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及感染因素的分析

    作者:侯明良;张聪;刘凤琴;吕健;程慧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及感染的情况,为制定控制新生儿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每位新生儿生后第三天脐部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脐部定植菌及感染菌的情况,并对其感染12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新生儿脐部有细菌定植327例,定植率为94.51%,脐部感染39例,感染率11.27%,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它肠道杆菌及耐药菌等.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贴卫生、手卫生对脐部感染有影响(P<0.05).结论 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细菌定植,抑制致病病原体生长,避免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

  • 酒渣鼻各期患者细菌定植情况及其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

    作者:宋建波;张晓莉;马百芳

    目的:确定酒渣鼻患者临床各期面部皮损和非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其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酒渣鼻患者各期的皮损和非皮损处,进行细菌培养和蠕形螨检查.结果:红斑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脓疱期及鼻赘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非皮损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渣鼻患者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酒渣鼻患者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高于非皮损处,但它不是酒渣鼻发病的始发因素,而是作为继发因素参与和加重酒渣鼻病情.

  •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细菌定植分析

    作者:王佳华;毛薇;王晓华;钱大宁

    采集127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与非皮损处和健康人正常皮肤处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的检出率,采用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评价病情严重程度.AD皮损处、非皮损处和健康人对照组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7.2%、20.5%和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皮损处和非皮损处金葡菌构成比分别为61.4%和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对照组只分离到1株金葡菌.EASI评分和菌落密度在红斑、渗出、糜烂、皲裂和水肿等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ASI评分和菌落密度呈正相关(r=0.529,P<0.05).细菌定植尤其是金葡菌定植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菌落密度与AD的病情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

  • 湿疹伴细菌感染定植的检测和治疗

    作者:张倩影;宗文凯;向志;栾超;陈敏

    目的::分析湿疹皮损处的细菌定植情况并评价地奈德乳膏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外用治疗的疗效。方法:84例湿疹患者分两组:A组外用地奈德乳膏(2次/天)和夫西地酸乳膏(2次/天),B组外用地奈德乳膏(2次/天),分别于治疗后7天和14天观察疗效,治疗前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治疗7天和14天后,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1.43%和88.09%明显高于B组的42.86%和69.05%( P=0.008和P=0.033)。84例湿疹患者中45例患者皮损处培养鉴定细菌阳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38.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11.9%),大肠埃希菌2株(2.38%),溶血性链球菌1株(1.19%)。结论:湿疹皮损易伴发微生物感染,地奈德联合夫西地酸外用治疗伴发细菌感染的湿疹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湿疹 细菌定植
  • 监护病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燕;林程;怀玉清

    2004年1~12月,我院ICU共收治反复肺部感染患者12例.现将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感染原因:①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医院肺部感染的主要发病因素.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如老年、意识障碍、食管疾病、气管插管或切开、胃管、胃反射抑制、排空延迟以及胃肠张力降低者容易误吸.

  • 气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在呼吸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琳;张湘燕;高占成

    判断气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是定植还是感染是目前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难点之一.痰培养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信息较少.气道吸取物的病原培养对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有限.慢性肺疾病患者远端气道细菌定植常见,仅凭气道分离菌的阳性结果并不能诊断呼吸道感染.与细菌相比,区分真菌是定植或感染难度更大,传统的呼吸系统真菌感染诊断方法有涂片和培养,但痰涂片阳性率低、无法鉴别菌种,而培养则耗时长、敏感度不高,新的非培养快速诊断技术正在不断探索、应用.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细菌定植和医院感染的监测

    作者:李茂军;陈昌辉;陈先云;王晓敏;陈丽娜;李兰;李晶

    目的 观察NICU细菌定植及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2009年1-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65例新生儿入院时行痰培养,进行定植菌检测.机械通气患儿更换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常规留气管插管头行细菌培养.所有培养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住院时间>48 h的426例新生儿纳入医院感染调查,疑似医院感染时,根据临床表现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结果 465例新生儿行痰培养,72.7%(338/465例)有细菌定植,其中38.8%为正常菌群,61.2%为致病菌.定植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4%(53/426例),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1‰,呼吸机使用率为2.5%,VAP发病率为65.6‰.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有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无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P<0.05).结论 细菌(尤其是致病菌)定植在NICU很常见,革兰阴性细菌是常见定植致病菌,致病菌定植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对NICU住院患儿进行定植菌检测,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研究

    作者:蔺雪;许西琳;张红梅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及其与气道阻塞的关系。方法入选明确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40例,于稳定期进行痰细菌定量培养、肺功能检查。结果在4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 LABC 阳性组15例,阴性组25例,提示存在细菌定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并发现 LABC 阳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低于 LABC 阴性组(P ﹤0.05),用力肺活量(FVC)及 FEV1/ FVC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定植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肺功能损害严重者更容易出现细菌定植,细菌定植可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

  • 婴儿湿疹患者皮损处马拉色菌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

    作者:何大宝;周国茂;尤美霞;郭宁燕;王伟媚;李真;吴育庆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对细菌及糠秕马拉色菌在婴儿湿疹的定植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预防接种门诊中湿疹和非湿疹患儿各30例,分为湿疹组和对照组,湿疹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0 ~ 303)d,平均143.5 d;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53~303)d,平均161.2 d.

  • 口咽部护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王辉;王欣然;王卫军

    口咽部细菌定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致病因素,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加强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降低VAP的发生.

  •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液更换频率的研究

    作者:杨柳;尹平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液更换频率,以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 将82例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持续10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使用输液器连接湿化罐滴注的方法进行匀速注水,均在第7天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观察组更换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时才更换湿化罐内湿化液,对照组每日更换湿化液.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同部位细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在呼吸机治疗10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咽峡部、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湿化液每周更换1次优于每日更换,可减少细菌定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细菌培养分析

    作者:谭杏飞;陈瀚熙;蓝惠兰;李艳敏;张秀浓;陈丽芳;柏志英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细菌定植情况,为湿化管道系统的更换时间及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采用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超过72h以上的患者276例,分别于上机72 h、168 h、240 h、336 h、504 h、672 h采集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共采集标本数3 271个,分离出病原菌9种541株.其中,呼吸机管道403株,冷凝水124株,湿化罐湿化液14株,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下,呼吸机管道、冷凝水、湿化罐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呼吸机管路、湿化罐湿化液的细菌定植量不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湿化液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可延长至28 d更换1次.

  • 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对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陈瀚熙;蓝惠兰;刘沛珍;陈皎;巫红梅;董晓燕

    目的 了解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时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36 h的患者30例,分别于上机72 h、168h、240 h、336 h采集患者咽喉部、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咽喉部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杂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呼吸机管道使用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随着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增加.需依据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道类型、湿化类型、管道污染情况及基础疾病等选择佳的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

  • 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不同敷贴局部细菌定植研究

    作者:袁洁;顾莺;胡静;王传清

    目的 探讨不同敷贴对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敷贴.方法 将61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随机分为透明敷贴组(22例)、含碘敷贴组(20例)和高通透敷贴组(19例),分别采用透明敷贴、含碘敷贴和高通透敷贴覆盖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在观察期(7 d)内使用同一种敷贴用于中心静脉维护.结果 含碘敷贴组穿刺点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和高通透敷贴组(均P<0.017);敷贴内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P<0.017);三组患儿未发生全身感染,观察期内各组局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含碘敷贴在抑制中心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菌落生长方面的效果优于高通透敷贴及透明敷贴.

  • 老年人呼吸系统致病菌定植与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李晨芳;王桦;檀春玲;刘国栋

    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针对致病病原体的合理抗感染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不合理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耐药及致病菌定植问题的出现,抗感染治疗面临重大挑战,新的治疗方案及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致病病原体在呼吸系统定植与感染密切相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气道局部环境、营养状况、机体免疫等多重因素影响,控制细菌的定植过程能有效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作,且临床上不能准确识别细菌定植或感染是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医源性原因.因此,探讨细菌定植机制和鉴别细菌的定植与感染状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改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高龄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抗菌药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李云桥;汪金峰;葛晶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抗菌药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80岁以上老年肺炎患者79例,按治疗目的不同分为症状消失组(A组)和症状消失且细菌学检查转阴组(B组).比较两组的耐药性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平均治疗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后1周内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耐药性、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增加(P<0.01).两组在治疗后1周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更适合80岁以上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治疗.

  • 双歧杆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作者:吴香兰;马丽亚;李月凤;缪小佟;吴丽娟

    目的 探讨阻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肺感染途径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方法 将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8例)鼻饲双歧杆菌,对照组(43例)不干预,前瞻性观察2组患儿VAP发生率、胃液pH值、胃细菌定植及其与VAP病原学的同源性等.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和46.51%(2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2,P<0.01).实验组VAP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第(5.40±2.07)d,晚于对照组的(4.25±1.00)d(t=3.24,P<0.01).第7天,实验组新生儿胃液pH≤3的比率(84.21%)高于对照组(46.51%)(x2=12.47,P<0.01);而胃细菌定植比率(31.58%)低于对照组(74.42%)(x2=14.92,P<0.01).实验组VAP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率(40.00%)低于对照组(75.00%)(x2=8.00,P<0.01).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双歧杆菌及胃液pH≤3是保护因素,胃内细菌定植是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能降低新生儿胃液pH值,抑制胃内细菌定植,延迟VAP发生时间,有效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

  • 机械通气患者胃液SIgA含量、pH值与胃内细菌定植的关系

    作者:刘明华;张庆玲;文亮;向强;邓朝霞;张雷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胃液SIgA含量和pH值与胃内细菌定植的关系.方法用pH精密试纸测定45例机械通气患者胃液pH值每日至少1次,并留取胃液做细菌培养隔日1次,直到患者可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脱机或死亡;在患者使用呼吸机24 h内留取胃液测定SIgA含量;比较胃内细菌定植者和胃内无细菌定植者胃液pH值和胃液SIgA的差异.结果胃内细菌定植者胃液pH值为4.55±0.78,显著高于胃内无细菌定植者2.82±1.09(P<0.001);胃内细菌定植者胃液SIgA含量为8.81±8.74μg/mL,显著低于胃内无细菌定植者90.3±100.2μg/mL(P=0.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胃液pH值增高和SIgA含量降低是胃内细菌定植的潜在危险因素.

  • 烧伤创面病原菌定植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闫沛;李武平;周琴;王蕾;李双;白艳玲

    目的 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病原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131例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其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伤后各时期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烧伤后第3、7、14天,创面细菌定植阳性率逐渐上升,分别为26.72%、61.32%、89.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02,P=0.00).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烧伤类型6方面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在创面定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烧伤后创面病原菌定植率不断增高,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多;对烧伤患者分区管理,合理用药,积极处理创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 早产儿肠道因素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影响

    作者:牟廷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近年来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增加,NEC的发病率不降反升.早产、肠道缺氧缺血、细菌感染以及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早产儿肠道细菌定植模式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异常以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对NEC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就上述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36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