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生存素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莉晖;单春光;黄红梅;孙怡君;贾文学;王利军;赵颖

    目的 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生存素(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发生、发展及恶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NIP 45例,正常鼻腔黏膜(nasal cavity mucosae,NM) 10例,NIP组按不同病理分级分为三组,即无不典型增生组25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组11例,恶变组9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进行XIAP和Survivin检测.结果 XIAP、Survivin在NM、NIP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UXIAP=76.000,PXIAP<0.001;Usurvivin=150.000,Psurvivin=0.036),在NIP不同病理分级中,组织分化程度越低,XIAP与Survivin阳性表达强度越高,无不典型增生组及恶变组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XIAP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rs=0.375,P=0.011).结论 XIAP和Survivin与NIP的发病及恶变有关.

  •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王岸柳;刘红刚;张波;侯琳

    目的 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恶变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鼻及鼻窦炎的黏膜组织10例;鼻腔鼻窦IP伴轻度、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黏膜组织各15例及鼻腔鼻窦IP恶变黏膜组织21例中hTERT的活性.结果 慢性鼻及鼻窦炎的黏膜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为0%,鼻腔鼻窦IP伴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分别为0%、13.3%、73.3%,而在恶变的鼻腔鼻窦IP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为80.9%.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鼻腔鼻窦IP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鼻腔鼻窦IP恶性转化趋势的标志物.

  • 幼年型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原代培养

    作者:肖洋;王军;叶京英;韩德民

    目的 探讨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瘤细胞在体外原代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新鲜喉乳头状瘤组织,培养前PCR行HPV分型,四唑盐比色实验观察氢化可的松、胰岛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β-巯基乙醇四种生长因子对乳头状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培养后不同时期细胞内病毒含量的变化.结果 组织块法与酶消化法培养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乳头状瘤细胞体外生长缓慢且存活不超过2周,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的HPV感染率为100%,以11型和6型双重感染为主(81.25%),氢化可的松、胰岛素和β-巯基乙醇有促乳头状瘤细胞贴壁生长的作用,并且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病毒含量增高.结论 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可以生长,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张雯;耿光华;李建忠;陈贤明;赵敏;杨浦文;陈辉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3例经病理和临床诊断的NIP病例.根据Krouse分级将病变分为4级: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寞CT冠状状+轴位(平扫+增强)或MRI扫描.15例单纯行经鼻内镜肿瘤切除术,7例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1例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外侧进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侵及上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随访2.2~6.3年,中位数4年.治愈21例(91.30%),复发2例(8.70%).结论 鼻内镜对NIP疗效确切,对肿瘤涉及上颌窦的Ⅲ级病变,联合柯陆手术疗效较好.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申虹;魏伯俊;彭培宏;刘建汉

    目的总结合并鼻息肉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1例获得病理证实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息肉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诊断为鼻息肉术后确诊者3例;第2次、第3次术前活检确诊者分别为4例和1例;术前为鼻息肉术中冰冻病理确诊者1例,术前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病理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息肉并存者2例.有血涕史和局部骨质破坏者分别为4例和2例.病变与眶壁和筛顶有正常筛房间隔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者4例,上述正常间隙消失行鼻侧切开肿物彻底切除者7例.结果9例随访16月~6年无肿瘤或鼻息肉复发,术后半年和1年后失访者各1例.结论单侧鼻腔占位病变但筛窦炎性病变局限轻微者,应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多点活检是防止漏诊和误诊的重要手段.如适应证掌握适当,鼻内镜下切除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经鼻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莫宋平;邓建华;陈振清;杨礼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999年12月,经鼻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超过5年随访的患者29例.结果失访3例未纳入统计.29例患者中行单纯鼻内镜手术24例,鼻内镜加柯-陆氏手术5例.经鼻内镜随访至少5年,平均随访7.4年,治愈26例(89.7%),3例复发(10.3%),其中1例癌变.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上颌窦内病变范围广泛者鼻内镜加柯-陆氏径路有利于减少手术复发.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分析

    作者:袁波;张弢;滕磊;张金铭;翁懿清;张治军

    目的 探讨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12月27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乳头状瘤病灶残留1例,1个月后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24~ 116个月,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其中恶变1例为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患者予以根治性放疗,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复发率,但创伤小.残留病灶宜尽早二次手术.术后随访内镜检查是明确有无复发的重要手段.

  • 路易斯寡糖-X及CD24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作者:朱学伟;朱冬冬;孙克巍;孟粹达;董震

    目的 探讨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和CD24的表达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inverted papilloma,NIP)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11例NIP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并用SleX及CD2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1例NIP患者中,1例(9.1%)为重度不典型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SleX特异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NIP组中有9例(81.8%)阳性表达,对照组中有1例(16.7%)阳性表达(P<0.05).CD24特异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NIP组中有8例(72.7%)阳性表达,对照组中只有少量淋巴细胞阳性表达,鼻黏膜上皮细胞阴性表达.结论 部分NIP在诊断时就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同时有CD24表达,是一种交界性肿瘤.SleX在NIP中的表达及基质炎性细胞的浸润提示其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27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作者:胡廷保;文卫平;孙德重;陈慧敏;许庚

    目的 检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27蛋白表达,从细胞增殖状况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探讨NIP发生、生长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47例NIP、49例鼻息肉、43例鼻鳞状细胞癌、11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PCNA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NIP组PCNA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LI)高于鼻息肉组及正常鼻黏膜组(P<0.001),与鼻鳞状细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中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各实验组中均有部分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指数可以反映NIP的增殖状况,但其与NIP的复发无明显关系;而p27在NlP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选择

    作者:徐海峰;陶泽璋;孔勇刚;黄小林;许昱;梅志丹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适应证.方法对35例(39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根据肿瘤部位和范围分别采取鼻侧切开术9例(9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20例(22侧),面正中掀翻进路2例(4侧)和经鼻内外联合进路术式4例(4侧).术后随访23个月~11年,平均37个月.结果9侧行鼻侧切开术中1侧复发(11%),2 2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中2侧复发(9%),其它进路无复发病例.结论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和范围选择相应的术式.局限于筛窦、蝶窦、上颌窦窦口周围以及额隐窝周围的肿瘤可采取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

  •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作用

    作者:李健;文卫平;杨智云;苏振忠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按照K rouse分期标准,将本组病例分为四期(四组).在每组中将CT分期与手术所见分期比较,结果如下(相符/不相符):T1期1/0,T2期22/2,T3期3/3,T4期2/0,总共28/5.结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无特异CT表现,但CT影像与手术所见对比显示,它能较准确判断肿瘤的侵及范围,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期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手术治疗

    作者:王向东;伯铭羽;徐景利;王成硕;张罗

    目的 探讨鼻内镜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男10例,女3例,年龄22~67岁.鼻腔来源3例,上颔窦来源3例,筛窦来源2例,额窦及额隐窝区域来源3例,蝶窦来源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鼻内镜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有1例患者术中发现部分肿瘤恶变,术后接受放疗,随访3年半未见复发.结论 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及累及部位选择合适手术径路,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有恶变者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 组织病理学参数与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

    作者:王岸柳;刘红刚

    目的 确定可预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大小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参数.方法 对37例可随访的IP的部分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鳞状上皮增生,过度角化,核分裂像,肿瘤性上皮成分的体积与间质成分的体积之比,骨浸润和炎性息肉的出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观察.结果 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与发病部位和鳞状上皮增生这两个参数有关,5年内复发组与5年内未复发组的发病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两组的重度鳞状上皮增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患者的年龄(P=0.067),性别(P=0.067),过角化(P=1.000),核分裂像(P=0.726),肿瘤性上皮成分的体积与间质成分的体积之比(P=0.430),骨浸润(P=1.000)和炎性息肉(P=0.196)的出现情况无关.结论 综合考虑部分病理组织学参数可预测IP在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的大小.累及鼻窦者,伴重度鳞状上皮增生者5年内复发的可能性大.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效果

    作者:韩锦华;王彤;孙加强;臧洪瑞;白春江;李东波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局部药物治疗NIP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 选取2000~2005年间入院治疗的33例NIP患者,在施行鼻内镜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治疗,并进行鼻内镜下随访.根据Krouse分期,T1级5例,T2级17例,T3级11例.结果 33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在随访15~60个月期间,均未见复发和恶变病例.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局部药物治疗T1~T3级NIP安全、微创,且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复发,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 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手术间隔Logistic回归分析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刘国钧;陈波蓓;凡启军;刘学军;陈迎迎;张初琴

    目的 探讨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手术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JORRP患儿共行289次手术的完整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年龄段的JORRP患者手术间隔时间、临床表现及其手术的危险性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年龄增大,手术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而声带粘连及肿瘤生长范围广泛明显缩短手术间隔时间.呼吸困难Ⅲ~Ⅳ度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27,P<0.0001)结论 不超过Ⅱ度呼吸困难可作为JORRP的手术时机,患者的年龄,肿瘤生长范围及声带有无粘连影响手术间隔时间.

  • 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

    作者:阎艾慧;宁博;姜菲菲;姜学钧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分析163例该病病例,按不同的术式分鼻外进路组,单纯鼻内镜组,鼻内镜联合柯-陆进路组;按病变范围不同分Ⅰ期79例,Ⅱ期68例,Ⅲ期12例,Ⅳ期4例;按上皮细胞的增生异型程度分轻(128例)、中(2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术后随访6~64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 临床分期相同的患者三种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复发率11.04%(18/163),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术后复发率分别为7.03%(9/128)、15.38%(4/26)、55.56%(5/9),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临床分期相同的患者采用三种术式疗效相同,术后复发与病变范围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免疫逃逸机制

    作者:王军;马丽晶;叶京英;肖洋;韩德民

    目的 分析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与声带息肉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免疫机制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RNA平行扩增和人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比较分析3组(6例样本)成人声带息肉与喉乳头状瘤病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研究分析与HPV感染致RRP的相关免疫基因.结果 涉及免疫监视多个环节的共26个相关基因发生异常,其中21个基因表达下调,5个基因表达上调,表达异常的基因涉及免疫应答的全过程.结论HPV逃逸机体免疫监视是HPV感染机体的重要因素.

  •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作者:孙家强;孙敬武;胡燕明;吕秋萍;汪银风;李显光;王明善;金自仓;叶非常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中晚期患者综合治疗分析

    作者:胡云磊;刘钢

    目的 回顾性比较和分析21例经综合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中晚期患者生存状况的差异性,探讨佳治疗策略.方法 1999-09~2011-10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中晚期患者21例.根据Krouse分级标准均达到Ⅳ级;T3级19例,T4级2例.13例为手术联合放疗,8例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以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其组间均衡性.结果 自治疗开始之日随访至2013-12-31,21例综合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66.7%.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8例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5.0%和12.5%;手术联合放疗组13例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9.2%.手术联合放疗组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优于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x2=9.836、6.916,P=0.002、0.009).结论 对于恶变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为主的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可能优于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积极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生存率.

  • 小儿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不同全麻诱导方式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小葵;宋晓红;惠京波;李天佐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病例更加安全可行的全麻诱导方式.方法 选择喉阻塞Ⅱ度的喉乳头状瘤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诱导组(吸人组)与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诱导组(静脉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后1分钟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ed pulse oxygen,SpO2)变化并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①吸人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者16例,一般者7例,差者2例;静脉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者6例,一般者13例,差者6例,插管满意率吸入组明显高于静脉组,P<0.05.②两组气管插管前血压、心率及SpO2无明显差异,P>0.05.⑨插管完成后即刻静脉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吸人组[(68.7±6.4)mmHg vs.(64.0±8.0)mmHg; (142.6±13.8)bpm MS.(124.6±12.5)bpm;P<0.05];插管完成后即刻静脉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68.7±6.4)mmHg vs.(63.6±5.8)mmHg; (142.6±13.8)mmHg vs.(121.2±11.7)bpm;P<0.05];吸入组血压和心率与插管前对比无显著差异[(64.0±8.0)mmHg vs.(61.8±7.7)mmHg; (124.6±12.5)bpm vs.(118.2±11.3)bpm:P>0.05].④静脉组3例插管后呛咳剧烈,SpO2低于93%:吸入组插管后未出现剧烈呛咳及SpO2下降.两组SpO2下降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七氟烷吸人诱导法,无需肌肉松弛剂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用于存在呼吸困难的喉乳头状瘤患儿安全可行.与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诱导相比,更利于保持循环稳定,减少插管后低氧血症发生.

867 条记录 7/44 页 « 12...45678910...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