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束化管理降低机械通气患儿呼吸道内阳性菌的效果

    作者:王丽;胡晓静;张玉侠;陈超;曹云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用呼吸道集束化管理措施对降低机械通气患儿呼吸道内阳性菌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7月1日-12月31日105例机械通气患儿设为对照组,2010年7月1日-12月31日167例机械通气患儿为观察组,采用呼吸道集束化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内阳性菌定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培养的菌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内的阳性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多.结论 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新生儿呼吸道内阳性菌的定植,一旦发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 危重症科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情况及醋酸氯己定清除细菌定植作用

    作者:闵东;谭若铭;瞿洪平

    目的:观察呼吸危重症科(RICU)患者痰液标本检出细菌的定植情况,探讨醋酸氯己定(CHX)对RICU患者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入院的180例RICU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NS)和CHX清洁口腔.所有患者于入RICU当天及此后每7d或临床怀疑呼吸道感染时留取痰液标本,将标本接种、培养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学鉴定及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其呼吸道细菌类型、细菌定植率及耐药性变化特点.结果:RICU所分离的菌株耐药性高,尤以多重耐药菌增加显著,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RICU中常见的细菌.CHX组患者的呼吸道细菌总定植率较NS组明显降低(45.05%比71.91%,P=0.000 3),且其MRSA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定植率亦均较NS组明显降低(6.59%比16.85%,P=0.032 0;8.79%比21.35%,P=0.018 3).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CXH组的细菌总定植率及MRSA、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率也明显较NS组低.结论:使用0.05%的CHX进行口咽部清洁,可降低RICU患者特别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细菌定植率.

  • 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

    作者:周建良;吴诗品;吴劲松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发生情况和细菌谱及其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96例CVC留置病人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培养的细菌学结果、导管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CVC细菌定植57例(59.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肠球菌2例;念珠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3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7例;其他细菌5例.革兰阳性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21例(21/25, 84%),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例(10/16, 63.6%),念珠菌中耐氟康唑6例.CVC相关菌血症23例(23.9%).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VC停留时间(OR=3.92)、置管位置(OR=1.24)和经CVC肠道外营养(OR=3.62)、病人年龄(OR=1.02)等因素的OR值大于1.结论: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发生率甚高,细菌为常见定植菌,耐药现象严重.CVC导管滞留时间、插管部位、经CVC肠道外营养、病人年龄是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是否会引起急性加重?

    作者:于沁;程齐俭;瞿洪平;万欢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m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受累人群广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COPD急性加重可明显增加死亡率[1],细菌感染是COPD 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细菌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已在国内外受到关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虽然可以无症状,曾被认为无害,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COPD加重相关,且降低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2].正常人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与此相比,许多研究提示COPD患者支气管树存在细菌定植[3-7].

  • 中心静脉导管定植病原体及药敏分析

    作者:周一泉;徐仁应;万燕萍;张晓敏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定植病原体及药敏情况.方法:对疑似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成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病人临床资料、置管时间、部位和目的,导管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651例病人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为63(18~97)岁,累计置管762例次,中位置管时间为11(2~122)d.中心静脉导管病原体定植率为16.0%(122/762),共培养出134株病原体.肠外营养病人导管病原体定植率明显高于非肠外营养病人(18.8%比13.1%,x2=4.662,P=0.032).在导管定植病原体中,革兰阳性球菌占70株(52.2%),以溶血性葡萄球菌常见;革兰阴性杆菌45株(33.6%),真菌19株(14.2%).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常见的中心静脉导管定植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全肠外营养病人更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病原体定植.

  • 瘢痕组织对手术部位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刘文辉;黄晓璐;谢芸;李青峰

    目的比较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探索瘢痕组织与正常手术部位主要病原菌的定植差异,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根据手术切口是否经过瘢痕,将我院2010年至2012年接受整复外科手术的129例患者分为瘢痕组和非瘢痕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混杂因素。根据卫生部指南,确定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析瘢痕对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术前对两组手术部位进行微生物采样培养与检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组多个危险因素与细菌定植的关联,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其定植模式。结果瘢痕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病原菌阳性率,分别是非瘢痕组的2.3倍(4.8%比2.1%,P<0.05)与1.4倍(73.2%比53.2%,P<0.05)。与细菌定植关联较强的危险因素包括电击伤、创伤、化学物质、瘢痕组织解剖学位置等。常见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4%),其中19.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瘢痕组织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比正常手术部位定植有更多的耐药菌。细菌定植与多种病因学因素及解剖位置有较强关联。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部分定植细菌定植特点及变化规律

    作者:徐焱;王丹华;徐英春

    目的 掌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的特点,了解抗生素对细菌定植及耐药的影响,为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在NICU住院的150例新生儿进行人院后不同时间点和应用抗生素前后的咽和直肠拭子培养,共计1320份标本,掌握其细菌定植和耐药情况及抗生素对其影响.结果 NICU患儿中常见的定植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6.9%)、大肠埃希菌(22.5%)及屎肠球菌(14.4%).主要肠杆菌产ESBLs的比例为22%,随住院时间延长,其比例有所上升,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2,P<0.05).大肠埃希菌为产ESBLs主要的细菌,其产酶比例高达36.2%,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13.4%).随住院时间延长,定植菌的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对NICU中的肠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主要有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应用美罗培南后新生儿定植菌群发生改变,屎肠球菌增加,出现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 对NICU中的患儿进行细菌学监测,掌握细菌定植的规律、流行趋势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定植菌菌种及耐药性改变,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和疗程对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 膀胱冲洗不同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爱林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不同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选择佳的冲洗频率.方法 选取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275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A组67例,每天冲洗2次;B组69例,每天冲洗1次;C组70例,每周冲洗2次;D组69例,不进行冲洗.均采用相同的膀胱冲洗方式进行.于置管后3、7、14、21 d统计4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置管后21 d行中段尿细菌分离和培养,记录菌落数.结果 在3、7、14、21 d时A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99%、10.45%、16.42%和35.82%;B组分别为0、10.14%、20.29%和33.33%;C组分别为0、2.86%、10.00%和17.14%;D组分别为0、10.14%、23.19%和40.58%.治疗后3d4组患者感染率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7、14、21d时C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而D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C组患者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粪链球菌以及其他病原菌菌落数分别为(9.38±0.87)、(6.33±0.54)、(4.97±0.38)、(2.12±0.24)和(0.92±0.06),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是频繁冲洗并不可取,每周2次进行膀胱冲洗的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是较为合适的膀胱冲洗频率.

  • 多西环素缓释系统对细菌定植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屏障膜的影响

    作者:张为新;梁益慧;杨丕山

    目的评价多西环素缓释给药系统(SRDDS)移植于引导组织再生(GTR)屏障膜下的骨缺损中时,对口腔细菌定植屏障膜的影响.方法 10例各有一对可比较骨缺损的患者,其中一侧缺损移植SRDDS并在表面覆盖ePTFE屏障膜(试验组),对照侧仅在缺损表面覆盖ePTFE膜(对照组).术后4~5周取出屏障膜作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SEM观察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局部应用SRDDS,屏障膜所有暴露于口腔的部分均被细菌严重定植,而根尖部分的显微区细菌定植阴性.在膜中部,试验组屏障膜上的显微区细菌定植阳性百分率(31.67%)低于对照组(61.67%),且菌落构成简单.结论当此缓释系统结合GTR治疗牙周骨缺损时,能有效减少细菌定植于屏障膜向牙面的中部,从而有可能提高GTR治疗的临床效果.

  • 早产儿PICC发生细菌定植和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澄之;周雄英;俞君;汪月华

    目的 分析早产儿PICC发生细菌定植和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53例留置PIC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早产儿留置PICC发生导管尖端细菌定植和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7例,阴性46例;导管堵塞11例,未堵塞42例;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为导管细菌定植的保护因素,肢体肿胀为导管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PICC留置时间、出血是PICC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PICC发生导管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为肢体肿胀,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是导管留置时间和出血.

  •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的关系

    作者:李娟;田鹏;张雪霜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的关系.方法 观察120例PICU患儿,检测其进行机械通气4天后和7天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分析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道以及呼吸机回路细菌定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机械通气持续7日的患儿VA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4日的患儿(P<0.05).呼吸机进出气段冷凝水和Y型接口处,机械通气第7日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大于第4日(P<0.05).PICU患儿下呼吸道和呼吸机回路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显示共259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多,为62.16%.结论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管路中的细菌定植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快脱离呼吸机,可有效预防VAP.

  •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液中CRP水平、LABC与BODE指数的关系

    作者:翁婷;高蔚

    目的 研究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the stable bronchiectasis patients)气道炎症及下气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与BODE指数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5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门诊患者,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痰液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并行细菌定量培养.将其分为LABC阳性组和LABC阴性组.评定两组患者的BODE指数.结果 LABC阳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BC阴性组(P<0.05).LABC阳性组的BODE指数评分高于LABC阴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与BODE指数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气道炎症与LABC有关,与LABC相关的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

  •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加重期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

    作者:申小青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加重期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对58例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58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46例(79.3%)共分离出细菌6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7.6%),其它单胞菌3株(4.8%),大肠埃希菌9株(14.3%),不动杆菌8株(12.7%),肺炎克雷伯菌3株(4.8%),产气肠杆菌2株(3.2%),阴沟肠杆菌3株(4.8%).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9%),药敏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部分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以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类以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合理选用抗生素对及早控制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病原菌及减少稳定期气道细菌定植起着重要作用.

  • 呼吸系统细菌定植与感染

    作者:冉茂娟

    健康人上呼吸道有数百种细菌定植,这些菌群维持相对稳定,构成上呼吸道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通过相互竞争、纤毛摆动、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和局部免疫球蛋白等对抗病原体[1],对呼吸道防御机制有一定意义,可以阻止或抑制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随着疾病严重性增加,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各种侵袭性操作,上皮细胞表面环境改变使致病菌易于粘附于口咽部粘膜,并对抗防御机制,进而发生细菌的定植,这就导致临床对所分离培养出细菌是致病菌还是定植菌的判断及针对病原菌的治疗带来困难.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气道炎症相关性分析

    作者:卢惠伦;何海春;李立波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SCOPD)患者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及痰细胞分类计数,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 LABC)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COPD患者47例,通过痰诱导留取痰液,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和痰细胞分类计数,并测定痰液及血清 IL-8水平。结果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量高于107 CFU/mL的患者共有13例。细菌定植量高于107 CFU/mL的患者血清IL-8(70.65±19.89) pg/mL,痰液IL-8(364.65±74.19)pg/mL。显著高于细菌定植量低于107CFU/mL者的(15.87±3.01)pg/mL和(146.65±28.1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3、9.76,均P<0.05)。随访1年,细菌载量≥107 CFU/mL者, FEV1下降(0.071±0.016)L,显著高于细菌定植量低于107 CFU/mL者,急性加重次数为(2.93±1.07)次,显著多于细菌定植量低于107 CFU/mL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3、6.54,均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S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加重气流受限程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戒烟前后下呼吸道定植菌的变化

    作者:何顺平;刘志锋;李冬梅;黄江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持续吸烟的吸烟组、成功戒烟的戒烟组和不吸烟的对照组,在其稳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下呼吸道诱导痰细菌学检查,比较三组患者2年后LABC变化情况、FEV1值变化情况和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吸烟组及戒烟组在戒烟前的LABC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戒烟组在戒烟后LABC发生率较戒烟前显著降低(P<0.05),也比吸烟组同期监测的LABC发生率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菌均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照组及戒烟组在戒烟后下呼吸道定植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比例较吸烟组显著下降(P<0.05),吸烟组在2年后肺功能FEV1下降差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吸烟组每年因急性加重住院天数增多(P<0.05).结论 长期吸烟可导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LABC发生率增高,是影响COPD的病程的重要因素.戒烟在COPD治疗中有积极的意义.

  •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引流液更换与胸腔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申秀英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多年,但是,如何及何时更换引流瓶及引流液,在现有的教科书中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我科自1995年起开始使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食管手术、肺部手术、胸外伤、纵隔肿瘤及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护理方法是每天晨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更换胸腔引流液,不更换水封瓶及一次性引流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更换水封瓶及引流管,至今已经2200余病例,未发现因更换引流瓶不及时而出现的胸腔感染.为了探讨这种方法是否会增加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逆行感染,明确其可行性及科学性,我们对210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一次性引流管的上端2 ~3 cm及引流管下端2~3 cm进行采样,然后行细菌培养,确定其有无细菌定植,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 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对 ICU 患者口咽部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晏芳;黎艳欢;区晓敏

    目的:探讨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对 ICU 患者口腔及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1周后,评价两组口腔卫生状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口咽部及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OAG 评分和 VAP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抽吸式牙刷刷洗联合口泰冲洗法减少了经口气插管患者口咽部与呼吸机管道的细菌定植,有利于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降低了 VAP 的发生率。

  • 鼻胃管留置时间与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相关性研究

    作者:亓文静;彭南海

    鼻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具有胃肠道减压及引流作用,应用得当可减少胃肠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久置鼻胃管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鼻胃管的置入可使吞咽反射减弱,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内致病菌上行定植于口咽部,再吸入下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是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对防治口咽部感染的重视,现就鼻胃管留置时间与口咽部细菌定植数量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作者:刘培荣;李秀敏;颜廷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病原菌的纵向移位(在气管消化道上)和口咽部定植菌被误吸入下呼吸道[1],因此其预防措施是为了减少气管消化道上的细菌定植和(或)减少误吸,可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类.现将VAP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36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