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 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心菊;侯惠如;孟凡慧;徐月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老年肿瘤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对穿刺点周围表面定植菌进行培养分析,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占29.58%.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穿刺点增生、导管外露长度>4 cm、血小板计数异常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2、0.204、0.265和7.594.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应采用心电图定位,将外露长度控制在4 cm以内,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细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 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及感染干预措施的研究

    作者:张海平;张聪;刘凤琴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干预措施,观察其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新生儿脐带断带部位细菌定植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防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新生儿脐带断带部位采用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用一种季铵盐喷剂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脐带部位感染率.本研究设定的对照组、单独碘伏护理组和季铵盐强化护理组在观察病例数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脐带部位感染率依次为11.27%、4.05%和0.87%.但3组新生儿脐带在断带后3~5d内,其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 本研究采用一种以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剂作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脐带部位感染率,值得推广使用.

  • 护阴罩对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导尿男性患者尿道外口细菌定植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宏

    目的:研究护阴罩对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导尿男性患者尿道外口细菌定植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排尿功能丧失给予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按照要求每天进行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清洁消毒,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阴罩保护并定期更换.分别于患者留置尿管的第2d、第7d及第14d观察患者尿道外口情况(颜色及清洁度)并在第2d、第7d及第14d尿道外口清洁消毒前采用一次性灭菌拭子采集进行尿道外口标本的细菌培养.对两组观察情况及细菌定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护阴罩的实验组尿道外口清洁度显著优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P<0.05),细菌定植阳性率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时间越长细菌定植阳性率越高,细菌定植阳性率监测在留置尿管的第2d及第7d两组无差异,第14d实验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为预防患者尿道外口的清洁度及减少细菌定植建议使用护阴罩进行保护,可有效降低长时间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口及周围组织的细菌定植,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婵;娄廼彬

    通过静脉穿刺采血或给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是静脉穿刺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循环血流中,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正常人皮肤表面有大量细菌定植,分为暂驻菌与常驻菌。暂驻菌种植在皮肤上皮层,通过普通清洗可以去除;常驻菌居住在皮肤角质层上皮细胞下面,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发现,不容易去除。通常常驻菌很少与感染有关,但可以在无菌体腔、眼睛或非完整皮肤内引起感染。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这是引起CRBSI的一种途径[1-2]。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成效,包括住院时间增多、病死率增加及医疗成本增加。血流感染所引起的病死率大约占所有医源性感染的30%,而以1000个导管留置日统计大约是(2.8~12.8)/1000导管日[1]。因此,静脉穿刺前选择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及消毒剂,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现状

    作者:邓洁;郑修霞;宫玉花

    临床上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经口或经鼻方式行气管插管,由于前者操作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低,目前临床上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经常采用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1,2],但其口腔护理难度远远大于经鼻插管,尚未建立规范方法[3];近年来,国内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研究发现病人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

  • N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

    作者:楼晓芳;陈正;吕华;孙眉月

    目的调查重危新生儿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细菌定植与相关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调查了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且导管拔除时有完整导管头端与血培养资料的病例264例,分析了导管细菌定植和相关感染的原因及病原菌的种类与特点.结果导管细菌定植13例,占4.92%.导管相关感染8例,占3.03%.导管细菌定植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成正相关,并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脂肪乳剂使用是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与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重危新生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日常护理中应防止导管堵塞,尤其在脂肪乳剂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冲管,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实验室辅助检查可及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时处理.

  • 绿脓假单胞菌抗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的初步研究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

    近年来绿脓假单胞菌(P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逐年上升,且多重耐药严重.据文献报道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中,Ⅰ类整合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3'保守端有消毒剂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耐药基因(qacE△1)和磺胺耐药基因(sulⅠ) .为防细菌定植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目前临床所使用的Ⅱ代导管均覆有氯己定-磺胺.为了解医院感染Pa中是否存在氯己定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我们对临床分离的39株Pa进行了qacE△1与 sulⅠ基因检测.

  • C57BL/6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田雪飞;范学工;张艳;黄燕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实验动物,经口感染接种Hpylori悉尼株(SS1),置层流柜中饲养.用HE染色、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尿素酶实验、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接种小鼠,并用PCR、基因测序方法对胃组织细菌、胃组织分离培养细菌DNA进行分析.结果:小鼠胃组织分离培养的细菌与接种细菌形态及特性相同.胃窦隐窝可观察到细菌定植,胃黏膜下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胃组织DNA中成功扩增出H pylori 16SrRNA及cagA基因的目的片段,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接种菌株序列完全一致.结论:H pylori SS1经口接种C57BL/6小鼠2 mo后可成功在胃内定植并导致成慢性胃炎.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定植与炎症细胞的关系

    作者:黄惠雪;王浩彦;李京明;徐秋芬;刘美清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及痰细胞分类计数,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1个月无急性发作病史的稳定期COPD患者,通过痰诱导留取痰液,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和痰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痰中炎症细胞水平.结果:33例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痰诱导,其中11例(32.4%)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A组),22例为阴性(B组),A组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高于B组(P<0.05),2组间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气流受限程度.

  • 关注细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的作用

    作者:曹彬;蔡柏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患者的重要临床病程,频繁发作的急性加重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使患者的肺功能恶化,也是COP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005年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修订了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本期第1030页),第一次将AECOPD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入指南.长期以来,对于细菌在AECOPD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1)许多COPD患者即使无症状,气道内也有细菌定植;(2)不同COPD患者差别较大,细菌在不同患者所起的作用不同;(3)因痰培养往往不能反映下呼吸道感染的真实情况,通过痰培养获得的信息有限;(4)引起COPD急性发作的3种主要致病菌--未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是人类重要致病菌,但尚不能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5)大多数AECOPD的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抗生素较对照药显著改善预后[1].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兰军;宋辉;蔡麓;谢爱国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又称真空辅助闭合疗法(vacuum assisted closure)、吸引创面闭合疗法(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前沿技术.该技术是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可以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和繁殖,保持伤口环境湿润,从而达到治疗创面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皮瓣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钧;程芮;公静;奚晶晶

    目的 比较用磺胺嘧啶银和洗必泰抗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CVC)与普通导管在减少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武警总医院ICU收治的70例需要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留置双腔抗感染CVC(抗感染组,n=28)和双腔普通CVC(对照组,n=42),两组采用相同的穿刺部位和消毒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APACHE Ⅱ评分、导管留置天数、拔除导管原因等,通过对导管尖端及皮下部分的细菌半定量培养、血培养以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来确定有无导管定植(CB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局部导管相关感染(CRI).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CVC留置时间与细菌定植和感染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抗感染组由于感染原因被迫提前拔管1例,占3.6%,对照组9例,占2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3,P<0.05);抗感染组有2例(7.1%)发现导管细菌定植,明显低于对照组(15/42,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1).抗感染组第19天出现感染和定植,2周内定植和感染率为0.0%,14~28 d定植率和感染率分别为31.4%和14.3%;对照组第6天出现感染,2周内定植率和感染率分别为60.0%和32.0%,14~28 d定植率和感染率超过90%和70%(u=27.5和14.31,P值均<0.01).结论 抗感染CVC能够显著降低局部导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细菌定植,但两种导管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均在50%以上,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抗感染CVC的定植和感染率也明显增高,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手段.

  •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分析

    作者:张琰;李孝建;霍丽贞;张志;林伟华;钟晓旻;张涛

    目的 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危重患者的发生率26.3%.不同置管部位,是否经过创面以及置管时间是否大于两周的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高发生率与创面感染不易控制、导管留置部位多在股静脉、导管经创面留置、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的干预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性.

  • 老年医学科患者艰难梭菌检测结果与定植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顾吉娜;金慧;蔡雅卫;陈琳;沈林海;韦凌娅;倪晓平;胡耀仁;邬兴炳

    目的 研究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定植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14日开展横断面调查,留取老年医学科7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艰难梭菌定植高危因素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36例,阳性率46.15%,均为无症状携带患者;36株艰难梭菌中有tcdA +/tcdB+基因14株占38.89%,tcdA— /tcdB—基因18株占50.00%,tcdA— /tcdB+基因4株占11.11%;患者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结论 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率高,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缪素萍;洪凌;钟文珍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于气管切开术后1、3、7 d采集咽拭子做细菌培养,收集每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共培养出63株定植菌;术后1、3、7 d细菌定植者分别为1、7、15例,定植菌检出率分别为2.2%、15.6%、33.3%;定植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亚胺培南对所用抗菌药物小敏感.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需要进行监控,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缩短置管时间等于预措施,对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细菌定植和呼吸道感染有重要意义.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研究

    作者:蔡奕娟;陈志群;徐建婷;程国栋;梁林宝;袁炳斌;范锡芸;卢树荣

    目的 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细菌感染原因,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以减少细菌定植与污染.方法 对2003年12月1日-2006年7月13日医院ICU VAP获得性细菌感染30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采取了防控对策.结果 ICU VAP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G-菌占56.3%,G+菌占23.0%,真菌占13.7%.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是控制ICU VAP的重要手段,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及人员培训是控制ICU VAP的根本保证.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插管留置时间对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马靓;许勤;茆海丰;张立元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插管留置时间对细菌定植的影响,探讨其留置的佳时间.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留置时间分为3组(A组<1周、B组1~2周、C组>2周),拔管时对每例患者皮肤采样,对拔出的导管尖做细菌培养,比较菌落数和菌种分布,并记录拔管时局部皮肤的感染情况.结果 留置时间越长,穿刺部位细菌定植数、局部皮肤的感染发生率及导管尖细菌培养阳性率越高;C组与B组比较,插管处皮肤细菌定植率为100%与25%(P<0.01)及拔管前局部皮肤细菌定植数明显升高,(95.15±10.18)与(9.40±1.88)CFU/cm2,(P<0.01),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拔管时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率和导管尖细菌培养的比较也有相同变化.结论 通过细菌定植的检查结,可以确定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插管留置的佳时间为1~2周.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谢明英;申建维;刘显畅

    目的:探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中的作用,以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IC U行深静脉置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黄嘧啶银和氯己定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导管拔除、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结果留置导管时间观察组为(14.5±2.6)d,对照组为(8.3±3.7)d,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3,P<0.05),观察组无局部感染,对照组局部感染6例感染率18.75%,观察组局部感染、导管细菌定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定植和感染延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导管留置时间>两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性感染明显增加,通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 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定植的临床分析研究

    作者:马艳;张欢;李芳

    目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定植进行分析研究,以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22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114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脐部护理,干预组则采用脐部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细菌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并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25例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20.0%;观察组感染率为10.5%,对照组为29.7%,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细菌定植率分别为95.6%和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新生儿病原菌的感染率只有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原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部感染的原因以脐端消毒不严所致的感染率高,为55.0%;其次是脐带结扎位置及脐带修剪不净,感染率分别为22.6%和22.2%。结论新生儿脐部是细菌定植的好发部位,因此需要做好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

  • 新生儿咽部细菌定植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涛;陈娟;杨蕾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入院24 h 内咽拭子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部细菌定植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住院治疗的93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527例,女性为407例。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新生儿;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自动出院者。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 h 内即行咽拭子培养,并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新生儿细菌定植和致病菌感染情况、胎膜早破(PROM)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以及早产儿、足月儿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①2011-2014年934例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检查结果中,混合菌群为487份(52.1%),单一菌(致病菌)为259份(27.7%),培养结果呈阴性为188份(20.1%)。934例新生儿咽拭子培养中,致病菌中所占比例高的前5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43株(16.6%)、副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肺炎克雷伯菌为21株(8.1%)、大肠埃希菌为19株(7.3%)。②母亲出现 PROM 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6.7%)与未出现PROM 者(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 =0.013)。PROM 时间>24 h 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的感染率(70.0%)高于未出现 PROM 者(50.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 =0.013)。③早产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92例(55.8%),足月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654例(85.0%)。足月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及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合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早产儿(85.0% vs 55.8%,53.5% vs 3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3,P <0.001;χ2=8.855,P =0.004,)。此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咽拭子培养结果示混合菌、单一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75、55.107,P <0.001)。结论新生儿入院24 h 内进行咽拭子培养,尤其对于母亲出现 PROM 的新生儿,可及时掌握细菌定植情况,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