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姜岩琳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35)与喹硫平组(35),持续8周治疗后使用PANSS量表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对比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喹硫平组、氟哌啶醇组PANS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喹硫平组有效率为77.14%,氟哌啶醇组为80.00%,2组无明显差异(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氟哌啶醇组为28.57%,喹硫平组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氟哌啶醇、喹硫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喹硫平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眼睑肌阵挛癫癎误诊为抽动障碍一例

    作者:孙岩;陈浩;常浩;朱沂

    患儿,男,8岁,因反复抽搐5年伴眨眼3年就诊.患儿5年前出现热性惊厥,每年1~2次,3年前出现无热抽搐,表现为强直发作,每年2~3次,并且出现眨眼,每次发作2~3 s.发作无明显诱因,有时每天发作数十次,有时数天未见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给予"氟哌啶醇"和"安坦"逐渐加至各3 mg,2次/d,发作未控制.后于我院就诊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见:患儿清醒时出现3~5次/s的眨眼,每次持续3~4 s,脑电图(EEG)见广泛不规则的4~6 Hz棘慢和多棘慢波;8 Hz闪光刺激可见每秒3~6次的眨眼,眼球上翻,亦见伴眼睑抽动而无睁眼,头部呈2~4次/s强直性后仰并向右侧偏转,EEG见3.5~5 Hz同步的棘慢波和多棘慢波发放(图1);10 Hz闪光刺激亦见上述相同发作,另见每秒2~3次的上肢尤其是肩部的上抬内收,下肢略屈曲,身体似从椅子中弹起,EEG见2.5~3.5 Hz同步的棘慢波发放(图2),持续整个闪光刺激过程,发作随闪光刺激停止而停止,EEG也恢复正常,意识无丧失.患儿自己眨眼有时也可诱发上述发作,但发作较轻.

  • 氯氮平及氟哌啶醇致新生儿撤药综合征一例

    作者:朱明哲

    患儿男,38 h,第一胎,第一产,孕39周自然分娩,无胎膜早破,生时羊水清,脐带及胎盘正常,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人工喂养.自出生后吃奶差,吸吮及吞咽无力,于入院前8h(即生后30 h)抽搐1次,当时双目凝视,四肢抽动,面及口唇紫绀,持续约1 ~2 min自行缓解,入院前3h前再次出现抽搐,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同前,伴呕吐1次,体温正常.

  • 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钟佑泉;周文智;胡文广;陶宣华;吴惧;牟启蓉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表现为突然的不自主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目前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均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儿得不到控制.可乐定是选择性肾上腺α2受体激动剂,其透皮贴剂是一种可连续7 d向体内恒定释放可乐定的透皮治疗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将可乐定用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1-2].为了解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我们使用可乐定透皮贴剂和安慰剂对我院门诊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 托吡酯治疗小儿Tourette综合征疗效的初步观察

    作者:朱海峤;王欣欣;周馥英

    Tourette综合征(TS),又称多发性抽动,以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多动、强迫等行为和情绪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心理障碍.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是古老和使用广泛的治疗TS药物,报道有效率一般在70%~80%,但由于其副作用大,许多患儿不能耐受长时间的用药,因此目前作为第一线药的地位已经动摇[1,2].寻找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解决这些难治病例,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从2001年11月份开始将托吡酯用于一些TS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氟哌啶醇在K562/Dox细胞中对P-糖蛋白及氯离子通道的影响

    作者:周京红;吴德政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Hal)对人红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Dox的逆转耐药作用,以及对P-糖蛋白(P-gp)和肿胀激活的氯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应用乳酸脱氢酶法(LDH),测定Hal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经Hal处理后3种耐药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将瘤细胞荷载氯离子敏感染料MQAE后,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低渗环境中Hal对K562/Dox细胞肿胀激活的氯离子通道的影响;应用ZM库尔特血球计数仪及256频道测定仪,测定低渗环境中瘤细胞的体积变化,以判断Hal对细胞调节性体积减小(RVD)的影响.结果 Hal对K562/Dox细胞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在12.50,6.25和3.12μmol/L浓度时,其对K562/Dox细胞耐药性的逆转倍数分别为8.61,4.35和2.25.RT-PCR结果显示,用12.μmol/L Hal处理K562/Dox细胞后,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分别较原水平下降76.3%和64.6%(P<0.0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mRNA的表达水平于用药后第2天下降66.1%,第3天回升(P<0.05).K562/Dox细胞的氯离子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单纯低渗刺激可使K562/Dox细胞中MQAE荧光强度下降(34.46±5.91)%;经6.μmol/L和18.7μmol/L Hal处理后,细胞荧光强度分别降低(24.43±3.25)%和(16.63±4.98)%,与单纯低渗刺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低渗刺激时,RVD率为(84.95±5.69)%;经6.μmol/L和18.75μmol/L Hal处理后,RVD率分别为(51.12±6.01)%和(39.51±4.79)%,与单纯低渗刺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al具有较强的逆转K562/Dox细胞耐药性的作用;可抑制P-gp基因的表达和氯离子通道的活性;P-gp和肿胀激活的氯离子通道在耐Dox的K562/Dox细胞中密切相关.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作者:李春霞;庞在英;杜怡峰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31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11例,其中丘脑小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3例.脑卒中后24 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36例与 6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35例(83.3%).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 氟哌啶醇对雄性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志珺;张向荣;成为荣;牟晓冬;谢世平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对雄性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3月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氟哌啶醇组(20只)和蒸馏水对照组(20只,以下简称对照组).对两组鼠均每日连续灌胃给药,氟哌啶醇组鼠为氟哌啶醇2 mg/kg体质量,对照组鼠为与氟哌啶醇组同等容积的蒸馏水.分别在给药第3,6周时每组各随机取10只大鼠与发情期雌鼠进行交配实验,并判断阴茎勃起功能.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雄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神经型(nNOS)、内皮型(eNOS)、诱导型(iNOS)NOS的mRNA表达情况,并以NOS活性试剂盒测定总NOS活性(tNOS)以及结构型NOS(cNOS,包括nNOS、eNOS)和iNOS的活性.结果氟哌啶醇组鼠给药第3,6周时雄鼠骑跨次数(U均=6.5,P均<0.001)、阴茎插入次数(第3周:U=8.0,P=0.001;第6周:U=10.0,P=0.02)低于对照组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比率(插入命中率)在给药第6周时亦低于对照组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P=0.019). 给药第3周时氟哌啶醇组鼠阴茎海绵体组织eNOS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03);给药第6周时 eNOS及nNOS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OS:t=-3.846,P=0.001;nNOS:t=-5.773,P<0.001);iNOS mRNA表达在给药第3,6周均未见有明显影响.氟哌啶醇组鼠给药第3,6周阴茎海绵体组织tNOS、cNOS活性低于对照组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4.184;P=0.001~0.048),iNOS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型NOS基因表达以及NOS活性降低,可能是氟哌啶醇长期应用后阴茎勃起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

  •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房茂胜;赵靖平;李乐华;陈红辉;李毅;刘连忠;叶萌;黄继忠;诸索宇;王刚;张庆娥;郑洪波;张璐璐;汪波;周建初

    目的 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针剂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以下简称换药组)对急性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5例伴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104例)和氟哌啶醇肌注组(101例).研究分为急性激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前5 d)和换药后急性期疗效评估(治疗6周)2个阶段.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估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impson-Angus Rating Scale,SAS)和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nes Akathisia Scale,BA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前5 d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注组的急性激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合作程度好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P<0.05).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后,治疗6周末口服组和换药组疗效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换药组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合用氯硝西泮口服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与氟哌啶醇肌注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口服液合作程度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氟哌啶醇肌注换利培酮口服对急性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张鸿燕;舒良;李华芳;顾牛范;谢世平;李婷;肖卫东;李鸣;张波;刘铁榜

    目的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73例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组)治疗,其中利培酮组85例,平均剂量为4.6 mg/d;氟哌啶醇组88例,平均剂量为8.0 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统计指导原则规定,由PP人群统计分析判断是否非劣效.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9%,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为76%.PP人群统计学分析,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不劣于氟哌啶醇.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氟哌啶醇组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利培酮治疗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

  • 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

    作者:郑毅;梁月竹;杨建虹;王力芳;王楠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3例难治性TS患儿按病例编号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丙戊酸钠(400~600 mg/d或15 mg·kg-1·d-1)合并氟哌啶醇(2~6 mg/d)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单一或联合使用氟哌啶醇(6~16 mg/d)、泰必利(400~600 m/d)、可乐定(0.15~0.6 mg/d)、安定类药物],共治疗8周.采用YGTSS、国际TS临床信息调查表、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第8周末,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80%;Z=-4.310,P<0.001);试验组YGTSS总分[(3.50±4.59)分]低于对照组[(7.86±7.03)分;P<0.01],减分率[(83.11±15.13)%]高于对照组[(63.81±27.87)%;P<0.01];试验组的CBCL评分[(11.43±5.27)分]低于对照组[(14.77±6.75)分;t=-2.139,P<0.05];治疗第1周末两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第3周末开始试验组副反应评分[(9.26±3.15)分]低于对照组[(11.69±5.51)分;P<0.01],并持续至第8周末.结论 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S,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

  •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神经肽Y及瘦素的影响

    作者:宋梓祥;陈琪;徐乐平;李宁;李光耀;徐大明;潘佳;仲爱芳;汪广剑;孙剑;余海鹰;王焕林

    目的 探讨氯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神经肽Y和瘦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每组各30例,分别接受氯氮平[250~400(323 ±53) mg/d]和氟哌啶醇[10~20(14±3) mg/d]治疗,并于基线,治疗第3、6周末,测定2组的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和瘦素水平.结果 (1)治疗第3、6周末,氯氮平组体质量[(58.9±10.1)、(61.0±10.3)kg]和神经肽Y[(50.4 ±20.2)、(67.8 ±27.2) ng/L]均高于基线[(57.6±9.9)kg,(39.2±15.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31,P=0.009;F =37.395,P=0.000;F=7.947,P=0.015;F=22.689,P=0.000),治疗第6周末瘦素[(7.6±4.3)ng/L]显著高于基线[(4.9±2.7) ng/L;F=6.376,P=0.027];氟哌啶醇组各时点体质量(F=0.350,P=0.708)、神经肽Y(F=0.075,P=0.789)和瘦素(F=0.089,P=0.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时点体质量(F =6.341,P=0.004)、神经肽Y(F=14.565,P=0.000)和瘦素(F=6.088,P=0.005)存在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3)治疗第6周末,氯氮平组体质量变化率与神经肽Y变化率正性相关(r =0.715,P=0.006).结论 氯氮平治疗过程中伴有神经肽Y、瘦素升高和体质量增加,且神经肽Y的升高与体质量增加相关.

  • 国产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乐华;赵靖平;许秀峰;蒙华庆;宁洁

    目的 评价国产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15例)和氟哌啶醇组(116例),进行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患者入组后即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 mg或氟哌啶醇注射液5~10 mg肌内注射,4~6 h后可重复使用.齐拉西酮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氟哌啶醇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g,每日注射均不超过3次,疗程均为3 d.于治疗前、治疗第2,6,24,48,72小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治疗时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治疗第72小时,齐拉西酮组的PANSS-EC总分明显降低,PANSS-EC减分率为(68±25)%,临床总有效率为47.8%;氟哌啶醇组PANSS-EC减分率为(65±23)%,临床总有效率为37.1%;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氟哌啶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激越症状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少.

  •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孙新宇;高之旭;冯锋;温全球;冯少慧;盛建华;陈建;苗国栋;于欣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入组,双盲对照治疗8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记录用药量.结果氟哌啶醇组和利培酮组的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2.5±1.0)mg/d和(1.2±0.6)mg/d;治疗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减分率>30%者分别为84%和8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合并应用安坦频度分别为19%和6%;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以第4周为明显,利培酮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较低剂量氟哌啶醇或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BPSD,利培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氟哌啶醇.

  • 托吡酯与氟哌啶醇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健;潘以正;蒋正言;张扬达

    目的探讨托吡酯单一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TS患者按病例编号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予托吡酯(50~150 mg/d)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啶醇(1.5~6 mg/d),共治疗24周.研究组3例脱落,对照组2例脱落.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8,24周末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38%;Z=-3.284,P=0.001).研究组YGTSS总分[(28.06±14.45)分]低于对照组[(40.00±20.90)分;P<0.05];减分率[(48.10±22.80)%]高于对照组[(33.17±31.90)%;但P>0.05].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1%,高于对照组(56%;Z=-4.808,P<0.001).研究组YGTSS总分[(24.96±16.28)分]低于对照组[(36.50±21.08)分;P<0.05];减分率[(52.90±24.49)%]高于对照组[(34.63±32.58)%;P<0.05].(2)第8周末研究组TESS分[(2.69±3.02)分]低于对照组[(6.25±4.06)分;P<0.01];第24周末研究组TESS分[(1.69±1.79)分]低于对照组[(2.69±3.02)分;P<0.01].结论托吡酯能有效改善TS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效应,副作用相对较轻.

  • 误服氟哌啶醇癸酸酯致急性锥体外系反应一例

    作者:梁传山

    患者男,24岁.因发作性疑人议论加害,行为紊乱4年余,流涎、震颤、上身扭转1天,于2001年6月19日第5次入院.病前性格内向,家族史、个人史、既往史均未见异常.先后住院4次,均诊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曾用过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癸酸酯(哈力多)治疗,达显著进步或进步出院.第4次出院后拒绝服药,于1个月前病情波动.入院前一天晚上,其母将50 mg哈力多注射液拌到菜里给患者吃,患者误食后即入眠.次日上午出现舌头发硬,说话不清,舌外伸,双眼上翻;下午出现四肢僵硬,上肢震颤,上身扭转歪向一侧行走困难,伴流涎、出汗、不能进食而急诊入院.

  • 中脑导水管下段狭窄伴发周期性精神障碍一例

    作者:沈甦;杨健身

    患者男,61岁.3岁时因发热致聋哑.25岁时出现兴奋、冲动、外跑、行为异常,反复发作16年,于1981年10月28日收住本院至今.病情呈周期性发作,开始每年发作约2次.每次发作均表现为兴奋、手势动作增多,持续1个月,症状自动缓解,间歇期精神正常.近3年约2~3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2个月,并症状较前加重,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无双侧瞳孔扩大,可自行缓解.入院后曾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先后给予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单用或联合治疗,疗效均不佳.

  • parkin基因在成年大鼠脑中的表达及氟哌啶醇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洪雁;张本恕;马温良

    parkin基因与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而parkin基因与突触传递过程相关.我们通过观察parkin在成年大鼠脑中的表达,氟哌啶醇对大鼠黑质和纹状体parkin 表达的影响,探讨parkin基因的功能.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Meige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葛明;张建国;马羽;张凯;胡文瀚

    病例报告患者 女,66岁.因"渐进性双眼睑痉挛和口下颌不自主运动9年余"入院.该患于57岁时因自觉双眼干涩而时常眨眼,后发展为双眼睑频发痉挛,口、下颌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同时伴有轻微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情绪紧张可使症状加重.无神经毒素接触史及家族性肌张力障碍疾病遗传史.曾接受抗胆碱能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氟哌啶醇及安坦等药物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均未获得满意效果.

  • 维思通与氟哌啶醇治疗阴性型精神分裂症

    作者:邱亚峰;马丽霞

    目的评价维思通、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72例符合CCMD-Ⅱ-R和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组37例,氟哌啶醇组35例.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研究方法,以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的得分结果来评价.结果维思通治疗组在治疗前后SANS总分及各量表的综合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氟哌啶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828 条记录 6/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