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米草总黄酮的抗菌研究

    作者:吴梅姐;罗彩林;吴燕珍

    目的:研究大米草总黄酮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抗菌试验,采用抑菌圈和小抑菌浓度的测定,评价其抑菌效果.结果:大米草总黄酮对多数试验菌具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尤其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为显著.结论:大米草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借此研究以期对临床药物研发提供可靠依据.

  • 抗肿瘤抗生素对病原真菌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边藏丽

    目的:研究抗肿瘤抗生素对病原真菌的杀灭效果,发掘新的抗真菌药物.方法:选用6种抗肿瘤抗生素,采用微量法和平板稀释法对5种病原真菌作低抑菌浓度(MIC)与低杀菌浓度(MBC)检测.结果:6种抗肿瘤抗生素对5种病原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有杀灭作用.MIC:6×10-5mol/L~2.9×10-6mol/L;MBC:7.5×10-5mol/L~3.6×10-5mol/L,而对其他四种真菌无杀灭作用.结论:6种抗肿瘤抗生素对白色念珠菌有杀灭作用,其杀菌的强弱程度依次为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更生霉素>平阳霉素>阿霉素.

  • 硫酸依替米星抗结核菌的药效学分析

    作者:李洪敏;王安生;于沛涛;陈红兵;梁建琴;张霞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效学作用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采用Bactee-960仪器和L-J手工培养方法,对硫酸依替米星药物进行结核杆菌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实验.结果:MIC硫酸依替米星为10mg/l,MBC为20mg/l.检测临床30例标准耐药率仅为20%(6/30).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有一定抗结核杆菌的作用.

  • 四物汤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吴培源;俞晓红;谢建生

    目的 探讨四物汤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为四物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准确称量单味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200 g,制作样品,采用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四物汤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四物汤的抗菌活性,对比单味药、中药及组方清除OH·自由基的IC50、3种供试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对中药及组方的敏感程度、中药及复方的MIC(小杀菌质量浓度)和MBC(小抑菌质量浓度).结果 四物汤具有明显的OH·自由基清除作用,单味药当归的OH·自由基清除率高,组方白芍、川芎的OH·自由基清除率高.大肠杆菌、链球菌对四物汤的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中度敏感.三种供试菌对各组方的敏感程度均为高度敏感.四物汤的MIC和MBC小于各组方(P<0.05).结论 四物汤及其组方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

  • 祛癣洗剂及其拆方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试验研究

    作者:谢淑霞;杨宏志;张玉清;黄亚非

    目的:研究验方祛癣洗剂及其拆方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试验,以此论症方剂中的中药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分别测定祛癣洗剂中各单味中草药及其组成的三个不同方剂对我国南方常见的十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祛癣洗剂组方中的十种中药有不同的抑菌谱,其抑菌MIC>18%~39%,全部对白念珠菌无抑菌效果,组成的三种不同方剂,抑菌MIC分别为11.25%、6.25%、10.0%.结论:方剂中的各药有协同作用,同浓度比较,方剂的抗菌谱及抑菌MlC优于单味中药,而随着组成的改变,不同的方剂抑菌的MIC也随着改变.

  • 中草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欧阳录明;黄晓敏;吴兴无;张波;刘汉胜

    目的:探索有效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菌基混合加药法、双倍稀释法体外测定8种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效果.结果:生大蒜汁、七叶一枝花有很强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MIC分别为1.0mg/ml和1.5mg/ml,抗菌效价为3.12mg/ml和6.2 5mg/ml;丁香、一口钟其MIC均为2.0mg/ml,抗菌效价均为1 2.5mg/ml,表示抗菌作用较强;虎杖、土槿皮、木鳖子抗菌作用较弱,其MIC均为2.5mg/ml,抗菌效价为50mg/ml.结论:生大蒜汁、七叶一枝花、丁香、一口钟可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所感染的疾病,但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检测及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陈舒影;陈筑;刘莉;林纯婵;金晔;郝志浩;余方友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分子特征的研究.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333株,用K-B法筛选耐夫西地酸菌株,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的小抑菌浓度(MIC值).PCR法检测耐药基因fusB、fusC、fusD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spa基因),同时用测序方法对fusB、fusC、fusD阴性的耐药菌株进行fusA基因突变检测.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管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13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52株对夫西地酸耐药,占3.90%.2013—201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5.3%(7/132)、3.5%(20/571)、4.1%(21/510)、3.3%(4/120).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4、8、64和>64μg/ml分别占26.9%(14/52)、34.6%(18/52)、13.5%(7/52)、1.9%(1/52)、23.1%(12/52).52株夫西地酸耐药株中,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共发现13种序列型(ST),其中以ST630为主,占50%(26/52),其次为ST5,占17.3%(9/52);spa分型共19种序列型,以t4549(11/52)、t2460(8/52)、t377(8/52)为主.52株耐夫西地酸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总携带率为17.3%(9/52),其中fusB基因阳性菌株共7株,fusD阳性株共2株,未检测到fusC阳性菌株.另外,本研究中共检出11株fusA基因突变菌株,占21.2%,且MIC值均>64μg/ml,分子分型以ST5-t2460为主.结论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且保持相对稳定的耐药趋势.对夫西地酸高水平耐药的机制与fus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万古霉素MIC值与MRSA菌血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

    作者:尉景娟;丁秀荣;马立艳;孙伟

    目的:研究在敏感范围内的万古霉素低抑菌浓度( MIC)值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分离自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用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万古霉素MIC值为2μg/ml、1μg/ml和≤0.5μg/ml将患者分为高MIC组、中MIC组和低MIC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病死率在三组中无显著差异,MRSA相关病死率在三组中也无显著差异。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肺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及MRSA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敏感范围内万古霉素MIC值与MRSA菌血症患者30天病死率无关。肾功能不全、肺炎是影响MRSA菌血症患者30天病死率的独立因素。

  • 屎肠球菌中新发现的糖肽类耐药基因VanM

    作者:郭伟;张杰

    自1988年报道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球菌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医院中常出现.现已发现VanA、VanB、VanC、VanD、VanE、 VanG和VanL 7个基因型.本研究对2006年从上海1例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分离的屎肠球菌Efm-HS0661进行了分析.该菌株对多数抗感染药物耐药,包括万古霉素(MIC>256 mg/L)和替考拉宁(MIC为96 mg/L),其对糖肽类的耐药性可以通过接合作用转移给屎肠球菌BM4105RF.

  • 人工诱导葡萄球菌产生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曾森;叶亚琼;李嘉怡;陈仁贵;娄华;朱海琦;李培文;吴志胜;刘霜霜;刘俊杰

    目的 为了探究"超级"细菌存在的可能性及人工方法是否会诱导产生"超级"细菌.方法 实验采用以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按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并选出该菌株敏感的药物头孢唑啉;经多次实验,发现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唑啉对葡萄球菌的MIC值效果佳,以及相对应的菌液稀释比例和药液与菌液混合的适比例和一种使用头孢唑啉体外人工诱导葡萄球菌耐药的方法.结果 在实验室条件下,经过55代的传代诱导,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完全耐药性;同时发现该耐药菌株对所测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的敏感度增高,对氨基糖苷类的新霉素敏感度增加尤为明显,以及耐药菌株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说明人工方法诱导产生"超级"细菌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 2004年葡萄球菌属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孙秋林;李家斌;李慧

    目的 了解安徽省葡萄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网成员中的13所医院,2004年9月收集的葡萄球菌属细菌,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MIC测定.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是100.0%和92.9%;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约90.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安徽省各级医院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情况,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控,并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不同培养时间与培养基pH值对体外实验中喹诺酮类抗解脲脲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罗迪青;周晓琳;余敏君;何定阳;尹卫国;吴移谋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计分析.结果 60 h的MIC与48 h相同,pH值>6.5时,Uu对加替沙星100.0%敏感;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在不同pH值时,培养时间由24 h延长到36 h及48 h,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分别可增加1~32、1~8及1~16倍(各组P<0.05),耐药率也逐渐升高;pH值由6.0升高到6.5及7.0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均可降低1~8倍(各组P<0.05),耐药率均逐渐降低;而左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及耐药率均升高.结论 体外实验中,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降低;左氧氟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及pH值升高而升高;加替沙星有良好的抗Uu活性;培养48 h可以作为测定MIC的终点时间.

  • 头孢地尼等5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裴斐;梁蓓蓓;周晓兵;孙艳;刘庆锋;王睿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等5种抗菌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根据NCCLs标准,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地尼敏感性高,为100.00%,其次为加替沙星、左氧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仅为70.32%;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SSP)对加替沙星敏感性高,>9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对头孢克洛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61.55%、46.38%. 结论头孢地尼是一对肺炎链球菌抗菌作用较强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新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包括PSSP、PISP和PRSP)均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也可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常用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

    作者:辛德莉;陈小庚;韩旭

    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MP)分离株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MIC),以了解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对MP的抗菌活性,寻求对MP尤其是耐药MP有效的药物.

  • 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致病菌株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吴干斌;赵继玲;周建华

    目的 考察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我院临床分离的849株致病菌的MIC及抑菌率.结果 环丙沙星对硝酸盐阴性杆菌、哈夫尼亚菌属和淋球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100%,对其它致病菌的抑菌率在87.1%~100%.结论 环丙沙星对需氧G+阳性球菌和G-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

  • 20种滇东南中草药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作者:张新娟;左国营;张云玲;王根春;韩峻

    目的 测定20种采自滇东南红河州原始森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药材进一步提取分离并追踪其有效成分.方法 制备20种云南中草药醇提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以及临床分离得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倍比稀释法测定小抑制浓度(MIC)和小细菌浓度.结果 20种云南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16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迟花杜鹃,壮丽含笑等7种中草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1 ~24 mm,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抑菌直径在9 ~ 26 mm,MIC在8~512 μg·ml-1.结论 壮丽含笑和迟花杜鹃等7种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九种滇产药用植物体外抗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青雯;左国营;王根春

    目的:测定9种滇产药用植物的80%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9种药材的80%乙醇浸膏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 MIC)和低杀菌浓度( MBC)。结果9种提取物的醇提物及萃取部分中,大叶藤黄和滇南红厚壳的乙酸乙酯部分、粗糠茶的乙醇浸膏及乙酸乙酯部分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好,抑菌圈均为19 mm,MIC分别为128、1024、1024、256μg·ml-1;小叶藤黄的乙酸乙酯部分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好,抑菌圈为20 mm,MIC为2048μg·ml-1;粗糠茶的乙酸乙酯部分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好,抑菌圈为17 mm,MIC﹥2048μg·ml-1;蓝叶藤的正丁醇部分对标准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烟曲霉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28、34、30、15、38 mm,MIC分别为1024、256、512、1024、1024、128μg·ml-1。结论9种中药中,蓝叶藤的正丁醇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特别是对烟曲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其它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作者:裴斐;杜丽华;王培兰;朱曼;方翼;王忠孝;柴栋;刘庆锋;王睿

    目的比较研究阿莫西林舒巴坦(amoxicillin sulbacta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121株临床分离菌株(经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重新鉴定),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为90.91%,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而对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血杆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82.35%、83.3%和100%,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噻肟相近,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对不动杆菌敏感率为83.33%,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略强于其他两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常见产β-内酰胺酶菌也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一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尤其对不动杆菌抗菌作用较强的酶抑制复合制剂,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苦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新蓓;张志国

    目的 研究苦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下简称"白念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研究苦参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采用试管法测定其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制霉素、苦参石油醚提取物、苦参氯仿提取物、苦参乙醇提取物、苦参水提取物对白念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53 mm,6.43 mm,9.46 mm,10.20 mm,11.70 mm.其低抑菌浓度为0.8 g/ml.结论 苦参水提取物对白念菌的抑制作用明显,苦参乙醇、氯仿提取物对白念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对白念菌的抑菌圈直径太小,无抑制作用.

  • 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吴晓玲;郑丽莉;温秀芳;周晓兰

    目的:考察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找出其低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以比较纳米银凝胶、无色纳米银凝胶、市售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抗菌作用的强弱.结果:与中药妇科外用制剂作对照,纳米银凝胶组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625%、0.312%-1.25%;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MIC和MBC分别为1.25%-2.50%、2.50%-5.00%.以含银量计,无色纳米银凝胶与纳米银凝胶的MIC为0.625μg/ml-1.25μg/m1,MBC值为0.25μg/ml-2.5μg/m1.结论: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是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八倍;纳米银凝胶和改良后的无色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174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