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중국약과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48
  • 国内刊号: 32-11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彭司勋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药物转运蛋白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作者:张海燕;平其能

    目的:研究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灯盏花素的浓度,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SPIP)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和含抑制剂药物组的小肠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含P-gp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没有显著变化;含MRP2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显著增加.结论: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将吸收的灯盏花素从肠上皮细胞内又转运回肠腔,从而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 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童成亮;刘晓东

    目的:研究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牡荆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牡荆素.色谱系统: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22∶78,含10 mmol/L四丁基溴化铵,pH 7.8),检测波长340 nm.结果:血浆样品中,牡荆素的线性范围为0.2~25.0 μg/mL(r=0.999 6);各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低定量限为0.2 μg/mL.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平均t1/2约为25 min.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牡荆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其中肝和肾组织中浓度高.牡荆素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在大鼠尿、粪和胆汁中的总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30%.牡荆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4.8%.结论:静注给药后,牡荆素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有约30%的以原型形式从胆汁和尿液排泄.

  • 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

    作者:张现涛;汪豪;殷志琦;叶文才;赵守训

    目的:研究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化学分类学意义.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华东唐松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华东唐松草的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皮契荔枝苷(2),xanthohypericoside(3),龙胆根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苷(8),2,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9)和正丁基果糖(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华东唐松草中含有的这些成分更接近耧斗菜族,可能为阐明唐松草属特殊的分类学地位提供化学成分上的依据.

  • 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作者:赖宜生;张奕华;李月珍;季晖;杨茗;丛日刚

    目的:研究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方法:1-苯氧羰基-5-甲基-2-吲哚酮在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与对氨磺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苯氧羰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Ⅲ1),再与相应的胺(氨)发生胺解反应,并经盐酸中和得到化合物Ⅲ2-9.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Ⅲ1-9,其结构经IR、1H NMR和MS和元素分析确证.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显示,6个目标化合物Ⅲ2,4,5,7-9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显示Ⅲ2,7,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所有受试目标化合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阳性对照药双氯芬酸钠(P<0.05)和替尼达普钠(P<0.01),与CMC-N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4-氨磺酰苯基)羟基亚甲基]-5-甲基-2-吲哚酮-1-羧酰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 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作者:朱姚亮;刘卫;陈华兵;徐辉碧;杨祥良

    目的:制备醋酸曲安奈德(TA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A-NLC)对离体猪耳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了TAA-NLC,并对其微观形态、药物和脂质材料的物理状态、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等进行研究,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TAA-NLC的透皮吸收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AA含量.结果:TAA-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NLC中液态脂质的加入使固体脂质的结晶度降低,药物在NLC中可能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NLC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6.47±4.65)nm,多分散指数(PI)为0.176±0.035,Zeta电位为-(45.18±2.73)mV,包封率为(93.06±3.52)%,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762t1/2+0.938 3,r=0.980 4),24 h药物累计透皮量明显低于对照制剂(市售TAA溶液剂),皮肤滞留量达对照制剂的6.82倍.结论:所制备的TAA-NLC可以降低TAA皮肤透过量,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TAA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 二级结构模拟预测HBV脱氧核酶有效作用靶点

    作者:吕静竹;钱中清

    目的:通过二级结构模拟预测作用靶点,观察HBV特异性脱氧核酶的体外切割活性,探讨其用于抗病毒制剂的可能性.方法:以HBV X基因mRNA 序列为靶设计脱氧核酶DRz-X29,对其特异的切割活性进行体外实验.结果:特定反应条件下,DRz-X29成功对二级结构模拟预测的底物靶点进行了特异切割.结论:底物二级结构模拟能够有效预测HBV脱氧核酶作用靶点,为其发展成一种新型抗病毒制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 HPLC法测定注射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作者:黄碧云;邹巧根;相秉仁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丹参酮Ⅰ磺酸钠及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Restek C18(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A相(0.02 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用磷酸调pH为7.0)-B相(甲醇)进行梯度洗脱(B相起始比例为50%,10 min内上升到70%,保持5 min,30 min B相占9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结果:被测定峰与其他峰可达到基线分离,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Ⅰ磺酸钠及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98~119.88 μg/mL(r=0.999 9),0.202~1.212 μg/mL(r=0.999 9)及0.202~1.212 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6%,99.7%;RSD分别为2.2%,2.0%,2.3%(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有关物质研究.

  •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孙棣;刘文英;梁彩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同时测定丹参片中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方法.方法:建立PR-HPLC法,以甲醇-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丹参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ID,5 μm)柱上得到完全分离.结果:4种物质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6.63%~100.3%之间且RSD小于2%.结论:该法能在35 min内准确同时测定丹参片中4种有效物质.

  • 新型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拮抗作用

    作者:王玉;王秋娟;吴锦慧;徐进宜;吴晓明

    目的:研究新型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受体配体分析法、家兔离体主动脉环法以及大鼠静脉输注AngⅡ测定血压变化的方法,评价Ⅰb对AngⅡ的拮抗作用.结果:Ⅰb剂量相关性抑制125I-AngⅡ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AT1受体的结合,IC50为0.96 nmol/L;Ⅰb(1×10-8.5,1×10-8,1×10-7.5 mol/L)可以使AngⅡ的浓度效应曲线向右移动的同时也使大效应降低,减活指数pD2'为7.29;预先静脉推注化合物Ⅰb(0.01,0.1,1 mg/kg)后,AngⅡ的浓度效应曲线右移,ED50分别为1.6 μg/kg,1.9 μg/kg和2.7 μg/kg.结论:化合物Ⅰb对AngⅡ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 川陈皮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作者:姚静;卢韵;周建平;平其能

    目的: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以期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测定川陈皮素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初步考察其稳定性;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的浓度,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制得的川陈皮素自微乳平均粒径为(17.9±1.5)nm,Zeta电位为-4.9 mV,稳定性好.川陈皮素微乳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快,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29 8±0.050 7)h-1;川陈皮素胶束在空肠段的吸收显著低于微乳组(P<0.05).结论: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稳定,微乳对川陈皮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肿瘤靶向载体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作者:许向阳;李玲;殷晓进;周建平;霍美蓉

    目的:对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修饰,制备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与正辛醛、丁二酸酐反应,在其2位氨基引入琥珀酰基和正辛基.产物用FTIR、1H NMR、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粉末X-衍射、DSC、TG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初步考察了其对K562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合成了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其结晶程度下降,水溶性增加,与K562肿瘤细胞亲和性较好.结论: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可作为新型肿瘤靶向载体.

  • 间接药动-药效模型参数的计算程序

    作者:陈渊成;曹彦光;郝琨;柳晓泉;王广基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服一房室模型为例,对华法林的间接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曲线进行拟合,算得PK参数tmax(3.40±1.52)h,cmax(56.39±6.85)μg/mL,t1/2(20.14±5.66)h;PD参数Kin(0.100 9±0.019 3)h-1,Kout(0.093 8±0.017 4)h-1,IC50(3.732±1.336)mg/L.结论:该程序可用于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参数的求算,并同时描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特征.

  • pH及温度双重敏感性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作者:陈海燕;顾月清;胡育筑

    目的:制备具有pH及温度双重敏感性的纳米水凝胶,并使其粒径控制在100 nm以下.方法:利用聚合沉淀法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及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IPA-co-AA)纳米水凝胶.通过马尔文粒度仪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纳米水凝胶的粒径分布,并以500 nm处的透光率表征了PNIPA与PNIPA-co-AA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pH敏感特性.结果: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得到了25~250 nm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水凝胶;PNIPA-co-AA的LCST与参与共聚的丙烯酸单体有关,其LCST可由34 ℃(PNIPA的LCST)提高至35~45 ℃;同时PNIPA-co-AA对pH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PNIPA-co-AA纳米水凝胶有望成为智能型控释和靶向性药物载体.

  • 神经毒素纳米粒大鼠鼻腔给药的脑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程巧鸳;李范珠

    目的:考察神经毒素(NT-1)纳米粒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125I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连续测定NT-1纳米粒和NT-1经大鼠鼻腔给药后右侧嗅球组织间液的放射性计数(min-1),再折算成相应的NT-1浓度,并利用药动学软件计算各个参数.结果:NT-1鼻腔给药后无法进入脑内,而NT-1纳米粒可进入脑内,其药动学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tmax、cmax、AUC0→∞、t1/2(β)分别为(46.38±5.12)min、(3.98±0.51)ng/mL、(876.24±55.32)ng·min/mL和(132.45±24.26)h-1.结论:单纯NT-1鼻腔给药后无法进入脑内,而以纳米粒为载体,可显著增加其鼻腔吸收入脑,且能较快达到峰浓度,消除缓慢.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处方

    作者:周云飞;王柏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处方.方法:以HPMC的用量和乳糖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2,8,16和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两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及设定的2,8,16和24 h释药目标值,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后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发现两个考察因素和4个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所得到的优化区域比较接近;优化处方各设定指标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多元线性模型比二次多项式模型置信度高且简便易用.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多元线性模型的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该缓释片的处方优化.

  • 淫羊藿苷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志伟;王秋娟;柳仁民;孔令义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预适应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淫羊藿苷预适应24 h 后,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和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和氧化损伤模型中,淫羊藿苷预适应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增加胞内SOD活性,降低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和胞内MDA含量.结论:淫羊藿苷预适应对缺氧/复氧损伤以及氧化损伤心肌细胞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复合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与传代稳定性

    作者:赵伟;姚文兵;王岷;田浤;高向东;郭寅龙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稳定地表达复合干扰素(con-IFN).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合成了复合干扰素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和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高表达菌株并传代105次.表达产物经过复性和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活性,并结合lowry法蛋白定量计算其比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在工程菌中表达量为41%,且稳定表达105代.重组蛋白纯化后纯度达到98%,工程菌表达的复合干扰素相对分子质量、末端氨基酸序列及等电点性质与预期结果一致,比活与其商品化产品干复津相当.结论:复合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稳定的表达.

  • 磺酰氰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作者:张惠斌;王坚毅;周金培;黄文龙;李运曼

    目的:研究含有格列美脲基本骨架的磺酰氰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和降血糖活性.方法:以格列美脲为先导物,合成1-[4-[2-(3-乙基-4-甲基-2-氧-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基]-2-氰基-3-(环己基)胍类化合物(Ⅰ)和1-[4-(2-苯磺酰胺基)乙苯基磺酰]-2-氰基-3-(环己基)胍类化合物(Ⅱ),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化合物Ⅰ、Ⅱ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定;降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6、Ⅰ7和Ⅱ1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化合物Ⅰ1、Ⅰ2、Ⅰ5、Ⅱ2、Ⅱ3具有升糖活性.结论:含有格列美脲基本骨架的磺酰氰胍类化合物,部分化合物显示降血糖活性,部分化合物显示升血糖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该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的活性基团氰胍有关.

  • HPLC法测定宾川獐牙菜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夏从龙;刘光明;张浩

    目的:建立测定宾川獐牙菜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测定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线性梯度洗脱(CH3OH:0 min 20%,30 min 30%),流速:0.6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齐墩果酸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 ℃.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和齐墩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155~19 μg;0.018 6~1.24 μg,0.006 80~1.36 μg和0.15~3.90 μg,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8和0.999 6,其平均回收率均在99%~103%范围内,RSD均小于2%.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控制宾川獐牙菜的质量.

  • 十二肽库中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特异结合噬菌体的筛选

    作者:吴国球;王明虹;张臣;刘乃丰

    目的: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方法: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硫氧化还原蛋白(TrxA)以及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噬菌体肽库经TrxA预吸附后,与TrxA-CTGF结合,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10个克隆,提取单链DNA后测序;用直接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噬菌体阳性克隆与CTGF结合的特异性.结果:10个克隆中8个DNA序列完全一致(810A),另有2个有不同序列(810B,810C);3个阳性克隆用直接和间接ELISA试验证实能与CTGF发生特异性结合,与TrxA及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功获得与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为CTGF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打下基础.

  • 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的合成及其药理学活性

    作者:李灵芝;崔勇;崔颖;龚海英;张永亮

    目的:设计并合成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以期在保留雌激素对骨的作用的同时降低其对子宫内膜增殖的刺激.方法:经雌酚酮或雌二醇3-位酚羟基以烷基哌嗪或聚乙二醇哌嗪为桥合成与大黄酸相连的衍生物,通过MS,1H NMR,IR确定结构,并研究目标化合物对小鼠子宫内膜增殖的影响、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生长的影响.结果:合成的10个目标化合物中,部分目标物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的生长,桥链为乙基或丙基时,化合物的活性较雌酚酮相比减弱,当桥链为三聚乙二醇时,对骨的促生长活性增强.所测定的目标物均未对小鼠显示出刺激子宫内膜增殖的作用.结论: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保留了雌激素对骨的作用,且降低了其对子宫内膜增殖的刺激作用.

  • 转运蛋白在药物血脑脊液屏障转运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陆榕;孙进;赵春顺;何仲贵

    血脑脊液屏障上存在多种转运蛋白并有其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二肽、三肽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等转运蛋白在血脑脊液屏障上的位置、底物与作用.对这些转运蛋白的研究使人们能深入地解析药物在血脑脊液屏障上的动态,更有效地调控药物转运行为,指导脑靶向与非脑靶向药物的研发设计.

  • 继往开来再创新篇

    作者:《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从1956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关键词: 中国 大学 历程 读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