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1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韩晶;汤后林;李健;许娟

    目的 探讨2011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新报告且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4 222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月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0(IQR:-7.81~3.601)cell/μl,其中60.9%的HIV感染者末次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且随着首末次检测间隔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结论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大部分仍处于疾病进展阶段,应加强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尤其是高年龄组以及同性传播感染者的随访,定期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叶润华;段松;项丽芬;杨跃诚;杨忠桔;韩文香;曹东冬;杨建华;李维美;杨锦;王继宝;高洁;龚渝蓉;杨世江;朱萍;何纳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 cell/μ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 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 古为今用的"时辰养生法"

    作者:邓绍彬

    时辰是古时候的计时单位,这种计时法把一昼夜平均分为十二段,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我国古代的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尤其适合于老年人的"时辰养生法",本法使人体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可资借鉴.

  • 用精神守护生命--道家养生法精粹(续)

    作者:天心见

    六、倾听自己的呼吸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开始练习时只用耳听,不要意识,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即可.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人了睡乡,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精神和睡意相抵抗.

  • 我国35~59岁人群血压的自然转归

    作者:胡继宏;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

    目的 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血压状态的自然转归和进展,为确定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九五"(1998年)和"十五"(2004年)期间年龄35~59岁的10组人群资料(n=6129),剔除任何一次调查服药者864人,对剩余两次调查中均未服药5265人进行分析.2次调查血压水平分类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结果 6年后,约85%(3834/4525)的非高血压停留在血压正常和正常高值状态,大约78%(457/587)的轻度高血压维持原状或转为非高血压;仅有不到1/4(37/153)的中、重度高血压转为非高血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相比,轻度高血压患者有2倍的机会转为非高血压(OR=0.5,95% CI:0.3~0.7);与血压正常者相比,正常高值有4倍的几率进展为高血压(OR=4.3,95% CI:3.6~5.1).体质量变化显著影响了血压的进展和转归,饮酒仅显著影响了血压的进展.结论 中、重度高血压应该加强药物治疗,轻度高血压适当给予药物治疗.正常高值应先密切监测血压,同时建议非药物措施(改善生活方式).

  •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

    作者:苏雅茹;杨莉芹;张云云;蒋雨平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或临床判断,几乎占到DM患者的47%~91%[1].本研究主要观察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随访6个月的自然变化,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

  • 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后肢神经肌肉的自然变化

    作者:王元元;张军卫;洪毅;唐和虎;王雪菲;蔡青

    目的:观察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自然变化,为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C组)35只,B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C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对3组大鼠术前,B组术后1、2周,C组术后1、2、4、12、24周进行BBB评分,并检测腓肠肌的运动单位计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再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内侧头,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终板-腓肠肌的形态变化.对3组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与术前及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术后4周时的BBB评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MUNE数值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2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周时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外形正常.C组术后1、2周时与A组、B组无明显差异;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板层分离;12周时髓鞘崩解明显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清晰;24周时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融合,新生神经纤维管细壁薄,无髓神经纤维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模糊.A组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清晰,肌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B组术后1、2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C组术后1、2周时,除肌细胞截面积轻度缩小外,与对照组无明显不同;4周时肌细胞截面积缩小,局部肌细胞破坏;12周时多数肌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A组和B组术后1、2周运动终板结构清晰完整.C组术后1、2、4周时运动终板结构较A组、B组无明显差别;术后12周时相对完好运动终板与破坏运动终板并存,高倍电镜下观察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层次分明,各层结构内可见细小颗粒,突触间隙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突触小泡,肌板清晰,同时也可见突触皱褶及突触前、后膜不可辨,肌板结构不清晰;术后24周时找不到运动终板.结论: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形态结构随时间退变程度逐步加重甚至消失; 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明显变化,24周时出现显著的结构损害和功能丧失.

  • 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

    作者:郑萍

    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论是指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过对不同地域人群体质的辨识针对人体体质差异的特性采取更具个体化的预防护理措施,正是重视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性,强调个体化,重视天人相应,关注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认识,也是中医学理论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四季食疗与进补

    作者:宋伟丽;孙芳;张文娟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动态和整体,所以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于四时变化息息相关.四季的变化时时在影响着人体生物钟的运转,所以在进行合理食疗时,一定要顺四季而适寒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中不利因素,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 『坐月子』防饮食误区

    作者:王廷超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虽说是生理自然变化,但产妇毕竟是辛苦和疲劳的,需要好好休息,补充营养,以帮助生殖器官的恢复,并为分泌充足的乳汁创造条件.因此,对于年轻的妈妈来说,要确保产后身心健康与体形健美,必须重视"坐月子"时的科学饮食,避免进入下列饮食误区.

  • 淮安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孙修福;胡锦流;张兆辉;吴丽萍;赵鹏鹏

    目的 探讨淮安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4年报告的现住址为淮安市、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感染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和自然变化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5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的中位数M=-3.1(IQR:-8.6~1.5).68.42%(104/15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4.21%(52/152)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超过30%,即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率与职业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淮安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总体平缓,大部分HIV感染者处于疾病进展状态,应定期检测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 老年人养生宜"顺应自然"

    作者:陈继英

    传统医学在"天人相应"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养生以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是很重视的.古人认为,在整个宇宙环境中,人体也是个小小的天地,它生长生活在天体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因此不能不受到自然变化的种种影响,"顺应自然"是防病、治病、养生的关键之所在.

  • 河北省唐山市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研究

    作者:毛立超;张志坤;魏学前;张庆娟;曹会珍;王晓丽

    目的 了解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唐山市2015年12月31日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两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的一般特征、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首末次检测间隔进行分析,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IV感染者37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M=-3.5(IQR:-10.2~2.2);66.8%(251/376)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31.4%(118/376)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性别、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首末次检测间隔存在关联.结论 唐山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总体平缓,部分HIV感染者CD: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密切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变化速率,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 静以养心 自然康健

    作者:姜炳炎

    自古以来,人们谈论健康养生,无不顺应自然变化之道,从养心开始,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近代著名人物曾国藩就是这样.曾国藩认为修心养性能增强身体机能,而“惩忿窒欲”是养生之根本,力求心安定、气稳定、神安详、身安宁.“惩忿”意为遇事不烦恼和发怒,能心平气和地对待.“窒欲”就是有效抑制不良嗜好和私欲,不让其萌生,做到心身泰然.曾国藩家训直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因为恼怒和忧虑是不健康的心理,它可催人早衰.而少怒则可以使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为此,曾国藩每天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便公务繁忙时仍坚持不忘.

  • 全球变化的生物学驱动力:中医学的观点

    作者:曲进

    东晋葛洪《神仙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降于蔡经家遇见好女麻姑,麻姑问道,“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答:“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这是古代中国人认识和描述自然变化的一个古老故事,后来有文人基于这个故事创造了“沧海桑田”的成语并在汉语中广为使用。实际上,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断地看见或体验到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以及人和事间此时彼时及古今往复的不同,于是,先哲文人创造了“变化”这样的词语用来描述和表达这些经常给人带来许多复杂情感体验以及曾经或现在继续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生存及生活方式的存在。正如《礼记·中庸》所述的“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那样,在汉语的语义文化中,变化是一个“由变至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语义基因折射和决定了中国人对世间那些或源于自然,或缘于人为的人、事、物变化的认知方式,也刚性和顽强地决定和表达了他们对那些变化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取向。

  • 同胞对连锁分析的三种统计方法比较

    作者:华琳;郑卫英;张金旺;刘红;闫岩

    在很多物种中,无论是低等的酵母,还是高等的人类,许多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展示出丰富的自然变异.而目前,很多科研工作都集中于研究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较少研究健康人群基因表达的自然变化.事实上,健康人群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常常和人类复杂疾病的易感性及复杂疾病性状有密切联系.而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并被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基因遗传标记,即SNP标记,是一种能够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研究者可以通过对SNP的相关分析和高密度的SNP图谱来定位一系列复杂疾病的相关基因.

  • 护理干预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作者:马僖英

    更年期妇女由于身体的自然变化,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失调,物质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

  • 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

    作者:朱本浩

    据有关专家统计表明,近100年来,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平均升高了0.3~0.6度.引起增温的原因,除了气候的自然变化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假如人类不采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预计21世纪每隔10年,地球就会升温0.3度.

  • 老年人多发的少肌症

    作者:李长玉;杨国柱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会出现四肢变细、肌肉变软、腿脚没劲、力量变差、走路速度变慢等现象.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年老自然衰退的现象,是难以阻止的自然变化.但事实上,年纪大了身体功能退化,并不意味着肌肉萎缩.因此,很大一部分有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可能是患了少肌症(骨骼肌肉减少).

  • 体质与膏方调理

    作者:韩天雄

    冬令调补是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一大特色.《内经》有“秋冬养阴”“阴精所奉其人寿”之训,人体只有在秋冬养好阴,藏好阴,春夏才能有生和长的资本,防范疾病的发生.中医素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变化,并依照自然生长收藏的规律和谐生活.秋冬进补,就是中医“勿逆天时,是谓至治”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