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6-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动态监测

    作者:陈劲华;石国祥;翁正军;朱志宏;傅涛;骆淑英

    目的 对浙江省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宿主和媒介实施鼠疫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动态监测,为制定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鼠疫菌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结果 2006-2011年,共采集鼠形动物血清4207份,IHA检测均呈阴性;动物脏器肝、脾标本各4592份,鼠体蚤115匹,未分离到鼠疫菌;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检测931只鼠形动物脏器和115匹鼠体蚤标本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当前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迹象.鼠疫监测工作应当进一步深入开展.

  • 鼠疫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树声;郭文涛;杜鹏程;加洛

    鼠疫患者的治疗以链霉素为首选特效药物,但是由于链霉素毒副作用较大,鼠疫传统防治方案面临挑战.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鼠疫治疗的耐药机制、鼠疫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成果、不同抗生素治疗实验感染动物疗效以及鼠疫疫情处置过程中应用新型抗生素及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综述,分析了加强鼠疫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

  • 悬浮芯片定量检测鼠疫菌的方法研究

    作者:王静;单麟军;杨永利;孙肖红;杨宇;胡孔新;侯友松;丁艳丽

    目的 利用编码微球悬浮芯片技术,探讨直接从"白色粉末"样品中检测鼠疫菌的可行性,为建立快速、敏感、特异、高通量、同时检测多种生物恐怖因子的技术平台奠定基础.方法 用抗体包被编码微球作为反应载体,双抗体夹心法为反应模式,建立鼠疫菌F1抗原悬浮芯片检测方法,对"白色粉末"中的鼠疫耶尔森菌进行检测.通过盲样和标准实验室检测评估对现场样品的适用性.结果 建立的定量检测鼠疫菌F1抗原的悬浮芯片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0.154~514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比ELISA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动态检测范围.结论 定量检测鼠疫菌的悬浮芯片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定量检测"白色粉末"中鼠疫菌,在早期识别、快速诊断和应对生物恐怖威胁、传染病暴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世界家鼠鼠疫流行概况与防制办法

    作者:苑勇业;刘成和

    家鼠是家鼠属的泛称.家鼠属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家栖、野栖和家野两栖3种类型,这些鼠类分布于世界各地.自从发现鼠疫菌和流行病学确认了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缅鼠等鼠类作为人类鼠疫主要传染源之后,对家鼠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规律,防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疾风暴雨般的大流行可能不再会发生了,但是,目前家鼠疫源地不仅从静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又趋活跃,鼠间鼠疫、人间鼠疫不断发生,为了作好防范现将流行概况与特征加以阐述:

  • 2016年佛山陈村国通物流城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

    作者:李科伦;郑则珊;谢亦文

    目的 掌握陈村国通物流城鼠类种群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为物流城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2-10月,采用鼠笼法捕捉鼠类,采用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和鼠疫菌.结果 共捕获鼠3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56.25%;以绿化带的鼠捕获率为高,为62.50%;平均鼠密度为1.78%.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鼠4只,阳性率为12.50%,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应加强鼠类监测,有效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深山捕鼠人

    作者:李敬福;吴志超

    7月,甘肃省玉门市发现一例鼠疫病例。这一突发事件让沉寂许久的鼠疫病毒再次引发关注。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烈性甲类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世界上曾发生三次鼠疫大流行,累计死亡人数约2亿人。

  • 鼠疫实验室消毒灭菌监测

    作者:

    鼠疫是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病原体对宿主动物及人体有着极强的侵袭力和毒力,为判定鼠疫疫源地,诊断鼠疫和研究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应设专门的鼠疫强毒实验室.为保证分离的鼠疫菌纯洁无污染,严防鼠疫病原菌侵袭感染工作人员及污染环境,需在严格的消毒灭菌和严密的个人防护条件下进行.为检查鼠疫实验室的各项消毒灭菌工作能否达到预定要求,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 青海省2004年人间鼠疫分离株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祁芝珍;戴二黑;周冬生;杨永海;于守鸿;戴瑞霞;赵海红;李敏;杨瑞馥

    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在鼠疫暴发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根据已经证实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对2004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分离到的13株鼠疫菌进行PCR扩增.结果13株鼠疫菌可分为4个基因组型,即Genomovar 8、10、15和16.其中囊谦的8株菌全部为Genomovar 10;乌兰的2株菌分别为Genomovar 8和15;祁连、曲麻莱、称多的3株鼠疫菌的基因组型均为Genomovar 16.结论鼠疫菌基因分型是鼠疫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 中国鼠疫菌种资源遗传特征分析

    作者:俞东征;海荣;董兴齐;李敏;夏连续;史献明;魏建春;崔百忠;王鹏;孙连芝;张志凯;胡源;张恩民

    目的建立<中国甲类传染病菌种资源库>,选择适当的指标,以反映中国鼠疫菌种的遗传背景.方法使用传统的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中国鼠疫菌种代表菌株的遗传特征.并对遗传特征的分布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利用6项指标,将中国的鼠疫菌划分成15种遗传型,每一型占据一片相对独立的而又自相延续的地理空间.分析遗传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根据菌株间的差异,追溯鼠疫耶尔森菌作为一个生物种形成后的进化过程.结论中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着不同特征的鼠疫菌株,但为达到对菌株认同的目标,还需要确定更多的遗传指征.

  • 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菌比较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鹏;赵飞;郭英;肖迪;宋志忠;张建中

    云南省存在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已有研究证实,两型鼠疫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1],对人群的危险度也不尽相同.进一步探究二者间的差异,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更多依据.蛋白质组分析是一种以双向电泳和飞行质谱鉴定为核心技术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重复性好以及较敏感等优点.在鼠疫菌的蛋白质组分析中,有针对鼠疫菌Ⅲ型分泌系统低钙反应抗原[2,3]、鼠疫菌毒力相关蛋白[4,5]、外膜蛋白和内膜蛋白[6,7],以及针对不同生长条件下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分析[8].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家、野鼠两型鼠疫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及探讨其意义.

    关键词: 鼠疫菌 蛋白质组
  • 青海高原西藏山羊自然感染鼠疫

    作者:于守鸿;焦巴太;莫清云;魏建斌;沈洪斌;吴树生;郭文涛;罗玉丽

    2005年8月在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南果青地区,发现一牧民家中在剥取自家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的山羊,经剖检取材,细菌学检验分离到鼠疫菌,首次证实青藏高原西藏山羊自然感染鼠疫.

  • 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鼠疫F1单克隆抗体免疫染色法快速检测鼠疫菌的特异性试验

    作者:魏绍振;杨汉青;郑谊;于晓涛;慕有;于守鸿;谢辉;宁刚;金星;李存香;冯建萍;王祖郧

    目前,对鼠疫菌的形态检查及搜寻均依靠非特异性的染色法,而鼠疫菌的形态在很多种情况下具有多变性,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菌亦非鼠疫菌所特有的特征.因此,易造成假阳性而致误诊.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鼠疫F1单克隆抗体(HRP-F1McAb)免疫染色法解决了上述弊端.

    关键词: 鼠疫菌 免疫染色法
  • 甘肃省58株鼠疫菌基因分型及地理分布的研究

    作者:格鹏飞;张宏;郭兆彪;苗克军;徐大琴;达文平;吴斌;郭利民;葛亚俊;陈国娟;穆洮霞;席进孝

    本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方法对分离自甘肃省鼠疫疫源地的58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地理分布.

  • 甘肃省鼠疫菌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郭丽民;席进孝;张宏;苗克军;吴斌;葛亚俊;徐大琴;周晓艳

    本研究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鼠疫室选出的15对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 VA)引物应用于甘肃省鼠疫菌株的分析.1.材料与方法:(1) 材料:202株鼠疫菌均分离于1962-2009年甘肃省鼠疫疫源地境内,保存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菌库.

  • 中国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监测

    作者:戴瑞霞;李敏;赵海红;金泳;席亚芳;金星;李存香;辛有全;杨晓艳;冯建萍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它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为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对鼠疫患者的特效治疗多以链霉素为首选药物,但是,近年来有关于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报道,为此,我们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离的889株鼠疫菌进行了链霉素耐药性监测,试图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链霉素菌株.

  • 野生型鼠疫噬菌体YP060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李存香;王鹏;申小娜;张海鹏;丁奕博;陈邬锦;和映天;和琼光;黄英

    目的 从鼠疫疫源地鼠巢中分离l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YP060)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平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鼠巢中分离鼠疫噬菌体;描述其形态特征;了解裂解能力、宿主谱、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分析不同温度和pH值、紫外线、氯仿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结果 YP060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对鼠疫疫苗株EV76的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50 min,暴发期为80 min;宿主谱评价显示,YP060仅裂解鼠疫疫苗株;YP060在30~50℃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pH值5~10范围内均有较强的裂解活性;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对氯仿不敏感,5%浓度的氯仿对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本研究为国内首次从鼠疫疫源地鼠巢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YP060,该噬菌体具有窄宿主谱和较强的生物学裂解特性.

  • 鼠疫菌pMT质粒的模块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作者:胡源;俞东征;海荣

    鼠疫的致病菌鼠疫耶尔森菌有3个常见的质粒,编码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其中大的质粒pMT编码F1抗原和鼠毒素,是鼠疫菌两个比较重要的毒力因子.

  • 串联重复序列及其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付秀萍;俞东征;海荣

    串联重复序列广泛的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组中,早在1960年后期人们就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得到了大量的串联重复DNA序列[1] ,但直到近20年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分为以下三种:卫星DNA(核心序列长度在几百个bp之间)、小卫星DNA(核心序列长度在10~100 bp之间)、微卫星DNA(核心序列长度<10 bp).很多地方又把小卫星DNA称作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将微卫星DNA称作短串联重复序列(STR)[3].在真核基因组中,串联重复DNA大多并不同编码区域相接近,主要位于基因外区域[4].重复DNA可以由单个的核苷酸组成,也可以由大量或少量的多核苷酸重复而成.大多数甚至全部的高等真核生物中分布着几个或数千个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拷贝[5],这些序列元件在不同的个体中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这些串联重复序列初由Nakamura等定义为STR或微卫星和小卫星DNA这一术语,但其中的一些重复,特别是代表一个单独的基因座并且在个体之间存在长度多样性的重复也被称做VNTR基因座.VNTR和STR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系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生化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等领域.

  • 中国鼠疫菌核糖体型地理分布

    作者:魏建春;俞东征;海荣

    目的了解鼠疫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鼠疫菌染色体进行消化,电泳后,用16s-23s-5s rRNA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把分离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鼠疫菌共分成了三个核糖体型,每种类型的杂交图谱大概一致,区别仅在于1~2个酶切片段的有无.核糖体A型及B型较常见,分布于中国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C型少,只见于某一特殊地区;核糖体型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疫源地对应一种核糖体型常见.结论核糖体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比较稳定,不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B、C三种核糖体型具有不同的来源,而A型与C型的亲缘关系更近.

  • 鼠疫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朱虹;张春华;檀华;何君;赵斌;端青

    目的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并适用于基层人员使用的鼠疫菌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将抗鼠疫菌F1抗原的抗体致敏硝酸纤维素膜,用于捕获鼠疫抗原,然后用免疫胶体金颗粒进行标记.结果应用鼠疫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低可检出不同鼠疫菌(EV和Evp株)1.56×105 CFU/ml,检测鼠疫菌F1抗原低可检出1 ng/m1,与鼠疫反向间接血凝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并且不与假结核小肠结肠炎等耶尔森菌以及其他相关细菌发生交叉反应.结论鼠疫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快速的特点.

261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