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1~2004年浙江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变动情况分析

    作者:孟真;龚震宇;王臻;姜理平;石国祥;程苏云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近年来,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与1990~2000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宿主动物钩体秋季群的构成较1990~2000年显著上升,成为主要菌群.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对应菌群以秋季群为主.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动,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浙江省钩体病的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宿主动物监测.

  • 浙江省衢州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钩端螺旋体效果评价

    作者:金莞尔;姜理平;陈旭富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应用于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同时比较PCR方法和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引物,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藻弧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非O1、O139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对照,建立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衢州市2006年分离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100只鼠和100只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05).结论 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

  • 2001-2007年浙江省三门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作者:杨盛旭;林海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三门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方法 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检测587份,阳性60份,血清抗体阳性率10.22%;鼠阳性率0.07%,为黄疸出血群;捕获青蛙1400只,牛中段尿140份,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夏秋季节为高发季节,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宿主动物带菌率不一致,应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 2007-2011年浙江省龙游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作者:陈忠兵;雷金宝;兰峰

    目的 了解浙江省龙游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游县2007-2011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鸭、猪肾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集鼠、蛙肾进行钩体聚合酶链反应( PCR)监测.结果 龙游县2007 -2011年钩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40/10万,患者以中年农民人群为主,女性高于男性,病例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农忙夏收季节是钩体病的高发期,全县多个乡(镇)有发病,以庙下乡发病多;病原学监测检出钩体菌12株,以秋季热群为主,占83.33%;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1%,以黄疸出血群及秋季热群为主,分别占51.22%和39.02%;宿主动物PCR监测阳性率为28.07%.结论 农忙夏收季节为钩体病高发季节,中年农民为重点人群;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与所检出的患者血清抗体菌群不完全一致,应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 2005-2013年云南省孟连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分析

    作者:鱼爱水;罗燕;杨永慧;王正友

    目的 分析孟连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特征,为钩体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定期采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全血,鼠、蛙、猪肾和水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 孟连县2005-2013年期间,全县6个乡镇共报告钩体病172例,年平均发病率14.88/10万,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病例以青壮年和农民为主(81.4%),男性高于女性(1.97∶1).病例血清分型发现有12个血清群,其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7.63%).多种宿主动物病原学监测总阳性率为2.34%,其中鼠类带菌率高(3.50%).结论 孟连县近年钩体病疫情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呈现钩体菌群多样性高和鼠类带菌率较高的地区特征,提示孟连县存在钩体病暴发和流行的可能.

  • 2001-2012年浙江省衢州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作者:王敏;余樟有;姜宪尘;张幸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2001-2012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鸭、猪肾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集鼠、蛙肾进行钩体聚合酶链反应监测.结果 衢州市2001-2012年钩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病例血清分型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宿主动物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0.56%,以黄疸出血群和秋季热群为主;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7.79%,以黄疸出血群及秋季热群为主,分别占50.00%和28.30%.结论 衢州市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并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 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肖红;张乐;张建春;魏莲;张晓龙;高旭;周麟;张勋;王静

    [目的]掌握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携带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的情况.[方法]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和越南老街市的居民区用鼠笼捕鼠,取鼠肺、肝和肾脏组织.从鼠肺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杆菌和钩端螺旋体核酸.[结果]在河口-老街边境地区捕获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臭鼳鼱和斯氏家鼠共198只,黄胸鼠数量多,占总数的79.8%;从老街黄胸鼠鼠肺中检测到3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41%;从河口黄胸鼠、褐家鼠和大足鼠鼠肾中共检测到7份钩端螺旋体核酸,河口黄胸鼠钩端螺旋体核酸阳性率为11.36%;未检测到鼠疫杆菌核酸.[结论]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有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应加强当地鼠传疾病的监测.

  • 福州口岸及出入境船舶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的研究

    作者:周天喜;吴青;李小宁;李平航;郑峰;黄起翡;高博;张建庆;张建明

    目的 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口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 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 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 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作者:凌锋;王臻;姜理平;陈恩富;谢淑云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 1990-2005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例5 653例,死亡68例,各地市除舟山外,其余各地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宿主动物感染秋季群的构成比2000年以后较1990-2005年有较显著的上升,秋季群和黄疸出血群一起成为主要菌群.继1996-1997年龙游县赛罗群钩体病疫情暴发后,2002年浙江省又在蛙血清中检测到赛罗群抗体阳性.结论 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化,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型的研究

    作者:张翠彩;李秀文;聂一新;崔志刚;蒋秀高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以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repeats,VNT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本研究选取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5群15型参考菌株,初步探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从安徽蛙肾分离出三株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学分类检定及一个新血清群的发现

    作者:秦进才;顾黎莉;辛晓芳;何兰

    为了解蛙类在皖南山区携带钩端螺旋体(钩体)菌株的情况,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控中心)于2002年在疫区捕捉蛙,取其肾分离培养,获得钩体23株.其中3株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所)检定.经血清学分类方法检定3株各不相同.现将检定结果报告如下.

  •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LipL41s抗原膜定位及其患者血清抗体检测

    作者:胡野;郭宗琪;孙百莉;杨平;严杰

    目的 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属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ipL41s膜定位及其自然抗体应答情况和抗体类型.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四川地区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IPTG诱导重组原核系统表达目的蛋白rLipL41/1和rLipL41/2,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表达产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感染不同血清群问号钩体病患者血清与rLipL41s的免疫反应性.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LipL41s进行膜定位.建立基于rLipL41s的ELISA,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类型.结果 黄疸出血群是四川地区主要的优势钩体血清群.不同血清群问号钩体病患者血清均能有效识别LipL41s.LipL41s是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的蛋白分子.156例MAT阳性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中,rLipL41/1和rLipL41/2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84.6%~87.8%和78.2%~83.3%,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69.2%~81.4%和75.0%~80.1%.结论 LipL41s是钩体表面蛋白抗原.自然感染钩体时,LipL41/1和LipL41/2可诱导机体产生IgM和IgG两类血清抗体,且两者之间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rLipL41/1和rLipL41/2可作为研制通用型钩体基因工程疫苗和检测试剂盒的候选抗原.

  • 钩端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标准化技术的建立及谱型特征初步分析

    作者:张艳;郭宗琪;李秀文;崔志刚;聂一新;蒋秀高

    目的 建立中国钩端螺旋体(钩体)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及中国15群15型代表菌株的图谱数据库.方法 参照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亚太地区PulseNet提供的其他病原体PFGE标准化操作程序,结合钩体菌株的特性,对菌体基因组染色体DNA纯化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消解方案及脉冲场电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利用标准化PFGE操作程序,建立了中国15群15型钩体代表菌株基因组DNA的NotⅠ酶切图谱,并对历年从四川、安徽省钩体病监测工作现场分离的部分黄疸出血群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发现中国15群15型钩体代表菌株各自具有独特的谱型特征,24株黄疸出血群分离株存在3种谱型特征,91.67%(22/24)的分离株与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的谱型匹配.结论 建立的PFGE标准化操作程序制作钩体菌株的酶切图谱,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各种大小的片段分布均匀等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钩体菌株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传统的血清学分类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TaqMan Real-time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张翠彩;李秀文;聂一新;杨会棉;蒋秀高

    目的 建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技术.方法 以钩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rrs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TaqMan探针,PCR产物克隆到pMD 19-T载体,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定量分析质控标准.利用中国15群15型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16群21型非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50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分离株及伯氏疏螺旋体、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27株其他常见致病菌检验引物、探针的灵敏性、特异性.将Real-timePCR、普通PCR同时应用于倍比稀释致病性钩体染色体DNA及25份现场鼠肾标本的检测.结果 建立、优化致病性钩体Real-time PCR技术,致病性钩体扩增荧光信号阳性,非致病性钩体及其他非钩体菌均无扩增.对于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Real-time PCR和普通PCR的低检测下限分别是10 copy/μl和104copy/μl.对于倍比稀释的钩体染色体DNA,两者的低检测下限分别为:100 f/μl 和1 ng/μl.25份现场鼠肾标本检测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以rrs为靶基因建立的Real-time 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致病性钩体的病原学检测.

  •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分析

    作者:徐建民;蒋秀高;李秀文;张艳;王健;熊长辉

    目的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江西省钩端螺旋体(钩体)患者及动物宿主中分离的钩体菌株型别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利用核酸内切酶Not Ⅰ对提取的钩体菌株染色体DNA进行酶切,通过PFGE将DNA片段分离.获得的PFGE图像采用分析软件BioNumerics 4.0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字化数据库,以相似度>75%为标准,将获各钩体PFGE图谱与中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进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江西省不同地区(的139株钩体可分为46个PFGE型,优势型为LepNot Ⅰ.0071、LepNotⅠ.0072和LepNotⅠ.0043型,分别占所有钩体菌株的28.06%、15.11%和7.19%.139株钩体分离株中,84.89%(118/139)菌株的PFGE图谱与6群6型中国钩体参考标准株基本相符,其中32.37%(45/139)钩体菌株属于黄疸出血群赖型,15.83%(22/139)和15.11%(21/139)钩体菌株分别属于澳洲群澳洲型和爪哇群爪哇型.结论 PFGE是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钩体分型方法 .黄疸出血群赖型是江西省人群及动物中优势血清型,澳洲群澳洲型和爪哇群爪哇型位于其次.

  •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和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翠彩;蒋秀高

    由于许多致病性细菌在遗传学上非常相似,使得细菌间的鉴别非常困难.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测定,DNA串联重复序列逐渐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 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杂交技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检测

    作者:王兆芬;蒋秀高;耿排力;聂一新;李秀文

    目的为钩端螺旋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方法根据钩端螺旋体赖株DNA合成一对flaB引物,用PCR技术对钩端螺旋体菌株、疫区现场动物标本等进行flaB基因扩增,用地高辛(DIG)标记flaB基因探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纯化钩端螺旋体DNA 5pg经flaB-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DIG标记的flaB探针可以检测到5fg及以下的DNA扩增产物.疫区70份蛙肾标本,分离细菌8株,阳性率11.43%.flaB扩增阳性14份,阳性率20%;DIG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阳性19份,阳性率为27.14%.结论PCR-斑点杂交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既可用于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赵莉;蒋秀高;聂一新;肖玉春;徐建国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钩体)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资料,选择了12个可能与钩体毒力相关的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中国问号钩体38株参考菌株和81株分离的野生菌株,以及12株非致病性的双曲钩体共131株菌株进行了检测.结果问号钩体中各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双曲钩体中仅检测到个别毒力相关基因.lipL32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问号钩体,lipL36基因在问号钩体不同菌株中的变异较大,阳性检测率为0%~90.91%;la1608基因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菌株中阳性检测率为87.50%,而在其他血清群菌株间阳性检测率为0%~25.00%,sphA基因仅在问号钩体少数菌株中能检测到,阳性检测率为17.65%,且在中国赛罗群哈焦型参考菌株中未检测到.结论这些基因可能是问号钩体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其中lipL32可能是问号钩体各血清群菌株共同抗原的编码基因;lipL36基因可能和问号钩体血清群特异性和多样性有关;la1608基因可能是黄疸出血群菌株特有的基因;哈焦型菌株与问号钩体菌株在基因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

  • 钩端螺旋体不含兔血清培养基的应用研究

    作者:蒋秀高;聂一新;肖玉春;时曼华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兔血清培基(Tepckий、Korthof)培养钩体,国外普遍使用不含兔血清培养基(EMJH).将EMJH、Korthof、Tepckий各分装每管5ml,接种0.2ml(菌量2×108/ml)钩体,用Helber计算室活菌计数.

  • 贵州省黑线姬鼠钩端螺旋体分离株MLVA分型研究

    作者:刘英;李世军;马青;王定明;唐光鹏;姚光海;周敬祝;陈峥宏

    目的 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分析贵州省黑线姬鼠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硅胶膜型TM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56株致病性钩体DNA,选择7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并计算各VNTR位点的扩增长度,分析菌株各VNTR位点的重复数目;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用UPGMA系数分析分离株与参考菌株间的聚类关系. 结果 MLVA分析结果显示,56株钩端螺旋体有VNTR4、VNTR36、VNTR50位点出现重复数目差别,被分为6个MLVA型(A1 、B1 、B2、B3、B4、B5型).聚类分析显示56株钩端螺旋体与参考菌株黄疸出血群56601株聚类关系较近,与其他参考株聚类关系较远. 结论 贵州省近年黑线姬鼠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均为黄疸出血群,MLVA型别具有多样性.

291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