抗雄激素条件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源于人前列腺癌基质的CAFs,并用抗雄激素制剂氟他胺(Flutamide)进行处理,制备出条件培养液CAFs-Flu-CM.CAFs原代培养液制备出另一条件培养液CAFs-CM作为对照研究.观察LNCaP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CAFs-CM培养液和CAFs-Flu-CM培养液中的生长增殖能力和差异性.结果 与RPMI-1640培养液培养的LNCaP细胞相比,10-6 mol/L Flutamide可抑制其生长(76.55±7.1 vs 114.51±9.8,P<0.05);浓度为0.75 g/L的CAFs-CM却可显著提高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237.26±18.3 vs 114.51±9.8,P<0.05).经10-6 mol/L Flutamide处理后,CAFs-Flu-CM刺激LNCaP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32.73±5.6 vs 237.26±18.3,P<0.05).结论 源于人前列腺癌基质的CAFs可提高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但经抗雄制剂处理后,CAFs功能受到干扰,刺激LNCaP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联合靶向CAFs的肿瘤治疗策略可能会提高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可作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新的靶点.

  • Twist、E-钙粘蛋白在肾癌转移进展中的意义

    作者:曾祥勇;邢金春;张开颜;黄超;彭金健;庞鹏

    目的 探讨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40例R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CC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2.5%);RCC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2.5%)明显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表达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两者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 小肾癌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忠尧;康新立;岑松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1].肾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2],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Thompson等[3]报道肾癌患者小于40岁年龄组占9.5%.随着健康查体的普及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肾癌三联征"--肿块、血尿和疼痛为表现的典型病例逐渐减少,大多患者是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的.因此分期较早的肾癌发病率逐年稳步上升[4],约占同期肾癌发病率的8.7%~25.4%[5].分期较早的肾癌往往体积较小,而肿瘤大小是肾癌TNM分期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对预后的评估.为强调早期小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治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现提出"小肾癌"的概念供商讨.

  • 肾癌伴静脉瘤栓的外科诊疗进展

    作者:胡鑫明;胡志全;古军;陈宁;车宪平;张国庆;肖劲逐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肾癌常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右心房.据报道[1]肾癌侵犯同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形成瘤栓的发生率为4%~36%,其中发生肾静脉瘤栓的比率高达50%.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治疗已成为此类患者治疗的首选.一、常见侵犯肾静脉的肾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国外相关研究[2]报道,包括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及未分化癌等一系列类型的肾脏肿瘤均可侵犯静脉系统.一些非肾脏类型肿瘤也可侵犯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如尿路上皮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肾母细胞瘤、睾丸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3-10].

  •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作者:杨春光;王志华;胡志全

    前列腺癌在美国男性中发病率居首位,致死率居第二位[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2].局限性前列腺癌常规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而对于进展期患者则需要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3].虽然ADT在早期可以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和增殖,但是治疗过程中前列腺癌逐渐失去对ADT的反应而逐渐转化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由于部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患者仍然对由肾上腺或者肿瘤自身合成的微量雄激素敏感,而不是完全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AIPC), 故CRPC的定义更为确切并得到了广泛认可[4-5].

  • 膀胱癌细胞染色质重塑异常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巧霞;孙小娟;蔡志明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泌尿系统肿瘤首位.近十多年来,我国膀胱癌的发病呈现出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1].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术后复发率高,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差,生存期短,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染色质重塑是指细胞在生长和增殖过程中,由于表观遗传改变导致的染色质位置和结构的变化,其过程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肿瘤是随着关键基因的突变逐步发展的,体细胞突变频率很低,并不容易积累足够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突变.因此,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发生过程早期的重要事件.近年来,染色质重塑异常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膀胱癌中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的突变及其与基因组不稳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的诊治(附3例报告)

    作者:黄力;姚启盛;王晓康;杨勇;陈从波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变异型[1],又称中肾样癌,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3例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65岁.因"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不伴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门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行抗炎治疗,疗效欠佳.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B超检查示膀胱腔内一约3 cm×2 cm大小中强回声肿块,肿块周围血供丰富,考虑膀胱肿瘤.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肿瘤,盆腔未见肿瘤侵犯及肿大淋巴结.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偏右侧一直径约3 cm大小肿块,表面较多坏死物质,基底宽.取活检病理检查示膀胱黏膜层次增多,考虑重度不典型增生.遂行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检示膀胱透明细胞腺癌,肿瘤侵及肌层.

  • 关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问题

    作者:周芳坚;刘卓炜;李永红

    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终选择[1].由于手术复杂、时间长、出血和并发症多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高等问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既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也非医生乐而为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也存在争议,即便在美国一些大的医疗中心也是如此,约20%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不清楚[2].现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淋巴结转移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总结.

  •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作者:邓易兰;熊伟;徐顺林

    肾细胞癌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近端小管的腺癌,约占所有原发肾脏恶性肿瘤的85%,其他肾癌大多数为肾盂尿路细胞癌[1].近三十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2],虽然由此发现的肾癌患者多为局部病变,但呈侵入性生长及发生远处转移的癌症发病率也在上升[3].肾细胞癌倾向于形成瘤栓并延伸到肾脏以外,肾细胞癌患者肾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瘤栓的发生率占所有新发现肾癌患者的4%~10%[4].对于有IVC瘤栓的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肾切除及瘤栓摘除术是唯一可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5].本文拟对肾癌合并IVC瘤栓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讨论,鉴于本手术的复杂性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将先对该手术的各种术式进行简要的描述.

  • 人乳头瘤病毒与男性泌尿系肿瘤相关性探讨

    作者:白淘;王东文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是一种特异性嗜上皮性的小DNA病毒.迄今已有85种型别序列己知,而超过120种待定的新型别,其特征已被部分鉴定[1].根据致病力强弱,HPV被分为高危型(high-risk)和低危型(low-risk)两种,"是否能致癌"是危险度大小的主要标志,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等;低危型主要是指HPV-6、11.国际癌症研究协会(IARC)资料表明,13种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道、肛门周围皮肤等湿疣类病和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5种高危型HPV,尤其是16和18型,主要导致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 肾盂黏液腺癌1例

    作者:谢赣生;李纲;席启林;浦金贤;单玉喜;侯建全;郭凌川

    谢赣生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右肾结石10年,右侧腰背胀痛伴低热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行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结石(大小不详),未予处理.一年半前体检时腹部CT平扫提示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积水、肾皮质变薄,见图1,当地医院予中药调理,期间未查肾功能或行其他影像检查.一个月前患者感右侧腰背部胀痛,伴发热,体温37.5~38.5 ℃,感乏力、纳差.一周前小便出现浑浊,偶有絮状组织块排出,清晨偶见肉眼血尿,伴尿急、尿频.于当地医院门诊查尿常规,结果示:白细胞4+、红细胞+、尿蛋白2+.

  • 《肾错构瘤伴瘤栓的治疗》诊疗建议

    作者:章小平

    患者右侧腰肋部间断性胀痛3年,肉眼血尿1周.原文见<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年第4期251页.该患者有如下特点:男性年轻患者,28岁;面部蝶形分布血管纤维瘤;20余年癫痫病史.家族史:母亲及双胞胎兄弟罹患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其兄合并肾错构瘤.影像学检查:肝内血管瘤,双肾错构瘤,右肾汇入下腔静脉处血栓形成.因此,目前患者的诊断"TSC合并双肾错构瘤"是成立的,但下腔静脉栓子到底是附壁血栓还是文章所报道的瘤栓有待进一步确定.

  • 《肾错构瘤伴瘤栓的治疗》诊疗建议

    作者:张雁钢;米振国

    肾错构瘤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肿瘤多起自于肾包膜、肾皮质或髓质,以及肾周围的软组织[1-3],由数量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临床上发病有两种独立的情况:约半数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另一半病例为散发[4].在结节性硬化的患者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可罹患此病,肿瘤常多发,体积小,累及双肾,局部无临床症状;而在一般人群中,此病并不常见,肿瘤也多为单发,体积较大,临床常出现症状.虽然偶尔有局部浸润的报告[5],在某些局部淋巴结和脾脏中查见平滑肌脂肪组织,不能误认为是肉瘤转移.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