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林江燕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阿莫西林,1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奥美拉唑,20mg/次,1次/d.治疗组48例半夏泻心汤(法半夏10g,黄芩炒6g,川黄连3g,干姜6g,人参10g,甘草蜜炙6g,大枣3枚;反酸烧心加吴莱萸3g,瓦楞子10g;脘腹胀满加木香10g,郁金6g;腹痛加延胡索醋制6g,台乌药10g;食少纳差加谷芽炒、麦芽炒各15g;失眠不寐加磁石煅、先煎、夜交藤各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餐后口服,200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溃疡面积、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向太敏;文超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奥美拉唑,20mg/次,1~2次/d;替硝唑,0.5g/次,1次/d;左氧氟沙星,0.2g/次,3次/d.治疗组49例半夏泻心汤(清半夏15g,黄连8g,干姜12g,黄芩15g,党参30g,大枣12个,甘草炙6g,草果仁12g,海螵蛸30g,浙贝母、制没药各15g;腹痛严重加白芍炒、延胡索;肠腑气机不畅,腹胀甚加枳实、槟榔;饮食停滞加焦三仙;情绪烦躁不宁加丹皮、栀子、郁金),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150mL/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一例十二指肠球部腺瘤的CT表现

    作者:门肾力

    1 基本资料与方法患者,女,59岁,因“全身乏力5个月”入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及甲状腺病史.化验室检查阴性.CT平扫+增强表现:十二指肠球部可见宽基底、分叶状软组织肿物,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密度较均匀,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44HU、88HU、85HU、78HU(见图1-6).遂行胃镜检查示:食道炎、贲门炎、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占位?胃镜下活检:十二指肠球部管状腺瘤伴部分腺体呈低级别异性增生.患者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物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术中肿物位置形态:肿物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呈宽基底、分叶状.病理检查:肉眼见肿块大小约4.0 cm×3.0cm×3.0 cm,表面呈结节状,灰红、灰黄色.切面实性,灰黄色,质中,易碎.病理诊断:管状腺瘤伴局部腺体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见图7).

  • 胃热舒丸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谭华梁;蒋士生;肖麟;王小娟

    目的:探讨胃热舒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Hp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组加用胃热舒丸,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治疗后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胃痞、胃热、口苦口臭、舌象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热舒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Hp根除率.

  • 腹部γ刀治疗致胃巨大溃疡顽固不愈一例

    作者:郭秀兰;牛海静

    患者男,54岁,因"肝癌术后1年,上腹痛7个月"入院.1年前发现肝内胆管癌行左半肝切除术,术后2个月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遂在北京某医院实施γ刀治疗,共治疗15次.其后2个月出现上腹痛,空腹时加剧,夜间不能入睡,纳差.当时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巨大溃疡"(图1);病理提示:溃疡并见大量霉菌(该患者在肝切除术前曾作胃镜检查无溃疡,当时胃镜报告提示"非萎缩性胃炎").因此诊断为:放射性胃炎.给予抗溃疡治疗,黏膜保护剂(铋剂或卡尔萨或胃膜素口服),制酸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流质饮食,并加用制霉菌素及微生态制剂.

  • 冷炎教授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非萎缩性胃炎验案2则

    作者:丁宁;冷炎

    非萎缩性性胃炎(CNAG)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样,冷炎教授认为内伤湿热是其主要的病因,治疗过程中主张从肝论治,多从清利湿热入手,方证相合,效果显著.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见其治疗CNAG有其独特见解,故整理2则验案说明其辨证用药特点.

  • 手术证实胃异位胰腺一例

    作者:许桂祥;周世龙;徐丽;王振旭;彭国辉;薛冰川;薛国亮;许静涌;许准

    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就诊。查体:上腹部深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大便潜血(-),肿瘤标志物CA72-4为1.67 U/ml, CA19-9<0.60 U/ml、AFP为2.83 U/ml,CEA为2.85μg/L,发病后曾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度),活动性(-),肠化(轻度),HP(-),入院后再次给予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黏膜光滑,幽门口圆,开闭正常,胃窦黏膜粗糙,红肿,散在突起糜烂,蠕动正常,胃角弧形,黏膜光滑,胃体小弯侧偏前壁处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3.5 cm×3.5 cm,顶端凹陷,表面如常,胃底、贲门、食管黏膜光滑。入院后腹部增强CT(图1)提示:胃小弯侧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5 cm×2.2 cm,三期CT值分别约59、93、69 Hu,边缘锐利,界清。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前考虑胃壁间质瘤。术前讨论决定行剖腹探查和胃壁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胃小弯侧胃壁触之约3.0 cm×3.0 cm圆形光滑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连同小网膜及肿块周围约2.0 cm胃壁切除。术后病理:不规则胃壁组织一块,7.5 cm×5.5 cm×2.0 cm,黏膜中央有一结节状隆起,直径2.6 cm,高1.0 cm,切面黄白色,边界不清,肿物位于黏膜下,部分呈囊性,小弯侧见淋巴结12枚,直径0.3~0.9 cm,切面多为黄白色或粉红色,病理诊断异位胰腺组织,部分区域呈硬化性胰腺炎样改变,少量导管上皮增生明显,胃小弯侧淋巴结12枚均为反应性改变(图2、3)。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良性胰腺组织。患者术后第7天切口拆线,进食、排便均良好,出院。随访发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 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对胃癌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陈新育;袁云;廖卫红

    目的 探讨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门诊和新入院患者2270例,对其实施碳14尿素呼气试验以及胃镜检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 对其实施抗感染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2270患者中有1204例患者碳14呼气试验的检测结果 为阳性,阳性率为53.0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阳性率78.61%;胃溃疡患者的阳性率为75.59%;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阳性率为45.86%;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占51.38%.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碳14呼气试验方法 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操作简单快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铝碳酸镁联合盐酸小檗碱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18例疗效观察

    作者:付晓;陈丽萍;赵小社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更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铝碳酸镁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口服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坚持按疗程治疗,以症状改善程度和胃镜复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88.98%。结论铝碳酸镁和盐酸小檗碱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切实有效,坚持规范用药是治愈的关键。该治疗方法用药品种少,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惠芳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我们对1 268例胃镜诊断的胃炎病人分为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同时对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关系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 80例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患的病理分析

    作者:崔琴

    目的 使用内镜对非萎缩性胃炎合并糜烂病患的病理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胃癌病变的水平.方法 将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患的病理资料,并从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分析.结果 70非萎缩性胃炎合并糜烂病患的病理结果中,以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病患较多,而慢性炎症以30到50岁的病患居多.结论 非萎缩性胃炎合并糜烂病患应及时进行病理学活检,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连朴饮化裁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建平

    目的:连朴饮化裁应用于湿热中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研究组46例,以连朴饮化裁为基础方,根据症状进行药物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中药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为(7.44±2.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8±4.53)分,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显效2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例、15例及63.04%,差异显著(P<0.01).结论:连朴饮化裁应用于湿热中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唾液酸上皮膜抗原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项文坤;熊锋宝;杨铁一;付唆林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上皮膜抗原(EMA)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3~12月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及25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及35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SA、EMA、GPDA分别进行测定,分析两两差异性,同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SA、EMA、GPDA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SA、GPDA浓度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组血清EMA浓度与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非萎缩性胃炎组GPDA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SA浓度在肿瘤分化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SA和GPDA对于胃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检测血清EMA对胃癌诊断可能没有价值.胃癌患者血清SA、GPDA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血清SA、GPDA将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复发及监测预后.

  • 366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分析及预后评估

    作者:徐道明;徐静

    目的:分析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其预后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6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转归及随访情况.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评估其疗效、愈后及风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的年龄在16-83岁之间,平均为49.5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37例,占37.4%,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63例,占44.5%,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66例,占18.1%.366例患者的有效率为96.3%,5年随访302例,随访率为82.5%.结论:采用常规杀幽门螺杆菌方式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预后良好,无癌变几率等风险因素发生.

  • 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宋仲怀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 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单药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应用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亚急性肝衰竭发病、影像学无表现的肝脏腺癌1例

    作者:康旭

    患者,男性,45岁,经商,于2013年2月20日受凉后出现发热,T:38.2℃,乏力、纳差、上腹部不适,于当地医院治疗5 d后,热退,症状无缓解,2月25日查:ALT/AST:110/110 U/L, GGT 660 U/L ,继续治疗4 d 后,3月1日又转至另一家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WBC 8.77×109/L,G%76.2%,肝功 TBil/DBil 37.1/27.7μmmol/ L,ALT/ AST 105/92 U/L,ALP 279 U/L,GGT 834 U/L,PA 67.4%,彩超示:肝大,脂肪肝。治疗11 d 后,症状仍无缓解,遂于3月13日到我院住院。查体:T 36.8℃,P 93次/min,R 18次/min,BP 110/66 mmHg。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应答切题,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面色晦暗,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右肋下7 cm,剑突下9 cm,莫非氏征阴性,脾左肋下未及,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Ⅴ肋间,肝、脾、双肾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扑翼样震颤阴性。入院后检查结果:TBil/DBil 167.9/138.3μmmol/L,ALT/AST 65/175 U/L,Alb 24 g/L, Glu 2.2 mmol/L,k+3.2 mmol/L,PA 68%,C 反应蛋白256.35 mg/L,甲、丙、戊型肝炎抗体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梅毒、HIV 阴性,淋巴细胞亚群正常,自身抗体阴性, AFP:阴性,肝癌早期预警组合正常。铜蓝蛋白正常,结核抗体阴性,α-抗胰蛋白酶正常,EB/CMV 阴性,WBC 12.39×109/L, G:83.7%,Hb 119 g/L。尿胆红素:106μmmol/L,大便正常。彩超:1、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脾大、腹水;2、胆囊缩小;3、门静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胸片正常,胃镜:非萎缩性胃炎,放射科会诊外院肝脏 MR 片:不支持肝脏占位。腹腔穿刺腹水无感染。考虑初步诊断为:1、肝损害原因待查2、肝内占位?3、感染原因待查,给予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谷胱甘肽、茵陈等治疗。并完善肝脏 CT、MR、骨穿检查。但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乏力、纳差、上腹部疼痛明显,3月18日肝脏 MR 结果: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门淋巴结肿大,少量腹水,门静脉栓塞,胰腺正常。骨穿结果未提示恶性病变。3月19日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肝功进一步恶化,肝功:TBil/DBil 226.7/187.7μmmol/L, ALT/AST 327/1270 U/L,ALP 333 U/L,GGT 301 U/L,PA 62.2%,为明确诊断,进行肝穿活检。次日出现腹痛、憋气,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肝功:TBil/DBil 254.7/197.9μmmol/L,ALT/AST 741/2272 U/L,PA 21.5%,肌酐161μmol/L,CT 示:1、肝内多发稍低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不除外,2、脂肪肝3、胆囊炎,4、少量腹水。血色素下降:82 g/L,不能排除出血可能,并考虑为亚急性肝衰竭,肾功能不全;给予积极保肝、退黄、止血、扩容、抗感染、人工肝支持、对症治疗;并转入 ICU 抢救治疗。3月21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躁动,BP 70/40 mmHg,出现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积极抗休克、抗炎、稳定内环境治疗,但患者于2013年3月21日晚自动出院。

  • 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虞思祎;房静远

    胃癌是全球病死率排名第3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例数超过70万[1-2]。近年来,虽然许多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因为人口数增加和平均寿命延长,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作为常见的胃癌类型,胃腺癌可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性胃癌,其中肠型胃癌占60%以上,是由正常胃黏膜经过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病变,终发展为侵袭性腺癌[3]。

  • 前列腺素E1治疗非萎缩性胃炎48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顺风;张若萍;薛丽秀;赵胜利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78例非萎缩性胃炎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前列腺素E1;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结果治疗结束治疗组症状、胃镜结果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佳,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非萎缩性胃炎有效.

  • 胃镜操作后纵隔气体积聚一例

    作者:魏晶晶;庄则豪;王承党;吴婷;陆岽;郑雪雁;潘玉凤

    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中上腹闷痛2年”就诊,胃镜检查由具有5年内镜操作经验、年诊治量2000例次以上的主治医师完成,进镜过程稍有阻力感,退镜见食管入口局部黏膜稍充血,无渗血或黏膜破损,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术后当天患者出现咽部不适,无咳血,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无胸骨后梗阻感,颈部CT平扫见纵隔游离气影(图1)。体检:体温36?9℃,心率84次/min,血压128/7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0次/min;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9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7%,C?反应蛋白22?77 mg/L,凝血全套、肝功能未见异常。食管碘水造影检查提示多方位摄片未见食管对比剂外渗(图2)。入院后予禁食、营养支持、抗感染、雾化等治疗。入院第9天,复查肺部及颈部CT平扫见纵隔气体消失,患者正常进食,予出院。

  •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三荣

    探讨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采用辛开苦降疗法的疗效.选取68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给予传统三联抗菌治疗法,试验组加用中医辛开苦降法,观察疗效.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胃黏膜积分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辛开苦降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