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厌恶延迟研究

    作者:杨斌让;陈楚侨;李建英;彭刚;张玲玲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动机水平的延迟厌恶功能特征.[方法]运用两种选择延迟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延迟厌恶测试,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总体发现,两组儿童在延迟厌恶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选择延迟任务1中选择等待30 s后得到"2分"的圆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儿童,而选择等待2 S后等到"1分"的圆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儿童(P=0.013),其反应时也明显长于后者(P=0.027),控制FIQ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DHD儿童倾向于选择等待时间短而得分低的任务;在选择延迟任务2中两组儿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延迟厌恶;延迟厌恶可能是ADHD的发病机制之一.

  •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蓉;杜琳;刘伟佳;林琳;吴家刚;刘伟;张维蔚;静进

    [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 全身运动评估和听觉诱发电位在脑瘫儿童预测中的意义

    作者:龚春丹;杨红;史惟;王艺;邵肖梅;Christa Einspieler;王卫平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出院后在新生儿科和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记录GMs,并行BAEP检查,根据2005年发布的国际脑瘫诊断定义至少在1周岁以上时在临床上进行脑瘫的诊断,作为严重异常的神经学发育结局.统计分析各方法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共随访27名高危新生儿,其中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GMs预测脑瘫敏感度87.5%,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94.1%;BAEP预测脑瘫敏感度75.0%,特异度36.8%,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77.7%,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听阈增高及潜伏期延长.[结论]GMs对后期神经发育结局能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尤其对于脑瘫的预测价值相当高,综合运用GMs、BAEP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 早产儿脑性瘫痪258例临床研究

    作者:侯梅;孙殿荣;单若冰;隋晓峰;王珂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瘫的高危因素、脑瘫类型、运动障碍程度、影像学特点及共患病情况.[方法]专科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脑瘫患者,详细记录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因素;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估运动障碍程度;常规进行智力评测、眼科学检查、语言能力评估,怀疑听觉障碍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行听力阈值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产儿脑瘫以痉挛型多见(占77.13%).痉挛型双瘫和偏瘫的GMFCS水平好于不随意运动型、四肢瘫和混合型(F=4.362,P<0.01).不同脑瘫类型和GMFCS水平的患儿共患病明显不同.占65.89%患儿影像学呈现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见于各种类型但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多,早期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分型和预后预测.[结论]认识并掌握早产儿脑瘫的运动学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伴发障碍,对于病因学研究、综合康复管理都极端重要.

  • 痉挛型脑瘫儿童伴随症状与瘫痪类型及功能的关联研究

    作者:朱默;史惟;杨红;吴毅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常见伴随症状与瘫痪类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2008年2月-2010年9月间加入scpchild脑瘫登记与系统管理数据库的大于4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共计172名,其中男109例,女63例,平均年龄8.0岁,分析瘫痪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与常见伴随症状(癫痫、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言语障碍)的关系.[结果]偏瘫和四肢瘫儿童的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瘫,双瘫、四肢瘫儿童的视觉障碍明显多于偏瘫,四肢瘫儿童的言语障碍明显多于偏瘫和双瘫.四肢瘫儿童伴发多重障碍明显多于双瘫和偏瘫,GMFCS分级越高伴发多重障碍的发生率也越高,GMFCS分级Ⅰ~Ⅲ级较Ⅳ~Ⅴ级的脑瘫儿童伴随症状明显发生较少.[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伴随症状的发生率与脑瘫类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有关,在重症脑瘫儿童中伴发多重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81例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对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四美;龚群;张改巧;张凤玲;陈孙敏;何琳;刘峰;崔瑞华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儿童孤独症在行为异常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1例儿童孤独症进行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两组,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增加听觉统合训练干预,对患儿行为异常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对两组行为异常症状包括对某些信息敏感、玩耍方式奇特、厌恶学习、注意力涣散、回避眼光接触、缺乏模仿性动作等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玩耍方式奇特、缺乏模仿性动作、缺乏想象性游戏方面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训练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部分异常行为,并有肯定的疗效.

  • 健康新生儿的失匹配负波研究

    作者:高延;洪琦;罗小杏;徐惠连;姚小芳;靳艳;蒋滔滔;卓秀慧;卢光进

    [目的]研究健康新生儿失匹配负波的各指标及分布规律,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证据.[方法]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对随机选择的56名产后2~3 d内健康新生儿进行声刺激,标准刺激和偏离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纯音,二者概率比为4:1.[结果]56名足月新生儿有35名出现失匹配负波,主要分布在额区,潜伏期在F3、F4、Fz点分别为(234±50)、(248±51)、(239±45)ms.左右半球(150~450)ms时间窗平均振幅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新生儿可诱发出失匹配负波.

  • 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作者:崔乃雪;曹枫林;李玉丽

    [目的]探讨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的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东、中、西部6个城市、12个农村的954名农村青少年,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青少年逆境调查问卷和一般信息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无逆境组、单一逆境组、累积逆境组(逆境数量≥2)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50%、13.84%、79.66%;考试紧张焦虑、父母物质滥用、目击交通事故等逆境报告率较高,分别为51.99%、34.59%,33.1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逆境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0.05;χ=20.17,P<0.01);累积逆境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显著高于单一逆境组和无逆境组(P<0.05或d<0.01);逆境的数量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x=0.07~0.23,P<0.05或<0.01),与亲社会行为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x=-0.13,P<0.01).[结论]青少年逆境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逆境种类的增加,情绪行为问题加重;但逆境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 母孕期饮酒行为现状及对其子女认知行为影响的初步调查

    作者:高鸿;赵杉;王亚莉;朱明宇;李晶晶;沈伟利;谢东

    [目的]初步调查江西某地区母孕期饮酒的现状以及饮酒行为对其后代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3月以江西省某市育龄妇女为抽样调查人群,采用自编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46.8%被调查妇女承认曾经在孕期中有饮酒行为.在饮酒的种类当中以酒精含量小于10%的酒类饮品为主;饮酒的频率以每周少于1~2次居多;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大多低于5 g.在出生前有酒精接触(母亲在孕期饮酒)的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检出率增高,而且出生前酒精接触量大的儿童,其行为异常的检出率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也增高.[结论]中国孕期妇女不论是在饮酒的频率还是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都明显低于国外妇女;孕期饮酒即使是低剂量饮酒与日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昆山地区12月龄幼儿气质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孙惟;吕冠明;周春琴;罗晓明;严菊花;杨国强

    [目的]了解昆山地区12月龄幼儿气质类型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3岁幼儿气质问卷(CTTS)对738名在昆山市妇幼保健所门诊常规体检的12月龄幼儿进行气质测评,并用自行设计编制调查表对气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幼儿气质类型构成比以中间偏易养型(56.10%)和中间偏难养型(31.44%)为主,各气质类型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幼儿间活动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持久性、注意分散以及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生育年龄、母亲学历、母亲孕期看电视时间、看护人、看护人态度、看护人文化程度以及看护人性格等多种因素对幼儿气质维度有影响.看护人文化程度高、家庭月收入相对低家庭易养型幼儿比例高;父亲文化程度高、父亲不嗜好烟酒以及看护人态度严家庭中间偏易养型幼儿比例高;母亲生育年龄小、胎龄大、人工喂养以及母亲为干部家庭幼儿中间偏难养型比例高;母亲生育年龄大、孕期容易恐惧、母孕期每天睡眠时间偏少以及有孕期合并症记录家庭幼儿难养型比例高;父亲嗜好烟酒家庭幼儿启动缓慢型比例高.[结论]昆山幼儿气质类型以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占多数,活动水平存在男女性别差异,部分气质维度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多因素综合作用影响昆山幼儿气质.

  • 深圳市1252名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刘国艳

    [目的]探讨深圳市1~3岁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各区幼托机构1252名1~3岁幼儿,采用自拟社会人口学问卷及<中国城市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CITSEA)进行调查.[结果]1)被试外显、内隐、失调行为及社会能力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90%、7.4%、11.9%及8.8%.深圳市与国家14城市幼儿前期社会性发展问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幼儿社会能力、强迫行为及注意力等随年龄增大而增强;3)女童除外显行为低于男童,内隐行为及社会能力发展均高于男童;且除失调行为外,男女童外显,内隐行为及社会能力问题偏离程度均存在性别差异;4)父母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主要抚养人等因素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关.[结论]深圳市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其独特性;父母良好的行为、抚养方式及亲子互动关系均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 新生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杨晨皓;高路;周晓红;卢淑杰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泪囊炎的病原学检测,了解其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新生儿泪囊炎的患者.采取泪囊区挤压获取脓性分泌物,共送检标本220份,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泪囊炎致病菌检出率为91.4%(201例).G-菌93株(44.7%),检出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0.1%)和流感嗜血杆菌(9.6%).G+菌110株(52.9%),检出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12.5%)、草绿色链球菌(11.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1%).真菌5株(2.4%).G-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敏感,敏感率分别是93.5%和90.3%;G+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为敏感,敏感率分别是91.8%和90.0%.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均低.[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患者致病菌中,G+菌检出率略高于G-菌,两者均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敏感.

  • 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

    作者:许少琼

    [目的]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cDevitt SC教授编制<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许多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和维度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育儿者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为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热性惊厥对儿童持续性注意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石冰心;赵亚茹;姜淑萍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有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史、30例有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史和30例无热性惊厥史的儿童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FS组综合注意商数为83.000±23.199、视觉注意力商数为83.167±23.878、视觉一致性商数为92.250±16.103、视觉警醒商数为79.000±27.330、听觉警醒商数为77.167±29.652和视觉集中商数为95.417±10.975,而正常对照组的上述结果分别为98.947±14.905,99.632±14.359,105.605±12.684,96.895±16.097,95.632±19.462,和104.947±10.44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S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注意力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FS组与SFS组仅听觉警醒商数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项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型热性惊厥儿童存在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单纯型热性惊厥儿童不存在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

  • 8~11岁注意缺陷多动男童的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邹华;吴媛;周长虹;匡桂芳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男童的行为问题、父母的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ADHD男童30例和正常对照男童30例,由其父母分别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父母应付方式问卷.[结果]ADHD组的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母亲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父亲解决问题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总粗分与母亲解决因子呈负相关,母亲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解决因子分呈负相关,与父亲退避和合理化呈正相关.[结论]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时需同时对父母进行指导,进行综合治疗.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蒋春英;李亚杰;陶丽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GM1治疗组(GM1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0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T检测值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比较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药物治疗7 d后抽血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1)治疗后CT检查值,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5);治疗一疗程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出生后28 d GM1组明显高于常规组(t=3.57,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疗程、出生后28d NBNA评分较前有明显改善,且GM1治疗组优于常规组(t=2.01,P<0.05);2)GM1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GM1组与常规治疗组后血清浓度MMP-9较前明显降低,其中GM1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GM1在HIE患儿早期应用可稳定神经元细胞膜,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少MMP-9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及足运动情况调查

    作者:王玉霞;张进华;兰爱芳

    [目的]调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及足部运动情况.[方法]采用足印法、目测法,对天津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56例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检查,对扁平足罹患率及程度、足跟骨内外翻及足拇趾内外翻、足踝及足趾能否跖屈和背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名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共获得106个患足足印、目测检查106只患足.扁平足发病率为100%,扁平足程度轻度0.00%、中度2.83%、重度97.17%,足跟骨内翻0%、正位0.94%、外翻99.06%,足踝能跖屈100%,足踝能背屈0.94%,足趾能跖屈100%,足趾能背屈16.98%,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足拇趾内翻0.94%、正位5.66%、外翻93.40%,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高,足部运动差,足跖屈肌痉挛及挛缩是致痉挛性脑瘫患儿足部异常的主要因素.康复治疗中应重视足部问题.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儿童血铅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辛晓昱;吴媛;冀永娟;周长虹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儿童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62例ADHD儿童和同期在儿保门诊进行体检的181例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HD儿童的血铅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血铅水平(P<0.01).ADHD儿童中男童的高血铅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阶段铅中毒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与儿童高血铅水平相关,积极开展儿童防铅工作对ADH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舌针加综合干预治疗孤独症疗效分析

    作者:李玲;焦云;刘李燕;黄翠

    [目的]观察舌针加综合干预对治疗孤独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狐独症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狐独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满半年后分别进行心理教育量表评估,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组舌针加综合干预.[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模仿、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和发展分数上较对照组进步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针加综合训练可提高孤独症患儿疗效.

  • 362例活产新生儿出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梓文;刘桂英

    [目的]了解活产新生儿的生产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合并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安贞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其生产方式、出生体重、身长;有无合并症及窒息复苏抢救措施等资料.[结果]362例新生儿中,剖宫产:227例(62.71%),侧切分娩:99例(27.35%),自然分娩:26例(7.18%),产钳助娩:10例(2.76%).平均出生身长:(49.92±1.52)cm;平均出生体重:(3376.24±465.20)g.巨大儿37例(10.22%),早产28例(7.73%),低体重儿16例(4.42%).新生儿合并症:脐带异常70例(19.34%),胎儿窘迫68例(18.78%),羊水污染51例(14.09%),窒息18例(4.97%),新生儿畸形14例(3.87%),肺炎14例(3.87%),脓疱疹14例(3.87%),红细胞增多症2例(0.55%).1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均给予正压人工呼吸,其中3例(16.67%)行气管插管,给予胸外按压5例(27.78%),应用药物6例(33.33%).[结论]新生儿出生状况中,剖宫产率居高水平;新生儿体重偏高,巨大儿比例增多;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正压人工呼吸是首要措施.

  •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追踪观察

    作者:张德甫;冯彩英;胡巧云

    [目的]追踪观察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组38例,以参加亲子俱乐部为主要形式接受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1年;对照组41例,仅接受常规系统保健.收集两组婴儿6个月至4岁期间的身高、体重、Hb和心理发展测定结果.[结果]实验组儿童心理、智力发育的各项指标历次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4岁时实验组的发育商为105±12,智力指数为106±6.身高、体重、H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对儿童心理智力发展的良性影响具有持续性.

  • 孕期低水平铅暴露与儿童发育行为学的关系

    作者:许敏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使血铅水平在10μg/L以下,也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故目前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再认为10 μg/L为儿童血铅水平的安全阈值.由于胎儿神经系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损害逐步受到重视,本文就孕期低水平铅暴露与儿童发育行为学的关系进行综述.

  • 儿童居家安全研究进展

    作者:薛美琴;厉瑛

    本文通过对家庭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因素、针对家庭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儿童居家安全的现况及特点,呼吁应加倍重视儿童的居家安全,进一步扩展并加强国内在儿童意外伤害领域的研究,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一个科学安全的家庭环境.

  • 高危儿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进展

    作者:洪琦

    高危儿脑损伤所致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原发病、严重程度、月龄有密切关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表现出来的.早期识别其特征性的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是实现高危儿伤而不残,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发育障碍儿童,除了传统的干预和康复治疗,音乐疗法和经颅磁刺激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和广阔的治疗前景.

  •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惠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存在特异性的反应模式,韦氏智力测验作为智力测试领域里权威,世界上应用广泛的智力个别测试,为ASD的认知评估以及临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本文就韦氏智力测验各版本(Ⅱ,Ⅲ,Ⅳ)应用于ASD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ASD的认知特点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分析及干预策略探讨

    作者:林云强;赵斌;张福娟

    刻板行为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其行为表现形式较为多样,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等尚未定论.文章在对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干预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 脑瘫儿童康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者:杨红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脑瘫康复系统管理体系和良好的预防与支持系统.我国每年新增脑瘫儿童约4万名,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康复干预和科学系统的康复管理可以显著缓解脑瘫患儿的残障程度.国务院目前已将脑瘫等儿童康复工作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为促使广大脑瘫儿童及其家庭获得有效、便捷和经济的康复服务,提高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我国各地急需建设众多的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上海市脑瘫儿童康复管理规范>的研制成功,聚焦于当前脑瘫儿童康复领域内的急需,将填补我国在此领域内的空白,适用于各类提供脑瘫康复服务的机构,将为全国范围内尽快普及并推动科学合理的脑瘫儿童专病康复提供参考.

  • 脑性瘫痪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探讨

    作者:刘振寰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脑瘫的发病率也因产科技术及新生儿抢救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有所上升,这显得脑瘫康复工作艰巨而重要.欧美等国家已有相对完善的现代康复方法,而我国对脑瘫康复的研究起步较晚,面临着康复团队人员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因此,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康复研究进展对脑瘫中西医结合康复进行探讨.

  •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不同脑区p16和Bcl-2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亚乐;李占魁;李瑞林;黄绍平;周戬平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灰质、室周白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31℃、34℃亚低温全身干预3 h,观察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HI)后24 h、72 h、7 d脑皮质、海马、室周白质细胞凋亡、p16、bcl-2表达.[结果]1)p16灰度:模型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HI后24 h达高峰,31℃组表达减少,34℃组总表达不减少,但在HI后24 h表达减少,高峰延迟;2)凋亡细胞灰度:与p16结果一致;3)bcl-2灰度:也与p16结果一致,34℃组术后24 h、HI后72 h表达均减少;4)相关关系:p16、凋亡细胞、bcl-2灰度在各脑区表达一致,两两比较,有相关关系(P<0.01).[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亚低温干预通过降低p16、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或延缓其高峰对脑灰质、室周白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云;龚春丹;张莺;黄俊;肖丽萍;杨红

    [目的]探索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应用.[方法]构建高危儿管理三级网络,对高危儿进行逐级转诊,记录GMs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异常儿童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接受家庭训练指导或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共评估高危儿童903例,其中扭动阶段评估629例,评估结果表现为PR250例,表现为CS8人,正常(N)371人次,异常率40.02%;不安阶段评估569人次,评估结果表现为F-17人次,正常552人异常率2.99%;83例儿童在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早期干预,15例在儿科医院接受康复训练指导.[结论]GMs质量评估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在高危儿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进行应用和推广.

  •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王莹;张艳青;李军;王利花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岁以下婴幼儿的家长列为研究对象,以专业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调查问卷平均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专业讲座是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 孤独症双生子报道

    作者:王福菊;杜亚松

    孤独症(autism)也称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1].大量遗传学研究表明孤独症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例孪生兄弟同患儿童孤独症家庭,其家族中有多人存在社交困难,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谱系,现报道如下.

  • 重视高危儿的发育风险和早期科学干预对策

    作者:鲍秀兰

    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的发展,极低体重儿和窒息儿等高危新生儿存活率大大提高.早在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拯救生命的斗争应该和使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同步进行,即生存和发展并重的新概念.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是使每一个救活的儿童成长为健康聪明可爱的儿童.通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儿科工作者对早期干预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不少成果,积累了较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