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和弯型与SRS-22问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伍伟飞;朱泽章;邱勇;刘臻;钱邦平;孙旭;杨宗;闫煌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 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作者:赵耀;刘屹林;王利民;谭洪宇;王卫东;廖文胜;鲍恒

    目的:观察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共43例(45个节段),平均年龄48.3岁,其中男18例,女25例,脊髓型颈椎病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单节段置换41例(C3/4 2例,C4/5 17例,C5/6 21例,C6/7 1例),双节段置换2例(C4/5和C5/6 1例,C5/6和C6/7 1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的JOA评分、NDI、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2±0.7、35.3±4.7、6.8±1.1和6.5±1.2分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4.7±0.4、16.2±3.4、1.3±0.8和1.8±0.9分(P均<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为7.97°±4.49°,末次随访时为9.15°±3.85°,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人工椎间盘活动良好,无塌陷或移位,随访期间未见邻近节段明显退变,2例分别在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异位骨化形成.结论: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王智伟;刘臻;王渭君;毛赛虎;邱旭升;朱泽章;朱锋;邱勇

    目的:建立适合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影响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因素,探讨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代偿的机制.方法:2007年9月~2011年7月收集171例正常汉族青少年,男87例,女84例;年龄10~17岁,平均13.1±2.0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并计算PT/PI和SS/PI.根据年龄分为2组,低龄组10~13岁(平均11.7±1.1岁),高龄组14~17岁(平均15.0±1.1岁).各骨盆参数组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将其与年龄行相关分析.本研究PI值与既往文献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的PI、PT和SS在男性和女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龄组PI和PT显著小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SS与高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PI均<0.5,SS/PI均>0.5.在所有青少年中(10~17岁)及低龄组中PI和PT与年龄均存在显著相关性(10~17岁者:r=0.243,r=0.371;低龄组:r=0.229,r=0.231)(P<0.05),但在高龄组中不存在相关性(r=0.072,r=0.190,P>0.05);低龄组、高龄组及10~17岁者SS与年龄军无显著相关性(P>0.05).正常汉族青少年PI显著低于同龄白种人(P<0.05).结论:正常汉族青少年骨盆参数PI、PT和SS在两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I在青少年时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中在10~13岁相对显著,而在14岁以后增长则基本趋于停止,推测骨盆在青少年时期的不同年龄段生长速率不同.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疗效及其对相邻非责任节段失稳的影响

    作者:种涛;俞兴;徐林;贾育松;李春根;毕连涌;柳根哲

    目的:观察相邻非责任节段失稳颈椎病患者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失稳节段的影像学变化.方法:2005年7月~2009年1月在我院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且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的43例颈椎病患者中,9例术前存在置换相邻节段失稳,男4例,女5例;年龄26~43岁,平均33.5岁.术前JOA评分为7~13(10.16±3.17)分,颈痛VAS为1~7(4.3±2.7)分.术前均经颈椎正侧位与屈伸动力位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存在手术相邻节段影像学失稳,但为非责任节段.C4/5置换、C5/6失稳1例;C5/6置换4例,其中C4/5失稳3例,C6/7失稳1例;C6/7置换、C5/6失稳2例;双节段置换2例:C4/5、C5/6与C5/6、C6/7各1例,均为头端相邻节段失稳.术后1周及术后3、6、12、24、36个月行JOA评分、颈痛VAS评分及Odom评分评估手术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6、12、24、36个月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失稳节段、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及颈椎曲度.结果:术后1周JOA评分、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12、24、36个月JOA评分、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3个月时Odom评分均为优6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术后6个月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12、24及36个月,Odom评分均为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6、12个月置换节段、失稳节段的活动度和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个月,失稳节段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各时间点C2~C7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假体松动、移位及下沉.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能逐渐改善年轻颈椎病患者置换相邻节段的影像学失稳.

  • 前后路手术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雷;申勇;杨大龙;曹俊明;张迪;王林峰;徐佳欣;孙亚鹏

    目的:比较前、后路及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9例诊断为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四肢肌力降低,双下肢行走不稳,双上肢精细动作功能减退,双下肢肌张力高,膝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s征阳性等锥体束受损的症状及体征,且颈椎CT及MRI检查均显示为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3组:Ⅰ组25例,行单纯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从前路减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Ⅱ组22例,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Ⅲ组22例,行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再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硬脊膜破损发生率及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Ⅰ、Ⅱ、Ⅲ组的术中硬脊膜破损率分别为32%、0、4.5%,术后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4%、0、0,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个月.术后3个月时,Ⅰ、Ⅱ、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0.0±3.4)%、(32.3±4.5)%和(44.6±5.4)%;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0.8±7.7)%、(52,6±12.1)%和(66.2±8.9)%,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异形钛笼在中上颈椎腹侧病变切除后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杨进城;许俊杰;章凯;王建华;艾福志;王智运;麦小红

    目的:探讨异形钛笼在中上颈椎腹侧病变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10例中上颈椎腹侧病变需行病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陈旧性结核2例,原发肿瘤5例,转移瘤3例;病变单纯涉及枢椎2例,C2+C3椎体7例,C2~C4椎体1例.术前JOA评分7~14分,平均10分.根据病变范围,在气管插管全麻下,4例患者采用常规单纯经口咽入路清除病灶,6例采用经口唇下颌骨劈开入路清除病灶.所有患者均应用异形钛笼重建椎体,5例行颈椎椎弓根或侧块钉棒固定(C1~C3固定2例,C1~C4固定3例),5例行枕颈钉棒固定(C0~C4固定1例,C0~C5和C0~C6固定各2例);均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观察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改善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8h,出血量500~3000ml,术中椎体病灶清除顺利,脊髓受压解除彻底,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和脑脊液漏.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3~1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复查X线、CT结果均提示植骨获得骨性融合;无钛笼移位、松动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4分.结论:异形钛笼可重建中上颈椎椎体前柱,联合颈椎后路固定可满意重建颈椎力学稳定性.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陈晓陇;尚平;温月凤;杨俊龙;李建新;李海生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或需拆除内固定手术的67例患者(骨折病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4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9±0.6分,Cobb角20.1°±3.5°,累及T11椎体5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12例,L2椎体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9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6±0.8分,Cobb角19.8°±4.1°,累及T11椎体8例,T12椎体13例,L1椎体13例,L2椎体2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腰背部疼痛VAS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87.4±5.3)%和(96.4±2.8)%;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86.7±6.5)%和(96.7±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75.0±18.1min、140.0±40.7ml及85.0±25.2m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93.0±15.7min、230.0±35.5ml及160.0±43.5ml,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1、2、3周时的疼痛VAS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3.6±0.5、2.9±0.5及1.5±0.4分,后中入路组分别为4.9±0.6、4.1±0.6及2.8±0.4分,术后1周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3周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在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 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

    作者:张雪松;张永刚;肖嵩华;王征;陆宁;毛克亚;崔庚;徐辉;齐登彬;王岩

    目的:评价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对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单节段Bryan假体CDA与传统前路颈椎减压融合(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按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进入临床研究,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一组进行CDA手术,另一组进行ACDF手术,术后经1d、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及2012年6月的末次随访.其中CDA组32例、ACDF组35例完成了随访,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本组病例随访7.2~9.6年,平均8.8年.CDA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活动度1.20°~8.20°,平均6.35°±1.45°;32例患者中8例(25%)置换间隙发生异位骨化,其中2例(6.25%)置换节段丧失活动度;翻修3例,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2例因头侧跳跃间隙后方骨赘压迫脊髓;末次随访时置换间隙相邻的其他63个节段中22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8个加重2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ACDF组融合率100%,翻修3例,2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存在神经症状;1例因尾侧邻近间隙退变,压迫脊髓;其余67个相邻节段中34个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15个加重2级,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末次随访时CDA组的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16.83±3.12、1.17±0.41及1.96±0.51分,ACDF组分别为17.21±3.53、1.23±0.35及1.86±0.62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术后中长期可以保持一定活动度,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好于ACDF组,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

  • 经口咽入路枕骨髁螺钉置钉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林宏衡;夏虹;许俊杰;许国庆;何小华

    目的:探讨前路经口咽入路枕骨髁置钉的可行性及置钉的技术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共80个枕骨髁的CT数据(层厚1mm)进行三维重建.女17例,男23例,年龄19~63岁,平均38.7岁;均无上颈椎手术史;CT扫描证实上颈椎结构完整,无上颈椎解剖畸形、感染、肿瘤、骨折.于枕骨髁的前方选定3个进钉点(中间点、内侧点、外侧点),中间进钉点位于寰椎侧块中线与枕骨大孔前缘水平线相交处,中间进钉点向两侧旁开5mm作为外侧进钉点及内侧进钉点.分别于各个进钉点模拟置入直径3.5mm枕骨髁螺钉.螺钉尾端位于枕骨髁与枕骨大孔连接处水平.比较各个进钉点间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及外倾角的安全范围.对于临床上具备可行性的进钉点,间隔1°调整进钉角度,比较不同角度置钉时置钉成功率的变化.结果:外侧进钉点置钉成功率为100%,螺钉长度为13.5~21.6mm,钉道外倾角度小值为-19.5°~5.6°,大值为-8.1°~24.9°;中间进钉点分别为88.6%,16.3~24.2mm,-4.1°~29.7°,12.6°~34.2°;内侧进钉点分别为72.5%,20.4~27.0mm,16.3°~40.3°,27.2°~44.8°;3个进钉点之间在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间及外侧进钉点具备临床可行性,但没有固定的外倾角度可以满足所有螺钉安全置入,其中中间进钉点螺钉外倾20°达到大的置钉成功率68.75%,而外侧进钉点平行矢状面置钉时达到大置钉成功率80%.结论:经口咽前路枕骨髁置钉具备可行性,中间及外侧进钉点明显优于内侧进钉点,进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三维CT数据确定.

  • 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差异及其与剃刀背畸形的相关性

    作者:朱锋;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钱邦平;毛赛虎;孙旭;马薇薇

    目的:评估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异及其与剃刀背畸形的相关性,探讨两侧肋骨生长的差异性是否为继发性改变.方法:选取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Chiari malformation,SSCM)患者38例(SSCM组),年龄9~17岁(12.3±3.6岁),身高155.4±10.8cm,Cobb角26°~108°(44.9°±23.5°);顶椎位于T7~T9.另选5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作为对照,均为右胸弯,年龄10~18岁(13.7±2.6岁),身高157.6±11.5cm,Cobb角28°~102°(43.9°±17.2°),顶椎位于T7~T9.剃刀背畸形角(rib hump,RH)均使用Scoliometer测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方法(volume viewer workstation)测量所有患者凹凸侧12对肋骨的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顶椎区、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的长度,分析顶椎区肋骨的对称性及其与Cobb角和RH的相关性.结果:SSCM组患者顶椎区(顶椎、顶椎上一椎体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显著大于凸侧(P<0.01),而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2.7°±4.0°;AIS组患者顶椎区(顶椎上一椎体、顶椎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也显著大于凸侧(P<0.01),其程度与Chiari畸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1.9°±3.5°.顶椎区肋骨的不对称性与Cobb角大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SSCM组:r=0.562,P=0.001;AIS组:r=0.463,P=0.003);与RH亦呈显著相关性(SSCM组:r=0.373,P=0.01;AIS组:r=0.328,P=0.02).结论:SSCM患者主胸弯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不对称,且不对称程度和剃刀背畸形相关,其不对称性特征与AIS患者一致,其可能是脊柱侧凸在生长期发病后的继发性改变.

  • PV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文贵;吕锦瑜;孙建华;梁定;李志伟;王和生;郭山峰

    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方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8月来我院诊治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椎OVCF患者共72例,纳入标准: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完全吻合,年龄≥55岁,视觉疼痛评分(VAS)≥6分,病程在6周以内;排除标准:其他病变导致的椎体骨折或背部疼痛无法排除其他病变所致者,有中风、痴呆、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全身或穿刺局部感染者,椎体压缩75%以上者,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前瞻性分组,PVP组39例,行PVP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未骨折椎体CT值、骨折椎体数目、骨折椎体水平和治疗前骨折稚体压缩程度、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治疗后1周和1、3、6、12及24个月时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保守治疗组2例患者因止痛效果不佳而分别于治疗后2周、3周改行PVP治疗,数据纳入PVP组.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PVP组完成12、24个月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33、10例,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8、12例.治疗后1周PVP组的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周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VP组治疗后1周和1、3、6、12个月时的VAS、ODI评分均优于保守组(P<0.05);24个月时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VP组的无痛患者比例(9/10,90.0%)明显高于保守组(8/12,66.7%).PVP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分别出现1例1节和2例3节新发椎体骨折.结论:PVP和保守方法治疗胸腰椎OVCF均有效,但和保守治疗方法相比,PVP可快速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及生活质量.

  • 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及疗效分析

    作者:于凤宾;陈德玉;王新伟;陈宇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经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126例,男89例,女37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病程3d~7年,平均4.2年.骨化物在矢状面上范围涉及1~3个椎体.术中发现11例患者合并硬脊膜骨化,其中7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损(4例为硬脊膜撕裂,3例形成硬脊膜缺损);115例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中,4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中均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及生物蛋白胶封堵,术后采用常压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方法综合处理,观察患者脑脊液漏情况及转归.结果:11例术中硬脊膜破损的患者术后均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率为8.7%(11/126),其中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63.6%(7/11),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03%(4/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综合处理后,3例于术后3~5d内痊愈;8例患者切口愈合拔管后形成间隙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颈部环形加压包扎治疗,均于术后14~30d内痊愈,其中1例合并颅内感染,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痊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12.8个月,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持续性头痛等后遗症发生,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1.2%.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术中易发生硬脊膜损伤,术中一期修复极为困难,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以获痊愈.

  •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铿;黄霖;王鹏;唐勇;叶记超;沈慧勇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 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

    作者:张燕;阮狄克;张超;王德利;李海峰;吴剑宏;刘玥;王超峰;何勍

    目的:观察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对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寻找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约30cm,分离、纯化、培养WJMSCs;取人椎间盘髓核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取第三代稳定增殖的WJMSCs,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73/CD90/CD 105/CD34/CD45/HLA-ABC/HLA-DR.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WJMSCs,与髓核细胞以1:1比例进行混合,在6孔板中进行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WJMSCs为对照组.培养7d后利用高速流式细胞仪分选荧光标记阳性的WJMSCs,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Ⅵ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和多能聚糖基因的相对表达,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单独培养的WJMSCs作为对照,利用2-ΔΔCt方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变化.结果:WJMSCs原代细胞接种24h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1周后形成集落,2周时细胞融合达到9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73/CD90/CD1 05/和HLA-ABC(+),CD34/CD45和HLA-DR(-).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d后WJMS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Ⅰ型胶原、Ⅵ型胶原和多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通过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人脐带WJMSCs能够被髓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治疗修复退变椎间盘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兵奎;常巍;宋跃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SCI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建立一个合理、标准的SCI模型是进行SCI研究和治疗的前提.目前,SCI模型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和用途不一[1,2].笔者对目前国内外SCI模型制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汤志兵;杨惠林;陈康武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按照Meyerding提出的在侧位X线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5度:Ⅰ度,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的25%以下;Ⅱ度,25%~50%;Ⅲ度,50%~75%;Ⅳ度,75%~100%;V度,大于100%,完全移位[1].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Ⅳ度为重度滑脱,Ⅴ度为腰椎脱垂.对于重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现在多主张行360°融合手术,有利于增加融合率,减少手术失败率.然而对于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现就有关治疗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飞;陈智;魏显招;李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现今临床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SCI修复的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治疗、细胞移植治疗、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被广泛研究,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脐血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UCBCs)等,其中OECs以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笔者就OECs移植治疗SC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经椎旁肌入路复位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吴占勇;王少锋;魏运栋;吴华荣;孔建军;宋占峰;郝占元;苑乾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后方小关节突绞锁时,治疗相对困难.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均一期行后路经椎旁肌入路复位绞锁关节突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近期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后方小关节突绞锁,术前MRI发现和(或)手术中证实合并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排除标准:(1)牵引制动过程中绞锁关节突自动复位;(2)颈椎多节段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3)颈椎椎体爆裂骨折或椎板骨折致脊髓受压严重,需行后路椎板减压;(4)病程>4周陈旧颈椎骨折脱位.

  • 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作者:王岩

    人工髋、膝关节等大关节置换手术几乎逐步替代了各种关节融合性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那么对于颈椎椎间盘这种特殊的非滑膜关节性连接,是否可在实现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同时保持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手术的效果,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我国于2003年在亚洲较早开展了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并在这个背景下进行了中国地区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早期研究结果表明,置换椎间隙活动度保持在接近正常的屈伸活动范围,临床效果与传统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CDF)无明显差异.

  • 枢椎椎弓根复合体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

    作者:王建华

    经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接受的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目前已经与寰椎经"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一起,成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金标准".但由于枢椎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椎弓根的形态,置钉方法的认识仍有一定分歧.笔者曾于2007年撰文谈论枢椎解剖学椎弓根与椎弓根复合体的概念[1].这一观点早由Naderi[2]在2004年提出,现已基本得到同行认同.临床上,用于置钉的枢椎椎弓根是由椎弓峡部和枢椎侧块内侧份组成的复合体.其中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变异性是影响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向和置钉风险的主要因素[3~6].

  • 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程云忠;孟祥龙;海涌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国际腰椎研究学会、《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2年6月15~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专题演讲、病例讨论与壁报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现将大会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