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杜春红;尹家祥;栗冬梅;王秀芳;程晓藕;杨光璨;刘正祥

    目的 了解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在滇西地区8个州(市)抽取10个县(市、区)40个自然村,随机抽取800户家庭(每村20户),进行室内捕鼠,采集鼠脾脏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巴尔通体枸橼酸合酶(gltA)基因,阳性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捕获9种421只鼠形动物,采集脏器样本404份,PCR扩增阳性64份,阳性率为15.84%.9种鼠形动物中仅黄胸鼠和褐家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3.05%(62/269)和8.70% (2/23).10个县(市、区)中6个检出阳性.基因分析表明携带的巴尔通体至少存在6种基因型:B.tribocorum、B.queenslandensis、B.elizabethae、B.rochalimae及2个可能的新型.结论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感染巴尔通体,且呈现基因多样性特征,部分县(市)阳性率较高,需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 浙江南部沿海地区鼠传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余向华;曾士典;张孝和;倪庆翔;魏晶娇;倪朝荣;李毅

    目的 分析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等鼠传疾病流行情况,为实施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浙南沿海地区鼠传疾病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浙南沿海地区是鼠传疾病老疫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报告鼠疫、HFRS、钩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鼠传疾病,2004-2012年累计报告鼠传疾病165例,其中HFRS 113例,钩体病3例和恙虫病49例.鼠疫从1950年后进入静息期,无报告病例;从2011年开始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钩体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告,发病率达445/10万,20世纪80年代后逐年下降,目前处于散发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有恙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恙虫病报告病例呈增多趋势.1984年以来发现鼠形动物16种,其中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 浙南沿海地区适宜鼠传疾病动物宿主孳生繁殖,人口流动频繁,存在鼠传疾病流行暴发风险,应加强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积极防范鼠传疾病危害.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鼠形动物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何江;周鹏程;崔北金;吴炳耀;胡双双;杨庆贵;陈峰;孙立新

    目的 探索一种能够快速鉴定常见鼠形动物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以线粒体基因组(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为靶基因,根据Gen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测序引物,扩增5种常见鼠形动物的目的基因并测序.依据测序结果和Gen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分析引物,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以新鲜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按照1∶10的比例梯度稀释,检测7个浓度梯度,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测序引物扩增出5种鼠形动物Cytb序列,分析引物扩增出5种鼠形动物的熔解曲线,并可根据曲线鉴别5种鼠形动物的种类,检测灵敏度为10-2 ng /μl.结论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5种常见鼠形动物.

  • 2010-2012年福建口岸鼠形动物携带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柴文丽;王宇平;张建明;许卿;郑燕平;李枢;黄野能

    目的 掌握福建口岸鼠形动物间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2年采用鼠笼法在福建口岸捕获鼠形动物;以间接血凝和反向间接血凝实验对鼠血清和肝脏分别进行鼠疫F1抗体及抗原的检测;以套式RT-PCR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核酸检测;以PCR对鼠肾进行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监测采集1 279份鼠血清及2430份鼠肝脏标本,分别进行鼠疫F1抗体、F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采集的845份鼠肾标本检出钩体核酸阳性29份,阳性率为3.43%;采集的2340份鼠肺标本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150份,阳性率为6.41%,均为家鼠型.结论 福建口岸鼠疫处于静息状态,鼠形动物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存在,应加强对主要宿主携带病原体的检测,并针对其流行特点采取措施.

  • 福州口岸及出入境船舶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的研究

    作者:周天喜;吴青;李小宁;李平航;郑峰;黄起翡;高博;张建庆;张建明

    目的 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口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 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 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 东山口岸1989~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春城;郑登魁;林永贵;孙保添

    [目的]通过分析东山口岸1989~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其变迁和染疫情况,为指导防鼠、灭鼠和灭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9~2004年在东山口岸范围内和附近的居住区,采用笼捕法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990只,经鉴定为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类,占捕鼠总数的57.07%;年平均鼠密度为9.33%;带蚤鼠数162只,检蚤596匹,平均染蚤率为16.36%,蚤指数0.60,以黄胸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为高,分别是43.56%和1.87;分离鼠体血清346份,经检测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本次监测显示,年平均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虽没有发现鼠疫F1抗体存在,但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鼠间鼠疫流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

  •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鼠形动物繁殖力的调查分析

    作者:陆敏;闫清丽;符玉飞;肖舒;周剑华;胡龙飞

    [目的] 掌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鼠形动物繁殖力的情况,为防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笼)夜法,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捕获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辨别雌雄,解剖观察其性器官发育和妊娠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鼠82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黑家鼠和臭鼩鼱.其中,雄鼠429只,雌鼠399只,雌雄比例为1:1.08,孕鼠117只,妊娠率29.32%,胚胎503只,平均胚胎数4.30.年度中,3月、4月、6月、9月的妊娠率较高,分别为65.38%、37.50%、50.00%、44.90%.在不同种类的鼠形动物中,臭鼩鼱的妊娠率高,为39.20%,其次是小家鼠,妊娠率为30.93%,黄毛鼠与黑家鼠的妊娠率低,为0 .不同生境中的鼠形动物的妊娠率分别为:跑道区34.13%;生活区27.50%、办公区23.40%、货运区30.30%.[结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鼠形动物一年四季均有繁殖,而繁殖高峰期在春、夏季,秋末亦有一小高峰,妊娠率的高低与鼠密度不成相关关系.

  • 合肥机场口岸鼠形动物及染螨的本底调查报告

    作者:周勇;严伟民;黄爱武;柳家勤

    [目的]了解合肥机场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螨类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卫生控制措施及监测医学媒介生物提供依据.[方法]将合肥机场分为7类生态环境,设7个调查点,每月分上、中、下旬定点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定点捕鼠,将1-4月捕获的鼠,取肺标本送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做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全年共布有效鼠夹和笼12723个,共捕获鼠形动物173只,年平均鼠密度为1.36%,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分别为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灰麝鼩,其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9.31%.采集到螨类19只,隶属于1目2科4属4种,分别为耶厉螨、格血厉螨、厩真厉螨、柏禽刺螨.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检测阳性3例,阳性率3.9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鼠形动物防制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严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

  • 2011-2012年吴江通关点鼠形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沈荣方;王瑞元;肖荣堂;顾政;孙立新

    目的 通过对吴江通关点2011-2012年鼠形动物的监测,掌握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通关点鼠类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吴江通关点范围内,采用夹夜法定点、定时、定人、定方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2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2属2种.结论 通过的监测,基本掌握了吴江通关点鼠类本底状况,并通过日常的防制,使其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吴江通关点鼠类监测和防控能力.

  • 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调查

    作者:斯武;黄周生;殷志华;赖伟华;林清泉;许炳芬

    [目的]调查了解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2002年3月~2003年2月,采用EILTO夹夜法和笼捕法对鼠形劝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4属7种;寄生虫2种;蚤类2科2属2种;革螨1科2属2种.鼠体年染蚤率23.7%,染革螨率36.2%;染蚤率高的是褐家鼠、染革螨率高是的海南屋顶鼠;年蚤染指数0.7;年革螨指数1.8;蚤指数高的是褐家鼠,革螨指数高的是海南屋顶鼠.染蚤率高和低月份分别是5月和8~12月,染革螨率高和低月份分别是11月和9~10月;蚤指数高是3月,低是8~12月;革螨指数高是11月,低是8~9月.年均鼠密度为1.2%,高月份是7月,为4.2%,低月份是8、12月,为0.[结论]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具备鼠疫疫源地条件.

  • 凭祥口岸鼠形动物调查报告

    作者:杨会敏;潘光合;于建国;梁亮;万道正;梁中平

    目的 了解凭祥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体表寄生虫(蚤、蟀、蜡)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捕鼠笼法,每月中旬连续3d,连续12个月.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7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2目4科7属14种,蚤508只,蟀764只,蜻44只;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鼠形动物总数的63.49%,该口岸鼠密度为7.13%,密度变化呈双峰,春、秋各有1个高峰,3月份为11.65%,10月份为9.48%.成幼比为7.69:1,雌雄比为1.28:1,妊娠率为12.65%;鼠体染蚤率为19.71%,总染蚤指数为0.67;鼠体染靖率为18.25%,总染蜡指数为1.01;鼠体染蟀率为2.11%,总染蝉指数为0.06.结论 凭祥口岸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差距较大,应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调查报告

    作者:郭威;郭永强;谢楚辉;林显元

    [目的]掌握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0年3月~2001年2月对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97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鼠形动物总数的35.77%,其次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年平均鼠密度为3.35%.3~4月和10月到次年1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生境中鼠密度的变化情况,在繁殖高峰前采取灭鼠措施,对降低鼠密度,防止传染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 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本底调查

    作者:宋卫;林厚炳;陈胤瑜;于洋;梁慧懿;刘跃明;郭郁华;邹海滨;黎子强

    目的 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 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 肇庆新港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调查

    作者:吴葵爱;梁显中;刘成浩

    目的 了解肇庆新港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体表寄生虫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鼠笼法,每月1次,连续12个月.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26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5.24%,其次为臭鼩鼱,占27.78%.年均鼠密度为6.60%,高峰期出现在l、5、7月份.从71只活鼠体表检获寄生虫359只,其中蚤类8只,蜱类19只,螨类148只,虱类184只;鼠体蚤指数为0.11、蜱指数0.27、革螨指数2.09.结论 肇庆新港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有较大距离,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和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 肖厝口岸鼠形动物本底调查报告

    作者:何家庆;柯永忠;唐志忠;余云森

    目的 掌握肖厝口岸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每个月连续监测2d,持续12个月.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413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5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26.15%.鼠形动物总密度为2.24%,5月和10月为高峰期.检出蚤1只、螨15只、蜱1只.结论 肖厝口岸还未达到国家无鼠害港规定的鼠密度低于1%的要求,应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与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的调查报告

    作者:邹力;李子怀;林桂强

    [目的]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本底调查.[方法]从1998年1月至12月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种群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有2目2科4属6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31.73%,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53%,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型.[结论]应加强高峰期鼠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期到来之前适时灭鼠,可有效地降低鼠密度.

  • 浙江口岸2005~2006年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调查

    作者:陈敏;周健青;颜小军

    [目的]掌握浙江各口岸(宁波除外)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蜱、蚤、螨)携带情况和鼠血清携带病原体(出血热抗原抗体和鼠疫抗体)情况,做好口岸鼠类监测工作,为口岸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采用ELTON夹日法,每月中旬连续3d,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各类鼠形动物585只,隶属于2目2科4属7种,蜱102只、蚤34只、螨353只,鼠密度为1.67%,出血热抗体检测506份,阳性标本22份,抗原检测22份,阳性标本8份;鼠疫抗体检测220份,全部为阴性.[结论]浙江局口岸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有较大的差距,今后应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加强鼠密度监测,有效地控制口岸鼠密度,以期能达到国家无鼠害口岸的标准.

  • 2010-2011年嘉兴港鼠形动物及病原体携带本底调查

    作者:杨忠华;季宏铁;曹振宁

    目的 掌握嘉兴港区内鼠形动物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鼠夹法对嘉兴港区进行鼠形动物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采用鼠笼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血样和肺、肾样做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检测.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0只,经鉴定隶属于3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0.23%.送检的12份样本经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嘉兴港区鼠密度已达国家无鼠害口岸标准.

  • 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调查

    作者:黄起翡;李平航;张建明;王宇平;黄野能;李小宁;周天喜;危玲;吴青

    目的 了解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类型、遗传特征和变异关系,为该菌种的溯源及鼠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随机抽取福州海港口岸4个监测点,采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解剖取其肝、肾,研磨后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212只鼠形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占39.62%,臭鼩鼱和褐家鼠分别占33.96%和23.59%.鼠密度2.31%.2只雄性黄胸鼠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率为0.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且taylorii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tribocorum的遗传关系近.结论 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 温州市鼠形动物及蜱媒携带巴贝虫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曹建海;倪庆翔;张孝和;倪秀程

    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明确巴贝虫在温州市鼠形动物中分布状况及其传播媒介的存在状况,为进一步评估温州市居民感染巴贝虫病风险及巴贝虫病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4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设1~3个调查点,采用鼠笼法调查鼠形动物种群构成,现场采集血液制作血涂片进行姬氏染色镜检查找巴贝虫,并对采集到的抗凝血标本进行巴贝虫检测.同时对捕获到的鼠形动物体表蜱进行梳检鉴定.结果:4个县(市、区)共捕获鼠形动物710只,发现巴贝虫阳性标本71份,阳性率为10.00%,其中鹿城区阳性率高为53.77%,不同鼠形动物阳性率有所不同,其中社鼠阳性率高28.57%.蜱标本中未发现巴贝虫阳性标本.结论:温州市鼠形动物携带巴贝虫阳性率较高,虽然媒介中未检测到阳性标本,但居民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特别是野外作业人群.

10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