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巨大周围型导管乳头状瘤1例

    作者:封任冬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6岁,发现右侧乳房肿块2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侧乳房触及一大小约15 cm×12cm×10 cm的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中、压痛.局部皮肤红肿、溃疡,伴黄色液体流出,偶有血液流出.乳头无凹陷,无溢液.颈部及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3.69 μg/L,甲胎蛋白3.62 μg/L,铁蛋白331.10μg/L,糖类抗原(CA) 19-9 984.30 U/ml,CA125 238.8 U/ml,CA15-3 47.82 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59μg/L.淀粉酶55 IU/L,血糖6.8 mmol/L,C反应蛋白20.7 mg/L,其他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误诊的潜在原因

    作者:李晔;王知力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查,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的14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共155个病灶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病灶的弹性模量参数,分析弹性模量大值、平均值、小值和弹性比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在误诊病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弹性模量的差异。结果155个病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0个,腺病23个,纤维腺瘤23个,炎症9个,腺病伴纤维腺瘤17个,乳腺癌63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弹性模量大值、平均值、小值和弹性比值分别为(84.39±74.08)kPa、(51.33±46.36)kPa、(26.55±24.98)kPa、2.80±2.18,介于乳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之间,与乳腺癌及其他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校正检验水准,P=0.003)。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介于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可能是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造成误诊的潜在原因。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恶变X诊断

    作者:朱萍;王琴珠;梁长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为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以乳头溢液及乳房肿块为特征.

  •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显微镜喉镜下的二氧化碳激光手术

    作者:吴建文;李学勤;谷静

    显微镜喉镜下二氧化碳(CO2)激光手术主要用于去除声带乳头状瘤、声带息肉、咽部转移瘤、良性气管内层瘢痕、咽部癌结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1]但若操作管理不善,可造成意外伤害,如损伤裸露的角膜,遇易燃气体易爆炸,激光汽化组织时产生大量有害烟雾,术中激光所产生的热能可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等.因此,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防护措施、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使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笔者于 1998~200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手术室进修,期间配合了56例显微镜喉镜下CO2 激光手术.现将手术护理管理及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龚建化;何丽;马经平;周茂林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两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既往文献资料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例1患者考虑为肺单发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手术切除.例2患者为气管、支气管多发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呼吸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恶变可能,需定期随访.

  • 胰腺术后远期高血糖症合并重度肝损害二例

    作者:周辉年;李玉民;罗长江;俞泽元;赵斌;焦作义

    例1,女,49岁,2008年因胰体尾占位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胰体尾假乳头状瘤.术程顺利,术后经过抗炎、降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肝肾功能恢复基本正常后出院.患者于201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遂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示:腹腔少量积液,胆囊壁水肿.胆红素检测示:TBIL 255.19 μmol/L,DBIL 93.09 μmol/L,IBIL 162.10 μmol/L.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2011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黄疸原因待查"收住普外科.患者无肝炎病史,无长期服用药物史,无免疫系统疾病史,无饮酒史,有2型糖尿病史3年,持续胰岛素(诺和锐30R)皮下注射治疗,自述术后在家休养期间,由于饮食调节不佳等原因导致血糖控制较差,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几乎每日晨测空腹血糖均大于12.6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小于11.0 mmol/L.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及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 输尿管乳头状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彭鹏星;廖小梅;杨琪

    患者女,34岁,因肉眼血尿反复发作4个月余,加剧2 d就诊.采用Suny 380超声诊断仪,其具有三维成像功能.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窦及双侧输尿管无扩张;膀胱充盈适中,壁不厚、光滑,膀胱内见一大小为4.9 cm×0.8 cm的条索状低回声,边缘整齐,外缘呈增强带状回声,内呈低弱回声,自右输尿管口引出,在膀胱内漂移,随右输尿管排尿可见其自输尿管向膀胱内伸长,排尿间歇可见有少许回缩入输尿管(动态图1,2);右输尿管下段末端呈低回声,约长5.7 cm,管壁规则,无增厚(动态图3,4).

  • 胎儿心腔内高回声结构后方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的超声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蒋贤辉;王灵燕;吕娟;李敏;张竹君;潘农

    以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产科常规超声检查中常发现的胎儿心腔内高回声结构(intracardiac hyperechogenic focus, ICEF)做过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ICEF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综合征(13-三体及21-三体综合征)相关联[1-3],有研究认为超声检出单纯心腔内ICEF提示胎儿伴发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风险加大[4-5]。但目前国内外文献对胎儿心腔内ICEF后方出现彩色闪烁伪像的研究报道较少。闪烁伪像多在泌尿、消化道单纯结石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中高反射物质后方显示快速变化红蓝相嵌的彩色信号。近年的研究显示,闪烁伪像也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瘤、慢性胰腺炎等钙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6-7]。胎儿心腔内ICEF在病理组织学研究中显示为微小钙化[5],其后方是否出现闪烁伪像以及闪烁伪像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胎儿心腔内ICEF后方出现的彩色闪烁伪像进行观察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相关因素

    作者:周爱香;陈伟;李凌;李保田;阴海霞;屈娟娟;李成群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超声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08-06/2011-06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SPTP的超声表现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实性或混合性略低回声团;9例(9/11)边界较清楚,8例(8/11)包膜完整,10例(10/11)瘤后回声无衰减,9例(9/11)相邻组织器官受压、移位;8例(8/11)瘤内及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除1例胰头SPTP其远端胰管略宽外(0.3 cm),其余所有患者胆管、胰管均无扩张.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5例(5/11);结合年龄、性别、CT高度可疑诊断3例(3/11);因瘤体形态、包膜欠规整,局部增厚或呈分叶状外凸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瘤内结构回声复杂、多样等因素延、误诊3例(3/11).结论:SPTP的超声表现特征为一组“声像图征象群”,是超声诊断SPTP的重要线索和可靠指标.其声像图复杂、多样.医师对该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造成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白晓枫;赵平;周志祥;倪晓光;高继东;刘骞;蔡海峰

    目的评价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组2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支气管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叶秀香;王君;高靖;李洪哲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间断咯血5个月,加重7天于1999年9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红蛋白116 g/L,红细胞3.71×1012/L,血小板153×109 g/L.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心缘旁见高密度影,内缘与心影重叠(正位),于心影后见3.0 cm×5.0 cm类圆形块影,密度不均匀(侧位).1999年5月CT平扫示:右下肺叶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尚清楚,大截面为4.0 cm×2.5 cm,CT值为15~24 Hu范围,其外侧有片状致密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主、叶支气管通畅(图1,2).1999年7月16日增强扫描示 :右肺下叶见一3.0 cm×4.0 cm团块状影,外侧有大片密度增高影,边缘清,右下叶支气管阻塞,纵隔内有小淋巴结,直径<1.0 cm.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示:右下叶各管口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并增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将内基底段管口阻塞.肺通气功能正常.痰细胞学检查3次(-),痰结核菌(-),纤支镜毛刷涂片找结核菌3次(-),毛刷涂片2次查见鳞癌细胞.术前诊断"右下肺鳞癌".患者于1999年11月行右下肺切除术,术中示: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距支气管断端约1.0 cm见结节样肿物7 cm×4 cm×4 cm,切面呈灰白色,质软而脆,与管壁有一细蒂相连,易剥离,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叶间裂分化不良,自肺门及纵隔胸膜有淋巴结3枚,质地软,边界清,大直径为2.5 cm.镜下所见:肿瘤由上皮组织构成乳头状结构.大部分乳头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图3),部分乳头表面被覆以分化良好的复层鳞状上皮(图4),乳头轴心为富含毛细血管的少量间质.低倍镜示:肿瘤由上皮组织构成的乳头状结构(图5).其淋巴结内未见肿瘤组织.病理报告示:支气管鳞状上皮、腺上皮乳头状瘤,继发性阻塞性肺炎.根据1999年WHO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诊断为"支气管混合鳞状细胞和腺样乳头状瘤[1]".患者术后1.5年随访无自觉症状,身体完全康复.

  • 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气道乳头状瘤疗效分析

    作者:何杰;李小燕;任召强;李万成

    目的 探讨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切除治疗气道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7例气管/支气管乳头状瘤患者行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成功完成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手术后,气管和或支气管狭窄段明显改善,术前咳嗽、喘息等症状均得到缓解,手术效果满意.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前FEV1为(1.54±0.45)L,术后1周后复查FEV1为(2.45±0.67)L,3个月后复查FEV1为(2.51±0.53)L.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4,P=0.002);组间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术后1周的肺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变(t=4.48,P=0.001);术后3个月肺功能较术前改善(t=4.50,P=0.001);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860);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mMRC)评分改善情况:呼吸困难评分从术前的2.0(1~4)分降到了术后的0.0(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P=0.001);随访观察情况:7例患者在随后的3个月随访中,通过胸部CT及气管镜检查,并未发现病变所累及的支气管开口再次出现狭窄.在随后的6个月到1年的随访中,复发3例,再次行气管镜下激光联合冷冻治疗.结论 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气道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周英文;征锦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IPMN)也进一步被人们认识,由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少见肿瘤且具有潜在恶变的特性,所以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患者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回顾并分析了该病新的影像诊断进展。超声内镜对该病的敏感度较强,能安全地够检出病变并能穿刺活检;CT及MRI能发现胰腺的具有分隔的囊性病变;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无创地显示病变与胰管系统交通的情况;MR的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确定分支型发育不良的IPMN;PET-CT多用于该病发生恶变后早期及全身的转移的诊断。

  • 膀胱肿瘤诊治技术新进展

    作者:靳风烁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仅2002年全球膀胱肿瘤新发患者数就达到了357万,而且发病呈现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国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但是,在泌尿外科临床医疗中它为常见,居于首位.膀胱肿瘤第一次发生时75%~85%的患者为恶性程度较低的非肌层浸润性乳头状瘤,预后较好,但45%~80%的病例会复发,45%的病例在5年之内发展为肌层浸润性癌~([1]),终发生转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膀胱肿瘤尤为重要.

  • 巨大输尿管息肉的治疗讨论

    作者:张栋;蒋绍博;孙鹏;李鹏;郭旭东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查体发现膀胱肿瘤10余天,于2010年9月6日收入本院泌尿微创科.患者10余天前于当地医院查体,行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腰痛、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来本院手术治疗.门诊行B超检查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后壁偏左(左输尿管开口旁)可探及一实性乳头状结节,大小约1.9 cm×1.5 cm×1.3 cm,形态尚规则,基底较窄,随输尿管排尿可见结节浮动,自然排尿后,膀胱大小约4.1 cm×2.0 cm×5.0 cm,残余尿量约30 ml,提示:膀胱内实性占位,考虑乳头状瘤,建议膀胱镜检查.门诊以"膀胱肿瘤"收入本科.

  • 电喉镜下射频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临床研究

    作者:马金瑞

    目的:观察电喉镜下射频治疗与CO2激光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咽喉部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电喉镜下射频治疗者20例,纳入观察组,行CO2激光治疗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咽喉部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61,P=0.0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8.023,P=0.018)。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0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9.258,P=0.006)。结论:电喉镜下射频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术后患者咽喉部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辉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3例经病理和临床诊断的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根据kroes分级将病变分为4级:1级13例,2级6例,3级3例,4级1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15例单纯行经鼻内镜肿瘤切除手术,7例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1例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外侧进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的肿瘤及其基底部粘骨膜,侵及上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2~6.3年,中位数4年。治愈21例(91.30%),复发2例(8.70%)。结论:鼻内镜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确切,对肿瘤涉及上颌窦的3级病变,联合柯陆手术疗效较好。

  • 肝外胆管乳头状瘤的MRI诊断

    作者:郭献日;殷薇薇;李又成;温新东;黎金林

    目的探讨MRI对肝外胆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胆管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和术前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2例胆管乳头状瘤呈树枝状或长条状管腔内生长,4例呈小条状或结节状位于胆总管内;T1WI信号略低于或等于脾脏的低信号,T2WI稍高于肝脏的信号.结论胆管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恶变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MRCP能满意显示胆道情况;MRI信号具有提示倾向,诊断准确率高.

  •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的诊治

    作者:孟翔凌;朱化刚;杨文奇;徐阿曼;熊茂明;李永翔;胡孔旺

    肝内胆管的乳头状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尤其是无特异症状,使术前诊断率几乎为零.近十年来我们共治疗5例,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王会元;杨尹默;柳平;严仲瑜;黄莛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uedopapillarytumor,SPT)甚为罕见,1959年Frantz首先报告4例此病病人,术前均误诊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该病名称较多,如实性乳头状瘤、乳头状囊性瘤、实性囊性瘤及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肿瘤等.

867 条记录 4/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