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吡肟对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张辉;杨启文;孙宏莉;王贺;王瑶;谢秀丽;原英;窦红涛;宋红梅

    目的 了解和评价头孢吡肟与其他抗菌药物对血流、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6所教学医院2009年1-12月临床连续分离的感染病原菌共925株,采用琼脂稀释法确定头孢吡肟和其余药物对925株菌的低抑菌浓度,数据录入WHONET5.6软件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在925株菌中,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74.7%、46.8%、65.7%和0.结论 头孢吡肟相比其他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肠球菌属除外)均有较好地抗菌活性,特别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敏感率.

  • 红核妇洁洗液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作者:梅龙;林蓉;卢朝辉

    目的 了解红核妇洁洗液在体外对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孔二倍稀释法测定红核妇洁洗液对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病奈瑟氏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阴道加特纳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率.结果 红核妇洁洗液对11株实验菌株的MIC和MBC为16~64倍稀释;10倍稀释液对11株实验菌作用4 min均达到100%杀菌率;红核妇洁洗液原液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和阴道加特纳菌作用15s杀菌率均达100%,杀菌效果与碘酊相似.结论 红核妇洁洗液能有效杀灭导致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用于外阴局部的消毒和细菌性、假丝酵母菌性和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 头孢地尼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葛艳玲;朱启镕

    目前,儿科门诊病例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常见.此外近年一些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G-)细菌的感染率亦在增加.考虑到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本身的一些特点,儿科门诊患儿"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具备下列特征:临床疗效好、杀菌活性高、能有效渗入炎症部位、合适的抗菌谱、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轻微的不良反应以及患儿较好的依从性.但现有的口服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存在一定的缺憾:青霉素类及1代头孢菌素对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及G-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而头孢丙烯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活性不高;头孢呋辛口味较差;头孢克肟对肺炎链球菌有轻至中度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抗菌作用;头孢布烯抗菌活性与头孢克肟相似;标准剂量的头孢泊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轻微的抗菌作用,其混悬剂的口感较差[1].

  • 常用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

    作者:辛德莉;陈小庚;韩旭

    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MP)分离株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MIC),以了解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对MP的抗菌活性,寻求对MP尤其是耐药MP有效的药物.

  • 氟喹喏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其耐药现状

    作者:王辉;陈民钧

    在过去的20年中,某些地区由于用药不当导致某些菌属,特别是革兰阳性菌,对氟喹喏酮类耐药很快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三代、四代氟喹喏酮类,如格帕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克林沙星问世.这些新药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抗菌活性增强,并保持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随着它们在临床的应用,耐药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 2012-2014年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测定

    作者:钟敏华;朱慧玲;张馨月;陈木开;李文静;刘隽华;韩建德

    目的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保存的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对几种临床常用代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McCoy细胞培养法,以能够抑制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生长的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沙眼衣原体的低抑菌浓度(MIC).对扩增后感染率达90%以上的70株菌株进行MIC值测定.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MIC值2012年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已达耐药水平.2013年组及2014年组MIC值明显下降,抗菌活性恢复到敏感水平.各组的MIC90分别为:2012年组:左氧氟沙星MIC90=8.0mg/L,司帕沙星MIC90=5.12 mg/L,莫西沙星MIC90=2.0mg /L.2013年组:左氧氟沙星MIC90=0.5 mg/L,司帕沙星MIC90<0.04 mg/L,莫西沙星MIC90 =0.0032mg/L.2014年组:左氧氟沙星MIC90=0.5 mg/L,司帕沙星MIC90<0.04 mg/L,莫西沙星MIC90<0.0016mg/L.另外,2013年及2014年组阿奇霉素的MIC90较2012年组升高4倍,但仍属于敏感水平,分别为:2012年:0.0064 mg /L;2013年:0.025mg /L;2014年:0.025mg /L.其余药物三组间MIC值大致相同.结论 2013年及2014年组较2012年组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有明显下降,提示敏感性有提高.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

  • β-防御素及其在眼内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秦力维;金婉容

    β-防御素是一些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内源性抗生肽,在许多器官的粘膜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它存在于多种物种中,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霉菌、厌氧菌、钩端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某些包膜病毒等均有杀伤活性.本文主要针对β-防御素及其在眼内组织中的表达作一综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眼表和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沈丽君;王志立;胡国新;汪朝阳;张国亮;瞿佳

    美罗培南(meropenem)系新一代碳青霉烯类广谱高效抗生素.国产美罗培南的抗菌谱、抗菌活性与国外的基本一致,对多数细菌性眼内炎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2].在视网膜毒性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1.25 mg后在视网膜电图、光镜、电镜检查中均未出现异常改变[3].我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观察注药后房水和玻璃体中药物浓度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眼内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利用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研究

    作者:方明;Christel NEUT;陈吉华;刘奕;赵三军;Hartmut F HILDEBRAND

    目的 评价利用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方法 将6种无机抗菌剂以0.5% w/v和2.5% w/v的浓度分别加入自行研制的实验自酸蚀处理剂ESP中,进行变形链球菌体外药敏试验.并应用添加了抗菌剂的ESP制备黏结样本,测试无机抗菌剂的添加对材料固化后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ESP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其中添加龙贝无机抗菌粉体或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可使液体状态下ESP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显著降低;加入受试的无机抗菌剂使材料固化后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其中添加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的效果为显著.结论 从抗菌性能方面证实了利用受试的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

  • 电解纯钛样板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嘉胤;片冈有;柴田阳;张连云;彭诚;崔春祥;宫崎隆;Miyazaki T

    目的 研究实验室电解法对纯钛样板放电对其表面化学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 容器中放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浸入相同规格的纯钛样板,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再浸入1片阴极板,向钛样板放电,从而改变标本表面成分.培养口腔常见细菌,观察处理后的样本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电解质处理的纯钛样板的抗菌性能不同,与未经处理的纯钛样板比较,含氯的样本(Ti-Cl)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在实验室经含氯电解液处理过的纯钛样板(Ti-Cl),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含银海藻酸盐敷料理化性质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作者:李小军;顾其胜;王庆生;李俊杰;张琪

    目的:探索含银海藻酸盐敷料的理化性质、生物安全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等实验方法对含银离子海藻酸盐敷料进行形貌及理化特征分析;通过MTT法,检测敷料的生物安全性;结合体外抑菌实验,研究敷料的抗菌效果。结果与海藻酸钙敷料相比,3种不同含量的银离子敷料透气率无显著差异(P>0.05);银离子浓度越高,其溶胀比率越高,吸水能力越强,降解越慢;MTT结果显示,细胞毒性较低;体外抑菌实验证实,银离子敷料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同时显示银离子浓度越高,其抑菌效果越好。结论含银海藻酸盐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在创面愈合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夏枯草提取物的薄层层析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董剑英;杨静;赵春芝;单俊杰;王宏军

    目的:对夏枯草中化学组成进行薄层层析,研究具有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95%乙醇和水连续浸提夏枯草分别获得醇提(A)和水提浸膏(B).醇提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连续萃取,获得不同萃取部分(A-a,A-b,A-c,A-d);水提物采用3倍乙醇沉淀分为醇溶部分(B-a)和醇不溶部分(B-b),然后对其进行薄层层析.采用2倍稀释法比较夏枯草各萃取部分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醇提物中的水溶部分(A-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抗菌作用.结论:夏枯草具有抗菌作用.

  • 新型纳米银基抗感染敷料的研制及生物学效应评价

    作者:周艳红;郝彤;李俊杰;冯兰兰;张文汇

    目的 研制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纳米银抗感染敷料,探索其组成对抗菌活性及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化学交联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葡聚糖修饰纳米银(DAgNPs)/壳聚糖-明胶(SCG)抗感染敷料,体外评价其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E.coli和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体内用SD大鼠全层创伤感染模型进行临床预先研究.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采用SCG创伤敷料并且进行伤口愈合的观察、血流灌注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SCG敷料的孔隙率高达87%.与CG敷料相比,SCG敷料能更加明显地抑制E.coli和S.aureus的活性.与商用敷料和纱布相比,SCG敷料可显著减少伤口感染,促进表皮和真皮的再生.此外,DAgNPs还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结论SCG敷料在感染性伤口愈合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中老年人位听功能损害15例

    作者:王延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且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但此类药物对中老年人肾功能及位听功能的损害较重,常导致眩晕和(或)感音神经性聋,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为此,我们对1994~2000年因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眩晕和(或)感音神经性聋15例进行分析,以引起重视.

  • 作者:

    关键词:
  • 南酸枣中没食子酰葡萄糖苷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抗缺氧抗菌活性

    作者:李长伟;崔承彬;蔡兵;韩冰;李明明;范明

    目的:阐明南酸枣中没食子酸衍生物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抗缺氧、抗菌活性。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利用MTT法测评抗肿瘤与抗缺氧活性,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从南酸枣树皮中分离鉴定了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1-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1,6-二-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4)、1,4-二-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5)、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1,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7)等7个没食子酸衍生物类化合物。化合物1、2、4~6对K562细胞呈较强抗肿瘤活性,IC50分别为2.9、14.6、39.1、40.2和41.2μg /ml;化合物3和7活性较弱,在100μg /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0.8%和30.1%。在对ECV304和PC12细胞的缺氧损伤保护实验中,1~7在无明显细胞毒作用的浓度下呈较强的抗缺氧活性。化合物5~7还对受试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南酸枣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7作为南酸枣中抗肿瘤、抗缺氧活性成分系首次报道,其抗缺氧活性也属首次报道。

  • 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抗菌活性及指纹图谱

    作者:张金杰;吕文文;翁远超;陈宇峰;赵庆春

    目的 评估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抗菌活性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野菊花总黄酮及蒙花苷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如下液相条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Diamonsil C18(4.6 mm×250 mm,3μm),乙腈-水(0.05%磷酸)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室温,检测波长326 nm,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野菊花总黄酮成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野菊花总黄酮对葡萄牙假丝酵母的MIC值为61.6 μg/ml,蒙花苷对其MIC值为18.0 μg/ml.在抗菌活性基础上,建立了14批野菊花药材黄酮类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出野菊花中指纹图谱的15个共有峰,归属了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野菊花总黄酮及蒙花苷单体对葡萄牙假丝酵母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好.HPLC指纹图谱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野菊花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为野菊花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

  • 特殊生境真菌来源的新结构活性物质研究

    作者:车永胜

    真菌的物种与生态多样性导致了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与活性的多样性,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规真菌来源活性物质的研究多是针对普通资源的盲筛,尽管通过高通量筛选能提高效率.但发现新活性物质的几率较低,成为制约先导化合物发现的瓶颈.由于特殊生境真菌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培养的难度较大,制约了相关的研究,因而挖掘其代谢潜力对发现先导化合物、解析探索真菌的互作与环境适应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主要选择生存环境及互作关系独特的内生菌与冬虫夏草定殖真菌进行研究.高效发现新结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本文主要介绍近4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 20种滇东南中草药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作者:张新娟;左国营;张云玲;王根春;韩峻

    目的 测定20种采自滇东南红河州原始森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进一步提取分离并追踪其有效成分.方法 制备20种云南中草药醇提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以及临床分离得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倍比稀释法测定小抑制浓度(MIC)和小细菌浓度.结果 20种云南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16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迟花杜鹃,壮丽含笑等7种中草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1 ~24 mm,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抑菌直径在9 ~ 26 mm,MIC在8~512 μg·ml-1.结论 壮丽含笑和迟花杜鹃等7种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九种滇产药用植物体外抗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青雯;左国营;王根春

    目的:测定9种滇产药用植物的80%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9种药材的80%乙醇浸膏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 MIC)和低杀菌浓度( MBC)。结果9种提取物的醇提物及萃取部分中,大叶藤黄和滇南红厚壳的乙酸乙酯部分、粗糠茶的乙醇浸膏及乙酸乙酯部分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好,抑菌圈均为19 mm,MIC分别为128、1024、1024、256μg·ml-1;小叶藤黄的乙酸乙酯部分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好,抑菌圈为20 mm,MIC为2048μg·ml-1;粗糠茶的乙酸乙酯部分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好,抑菌圈为17 mm,MIC﹥2048μg·ml-1;蓝叶藤的正丁醇部分对标准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烟曲霉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28、34、30、15、38 mm,MIC分别为1024、256、512、1024、1024、128μg·ml-1。结论9种中药中,蓝叶藤的正丁醇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特别是对烟曲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61 条记录 9/84 页 « 12...6789101112...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