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湿化状态下中低流量吸氧在医源性感染控制中的效果

    作者:毛静飞;杨海燕;黄斌于;唐旭芬

    目的:探讨无湿化状态下中低流量吸氧在医源性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住时间将836例中低流量吸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自然湿度和室温情况下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湿化吸氧.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吸氧时间下呼吸道症状发生情况、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吸氧结束后细菌检出情况.结果:吸氧结束后,两组患者不同吸氧时间下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均较少,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吸氧用导管及湿化瓶盖内壁细菌阳性检出率非常低,相反对照组湿化液内细菌检查率较高,且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湿化瓶内细菌检出率增高.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此方法有利于控制医源性感染.

  • 脑外科患者人工气道两种湿化法的效果评价

    作者:秦剑英;李艳霞

    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及治疗的重要措施,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1],正常时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湿化和加温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2].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3].因此人工气道充分有效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12月~2012年6月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对人工气道患者开始采用两种不同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干湿片剂用于中期引产

    作者:徐阳;左文莉;吴北生

    目的 探索湿化的米索前列醇片剂对中期妊娠引产的影响.方法 宫内孕12~20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00例,顿服米非司酮200 mg,36 h后,随机分为2组,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组600 μg干片为干片组,阴道内放置相同剂量湿片为湿片组,湿片为每一干片以3滴生理盐水湿化. 结果湿片组和干片组引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8%和96%(P>0.05).湿片组中位引流产时间为5.52 h(95%CI:4.00~7.25 h),干片组中位引流产时间为7.42 h(95% CI:5.50~9.33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胎盘绒毛残留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200 mg配伍以生理盐水湿化的米索前列醇600 μg单次阴道给药缩短了引流产时间,同时这一剂量并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干片相比,湿片在终止12~20周妊娠的治疗中显示了更强的优势.

  • 自制温湿度监测仪在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兰;张胜睿;陈荣

    目的:在不同周围环境,相同的加湿器设置条件下,观察湿化器(输出端)与气管插管入口处(吸入端)温度湿度差异,以及时调整湿化器设置,达到更好的湿化效果。方法:入选病例均采用呼吸机自带湿化器进行湿化,将湿化仪输出端温度设置为37?C,并监测湿化仪输出端温湿度。同时每日对环境温度及湿度进行记录,观察气管插管入口输入端实际温湿度,并设置报警限制(温度下限≤0?C,上限≥40?C;湿度下限≤30mg/L),遇报警时及时调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温湿度监测仪的监测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湿温度监测仪能够更为显著地监测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结论:自制温湿度监测仪比一般的监测器在人工气道湿化效果中要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碳酸氢钠作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剂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慧;郑俊波;王希臻;赵士宏;高春兴;王孝艳;于凯江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效果,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0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吸痰,比较吸痰前后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 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液吸痰前后痰液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滴人碳酸氢钠后剩余碱值及碳酸氢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血压、心率无影响(p>0.05).结论 应用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后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吸出,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无影响,但是能够影响剩余碱值及碳酸氢根值,因此临床上应谨慎使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

  • 吸入气体湿化对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刘永玲;尚菲;金晓婷;杨光;徐颖;马佳;邓倩;张海利;杨虹

    目的 依据3种吸入气体湿化方法对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舒适度的影响,选择一种廉价、便携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病房吸入气体湿化方法,提高患者对于鼻腔加湿的依从性.方法 120例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4组:湿纱布组、加湿口罩组、空气加湿器组、对照组(空白对照),每组各30例.患者术后第1~3天行鼻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SNOT-20),并结合费用、方便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第3天,研究组各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OT-20评分:湿纱布组、加湿器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术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湿口罩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第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组在术后第3天鼻部症状、其他症状和睡眠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纱布、加湿口罩、空气加湿器3种吸入气体湿化方法均可明显改善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鼻腔舒适度,临床护理实践应充分考虑患者客观情况,灵活综合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高燕

    人工气道是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管道而建立的气体通道.它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
  • 中低流量湿化与非湿化吸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李娟

    临床护理中传统的吸氧方式都是通过湿化液湿化吸入,以减轻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到舒适,但是常规湿化吸氧引起院感的发生率高[1]。有研究者为此做了不少实验,比如采用一次性湿化液(一次性湿化液装置56元/套)湿化,此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化液污染问题,却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也有报道国内外某些地区应用中低流量(1~4 L/min)无水湿化吸氧,有研究证实此种方式可有效解决湿化液的微生物污染[2]。为了给临床用氧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综述中低流量无水湿化吸氧方式对患者吸入氧气的湿度变化和患者呼吸道舒适度的改变程度,总结分析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

  • 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作者:乔雨晨;张莹;谢懿

    人工气道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建立人工气道后会减小或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

  •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排痰的护理

    作者:裴文菊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方法.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 ml,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以上,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 ml,每日总量在250 ml.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充分湿化气道是气管切开排痰成功的关键.

  • 采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痰痂堵管

    作者:张葳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困难患者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人工通气的好方法[1-2].而气管插管后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通道,吸入的气体未经加温、湿化处理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系统被破坏,造成呼吸道湿化不足以及纤毛运动减弱,以致气道干燥,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吸出,极易发生痰痂堵塞呼吸道,造成阻塞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3-4].所以,有效的气道湿化对保证气管插管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降低痰痂堵管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银菊;黄莉;张继承

    目的:运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方法:将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20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3%高渗盐水常规雾化吸入;对照组1予以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对照组2予以生理盐水联合病毒唑0.25 g雾化吸入,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喘憋气促缓解时间平均缩短1.1~3.1天,咳嗽缓解时间平均缩短2.5~4天,住院天数平均缩短2.5~3.5天。结论: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法作用直接、迅速、操作简便,患儿无痛苦,全身不良反应小。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

    作者:赵玲玲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标准护理,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我科2007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正确的固定,消毒、湿化及吸痰等护理操作。结果:56例好转,植物生存4例,3例死亡。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不同湿化氧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作者:王丽丽;徐朋;王洋;路洪珍;张欣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氧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3月~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需要氧疗患儿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西兰M R810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将湿化液加温,氧气吸入管口气体温度为32~36℃,对照组采用常温湿化液,氧气吸入管口气体温度为20~26℃;各组分别于吸氧前、吸氧48 h后观察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两组吸氧前与吸氧48 h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两组在吸氧前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48 h后观察组CPIS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组间比较,对照组吸氧前后 CPI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吸氧前后 CPI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氧48 h后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率下降更为显著;共分离出2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加温湿化氧疗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部感染评分,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湿化法对脑外伤舌后坠患者的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王燕;陈虹;蔡丹;莫业和

    目的 探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湿化法对脑外伤舌后坠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舌后坠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五官科喉头喷雾器间歇湿化法,研究组采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持续湿化法,记录两组痰液的黏稠程度,通过监护仪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至患者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痰痂 、气道损伤和肺部感染例数.结果 第3天和第5天,研究组痰液的黏稠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5天,研究组SaO2和Pa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R和R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道建立7 d内,研究组痰痂 、气道损伤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湿化效果更好,有利于人体生命体征的稳定,氧合状态更佳,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率,值得临床推荐.

  • 一次性新型吸氧装置在心胸外科的应用

    作者:陈秀军

    氧疗是临床上常用、直接、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应用的零感OT-MI型一次性新型吸氧管,解决了传统吸氧装置带来的细菌污染、声音过大、鼻部不适、护理工作量大等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水杯加湿法在新生儿婴儿培养箱加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张伟嫦;严建红;陈捷;陈少敏;李建平

    目的 探讨以水杯加蒸馏水加湿法在新生儿婴儿培养箱加湿中的效果.方法 对婴儿培养箱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一次性饮水杯加蒸馏水进行湿化,对照组于培养箱内储水槽加蒸馏水进行湿化.结果 试验组使用中4、8、12、24 h箱内平均湿度分别为67.20%、65.30%、64.50%、66.30%,与对照组培养箱内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更换水后30 min、24 h蒸馏水带菌率为18.42%、56.58%;试验组更换水后30 min、24 h带菌率为2.44%、37.80%,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水杯加蒸馏水放置于婴儿培养箱内进行箱内空气湿化,能保持水箱干燥清洁,减少细菌生长繁殖.

  • 利多卡因湿化对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气管插管患者吸痰的效果观察

    作者:白雪;方芬;刘伟红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湿化对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气管插管患者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灭菌注射用水湿化,观察组在灭菌注射用水中加入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呛咳、躁动及疼痛的发生率、术后24h内吸痰频率、间隔时间及吸痰时生命体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吸痰频率小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给予湿化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有效减轻患者对吸痰的不良反应,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减少心肺脏器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吸痰的耐受性.

  • 气管切开持续气道湿化方法观察

    作者:李肖静;杨桂敏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2].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湿化 气道
  • 非湿化中流量氧疗在麻醉苏醒室的应用

    作者:涂萍;赵红;肖丹;廖礼萍;熊晓云

    目的 观察麻醉苏醒室(PACU)3 h内非湿化中流量(4 L/min)吸氧对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治疗费用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508例全麻术后PACU中流量吸氧患者,其中非湿化250例与湿化组患者258例,比较入、出PACU时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患者Stward评分=6分后,评价其舒适度(如:鼻腔黏膜不适、上呼吸道干燥,氧异味等);比较两组吸氧方法治疗费用、护士安装与预处理氧气装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入、出PACU时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腔黏膜不适评分、上呼吸道干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湿化组患者治疗费用比湿化组减少34.1元,非湿化组护士安装及预处理时间少于湿化组(P<0.01).结论 3 h内的4 L/min中流量非湿化与湿化吸氧对PACU患者的舒适度无显著差异,但可以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湿化 吸入疗法 调查
19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