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加环素对4种耐药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药效学评价

    作者:夏粤华;梅清;刘艳艳;高丽萍;周翔天;吕茹;叶英;李家斌

    目的 测定替加环素对4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453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2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4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以及23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整理已发表的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资料,设置AUC24/MIC >18对革兰阳性菌、AUC24/MIC >6.96对革兰阴性菌为替加环素的药效学目标,利用Crystal Ball软件模拟出5000例患者的目标获得概率并计算得出累积反应分数.结果 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100%,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仅为54.5%.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替加环素50mg剂量组的累积反应分数均达到90%以上.而替加环素50mg剂量组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累积反应分数为13.34%,即使将药物剂量增加到100mg其累积反应分数也只有15.55%.结论 除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外,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辛小娟;黄文祥;李佳俊;孙秋

    目的 了解我院肠球菌的耐药形势,探讨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的耐药形成机制,使临床更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纸片法对222株肠球菌菌株进行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药敏检测,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及煮沸法分别提取细菌DNA,对3株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提纯的DNA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基因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通过PFGE指纹图谱鉴定其同源性,对3株耐利奈唑胺肠球菌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 近3年来从临床分离的标本中共得到菌株222株,粪肠球菌113株;屎肠球菌103株.肠球菌对头孢克罗的耐药率高(70.7%),接着为高单位庆大霉素(65.8%)、左氧氟沙星(39.6%)和氨苄西林(20.3%),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二者的耐药率为低(均为1.8%).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对利奈唑胺出现耐药的肠球菌为3株,且均为粪肠球菌.将三株菌株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23s rRNA-V区域2576位未发现点突变.PFGE指纹图谱显示三株菌株在条带上存在3条条带以上的差异.结论 我院分离的肠球菌对头孢克罗、高单位庆大霉素呈现出高度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有较好的敏感性.本院临床分离的3株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在流行病学上可能无相关性(非同源),未出现23S rRNA-V区域G2576U、G2576T突变,耐药性也可能不经过质粒接合而传递.是否存在其他耐药机制,需进一步检测.

  • 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邹安庆;费静娴;吴莲凤;谢瑶瑶;周铁丽

    目的 了解黏质沙雷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分析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4年-2010年临床分离109株黏质沙雷菌的分布情况,VITEK-60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临床分离黏质沙雷菌各年份分离数呈上升趋势.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多,占73.4%,其次为尿液标本,占12.8%、血液标本,占6.4%;黏质沙雷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大于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5.5%和22.0%.结论 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对抗菌药物的总体敏感性较好,但出现较高比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且不同种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表型与外膜蛋白OprD2的关系

    作者:刘永芳;吕晓菊;俞汝佳;宗志勇;高燕渝;陈慧莉;李晓芳;蒋胜;韩乾国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O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 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8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从中筛出3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同耐药表型的Pa,提取外膜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离,检测OprD2相对含量.结果 耐药率高的是亚胺培南(54·23%),其次是环丙沙星(45.07%)、美罗培南(28.87%)、氨曲南(19.72%)、阿米卡星(17.6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4.08%)和头孢他啶(11.9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9.86%).呈现多重耐药的菌株占38.73%(55/142),交叉耐药率高达40.84%(58/142).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中,合并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达到62.34%(48/77).32株Pa外膜蛋白电泳结果显示OprD2相对含量在耐药组为0~3.5%(其中有一株为8.70%),敏感组为6.20%~10.20%.在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之间统计分析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低于敏感组,但是在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组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常见,且常呈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膜孔蛋白OprD2减少或缺失是我院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美罗培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的误差分析

    作者:张筝;赵俊杰;李运喜;赵敏;刘焕奇;刘玉庆;吴润

    药敏试验是抗菌药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施药的重要依据.在严格参照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情况下,测定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依然波动.本文分析了微量肉汤稀释法存在的试验误差和差异,包括同一个菌落的重复试验、同一菌株的不同菌落测定值、同一只鸡肠道分离的不同菌株测定值、以及试验操作人员测定值、同一鸡舍不同鸡测定值.结果表明,前3项因素差异不显著,整体试验存在1~2个梯度的误差,主要是由于菌株群体MIC的离散性、倍比设置的抗生素梯度的离散性,以及肉眼观察浊度的主观误差造成.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鸡舍不同鸡个体差异可能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采集几只鸡样品,以MIC频率分布表征菌群整体的抗药性水平.

  • 塞克硝唑对口腔厌氧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

    作者:于佳辉;李淼;肖丽英;丁一;肖晓蓉;朱珠;龚其美

    目的 测定实验药物塞克硝唑对口腔厌氧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本试验采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塞克硝唑对6株模式株和参考株及35株口腔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同类药物甲硝唑进行比较.结果 塞克硝唑和甲硝唑对6株模式株和参考株的MIC值分别是0.062~0.5μg/ml、0.125~0.5μg/ml;对35株临床分离株的MIC值分别是0.031~0.5μg/ml、0.031~1.0μg/ml.结论 塞克硝唑与甲硝唑相比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相似或略强.

  • 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韩崧;王淑民;李鑫;闫美玲;柴栋;方翼

    目的 对比研究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等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随机选取的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随机收集2006~2007年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和空军总医院感染控制科分离的部分临床致病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头孢呋辛对金葡菌、表葡菌的敏感率分别为45%和83.33%,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头孢克洛,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38.10%、30.77%、0、0,高于阿莫西林,弱于头孢噻肟.结论 第二代头孢菌素目前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突变抑制浓度的研究

    作者:康梅;陈知行;俞汝佳;陶传敏;吕晓菊

    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的突变选择窗,判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防突变浓度(MPC)是否有临床意义.方法在血琼脂平板接种≥1010CFU/ml肠球菌,35℃,5%CO2,72h后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记录没有细菌生长的高稀释倍数.结果约70%肠球菌的MPC小于其高血药浓度,加替沙星抑制肠球菌生长的能力强于左氧氟沙星.

  • 国产头孢他美酯、头孢他美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张淑华;欧真蓉;陈蜀;刘家健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评价国产头孢他美酯(cefetamet pivoxil)、头孢他美对临床分离的55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对小鼠感染细菌的体内疗效,并与进口头孢他美酯、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头孢他美酯体外抗菌活性弱,对所试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的MIC为4~>128mg/L,而其母体化合物头孢他美体外呈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所试表葡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MIC50在0.06~8mg/L(其中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金葡球菌非产酶株和产酶株的MIC50各是32和64mg/L;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氏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普鲁威登斯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等均敏感,MIC50在0.5~8mg/L;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头孢他美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的抗菌活力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克洛,但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活力比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和头孢唑林强4~8倍,与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相近. 头孢他美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力强于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唑林2~64倍,比不上司帕沙星和环丙沙星. 头孢他美对厌氧菌的抗菌活力较头孢克洛强,MIC50在16~32mg/L. 头孢他美为杀菌剂,MBC浓度为MIC浓度的2~4倍.在2~4 MIC浓度时呈现明显的杀菌效力. 接种菌量、pH值改变、血清浓度变化对头孢他美和头孢他美酯的MIC值影响不显著. 体内抗菌实验表明,头孢他美酯口服给药对金葡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呈现出较佳的体内疗效,比头孢克洛强2~20倍. 本实验结果表明,国产头孢他美酯体内外抗菌作用与进口头孢他美酯基本一致.

  •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的耐药性检测

    作者:张翔;袁斌;赵丽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和头孢西丁(cefoxitin,FOX)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CAZ和FOX对临床分离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274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CAZ和FOX的总耐药率分别为43.43%和64.59%;同时对CAZ和FOX耐药的比率为38.3%.结论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CAZ和FOX的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与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作者:王宪刚;苗佳;梁德荣;余勤;梁茂植;张淑华

    目的 通过比较300 mg和500 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4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300 mg与500 mg帕珠沙星单次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RPHPLC-UV) 测定血浆中帕珠沙星浓度;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帕珠沙星对7种130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 (MIC) 及5种90株菌的防突变浓度 (MPC),计算PK/PD参数. 结果 当血药浓度达稳态后,甲磺酸帕珠沙星300 mg与500 mg每12 h(Q12 h)静滴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肺炎链球菌的AUC0-24/MIC50分别为215.36与309.60和107.68与154.80,Cmax/MIC50分别是57.52与81.28和28.76与40.64;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AUC0-24/MIC均远小于40.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AUC0-24/MIC50和Cmax/MIC50均分别大于100和10;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AUC0-24/MIC50均远小于100,Cmax/MIC50小于或接近10.仅甲磺酸帕珠沙星500 mg Q12 h静滴对MSSA具有较强的防突变能力,300 mg和500 mg Q12 h静滴对其它致病菌均无防突变能力.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300 mg和500 mg Q12 h静滴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相当,故推荐临床用药方案为300 mg Q12 h静滴.

  • 266株临床菌与38株院内感染菌对比分析

    作者:逯心敏;郭昌隆;于川屏

    目的:了解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的种类和药敏情况.方法:采用Scptor系统,对266株临床菌和38株院内感染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菌株及院内感染菌株均以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分别为29.3%和42.1%),两者的其它菌株顺序也基本吻合,显示出感染的病原菌主要都是机会致病菌,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对头孢噻肟为敏感(75.9%和65.8%),两者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接近100%.结论:院内感染菌株对11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有增高的趋势,反映了院内感菌株耐药性明显增高的状况.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焱平;胡永宽;胡高强;谭周良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情况及寻找适合医院检测MRS的简易、准确方法,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琼脂筛选法,K-B法,MIC法,PBP2a胶乳凝集筛选法检测MRS,对其筛选出的MRS采用K-B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中,4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分别为66.7%(34/51)、 64.7%(33/51)、62.7%(32/51)、66.7%(34/51);6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阳性率分别为71.2%(47/66)、69.7%(46/66)、66.7%(44/66)、71.2%(47/66).MRS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利福平、呋喃妥因耐药率也较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00%.结论:PBP2a胶乳凝集试验可作为检测MRSA或MRCNS首选的方法.万古霉素对MRS体外抗菌活性强,其次为利福平和呋喃妥因,其他药物则较弱.

  • 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

    作者:尹玉琴;王根春;李崇映;李春东;徐贵丽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念株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NCCLSM-27A)[1]测定43株念株菌对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大蒜素注射液、大蒜液及氟康唑注射液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MIC为0.8~100.0μg/ml,83.7%(36/43)敏感;氟康唑注射液MIC为6.25~25.0μg/ml,100.0%敏感;伊曲康唑胶囊2.5~10μg/ml,90.7%(39/43)敏感;大蒜素注射液4.69~18.75μg/ml,100.0%敏感;大蒜液(本院制剂0.78~100.0μg/ml,88.4%(38/43)敏感.结论:氟康唑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对白色念珠菌12.5μg以上能提供临床有效的治疗深部念珠菌感染.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作者:刘钰;蒋燕;林庆

    目的 了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的增效情况.方法 检索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依据病原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分类,比较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中对不同病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以小抑菌浓度(MIC90)的降低倍数为考察指标.结果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不同耐药机制的病原菌增效作用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效作用差;对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机制复杂的病原菌影响不显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的影响较大.结论 临床应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时,应根据不同病原菌耐药机制,药敏试验结果所提示的产酶和耐药情况,以及不同酶抑制剂的作用特点,确定复方制剂的品种和使用剂量.

  • 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张丽艳;刘昌孝;姚元贵;周英;罗君;唐靖雯;薛鑫宇

    目的:研究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K-B纸片法,分别测定从头花蓼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7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样品(A-G)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的敏感度;用液体稀释法测定A-G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头花蓼7个极性部位(A-G)均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的敏感度较高,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敏感度低;A-G七个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低和大MBC、MIC浓度分别为0.78、6.25 mg/mL,1.56、3.12 mg/mL;0.20、3.12 mg/mL,0.39、3.12mg/mL.结论: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强弱分别为A>B> C=D=F>E=G;B=C=D>A=F=G>E.

    关键词: 头花蓼 抑菌部位 MIC MBC
  • 真菌安胶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小洁;李云委;黄玉芍;罗伟贤

    目的探索真菌安胶囊对白色念珠菌抗菌的作用.方法:采用菌基混合加药法、双倍稀释法,体外测定真菌安胶囊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效果.结果:真菌安胶囊有明显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MIC为2.0mg/ml.结论:为真菌安胶囊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耐青霉素淋球菌对10种中草药敏感性实验研究

    作者:欧阳录明;成敏;余晓芬

    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体外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微量稀释法检测中草药对耐青霉素淋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生大蒜汁抗菌效能强,其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黄连、千里光、七叶一枝花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MIC为1.25mg/ml;苦参、一口钟、地偷、黄芩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2.50mg/ml;金银花、马齿苋抑菌作用较低,其MIC为5.00~10.00mg/ml.对11株耐青霉索淋球菌(PPNG)和三株标准淋球菌作抑菌作用比较,发现中草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PPNG株的抑菌效能基本一致.结论: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株对敏感的中草药仍然有效果,中草药具有治疗淋球菌所致的感染,但需进行药物配剂与临床研究.

  • 菘蓝不同部位鲜品和干品抗菌效价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清;徐宗军;仇苗;冯光利;杨伟晗;寇静

    目的 研究菘蓝不同部位干品和鲜品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菘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提取精制,活性炭脱色;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统计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板蓝根干燥药材和新鲜药材对大肠杆菌MIC分别为0.25 g/mL、0.5 g/mL,MBC分别为1.0 g/mL、2.0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分别为0.25 g/mL、0.25 g/mL,MBC=1.0 g/mL、2.0 g/mL;对绿脓杆菌MIC分别为0.50 g/mL、1.0 g/mL,MBC=1 g/mL,2.0 g/mL.大青叶干燥药材和新鲜药材对大肠杆菌MIC分别为0.5 g/mL、4.0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5 g/mL、2.0 g/mL;对绿脓杆菌MIC为0.5 g/mL、2.0 g/mL;大青叶干品和鲜品提取液实验浓度未测出上述三种细菌的MBC,仅呈现出一定的抗菌趋势.结论 菘蓝根和叶对三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按照干品和鲜品质量换算,抗菌效价鲜品强于干品;入药部位比较,板蓝根优于大青叶.

    关键词: 菘蓝 二倍稀释法 MIC MBC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D-test阳性率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樊新;徐修礼;李耀妮;孙怡群

    目的 了解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D-test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细菌鉴定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MIC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D-test采用K-B纸片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得到50株CNS,其中耐药表型iMLSB(D-test阳性)占44.0%,耐药表型cMLSB占40.0%,耐药表型MSB占14.0%.万古霉素(VAN)、左氧氟沙星(LVF)、阿米卡星(AMK)和头孢唑啉(CFZ)对D-test阳性CNS的抑菌率分别为100%,59.1%,95.5%和90.9%;VAN,LVF,AMK和CFZ的MIC90分别为2.0,8.0,4.0和16.0 mg/L;而VAN+LVF,VAN+AMK,VAN+CFZ,LVF+AMK和LVF+CFZ联合后MIC90分别为2.0,1.0,1.0,2.0和4.0 mg/L.VAN+LVF,VAN+AMK,VAN+CFZ,LVF+AMK和LVF+CFZ联合的FIC指数<1的协同作用分别为36.4%,31.8%,77.3%,36.4%和36.4%.结论 CNS的耐药性越来越高,其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临床应根据病原菌不同耐药表型和药敏实验结果正确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对D-test阳性的CNS引起的重症感染好用VAN+CFZ或LVF联合用药.

174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