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冯喜珍;张璐;邵红红

    目的 探索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河南三所中学98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家庭支持因子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且体验到了更强烈的消极情感.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较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 婴儿儿科症状检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初步探讨

    作者:任芳;张劲松

    目的 引进婴儿儿科症状检查表(BPSC),分析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取上海市代表性市区0~17个月30 d婴幼儿,回收有效量表302份.间隔2~4周的重测样本有30人.统计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结果 保留量表中的原有12个项目,确定了三个因子:生活规律、不灵活、烦躁,累计贡献率为55.80%.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49~0.78之间.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重测信度为0.77(P<0.01).BPSC总分与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评估简表BITSEA)的行为问题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01).结论 BPSC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0~17个月30 d婴幼儿社会情绪的评价.

  • 华南地区农村聋哑儿童孤独感、自卑感及其干预研究

    作者:张燕贞;张卫;王盈

    目的 了解聋哑儿童孤独感、自卑感现状并验证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与非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卑感量表对华南地区聋哑学校来自农村四到九年级学生163名进行测查,根据测查结果采用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与非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68名实验组被试进行8个月的心理干预,68名控制组被试进行开放式对照.结果 聋哑儿童的孤独感总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孤独感常模(P<0.01).聋哑儿童的自卑感及其孤独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819,P<0.01).干预后,干预组孤独感、自卑感得分降低且前后测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与非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对聋哑儿童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干预效果显著.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峰;杜亚松;周国权;谢红涛;李萍;李泽兵;周丹;张艳秋;肖维琴

    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家庭环境量表(FES)、一般情况问卷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家庭环境与学龄期儿童ADHD的关系.结果 ADHD组FES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亲密度(OR=0.55,P=0.004)、情感表达(OR=0.69,P=0.038)因子分高及儿童课外兴趣多(OR=0.51,P=0.000)是ADHD的保护性因素;母亲体罚孩子、家长陪同完成作业(OR=1.73,P=0.002)、儿童主要抚养人不是父母(OR=1.59,P=0.028)、与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OR=1.55,P=0.047)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ADHD儿童家庭存在亲密度低、儿童课外兴趣少、母亲体罚孩子等不良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ADHD发展有关,也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轨迹

    作者:樊越波;曹伟;黄丹

    目的 采用眼动技术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情绪面孔识别的眼动轨迹.方法 选取ASD和典型发育(TD)被试随机呈现QQ糖图片和5种情绪面孔图片,使用眼动仪记录眼动指标,考察ASD组和TD组在不同情绪类型和兴趣区域的眼动轨迹的差异.结果 1)ASD患儿对情绪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低于TD组儿童;2)相比TD组,ASD组更多的观看面孔非核心区,更少的注视嘴巴和眼睛;3)孤独症注视眼睛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对嘴部的注视与社交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1)ASD儿童具有与TD儿童相似的眼动模式,但是注视时间更短;2)ASD以注视嘴部作为完成社交相关任务的补偿策略.

  • 青少年性健康行为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作者:张月珍;骆俊宏

    目的 旨在针对青少年性健康行为的内涵,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化测量青少年性健康行为量表.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386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7.2±0.62)岁参与研究,采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结果 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的正式量表共20个条目、4个因子(因子1使用保险套、因子2预防接触体液、因子3性自我效能、因子4避免危险行为),可解释变异量为58.75%,表示量表整体模式的基本适配度较好;而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介于0.802~0.901,总体系数为0.882,表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论 构建的青少年性健康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结构效度与信度,适用于青少年性健康行为的使用.

  • 经颅微电流刺激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对照研究

    作者:吴传军;陈燕惠

    目的 比较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和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例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Ⅳ-TR)关于儿童TD中慢性抽动障碍(CTD)或Tourett综合征(TS)诊断标准.共有69例汉族TD患儿入组,其中CTD 38例,TS 31例,年龄在5~16岁.随机分为CES组(n=35例)和阿立哌唑组(n=34例),分别给予CES与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疗程为4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从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YGTSS总分得分均下降,在治疗2周末CES组YGTSS减分率为(17.91±10.44)%,阿立哌唑组YGTSS减分率为(28.60±12.99)%,两组的YGTSS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S组下降率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在治疗4周末时CES组的YGTSS减分率[(33.03±19.65)%]也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52.79±22.87)%](P<0.01).治疗4周后,CES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5.71%和76.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S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14.29%和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ES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效,其疗效虽劣于阿立哌唑,但其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选择.

  •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神经传导状况的研究

    作者:杨志英;薛波;荆丽;李林蔚;何恒霞;陈向丽;路俞群;王芹;方旭忠

    目的 定量评估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与正常儿童间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的差异状况.方法 采用感觉电流阈值(CPT)评估法,对128例SID儿童和96例正常儿童的双侧三叉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粗有髓鞘纤维(Aβ)、细有髓鞘纤维(Aδ)和无髓鞘纤维(C)进行2 000、250 Hz和5 Hz三种不同强度的感觉电流阈值测试.结果 1)SID儿童感觉异常情况:三叉神经的感觉异常率高(左侧63.28%,右侧72.66%),左右两侧的三叉神经与正中神经在2 000、250Hz和5 Hz三种强度下的感觉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腓浅神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儿童不同部位CPT的差异:SID儿童在正中神经、腓浅神经2 000 Hz、250 Hz的CPT较正常儿童高,两者在2 00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统得分与CPT的相关性:SID儿童的感统得分与不同部位2 000 Hz、250 Hz的CPT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较,SID儿童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存在异常,以粗有髓鞘纤维(Aβ)和细有髓鞘纤维(Aδ)更为明显.

  • 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医教结合试点研究

    作者:王瑜;马士薇;陈佳英;姜莲;何琳;郑小斐;崔文彬;于广军

    目的 通过医教结合试点研究,向教师、家长普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知识,教授教师、家长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提高ADHD的知晓度,提高ADHD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缓解率.方法 在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按照学校大、中、小3种规模进行分层抽样,每一层随机抽取规模相当的2所小学,一所做对照,另一所做干预,即在上述两个区内各抽取6所学校,共12所,对其中一到三年级的全部小学生进行ADHD筛查,共调查小学生5 326名.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初筛阳性,由调查员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家长带患儿到指定医院复诊,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试点区ADHD学生实施学校干预项目,内容包括课堂行为干预,学习技能辅导,同伴互助以及学校家庭定期沟通,每日报告卡制度等;同时开展家庭干预项目,由父母进行观察和督导.使用SNAP-Ⅳ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和医教结合干预6个月后功能评估.结果 培训前认为ADHD是一种疾病的教师为45.4%,家长为30.2%;培训后教师为73.1%,家长为59.3%.培训前认为ADHD需要药物治疗的教师为32.6%,家长为20.2%;培训后教师为57.3%,家长为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用药依从性好者干预组为68.7%,对照组为34.4%;6个月后缓解率干预组为59.6%,对照组为31.1%.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长培训、教师培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治疗缓解率的因素依次为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年龄、就医距离.结论 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家长、教师对ADHD的知晓度,对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缓解率也有显著提高.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与血液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肖鸽飞;赵艳玲;陈强;胡玲玲;周玉球;周翔;李桦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血液微量元素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从营养学角度为改善ADHD患儿的社会功能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eis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WFIRS-P)对144名ADHD儿童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检测血液铜、锌、钙、镁、铁、磷、铅的浓度,并计算铜/锌比值,然后对WFIRS-P量表评分与各微量元素水平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t检验分析,ADHD患儿血清锌离子(P<0.05)、镁离子(P<0.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的其余各元素及铜/锌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的浓度变化与患儿的冒险活动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元素与ADHD儿童的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等社会功能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锌、镁元素可能是ADHD儿童的保护因子,铁元素对ADHD儿童的冒险活动具有影响,微量元素的失衡将对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 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赵连俊;吴国兰;葛微;李朝君;李晶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士2.38)策略得分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 父母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变化及与孤独症儿童干预成效的关系

    作者:章丽丽;刘毅梅;吴燕玲;魏艳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变化及与儿童干预成效的关系.方法 对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40名孤独症儿童及其父母80名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的评估,并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对上述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复评.结果 孤独症儿童ABC、CARS复评得分明显低于初评得分(P<0.01);父、母PLOC初评、复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PLOC总分、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母PLOC总分、因子1、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成效显著,但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显著问题,并对干预成效产生影响.

  •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红英;汤银霞

    目的 了解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铜陵市11所幼儿园2408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2 184份.SDQ困难总分和5个因子异常检出分别是252人(11.5%)、1 052人(48.2%);男童的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组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有:父亲吸烟半包以上、性别是男童、胎儿窘迫、非核心家庭.母亲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儿童年龄越小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风险越大.结论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 青少年对双亲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认同机制研究

    作者:邹敏;孙宏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对双亲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认同机制.方法 采用自编的体育态度与行为问卷对山东省普通中学的青少年及其双亲进行调查,有效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 对青少年的体育态度预测效果较为显著的变量为父亲的体育认知评价(Beta=0.757,t=12.065,P<0.01)与母亲的体育情感意向(Beta=0.154,t=2.461,P<0.05);对体育态度具有显著预测效应的变量,男生为父亲的体育态度(Beta=0.473,t=2.019,P<0.05),女生为母亲的体育态度(Beta=0.538,t=2.723,P<0.01);对体育行为具有显著预测效应的变量,男生为父亲的体育行为(Beta=0.382,t=2.337,P<0.05),女生为母亲的体育行为(Beta=0.332,t=2.790,P<0.01).结论 青少年更为认同同性别双亲的体育态度与行为.

  • 北京市城区儿童祖辈-父母共同养育社区干预研究

    作者:李东阳;王争艳;朱雪娜;梁爱民

    目的 研究社区亲子关系干预措施对北京市城区祖辈-母共同养育质量的作用,为开发适宜社区应用的婴幼儿心理保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选取北京市海淀、石景山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11月龄儿童203名,按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儿童定期体检中对家长个体化技能指导和咨询,并每月1次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对照组儿童及家庭仅接受常规儿童健康检查与指导.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家庭祖辈-父母共同养育情况.结果 两组家庭祖辈与父母缺乏育儿沟通和养育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研究组家庭中祖辈对母亲的情感支持程度(P<0.01)和配合度更高(P=0.046);研究组中祖辈和母亲存在养育分歧(P=0.046)、以及祖辈在儿童面前说母亲坏话的家庭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 社区亲子关系干预措施对提高共同养育者在育儿过程中的配合度、减少养育分歧、减少损害亲子关系发展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共同养育其他维度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促进亲子关系干预策略.

  • 中文版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信效度初探

    作者:姜恋;周英;汪国成;杨芷;袁乐欣;唐秋碧

    目的 修订、引进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偏见量表(BTCWPABDS),并评价其在我国的信效度.方法 对英文版BTCWPABDS进行系统评价和翻译,应用中文版BTCWPABDS对415名医务人员、教师及其他社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修订后中文版BTCWPABDS包含20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76(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两个因子,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26~0.66(P<0.05),两个因子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1、0.6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因素模型拟合良好:NFI=0.84,IFI=0.93,TLI=0.90,CFI=0.93,x2/df=1.67,RMSEA=0.048,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 中文版BTCWPABD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评不同人群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的偏见态度的评估工具.

  • 女性青少年童年期情感忽视状况及其与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联

    作者:于卜一;陈晶琦;金怡晨;赵晓侠;冯亚男

    目的 了解女性青少年童年期情感忽视状况及其与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儿童情感忽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对同意参与本研究的北京市某大专二年级女生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826名女生中,有24.8%报告童年期曾有过被情感忽视的经历.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一般人口学特征后,与没有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的女生比较,童年期有过情感忽视经历的女生出现抑郁、自杀意念、计划自杀、斗殴、饮酒醉过、吸烟、饮食行为异常等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相对危险性增加.结论 童年期情感忽视是女性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关注儿童情感忽视的预防,减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 西藏萨迦县0~7岁藏族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杨祺;张颖;朱国伟;徐秀

    目的 了解西藏萨迦县7岁以下藏族儿童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西藏萨迦县7岁以下儿童进行身高(身长)、体重测量及健康检查,并在6月~6岁儿童中随机选择部分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其贫血状况.以WHO儿童身高、体重参照值为标准评价营养不良状况,并以其推荐的贫血标准,校正海拔高度后来诊断贫血.结果 调查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30.31%,低体重率为28.87%,男童生长迟缓率及低体重率均高于女童,按年龄分析,1~2岁年龄段幼儿患病率高;贫血的患病率为48.22%,男童与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析,0.5~1岁年龄段婴儿患病率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调查地区7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及贫血情况普遍,今后应重视藏族儿童的科学喂养知识宣教及儿童保健,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成然;班博;张梅;孙海玲;李萍;王娜;邵倩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短期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HD患儿,分别于rhGH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检测血清FT3、FT4、TSH,并由专人用同一量具测量身高、体重,计算生长速率(GV)和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治疗3、6个月后FT3水平、FT3/FT4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FT4、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6个月后Ht、HtSDS、G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3)治疗前后整体的FT3、FT3/FT4比值与GV、HtSDS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rhGH治疗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血清FT3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于促进GHD患儿追赶生长.

  • 广州、佛山两地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及自我保护行为调查研究

    作者:孙秉玺;黄佩娣;赵梦珠;姚妍;周璇

    目的 了解广州、佛山地区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其面对暴露时的自我保护行为.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龄期儿童二手烟暴露及自我保护行为问卷,对广州、佛山两地共385名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2%的小学生曾经尝试过吸烟,且男童显著高于女童(x2=9.269,P=0.002);46.8%的学龄期儿童与1个或以上的吸烟者同住,且42.6%的吸烟者每天吸烟;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的来源除了家庭成员,还有客人,其中29.3%学龄期儿童在调查前一个月内曾暴露在客人的二手烟中,42.6%的家人会主动提供香烟给客人;暴露的场所除了家庭室内还有私家车;但90%以上的学龄期儿童不认可吸烟行为,且认为二手烟对自身有害;面对二手烟暴露,98.8%学龄期儿童会采取主动或者被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并且其中大部分会尝试劝家人戒烟,而女童更倾向于劝解家人戒烟(x2=7.161,P=0.012).66.7%的吸烟家长被儿童劝解戒烟后会有积极的改变,其中有8.8%学龄期儿童报告吸烟者戒烟了.结论 广州、佛山地区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儿童对被动吸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性别方面需要针对性的指导.控烟工作应注意将儿童与家长结合起来,共同创建无烟家庭.

  • 上海长宁区低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特征分析

    作者:李玉华;胡嘉;夏庆华;钮春瑾

    目的 了解上海长宁区低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现状及特征,为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长宁区2所小学1~2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结果 低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率为83.50%.设备类型以平板电脑和职业能手机为主,使用场所以家中为主,平均使用年限为2年.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以1h以内为主,周六、周日以2h以内为主,休息间隔以不定时经常小休和1h休息1次为主.使用目的以玩游戏和查阅学习资料为主,不同性别学生使用目的存在差异(x2 =22.323,P<0.001).使用安排方式以与家长灵活协商或固定时间内使用为主,不同年级学生使用安排方式不同(x2=13.489,P=0.004).智能移动设备成瘾倾向率为1.89%,男生高于女生(0 =7.672,P=0.006).结论 上海长宁区低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相当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

    作者:尤嘉;王素卿;王瑾;杨小艳;吴俊亚

    目的 探索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以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以西安市莲湖区和碑林区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项目点,调查项目点内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出生的所有常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共303人.根据知情同意将144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44/303)设为研究组、随机选取52名同期出生、同社区居住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瘫、运动发育落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率,对比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结果 研究组144例GESLL测评(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ale,GESLL)异常54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阳性10例,脑瘫(痉挛型)2例,运动发育落后11例.对照组52例GESLL测评异常3例,1例诊断为运动发育落后,无脑瘫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例.两组GESELL各能区分值比较:研究组各能区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有高风险出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加强发育早期的监测对预防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 深圳市宝安区3~17岁儿童行为问题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韩煊;王春丽;詹轶;洪琦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3~17岁儿童多动症状、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本地区开展儿童多动症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6月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455名3~17岁儿童完成《Conners氏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ADHD评定量表(Ⅳ)》筛查,对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行为问题依次为学习问题(8.32%)、心身问题(4.88%)、品行问题(2.13%)、多动指数(1.92%)、冲动多动问题(0.82%),焦虑问题(0.21%).女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4.74%)高于男童(3.57%);6~8岁儿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高(4.74%);男童多动症状和冲动症状得分异常率(3.16%、4.26%)高于女童(1.17%、1.65%)(P<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出现有其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特点,6~8岁是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多动症症状的高峰阶段,女童常见学习问题,男童多动症状、冲动症状多见,可根据性别、年龄特点进行防治.

  • 64例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病因及疗效分析

    作者:柯海娟;唐久来

    目的 分析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的主要病因和早期综合干预疗效,以及判断其神经行为发育预后情况.方法 33例住院进行综合性干预的GDD患儿为综合干预组,31例未住院进行综合性干预,仅指导家庭干预的患儿为对照组.分析其病因,结合不同病因设计个体治疗方案,并在干预前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DQ)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综合干预组患儿DQ为(72.20±15.5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9.98±14.61)和对照组的(62.51±13.95),干预组疗效评估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HIE、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和新生儿窒息是GDD的常见病因.单致病因素所致GDD患儿的DQ发育优于多致病因素GDD患儿.结论 综合性早期干预,结合病因设计个体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GDD患儿的DQ,改善其预后.加强围生期保健,对防治GDD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出生后智力与运动发育的研究

    作者:李荣;陈银花;高修成;赵卫华;田国英;李晓南

    目的 研究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智力运动发育水平,用于孕期优生优育的指导和发育异常患儿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方法 对孕期诊断为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的患儿进行随访,采用儿童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智力运动发育水平.结果 72例孤立性侧脑室增宽儿童中37例(51.4%)智力发育指数MDI≥80,27例(37.5%)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80.57例妊娠末期侧脑室扩张未消失的儿童16例(28.1%)智力发育指数MDI≥80,18例(31.6%)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80.15例妊娠末期侧脑室扩张逐渐消失的儿童11例(73.3%)智力发育指数MDI≥80,10例(66.7%)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DI≥80.68例轻度侧脑室增宽儿童智力发育指数78.86±19.663,神经运动发育指数72.40±18.579.10例单侧侧脑室增宽儿童智力发育指数86.10±11.836,神经运动发育指数81.40±14.804.4例重度侧脑室增宽儿童智力发育指数<50,神经运动发育指数<50.轻度侧脑室增宽、单侧侧脑室增宽与重度侧脑室增宽的儿童智力发育指数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侧脑室增宽与单侧侧脑室增宽的儿童智力发育指数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儿童的智力发育指数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均低于健康儿童的平均水平.结论 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智力发育指数和神经运动发育指数均低于健康儿童的平均水平,且重度侧脑室增宽儿童出现了明显的发育障碍.今后应加强此类胎婴儿的监测,争取早期发现和治疗.

  • 孕妇营养状况与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关系

    作者:邱婷;卫雅蓉

    近年来随着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学说(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官内环境对子代早期发育以及疾病发生的重要性.本文就孕期营养状况,包括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以及孕期微量营养素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发现孕期营养状况与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关系,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儿童抑郁障碍的执行功能特点

    作者:黄懿钖;周洋;陈一心;谢世平

    执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功能.在有关儿童抑郁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特点的神经心理学特点研究中,国外大都关注于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抑制反应,定势转换功能,语言工作记忆和语言流利度等相关执行功能的问题,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而国内目前这方面研究尚未广泛开展;在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国内外研究发现儿童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包括前额叶,眶额叶,前扣带回的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异常,推测这些异常可能是其执行功能受损的生理基础.本文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国连;王惠梅

    分离性焦虑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的分离性焦虑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就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评估和诊断以及干预治疗进行了综述.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磁共振波谱分析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改智;杜亚松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刨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采用MRS可以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内可能存在的生化物质改变,为孤独症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本文对孤独谱系障碍的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进行综述.

  • 事件相关电位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庄妍;庞伟;黄昕艳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许多的儿童神经心理疾病伴随着认知障碍,因此,找出能够敏感评估儿童认知功能的方法对其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作为一种客观、敏感反映认知功能的电生理指标,可能成为研究患儿认知功能的更好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概括ERP对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结果,阐述ERP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 婴儿过度哭吵

    作者:李斐

    婴儿过度哭吵是婴儿生后前三个月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多数良性自限,但过度啼哭仍会导致家长焦虑.关于其病因机制方面可以从神经系统损伤、生物钟调节失衡、气质、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几个方面讨论.过度啼哭一般自限,临床医生需帮助父母明确婴儿啼哭的含义,消除误解,缓解焦虑,部分患儿通过改变体位可改善啼哭症状.

  • 丰富环境对孕期慢性应激所致子鼠学习能力影响的干预机制研究

    作者:关素珍;张丽;刘继文

    目的 从子鼠海马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变化,来探讨丰富环境对孕期慢性应激子鼠学习能力的干预机制.方法 建立孕期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采用丰富环境干预子鼠,利用水迷宫和y-迷宫测定子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中NF-κB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母鼠皮质酮增高,提示模型组大鼠处于应激状态.丰富环境后,子鼠血浆皮质酮降低(P<0.05);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和跨平台次数、y-迷宫中所需的训练次数和正确反应率情况均转好(P均<o.05);模型子鼠组海马NF-κB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 丰富环境可以提高孕期受到应激因素影响的学习能力,与血浆皮质酮降低及海马NF-κB升高有关.

  • 音乐训练对5~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影响

    作者:李文辉;索长清;但菲;周婷婷

    目的 为了揭示音乐训练是否对幼儿语音意识产生影响,为促进幼儿汉语语音发展提供新的办法与指导.方法 选用《语音意识与文字意识评估测试》对40名5~6岁幼儿进行测验.结果 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幼儿比未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幼儿语音意识发展水平更好;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幼儿的文字意识发展水平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幼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训练能促进幼儿的语音意识发展,音乐训练却不能影响幼儿对文字意识发展.

  • 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雪妍;王敏;姜春明

    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又称为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性腺发育滞后-肥胖综合征,是在1956年由Prader等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生是由于15q11-q13的特殊结构及该区的遗传印记造成的[1-2].目前国内报道新生儿的PWS病例比较少,误诊及漏诊率也较高,故结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PWS患儿对该病的临床特征、染色体异常、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 儿童早期养育环境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作者:何守森

    1 儿童早期养育环境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是一定先天条件与后天发育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广义上说,环绕个体的一切外在都是发育环境,既包括自然、物质环境如地理空间、光照、空气、饮水、气候、营养供应等,也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如家庭构成、养育方式、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自然、物质条件固然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但与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直接而密切相关的是心理、社会环境,也就是本文要论及的儿童早期养育环境.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