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京梅;李培杰;陈天铎;牛天平

    乌拉地尔属α1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静脉滴注乌位地尔治疗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是把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和硝普钠组,乌拉地尔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6~78岁,平均48±16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8例,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脏病2例;硝普钠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0~84岁,平均41±16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各9例,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2 h,停用其他强心、扩血管及利尿药物.乌拉地尔初始2~4 μg.kg-1.min-1静脉滴注;硝普钠初始5~10 μg.kg-1.min-1静脉滴注.2组均持续静滴5 min,如无血压下降,乌拉地尔组每10 min增加2~4 μg.kg-1.min-1,硝普钠组每10 min增加5~10 μg.kg-1.min-1,直至心力衰竭得到满意控制或血压下降至12.0/8.0 kPa.1次/d,5 d为1辽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M型超声,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进行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测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心功能改善二级,有效为心功能改善一级,无效为心功能级别无改善.乌拉地尔组治疗CHF的显效率为36.0%,有效率为48.0%,总有效率为84.0%,硝普钠组的显效率为34.8%,有效率为52.2%,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剂范围内,乌拉地尔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而对正常血压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乌拉地尔静脉滴注对CH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与硝普钠相比,乌拉地尔有以下优点:①降压作用缓和,并有一定自限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高血压有降压作用,而对正常血压无明显影响.②安全剂量范围大,无毒性累积作用.③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④轻度增加肾血流量,不增加肾素活性,有利于肾功能不全伴心衰患者的使用.

  •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与研究

    作者:吴秀华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共62例,依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多巴胺、呋塞米及硝酸甘油联合使用治疗,7 d 疗程结束以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治疗以后,显效患者共28例,有效患者共2例,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来进行治疗,有着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为今后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作者:杨昌明

    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常规有氧、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在此基础治疗上再对所有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提高到Ⅰ~Ⅱ级,且患者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均得到很大改善;心胸比也有所减少。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黄开敏

    目的:对采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的病例主要源自于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对其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抗血检等常规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在此6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6例的心功能恢复至一级,30例恢复至二级,15例恢复至三级,10例为四级,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达79.2%。结论:采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不仅能对患者的心室重塑和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倍他乐克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海明

    目的 探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始服剂量为12.5mg,2次/d,每2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半年随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心率、舒张压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安全简便,提高了临床疗效.

  • 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春艳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6min 步行距离情况。结果:①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vs74.4%),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LVESD、LVEED、LAEF 值及6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长期应用抗凝剂致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

    作者:肖丹;李恒;杨旭;龙波

    1病例报告患者,女,59岁.因"左眼视力急剧下降10d"于2010-08-26入院.既往史:患"风湿性心脏病"30a,13a前曾行"二尖瓣置换术",此后一直服用抗凝剂(华法林),5a前曾诊断左眼黄斑病变(具体不详),平时未用药治疗.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1.0;左眼视力:光感,不能矫正.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光(-),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晶状体在位,无混浊,玻璃体稍混浊,眼底见后极部下方有一暗红色、圆形隆起团块,表面网膜呈烟雾状灰色,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4mmHg.

  • 老年人拔牙的体会

    作者:何丽芬;梁珏;辛金红

    作者多年来通过对700例60~83岁患者(女376例,男324例)进行拔牙安全性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1.1 观察患牙,尽量保留。1.2 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近期发作频繁的心绞痛、半年内曾发生过心肌梗塞的患者应先作专科治疗。有慢性心力衰竭者,应禁忌拔牙。1.3 常规测量血压,对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尽可能用药使之降到轻度以下水平时再拔牙。1.4 一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拔牙前均应适当用药。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血糖。1.5 首选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心脏病严重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2 结果 700例患者中,高血压145例,占20.7%;冠心病78例,占11.1%;肺气肿29例,占4.1%;糖尿病22例,占3.1%。1例患者再次拔牙时局麻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脱离危险。其余患者皆顺利拔牙。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作者: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

    患者 女,80 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收本院心内科,行对症支持治疗,住院第4天早晨起床后约半小时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以右下腹为主,有进行性加重趋势.2 h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黑色胃内容物.大便1次,排泄物呈黄色稀便.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脏听诊可于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全期吹风样杂音,右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右下腹血管搏动减弱.遂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6×109 /L,血、尿淀粉酶正常.肝、胆、胰CT检查示未发现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因患者消化道出血及剧烈腹痛原因不明,结合病史考虑不排除肠系膜动脉病变.

  • 二尖瓣狭窄左房耳部瘤样突出1例报告

    作者:姚晓群;富宪民

    患者女,39岁.活动后心悸、气短13年,加重4月主诉入院,曾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查体:心尖搏动强,在左锁骨中线5、6肋间,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心率98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

  • 西宁中高原地区部分青少年心血管三项X线指标测量

    作者:廖海萍

    我院近三年来经门诊查体与收治住院的7~17岁人员中,筛选出468例,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部疾病的正常X线后前位胸部正位片.对右下肺动脉降支横径、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及心胸比例心血管三项X线指标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以了解西宁中高原地区青少年心血管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心血管疾病的改变提供X线诊断依据.

  • 66例风心病换瓣术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蒋澄;王世德;薛明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损伤情况.方法:对本院1995-04~1999-04月共66例风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选择造影,男18例,女48例,年龄50~72岁,并与心电图、ECT、超声对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合并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占15.2%),12例管腔欠光滑,多发斑块(占18.2.%),58例患者心电图示房颤,ST-T改变或Q波异常44例(占66.7%).8例ECT检查6例阳性.全部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有二尖瓣损害.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拟行换瓣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是非常必要的.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心脏X线的动态观察

    作者:关德增;向迅捷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心脏X线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胸部远达X线检查对65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前后进行追踪观察,每次均测量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和右房高/心高比,术后平均观察时间(295±224)d.观察数据用配对、非配对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和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76.9%的病例心脏缩小,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右房高/心高比4项指标变化与术前的临床X线指标相关,心胸比率在术后90 d内变化明显.结论 X线能够动态反映瓣膜替换术后心脏形态和心功能恢复情况.

  • 倍他乐克/地高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作者:佘海茹

    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快速房颤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住院人群中年平均死亡率高达16%[1],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单用洋地黄制剂控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快速房颤往往效果不佳.我们观察了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小剂量地高辛对减慢快速房颤心室率的作用.

  • 风心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意义

    作者:冯旭阳;王海昌;贾国良;王小燕;曹丰;胡涛

    0 引言 成年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特别是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可能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患,及时明确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有否合并冠状动脉疾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明确了冠脉病变,减少了手术危险.

  • 基因bcl-2及bax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金成;易定华

    目的:研究凋亡基因bcl-2及bax在风湿性心脏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意义. 方法: 采用鼠抗人bcl-2 mAb,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 ,心肌胶原纤维染色及超声波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 结果: 51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 bcl-2, bax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6±5.3)%、(74.5±6.5)%,用于对照10例正常心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0.0±1.2)%、(20.0±3.1)%,两者差异显著 (P<0.01) .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百分比平均为 (24.1±2.8) %,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间质 (3.6±0.3) %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 Bcl-2, Bax蛋白阳性程度和心肌纤维化程度 ,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 . 结论: 凋亡基因bcl-2, bax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过表达与心肌病变程度有关,随心肌病变程度加重,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弱,而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强.

  •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fas基因表达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

    作者:刘金成;杨景学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fas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fas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心肌胶原纤维染色及超声波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3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fas基因表达阳性率78.2%,用于对照的10例正常心肌组织阳性率20.0%,两者差异显著(P<0.01).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百分比平均为(25.1±2.8)%,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间质(3.6±0.3)%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蛋白阳性程度和心肌纤维化程度,术后心功能改善呈显著相关.结论促凋亡基因fas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过表达与心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促凋亡基因fas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在风湿性心脏病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 风湿性心脏病乳头肌TGF-β1和活化蛋白-1表达的意义

    作者:任崇雷;刘维永;张近宝;晏培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活化蛋白-1 (AP-1)在风心病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取风心病二尖瓣乳头肌,以成人及胎儿正常乳头肌为对照,以HE和Masson染色对心肌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1和AP-1在心肌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结果风心病心肌间质胶原明显增生,呈网格状包绕心肌细胞,心肌内小血管内膜增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TGF-β1和AP-1在风心病及胎儿心肌中表达阳性,在正常心肌中表达弱阳性或阴性;二者在病变心肌中的表达强度均与心肌纤维化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8174和0.6821, P<0.01). 结论 TGF-β1和AP-1在风心病心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血清胶原末端肽前体的变化意义

    作者:张近宝;刘维永;任崇雷;卢保弼

    目的探讨检测风心病患者血清中Ⅰ,Ⅲ型前胶原PCⅠ, PCⅢ含量作为临床判断风心病心肌纤维化程度时血清标志物的价值.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CⅠ, PCⅢ含量 ,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 并将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血清中PCⅠ,PCⅢ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且与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 结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Ⅰ,Ⅲ型胶原前体水平, 能较好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

  • 风心病心肌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其胶原合成

    作者:宋智钢;刘维永

    目的建立风心病心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胶原合成变化. 方法采用快速贴壁法对正常成人7例和风心患者15例左室乳头肌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培养期间其形态、超微结构、活性及胶原合成的变化. 结果培养的成人心肌细胞短而粗呈杆状,无明显自主收缩;48 h后杆状细胞率为(87.2±4.1)%,细胞存活率为(92.8±4.1)%,两者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透射电镜显示杆状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风心病心肌细胞Ⅰ,Ⅲ型胶原呈阳性表达,正常组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胶原合成测定结果显示风心组[2,3 -3H]-脯胺酸摄取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结论我们建立的成熟心肌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靠,培养心肌细胞保持了在体的杆状形态,风心病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胶原合成表型仍存在,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心肌细胞参与风心病心肌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验手段.

2114 条记录 98/106 页 « 12...9596979899100101...10510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