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중국약과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48
  • 国内刊号: 32-11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彭司勋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锋;雷心心;成亮;楼凤昌

    目的:对植物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印楝种子及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印楝素(1),11-表印苦楝素H(2),Salannolide(3),槲皮素-3-O-β-D-木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D-葡萄糖苷(6),芦丁(7),硬脂酸 1-甘油单脂(8)和硬脂酸1,3-甘油二脂(9).结论:化合物3~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多酚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孙淑娟;娄红祥;李宏建;苏乐群;马斌;葛蔚颖;凌霄

    目的: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将临床新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共同培养24 h 后,分离菌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酚类化合物作用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皱缩不平,细胞壁膜有严重皱折、变薄、剥脱等现象,并且质地变脆,有裂纹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质地疏松,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不连续,有凸起;胞质不均匀,细胞内成分聚集固缩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且形成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光亮区,间成有电子光点和空胞状物.结论:酚类化合物与白色念珠菌作用后,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改变表明了其抗真菌作用,并为其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 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唐祖明;梅茜;郑纪山;陆祖宏

    目的:获得能特异性识别人红细胞生成素(hEPO)的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细胞融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选和克隆化技术获得抗hEPO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生物学方法鉴定杂交瘤细胞,用免疫学方法鉴定Mc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hEPO-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H7、4G11、1B4). 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 024、1∶512、1∶512 ;腹水效价为: 1×107、1×106、2×104.阻断法表明1H7识别的hEPO上的抗原决定簇和4G11、1B4识别的不同.结论:成功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EPO-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分别识别hEPO上2个不同的抗原位点,有望作为EPO定量检测的特异性抗体.

  • 酮洛芬前体药物皮肤渗透代谢的立体选择性研究

    作者:朱全刚;胡晋红;奚炜;刘少明;孙华君

    目的:研究酮洛芬前体药物(酮洛芬甲酯、乙酯和异丙酯)经离体SD大鼠皮肤渗透代谢的立体选择性,为利用前体药物方法促进透皮吸收提供依据.方法: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上进行大鼠皮肤渗透代谢研究.应用α-酸性糖蛋白手性柱(AGP)拆分、测定透皮接受液中酮洛芬对映体的含量.结果:消旋酮洛芬经离体SD大鼠皮肤渗透没有选择性,但其稳态渗透速率显著小于S-酮洛芬的稳态渗透速率(P<0.05).酮洛芬前体药物经离体SD大鼠皮肤渗透被完全代谢成酮洛芬,其稳态形成速率大于酮洛芬本身经皮渗透的速率(P<0.05),且所形成的酮洛芬具有立体选择性.结论:酮洛芬前体药物能够促进酮洛芬的透皮吸收,其经皮渗透代谢具有立体选择性.

  •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嘧司特钾浓度及药代动力学

    作者:李薇;张尊建;田媛;沈建平;张银娣

    目的:建立LC-MS测定人血浆中吡嘧司特钾浓度的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吡嘧司特钾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血浆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酸化后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80)提取,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250 mm×2.0 mm ID),流动相为CH3OH-20 mmol/L NH4Ac,pH 3.0(50∶50),流速0.2 ml/min;ESI选择性正离子检测.临床实验方案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结果:吡嘧司特钾血浆线性范围为10~1 000 ng/ml,检测限为5 ng/ml.方法回收率大于80%.测定了20名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测得试验片与参比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片的相对生利用度为(99.6±14.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验片和参比片生物等效.

  • 重组水蛭素Ⅲ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作者:崔莉;谭树华;章良;吴梧桐

    目的:从分泌型重组水蛭素Ⅲ基因工程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水蛭素Ⅲ.方法:将发酵液经离心、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用DEAE-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层析,进而用HPLC反相层析.结果:总收率达50%以上,纯度达99.9%,比活力达9 000 ATU/mg.结论:分离纯化系统令人满意,回收率较高.

  • 3-溴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降血糖活性

    作者:祁刚;屠树滋;王秋娟;马琳

    目的:合成新的溴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寻找新型降血糖化合物.方法:运用拼合原理,以具有降血糖活性的香豆素为母环,在其结构中引入溴和磺酰脲基团并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鼠的降血糖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了13个溴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BSU-1~BSU-13),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1H NMR和MS鉴定.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BSU-1,BSU-2,BSU-3在2 h和4 h对正常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与0.5% CMC-Na组比较).

  • 药脂比对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性能的影响

    作者:侯冬枝;谢长生;朱长虹

    目的:将堕胎药物米非司酮载入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中,研究药脂比对该体系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相同用量的4种表面活性剂,对SLN体系的平均粒径、Zeta电和包封率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药物在载体中存在的晶型形态.结果:当脂质质量不变,SLN系统的平均粒径随所载药物量增加而增加.在载药量为50 mg,脂质质量为1 g时,包封率高.同时,Zeta电位与胶体系统中游离药物量相关.DSC分析发现所有载药SLN试样均未出现米非司酮约190 ℃熔点附近的吸热峰.结论:载体所载模型药会影响系统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即使在250 mg/1 g(脂质)的高载药量下,原本结晶性药物也是以无定形或者分子状态分散在SLN载体系统中的,目前尚未见到在如此高载药量下载体物理性状的相关报道.模型药米非司酮可以影响纳米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所加入药物的性能也被纳米尺度载体系统改变了.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在大观霉素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吴燕;郭成明;张胜强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析大观霉素的有关物质并检测其发酵液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4 mol/L三氟醋酸水溶液;漂移管温度:50 ℃,雾化气体(空气)压力:3.0×105 Pa.结果:本法可满足大观霉素有关物质检测的需要,方法专属性高,检测限为50 ng;对大观霉素发酵液的测定结果与微生物法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9 9);大观霉素进样量在4.25~16.99 μg范围内,其峰面积对数与进样量对数线性相关(r=0.999 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不但可用于大观霉素成品的质量控制,而且可满足大观霉素的生产在线监测.

  • 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蔡志强;杨广花;赵希岳;李亮;李尔炀

    目的: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为荧光探针,考察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银杏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和多糖(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1、海藻多糖2)对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茶多酚、银杏提取物、竹叶提取物的荧光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且不存在饱和性,抑制率可达95%以上.荧光强度抑制率达50%时,上述三种抗氧化剂的浓度较为接近,均约为0.5 mg/ml.而多糖的荧光抑制率具有饱和性,且抑制率相对很低,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1、海藻多糖2对荧光强度的饱和抑制率分别为16.6%,26.1%,32.6%.结论:天然抗氧化剂与EB-DNA体系的DNA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 黄体酮药物中一种新的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唐恒胜;刘文英;盛龙生;马仁玲;周红华

    目的:建立新的测定黄体酮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杂质的类别进行初步确定.方法:在中国药典和英国药典收载的黄体酮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流动相系统进行了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完成了黄体酮及有关物质的分离,并通过LC-MS对可能的杂质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使各有关物质较好的分离,分离的新杂质与欧洲药典上"可能的杂质"项下的一个杂质基本吻合.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黄体酮中有关物质的分析,并优于中国药典法.

  •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一氧化氮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彦;孙建宁;石任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JDAF)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加入硝普钠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HJDAF的保护作用.结果:HJDAF(153 mg/kg)可减少受损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610,305,153 mg/kg可提高受损细胞的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生成(P<0.05;P<0.01);610 mg/kg可提高受损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HJDAF对培养神经细胞NO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姚静;周建平;卢韵;于力;平其能

    目的:以伊文思蓝为指示剂,研究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各脏器中伊文思蓝的浓度,比较不同微乳体系中伊文思蓝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伊文思蓝在脑组织中的浓度依次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cremophor/Tween-80为1∶1)微乳、Tween-80微乳、胶束、伊文思蓝水溶液.其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组脑中伊文思蓝的浓度分别为水溶液组的5.0倍、3.2倍(P<0.01),胶束组的3.0倍、1.9倍(P<0.05),脑靶向效果显著.结论: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较Tween-80强.

  • 克隆波尔山羊的微卫星DNA鉴定

    作者:刘建;唐慧林;杨跃飞;鞠辉明;成勇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体细胞克隆后获得个体的鉴定.方法:提取正常山羊、供核波尔山羊、本地受体山羊及克隆个体的基因组DNA,通过设计微卫星DNA多态PCR引物扩增微卫星DNA序列并对之进行微卫星DNA鉴定.结论:通过微卫星DNA序列的扩增,证明克隆个体为供核波尔山羊的克隆.

  • 抗菌肽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苏志坚;吴晓萍;郑青;黄亚东;庞实锋;冯雅;李校堃

    目的:构建和表达一种抗菌肽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在创伤皮肤表面应用时能裂解成有功能的抗菌肽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皮肤修复.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带有凝血酶切割位点的天蚕素杂合肽基因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再将两者作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编码融合蛋白的DNA.将该DNA片段插入到载体pPICZαA中,并利用电转法将质粒转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Zeocin抗性筛选重组转化子.甲醇诱导96 h,SDS-PAGE电泳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杂交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肝素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同时检测融合蛋白的抑菌和促3T3Bal/b细胞分裂活性.结果:筛选出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 kD融合蛋白的重组转化株,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甲醇诱导96 h后,融合蛋白表达量达到高,且能与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体产生免疫反应.融合蛋白没有抑菌活性,而裂解产物则具有抑菌活性.此外,融合蛋白的促细胞分裂活性与野生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比没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获得含凝血酶切割位点的抗菌肽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表达.融合蛋白的裂解产物具有抑菌活性.

  • GC/MS测定尿中雄烯二酮相关代谢物

    作者:武露凌;吴如金;刘海岚

    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控运动员,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保证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寻找尿中雄烯二酮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GC/MS法对尿中相关甾体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单剂量口服雄烯二酮后引起了强烈的代谢反应,尿中各相关甾体激素浓度如雄酮、苯胆烷醇酮、5α3α雄烷二醇、5β3α雄烷二醇、表睾酮、睾酮、雄烯二醇、雄烯二酮及脱氢表雄酮的结合物的浓度迅速增加,并且出现睾酮与表睾酮的比值(T/E)大于6的现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将T/E>6作为判断滥用外源性睾酮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证明T/E大于6,也可能是外用了雄烯二酮.但外用睾酮使尿中睾酮浓度增加而且对表睾酮的影响不大从而导致T/E比值升高.本实验可以看出,口服雄烯二酮后表睾酮的浓度也迅速升高,并出现表睾酮的浓度大于IOC限定的200 ng/ml的范围.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5β代谢物的浓度明显高于5α代谢物,导致雄酮/苯胆烷醇酮,5α3α雄烷二醇/5β3α雄烷二醇比值减少.结论:对运动员的尿样进行日常监控是控制运动员滥用内源性甾体激素的好途径.

  • 重组人瑞替普酶基因在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β-酪蛋白基因座的定点整合

    作者:王宏;沈子龙;奚涛;李治国;刘红如;赵周英;吴国祥;成国祥

    目的:利用体细胞基因打靶技术来获得定点整合有重组人瑞替普酶(rPA)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株.方法:构建了针对山羊β-酪蛋白基因座的定点打靶载体,其上游同源臂为β-酪蛋白启动子端同时包含其信号肽编码区长约6.1 kb的基因组片段,下游同源臂为3.3 kb从β-酪蛋白外显子6至外显子9的基因组片段.rPA小基因起始密码子位于β-酪蛋白信号肽编码区下游.将载体瞬时转染C127小鼠乳腺癌细胞,并通过激素进行诱导,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rPA表达量来验证载体表达功能.将载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转染同基因型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利用G418和GANC进行药物筛选,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检测.结果:获得了一株定点整合的细胞克隆,绝对基因打靶效率为2×10-7.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后续利用核移植技术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茶碱-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作者:周大炜;王怀锋;李发美

    目的:测定茶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常数.方法:亲和毛细管电泳法,以20 mmol/L 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含氨基乙酸0.5 mol/L,EDTA 1 mmol/L)为运行缓冲液,茶碱作为运行缓冲液的添加剂,样品为含5%丙酮的30 μmol/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采用更加可靠的描述性指标--淌度比(M)估算了茶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常数,检测波长为214 nm.结果:测得的茶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常数与文献值基本吻合.结论: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茶碱-蛋白结合常数的快速测定.

  • 苯丙醇/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作者:王亚娜;任勇;陆亚鹏;杨星昊;涂荣华;周灿;付毅刚

    目的:研究苯丙醇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探讨乙醇和硬脂酸镁对其包合作用的影响,为改进苯丙醇药物剂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醇/β-环糊精包合常数及乙醇、硬脂酸镁对其包合常数的影响;沉淀法制备包合物;1H NMR法验证包合物以及乙醇、硬脂酸镁对包合的影响.结果:中性条件下,苯丙醇/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为1 772 M-1(251 nm),加入微量乙醇或硬脂酸镁后,其包合常数分别降为791 M-1,1 225 M-1(251 nm);增加乙醇和硬脂酸镁浓度后,包合常数又分别降为377 M-1、774 M-1(251 nm);1H NMR图谱显示苯丙醇与β-环糊精形成了1∶1二元包合物,乙醇、硬脂酸镁分别与苯丙醇/β-环糊精形成了三元包合物.结论:β-环糊精技术可改进苯丙醇药物的剂型;乙醇和硬脂酸镁可降低β-环糊精对苯丙醇的包合作用,故制备包合物时不宜用乙醇助溶或添加硬脂酸镁.

  • I型糖尿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爱华;吴梧桐;刘景晶

    本文概述了有关I型糖尿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相关的几种核酸、蛋白或多肽和细胞类型的疫苗,讨论了各类疫苗的可能作用机理,并对I型糖尿病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胰蛋白酶切肽图谱分析

    作者:曾文珊;刘景晶;杨仲元;徐康森

    目的: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进行肽图谱测定,以确证一级结构和比较不同批产品间一级结构的一致性.方法:运用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纯度检查和肽图谱测定.结果:建立了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胰蛋白酶水解肽图谱HPLC测定方法,3批样品的肽图谱均与对照品一致.结论:建立的肽图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 吉非替尼的合成

    作者:金波;陈国华;邹爱峰;石涛;任金山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IresaTM)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制,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的新型抗肿瘤产品.其化学名为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基丙氧基)喹唑啉.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注射液的含量

    作者:黎维勇;吴波;宋波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注射液中大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器在样品顶空瓶上空平衡吸附样品,在仪器高温下解吸附,采用毛细管柱、N2为载气、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结果:大蒜素浓度在0.500~2.775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9.12%,RSD 1.11%(n=9).结论:本法由于测定大蒜素注射液中大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 2005年新药研究趋势预测

    作者:

    关键词: 新药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