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任亚方;王琍琍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是否可减少早产儿肠道病原菌定植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生后24 h内口服或经胃管注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250 mg/次,2次/d.于入院时、入院后5 d、12 d及出院前行直肠拭子培养.收集每位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肠道细菌定植率入院后12 d及出院前分别为60%和51%,低于对照组的83%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在前3位的定植菌均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治疗组发生腹泻7例(20%),对照组16例(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败血症2例(6%),对照组9例(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降低早产儿肠道病原菌的定植率,减少早产儿腹泻及败血症的发生.

  • 玉屏风散加味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部分细菌定植量的影响

    作者:彭静;羊忠山;李玉卿;袁嘉丽

    目的: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观察其对COPD大鼠气道链球菌、奈瑟茵、葡萄球菌、黄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弯曲菌属定植量的影响,探讨该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屏风散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玉屏风散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的浓度分别为4.644g/(kg·d)、9.288 g/(kg·d)、27.864 g/(kg·d).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每组大鼠肺泡灌洗液链球菌、奈瑟茵、葡萄球菌、黄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弯曲茵属6类细菌的相对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链球菌、奈瑟菌、葡萄球菌、黄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弯曲茵属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散加味方低剂量组大鼠气道链球菌、奈瑟菌、弯曲菌属、黄杆菌属、葡萄球菌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剂量组大鼠气道柠檬酸细菌属、黄杆菌属、葡萄球菌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玉屏风散加味方高剂量组大鼠气道6类细菌相对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低、中剂量能降低COPD大鼠气道部分细菌的定植,但高剂量时则无明显降低作用.

  • 伏邪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下呼吸道细菌定植

    作者:壮健

    从中医学伏邪理论的角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下呼吸道细菌定植这一特殊的病理状态,认为细菌定植是在COPD患者正虚痰阻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伏邪理论中的“遗邪内伏”,其致病具有易伤正气、蓄积发病和易为外邪引发的特点,扶正固本、化痰泄浊是改善这一病理状态的基本策略.

  • 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刘林生;罗巍;陈俊东

    目的:探讨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诊治的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抽取各5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痰细菌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 1/FVC的差异.结果:观察组IL-8、PCT、痰细菌学阳性率、C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观察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普遍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全身炎症反应,并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 居家PICC肿瘤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心菊;侯惠如;杨晶;孟凡慧;王晓媛

    目的:探讨引起居家PICC肿瘤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12月于本院PICC维护中心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患者472例穿刺点采样,并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观察分析,同时对患者维护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维护间期、敷料卷边范围、周围皮肤是否清洁、自理能力、穿刺点增生及导管体外长度为PICC穿刺点定植的影响因素,其中体外长度在4 cm以内能减少细菌定植。微生物检验显示,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定植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结论肿瘤患者居家期间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情况需得到重视,应对穿刺点细菌定植高风险者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置管时用心电图进行定位,维护过程中将体外长度控制在4 cm之内,加强对男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维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若穿刺点增生应进行碘酊湿敷,建立有效联络方式,建立完善的社区维护机制、推广洗必泰消毒剂的应用,从而减少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降低感染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对吸痰管管壁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朱顺芳;李亚洁;耿穗娜;季长娥;王静新;蒋晓青;邓瑛瑛

    目的 观察24 h和72 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对吸痰管尖端细菌定植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制定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66例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24 h组(每24 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及72 h组(每72 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各33例,其中72 h组有6例被剔除,实际为27例,比较两组更换的吸痰管尖端管壁细菌定植率及定植菌密度的差异.结果 导管细菌定植总发生率、24 h组发生率及72 h组发生率分别为65%、61%、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菌密度72 h组与24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每24 h与每72 h更换1次吸痰管对密闭式吸痰管细菌定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每72 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也是安全的,进一步的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温庆辉;高元妹;黎凤英;郭志勤;万德胜;罗润弟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发生急性加重的COPD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培养出来的定植菌及致病菌进行比对检测、同源性分析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呼吸科COPD稳定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同一患者培养得出的细菌以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同源性约为31.7%(39/123).与COPD稳定期相比,AECOPD患者的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无细菌定植组比较,有细菌定植组AE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存在LABC,在一定程度上LABC可导致COPD急性加重;而稳定期COPD气道炎症与是否发生LABC及IL-8水平相关.

  • 新生儿脐部定植菌群特征分析

    作者:黄鸿眉;徐晨光;张晶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的分布特点,探讨脐部细菌定植与侵入性感染发生的可能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对143例患儿的脐部残端拭子和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儿的脐部残端拭子培养有83.9%可见细菌生长,脐部细菌的定植率随着出生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出生后24 h内的定植率与24 h后的定植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常见的定植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新生儿组(≤7 d)更易发生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定植.76例患儿同时进行了脐部拭子和血培养,发生血行侵入性感染的病例均来自早期新生儿组.结论 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大多在出生后24 h内完成.早期新生儿和晚期新生儿脐部皮肤优势定植细菌差异不大,但早期新生儿部分次优势菌定植可能导致侵入致病.早期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发生血行侵入性感染机会大于晚期新生儿,无乳链球菌等特殊菌群血行感染率较高.

  • 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李建伟;李斌;梁宏开;张怀雁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按重症疾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试验组在口腔护理完成后,使用PTA膏剂于口咽部进行涂擦,定期采集患者声门下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口咽部定植菌清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使用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后,在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明显减少(P<0.01),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技术可以有效清除部分口咽部定植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安全运用.

  • 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稳定期COPD患者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梁权;樊启财;陈双杰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有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定植组(57例)以及无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对照组(37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抑制性T细胞、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及痰液白介素-6(IL-6)、痰液和血白介素-8(IL-8)、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定植组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抑制性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组COPD患者痰液IL-6、痰液和血IL-8、血hs-CRP、血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稳定期COPD患者免疫功能较低,炎症反应较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高危新生儿胃液细菌定植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廖碧玲;黄海碧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生后1h内胃液细菌定植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有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的108例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行胃液细菌培养,收集每位新生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是否发生早期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细菌培养阳性41例(37.9%),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胃液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生后第一天胃液细菌定植与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12 h、羊水粪污染、产程延长≥24 h、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相关(P<0.05),与母亲分娩时发热无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生后第一天胃液细菌定植与早期细菌感染相关,应酌情对一些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生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 维生素D缺乏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关系研究

    作者:高波;黄河;张敏;沈观乐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关系.方法 选择稳定期COPD且细菌培养阳性患者30例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肺功能等一般资料相匹配的细菌培养阴性30例稳定期COPD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1,25-OH维生素D浓度.结果 观察组血清1,25-OH维生素D浓度平均为(22.56±7.6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7±10.13) n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定期COPD合并细菌定植的患者其血1,25-OH维生素D浓度明显降低,提示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更容易合并呼吸道细菌定植.

  • 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作者:刘丽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肠道菌群定植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出生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对早产儿经肠道喂养,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00 mg/kg,2次/d,用至出院。于入院时、入院后5 d、12 d行直肠拭子菌群培养。收集并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菌株检出率分别是44.7%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12天实验组菌群正常率分别为76.7%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和70.0%(P<0.05)。实验组腹泻、喂养不耐受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分别为16.7%、26.7%和0%,低于对照组的50.0%、53.3%和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有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定值,加快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建立,从而减少早产儿罹患肠道性疾病的风险,有效降低死亡率。

  • 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和稳定期COPD患者免疫状况的关系

    作者:于丽;何永正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0例(病例组)和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并确认健康的志愿者50例(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免疫细胞水平。根据细菌定植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定植组和未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量、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组与无定植组痰IL-8、痰IL-6、TNF-α、血IL-8和血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和无定植组的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组和无定植组、健康组的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导致稳定期COPD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病情恶化。

  • 不同膀胱冲洗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分析

    作者:章华双;傅俊方;黄生辉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冲洗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275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所有患者均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膀胱冲洗,A组冲洗频率为每天2次,B组每天1次,C组每周2次,D组不进行冲洗。于置管后3、7、14、21 d对4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于置管后21 d行中段尿细菌分离和培养,记录菌落数。结果在3、7、14、21 d时 A 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99%、10.45%、16.42%和35.82%;B组为0.00%、10.14%、20.29%和33.33%;C组为0.00%、2.86%、10.00%和17.14%;D组为0.00%、10.14%、23.19%和40.58%。治疗后3 d4组患者感染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7、14、21 d时C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而D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粪链球菌以及其他病原菌菌落数分别为(9.38±0.87)、(6.33±0.54)、(4.97±0.38)、(2.12±0.24)和(0.92±0.06),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可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是频繁冲洗并不可取,每周2次膀胱冲洗是较为合适的膀胱冲洗频率。

  • 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的监测及分析

    作者:张馨心;左泽兰;杨瑞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为VAP的预防和呼吸机管路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目标性监测PICU接受MV治疗的患儿第4天和第7天VAP发生情况,分析其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规律及与MV时间的关系.结果:MV第4天组和第7天组在VAP发生率(P<0.05)、Y型接口处和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P<0.05)、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细菌培养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39.2%)为导致VAP的主要菌群,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7.3%)为呼吸机管路的主要定植菌群.结论:VAP的病原学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密切相关,MV时间和细菌定植规律影响VAP的发生.尽早脱机、关注Y型接口处的细菌污染、规范化管理冷凝水以及有效控制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对临床预防VAP有重要意义.

  • 60Coγ射线辐射小鼠免疫功能改变及与肠道白色念珠菌定植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川山;孙华明;薛国文;冷泰俊

    目的探讨60Co辐照后免疫功能改变及其与白色念珠菌肠道定植的关系.方法预先口饲白色念珠菌悬液,3 d后行60Co一次全身照射(剂量分别为0、4.5及6.0Gy)后第9天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及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同时,定量研究小鼠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定植.结果辐射后第9天两辐照组(4.5、6.0Gy)的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率、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0Gy)(P<0.01).而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量(对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杀菌率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与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辐照削弱了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腹腔中性粒细胞杀菌力,促进了白色念珠菌的肠道定植,为其内源性感染创造了条件.

  • 高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2例治疗分析

    作者:田昌荣;申潇竹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生素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感染PA的高龄患者52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的28例患者为A组,临床症状消失且PA培养阴性的24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耐药性、不良反应、疗效等.结果 两组耐药性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更适合高龄PA感染患者的治疗.

  • 分级口腔护理模式改善伴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作者:曾冬梅;宋彩萍;张怀蓉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现象[1‐2]。口腔及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口腔的细菌定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脑梗死合并吞咽反射障碍患者感染率增加更明显,给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3‐4],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精心完善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恢复影响重大。因此,通过对本院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模式的全新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脑梗死后口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细菌定植在新生儿感染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钟涛;陈娟;杨蕾

    细菌定植是指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细菌但无感染症状,是感染发生的前提。一种细菌的定植率代表了发生该细菌感染的风险性。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感染隐匿,临床特异性差,病情可迅速进展。本文总结了细菌定植的条件及常见部位、易引发新生儿严重感染的几种定植细菌,同时分析了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细菌定植对新生儿感染的预测,提高新生儿细菌定植的拭子培养率,增强医生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识别、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至关重要。

136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