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的分析

    作者:白洪健;郭鸰;韩英;李艾黎;杜鹏;苑秀娟;江岩

    目的 探讨牛乳蛋白过敏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的规律,为缓解或治愈牛乳蛋白过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7例牛乳蛋白过敏儿童和5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的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以研究对象的粪便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结果应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结果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牛乳蛋白过敏组的多样性高于健康对照组.牛乳蛋白过敏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能聚类到不同簇中,说明两组样本的肠道优势菌群结构不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过敏组相似性范围为27%~72%,健康组相似性范围为28%~64%.结论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相比较健康儿童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揭示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是造成牛乳蛋白过敏的潜在原因.

  • 儿童孤独症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冼丹霞;金宇;谢笑英;林美英;张玲;黎超娟;红荣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165例孤独症儿童和3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家庭一般情况等资料,用x2检验分析两组儿童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母亲高生育年龄(≥35岁)、有人工流产史、母孕期抑郁情绪史、母孕期被动吸烟史及父亲内向所占比例较正常组高(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高育龄、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有人工流产史以及父亲性格内向为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高龄生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以及父亲性格内向均可使儿童孤独症发病风险增高.

  • 利用DALY指标分析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疾病负担

    作者:徐韬

    目的 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指标分析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疾病负担,为政府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佐证.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整理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数据;采用专家德尔菲法获得我国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失能权重;依据以上数据资料,计算新生儿窒息的DALY.结果 我国不同地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1.14%~11.7%之间;全国5岁以下儿童出生窒息死亡率为221.3/105.0~17岁儿童智力残疾率为0.9%,其中新生儿窒息为第三位致残原因,占8.6%.0~6岁听力残疾的儿童中,因新生儿窒息所致残疾占6.34%.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失能权重为0.390.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窒息DALYs为8 241 093人年,每千人口DALYs为109.1人年.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10%,DALYs可下降9.73%.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出生窒息所引发的疾病负担是巨大的.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降低出生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阅读障碍儿童阅读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左彭湘;李增春;谷强;焦盼盼;张菊

    目的 研究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不同阅读特征,为开展不同种族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本文采用分层检测的策略,依据ICD-10诊断标准,抽取3~5年级儿童1 181名,利用儿童阅读障碍量表进行检测筛查,以各阅读障碍各因子为自变量拟合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种族的阅读特征的差异.结果 1)汉族儿童阅读障碍的筛查阳性率为4.69%,维吾尔族儿童阅读障碍的筛查阳性率为7.93%,两种族之间阅读障碍的筛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48,P<0.05).2)维吾尔族儿童阅读障碍组的8个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口语表达(OR=2.432)和视知觉(OR-6.056)对阅读障碍的影响较大.3)不同民族阅读障碍儿童各因子评分比较: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注意力、视知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儿童显著高于汉族儿童分值.结论 汉族儿童与维吾尔族儿童阅读障碍筛查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中各个环节均受损,以口语表达障碍和视知觉损害为主;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阅读障碍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儿童各因子得分均低于维吾尔族儿童.

  • 不同时期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预后比较

    作者:翟倩;曹云;王艺;张澜;杨红;邵肖梅;徐秀;陆春梅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不同时期神经发育损害发生的变化趋势.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05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并救治成活的VLBWI和ELBWI,纠正胎龄18~42个月,完成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BSID-Ⅱ)的患儿有14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共54例;第二阶段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共89例.比较两个阶段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情况.结果 两个阶段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布上均相似.第一阶段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得分(88.6±19.2)显著低于第二阶段(97.0±14.6)(P=0.004);第一阶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70的发生率(14.8%)显著高于第二阶段(3.4%)(P=0.014).第一阶段患儿总体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22.2%)高于第二阶段(1 3.5%),脑瘫发生率(9.3%)高于第二阶段(2.3%),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得分(83.6±16.1)低于第二阶段(85.0±13.6),心理运动发育指数<70分的发生率(1 6.7%)高于第二阶段(12.4%%),但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生和家长均应重视VLBWI和ELBWI的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以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 中学生接触媒体性信息情况及父母对其接触媒体的关注状况调查

    作者:程艳;楼超华;左霞云;廉启国;余春艳;王子亮

    目的 了解中学生接触媒体中性相关信息的情况,与父母、同伴、老师开展交流的状况以及他们所感知到的父母对其接触各类媒体的关注状况.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6所学校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 390份,其中初中生668名,高中生722名.结果 调查对象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性相关内容较多的为恋爱/约会/结婚、异性间的亲密行为、生长发育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等(37.4%~88.2%),而接触到避孕和性病/艾滋病等内容的比例相对较低(13.5%~37.3%),高中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性相关内容的比例高于初中生,除在谈恋爱/约会/结婚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上,男生接触的比例低于女生外,对其余性相关内容的接触,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在接触到上述性相关内容后,主要选择与同学/同伴交流,且高中生交流的比例(61.6%~74.7%)高于初中生(33.2%~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父母对其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初中生父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对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母亲.结论 中学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相当比例的性相关内容,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开展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认知媒体中传播的性信息,特别是在高中生中.

    关键词: 中学生 媒体 性信息
  • 我国儿童保健质量及地区差异分析

    作者:宋培歌;朱亚杰;刘雪蓓;安琳

    目的 评价我国儿童保健质量现状并探讨地区间差异,为儿童保健工作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1年中国六项儿童保健指标(出生体重<2 500 g婴儿比重、围产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基础,使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全国31省市儿童保健质量,并采用差异指数探讨各指标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结果 TOPSIS法综合评价各省市儿童保健质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上海(C=0.783 5)、广东(C=0.490 3)和北京(C=0.435 0),末三位分别为湖南(C=0.063 1)、陕西(C=0.051 8)和福建(C=0.029 2);从全国范围来看,TOPSIS法儿童保健综合质量差异指数(index of dissimilarity,ID)较大(ID=0.35).六项儿童保健质量指标中,<5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差异指数高(ID=0.59),出生体重<2 500 g婴儿比重、<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三项指标的差异指数均为0.30,差异指数小的为围产儿死亡率(ID=0.25).结论 我国儿童保健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衡,需针对各指标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对策,缩小地区间差异.

  • 宜昌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芳;李蓓;王敏

    目的 分析影响宜昌市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哮喘的发生和急性发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抽取10 456名儿童进行初筛问卷调查,筛选出疑似哮喘儿童,对其再次发放哮喘儿童调查问卷进一步调查确诊,同时选取与哮喘儿童数量相近,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哮喘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个人药物过敏史、过敏性鼻炎、湿疹史以及一级亲属哮喘或过敏史;家居环境中墙面涂有油漆、用煤炭取暖、做饭、霉斑现象、装修史、家属吸烟以及用毛毯做被褥;3个月以内添加辅食、1岁以内使用抗生素均是影响宜昌市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有个人或家属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家长应尽量避免家庭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积极避免危险因素可防止哮喘的发生或减少其急性发作的次数.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秀;李业瑜;许立伦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NHB患儿共计147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婴幼儿12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新生儿出生记录、住院病例和现场询问获得以下调查内容,包括产妇一般情况、孕期一般情况、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临床观察指标、父亲一般情况等.应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影响的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日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剖宫产、母乳缺乏、胎粪吸入综合症、高龄初产、妊娠高血压、感染、胎儿窒息、宫内窘迫是引起NHB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高龄初产、剖宫产、胎粪吸入综合症和感染等围产危险因素患儿的监护,积极喂养并及时监测和干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NHB的目的.

  • 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作者:夏顺刚;赵仁兵;李华林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特点,为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超声心动图测量37名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各项指标,并与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较对照组下降(P>0.05),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上升(P<0.05),E/A显著下降(P<0.05).9例患儿存在左心室肥厚,1例出现向心性重构.结论 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心脏作为病变受累的靶器官,已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 成都市城区0~14岁哮喘儿童患病规律研究

    作者:李敏;李兰;庞英;姚斌;蒋虹;薛德厚;刘小凡;王次林;陈莉娜

    目的 分析2010年成都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寻找哮喘儿童的某些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551例筛查出的哮喘儿童,由统一的呼吸专科医师采用回顾性调查填表法,进行出生时间、首次哮喘发作年龄、哮喘发作频率及诱发因素、被动吸烟、家族哮喘及其它过敏病史、出生及喂养情况等的调查和分析;对照组270例为同时调查儿童中无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健康儿童.结果 1)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哮喘的发作频率男童明显高于女童;2)不同的出生季节可影响哮喘的首次发病年龄,秋季出生儿童的起病年龄小;哮喘的首次发病年龄越小,哮喘的发作频率越高;3)哮喘儿童中有哮喘家族史及其它过敏史者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诱因,而被动吸烟、家庭装修、剖宫产及早期使用抗生素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4)出生后母乳喂养对哮喘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特异质有密切关系,众多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性.

  • 广州市荔湾区学龄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调查分析

    作者:彭荣春;何敏;饶斯清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学龄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荔湾区两个街道各随机抽取2个总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幼儿园为调查单位,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筛选出习惯性打鼾儿童,再对之行多导睡眠(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结果 在被调查的1 326名儿童中,习惯性打鼾者259例,患病率为19.53%,其中经PSG监测诊断为OSAHS者96例,患病率为7.24%,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经常打鼾、近一年扁桃腺炎发生次数、近一年鼻炎发生次数、身高别体重为影响儿童OSAH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荔湾区学龄前儿童OSAHS患病率较高,引起学龄前儿童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新生儿卒中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探讨

    作者:刘敬;李静雅;韩涛;梁婧;邢蒙;杨常栓

    目的 了解新生儿卒中(neonatal stroke,N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NS的认识,减少漏诊或误诊.方法 对37例N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记录各种围生期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37例患儿中31例(83.8%)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其中24例(77.4%)以惊厥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表现,15例(62.5%)有定位意义.10例(32.3%)原始反射减弱.6例(16.2%)患儿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而在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脑梗死改变;2)发病时间短生后10 min,长12d.其中在生后24 h内发病者23例(74.2%),48 h内发病者27例(87.1%),72 h内发病28例(90.3%);3)剖宫产分娩26例(70.3%),自然分娩11例(29.7%);4)围生期缺氧史16例(43.2%),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10例(27.0%);5)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18例(48.6%),左侧大脑半球受累12例(32.4%),右侧大脑半球与基底节受累各7例(18.9%).结论 惊厥是NS常见临床表现,且常为首发症状;发病早;剖宫产分娩者占70%以上;围生期缺氧、宫内感染与新生儿NS密切相关,为其重要高危因素;常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单侧大脑半球梗死左侧多于右侧,近20%的患儿同时合并有基底节梗死;60%以上患儿预后不良;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首选颅脑B超,进一步确诊可作MRI-DWI.

  • 无锡市2008-201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征分析

    作者:韦玮;眭茜;蔡静芬;顾宇静

    目的 了解无锡市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无锡市2008-2012年所有产科医院分娩新生儿的登记信息,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征.结果 无锡市2008-2012年住院分娩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12.42,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本地人口,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随产母年龄增加而增加(108.03~ 123.99)(趋势检验P<0.05),尤其是>30岁以上年龄组(>117.87).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产妇年龄≥30岁、产次≥2以及剖宫产可能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的因素(P<0.001).结论 无锡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需采取措施提高监测质量,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长双;路明霞;马雅婷;张肖肖;肖占沛;张延炀;叶莹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探索控制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起,病例874例,平均罹患率为4.33 %.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高峰出现在4-6月(24起,53.33%;发病441例,50.46%)和10月至次年1月(13起,28.89%;发病271例,31.01%).学校类型分布中,乡小学发生数多(25起,55.56%;发病491例,56.18%),不同学校类型水痘罹患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9.724,P=0.000).结论 学校及托幼机构尤其小学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场所,应加强春末夏初和秋冬季节小学生及托幼儿童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痘防病知识宣传,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工作.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秀秀;曲书强

    目的 初步探讨IL-17和IL-23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角色,以及特应性体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为不同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特应性体质患儿18例,非特应性体质患儿42例)和2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血浆中IL-17和IL-23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17(15.79±4.82)和IL-23 (34.21±14.8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2.61,23.89±7.15)(P<0.000 1);2)特应性体质患儿组血浆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21.07±4.81,47.76±17.95)明显高于非特应性体质患儿组(13.52±2.48,27.89±5.59)(P<0.000 1);3)毛支组IL-17和IL-23表达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1)IL-17和IL-23可能共同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2)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易发展为哮喘,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同时,应强调早期干预,预防哮喘的形成.

  • 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IL-4及IFN-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金凤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的关系,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完善儿童哮喘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9例,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痰液的诱导和处理,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FEV1%和FEV1占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P=0.009);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以结合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完善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玉玲;薛玲;崔立华;庞淑兰

    目的 了解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伤害相关行为调查表,按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淄博市三个县1 231名农村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6.58%,家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跌伤为常见的伤害形式,伤害部位以四肢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675.3元.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 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王红宇;候莹;刁敬军

    目的 比较晚期早产儿中发生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的患病特点,为能有效预防和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胎龄为34~36+6周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晚期早产儿中SGA和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的患病情况.结果 SGA(121例)组母亲妊高症(44.6%0 vs 19.6%)、脐带异常(26.4% vs 5.7%)、羊水过少(24.8% vs11.5%)、多胎妊娠(14.9% vs 6.1%)宫内窘迫(18.9% vs 8.4%)的发生比例高于AGA组(754例)(P<0.05);SGA组患儿喂养不耐受(14.9%vs 7.6%)、低血糖(13.2% vs 7.6%)、红细胞增多症(5.8%vs 1.2%)、败血症(4.1%vs 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GA组(P<0.05).住院天数SGA组明显长于AGA组(10.6±4.2)dvs (6.5±5.1)d,(P<0.05).结论 母亲妊高症、脐带异常、多胎妊娠是造成晚期早产儿SGA的主要原因,SGA患儿相对于AGA患儿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应针对造成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疾病特点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

  •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7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涛;梁婧;李静雅;杨常栓;陈佳;尹晓娟;刘敬;封志纯

    目的 观察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八一儿童医院足月NICU2011年9月-2013年2月7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尿或血有机酸分析确诊的新生儿MM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男3例,女4例;发病日龄0~6 d,7例均在生后1周内发病.主要表现有反应差6例,喂养困难7例,3例呼吸急促,抽搐2例,肌张力减低7例,血小板减少6例,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6例,高氨血症4例,7例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增高.5例行头颅CT或头颅MR检查,2例检查异常.2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出院后终止治疗,于生后3月死亡,1例出院后失访,2例确诊患儿接受维生素B12治疗,同时予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虽接受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及低蛋白饮食,效果不佳,生后4月死亡.结论 新生儿MMA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GC/MS尿有机酸分析可确诊本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早产儿医院获得性感染败血症47例病原学分析及临床特点

    作者:康喆;郭金珍;邓科伟;李占魁

    目的 分析本院新生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探讨早产儿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住本院NICU治疗的2 940例早产儿中的47例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占住院早产儿的1.6%,早产儿占院内感染的75%.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3.1%,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大肠埃希菌-B内酰胺酶次之;革兰阳性菌占36.3%,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6%,以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耐B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100.0%;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MRCNS阳性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茵药均敏感.结论 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增强免疫力,是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措施.

  • 广州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黄海樱;陈波;周强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 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本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儿童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 3年共检测肺炎儿童5 924例,阳性数为2 321例,阳性率为39.13%;男性患儿阳性率34.403%(1 208/3 512),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6.14%(1 113/2 412),差异有统计意义(x2=82.82,P<0.01).MP抗体阳性率高季节在第4季度(1012月),为42.00% (625/1 488),其次在第1季度(1-3月),为41.25% (528/1 280).按年龄共分为1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年龄段MP阳性率低为13.55%,其次为1~2岁年龄段和2~3岁年龄段MP阳性率,9~10岁年龄段MP阳性率高为65.03%,5~14岁年龄范围MP阳性率保持较高水平约51%~65%,可见儿童MP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2010-2012年MP抗体阳性率无统计意义.结论 M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MP感染的高峰期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感染的好发年龄范围为5~14岁之间,2010-2012年期间的3年MP阳性率一致,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 儿童哮喘门诊192例患儿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薛满;侯伟;刘海燕

    目的 通过对哮喘患儿发病与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性分析,了解影响儿童哮喘发病因素和防治状况.方法 对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童哮喘专病门诊2009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192例儿童哮喘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2例哮喘患儿发病以冬季秋季节为主,冬季42.18%、秋季36.45%,诱因以吸道感染为诱因63.54%多见.并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54.6%、有湿疹者50.5%,家族中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28.6%.规范化管理后患儿家长哮喘健康知识掌握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哮喘发病与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患儿进行系统管理和健康教育是哮喘防治的关键.

  • 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改善早产儿呼吸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翠;王勇;楼方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在改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12例早产肺类或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给予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生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外周给氧、呼吸暂停、单纯血氧饱和度下滑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低氧血症纠正时间、外周给氧时间、呼吸暂停缓解时间、单纯血氧饱和度下滑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不能减少其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暂停等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不能避免外周给氧,但能改善症状,缩短给氧时间,缩短病程.

  • 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相关因素488例分析

    作者:方琳

    目的 分析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化市2012年1-12月发生的488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的顺位为跌伤、动物伤害、烧烫伤、锐器伤、道路交通伤和异物伤,意外伤害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发生动物伤害的比例高于女童(P<0.01),而女童烧烫伤的比例高于男童(P<0.05);3~7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发生的比例高于0~2岁儿童(P<0.01),而异物伤低于0~2岁儿童(P<0.01).在幼儿园由老师看护的儿童,中重度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较高.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动物伤害的发生率较高,高年龄儿童易发生道路交通伤,低年龄儿童易发生异物伤,托幼园所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应根据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维生素D与儿童支气管哮喘

    作者:吴怡玲;来丽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机制包括维生素D和遗传、环境危险因素等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衡,以及维生素D对胚胎肺发育的影响等.如果维生素D参与儿童哮喘发病机制,将对哮喘治疗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发病与防治关系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测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升扣

    动作发展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个体健康、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都存在着重要联系.学龄前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学龄前期儿童的动作发展情况变得十分关键.本文分析比较国内外常用相关测量工具,总结了学龄前儿童动作测量工具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当今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测量的发展趋势.

  • 脑瘫诊断面面观

    作者:马秀伟;封志纯

    脑瘫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脑瘫的定义及演变、病因、诊断年龄、分型、合并症、诊断策略等方面研究进行探讨,以期对脑瘫诊断规范化和防治提供帮助.

  • ω-3PUFAs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影响

    作者:石计朋;闫建国;韩金芬;唐成和;钱燕

    目的 分析ω-3PUFAs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acute lung injury,ALI)TNF-α、IL-1β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幼年大鼠按随机数字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LPS组(生理盐水+脂多糖)和Omega(10%脂肪乳尤文+脂多糖)组.各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或尤文脂肪乳剂处理7d;并均在取标本前8h时于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或脂多糖,建立ALI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果 1)ALI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2)ALI模型组肺系数、病理评分均高于Control组(P均<0.05);3)BALF中Omega组TNF-α、IL-1β和IL-6蛋白水平低于L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ω-3PUFAs能够通过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面减轻ALI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肺部损伤.

  • 新生鼠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分化及鉴定

    作者:王钰;尹晓娟

    目的 探索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基鉴定的方法.方法 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巢蛋白的表达;并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试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况;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别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获得大量悬浮生长的单克隆神经球,并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培养的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为体外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 早期应用z-VAD-fmk对新生鼠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惠军;杨旸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7d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阻断组,各20只.HIBD组及阻断组制作HIBD模型,对照组大鼠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亦不进行缺氧处理.阻断组在建模后给予z-VAD-fmk,连续7d.第8天处死全部动物.分别采用TUNEL法和RT-PCR法检测三组动物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和Caspase-3 mRNA.结果 对照组、HIBD组、阻断组AI值分别为0.15±0.02、21.36±2.45、10.42±1.6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脑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6±0.003、0.561±0.067、0.216±0.036,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值随Caspase-3mRNA的升高而升高,随其降低而降低,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28,P<0.05).结论 z-VAD-fmk对HIBD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脑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 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室内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作者:王薇;钟堃;何法霖;张妍;赵彦;王治国

    目的 通过对2011全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和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stimulating hormone,TSH)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目前我国筛查实验室开展IQC工作的情况.方法 利用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收集IQC数据,上报信息包括Phe和TSH室内质控的原始数据、质控物生产厂家、质控规则、质控物批号、质控结果的个数,在控数据变异系数、累积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方法学原理、仪器厂家和型号,所用试剂等相关数据.通过对2011年Phe和TSH每个月份和长期累积的室内质控数据变异系数的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与室内允许不精密度<1/3TEa(10%)、<1/4TEa(7.5%)进行比较,以评价各检测项目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结果 2011年1-12月份筛查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总体回报率为61.78%~91.62%,全年平均回报率为84.86%.在质控规则选择上,其中有80家实验室(49%)选择了12S或13S质控规则;86家实验室(51%)选择了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全年12个月Phe和TSH(批号1和批号2)当月在控数据变异系数满足<1/3TEa的实验室平均百分比分别为54.63%和64.54%(Phe),58.25%和62.35% (TSH);满足<1/4 TEa的分别为29.14%和34.48%,27.70%和28.08%.其累积在控数据变异系数满足<1/3TEa的实验室平均百分比分别为53.20%和59.12%(Phe),57.47%和56.21%(TSH);满足<1/4TEa的分别为26.46%和28.12%,25.64%和25.87%.大多数实验室对于满足允许不精密度要求的所占的比例较低,实验室应在精密度性能上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以允许不精密度(< 1/3TEa、<1/4TEa)的质量规范作为新生儿筛查遗传代谢病(Phe、TSH)室内质控不精密度的评判准则,能客观的了解筛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推动质量改进工作.

  • 家庭视角下农村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况

    作者:舒星宇;宗占红;温勇;汝小美

    目的 分析和比较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家庭的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健全我国农村儿童保健服务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5省14县儿童家庭2 220户,由儿童家长回答结构式问卷.结果 各类家庭一年内为其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的比例均不足30%.其中三代户家庭相关情况好于二代户家庭和隔代户家庭,27.8%的三代户家庭过去一年内为其儿童进行过健康检查,25.9%的三代户家庭过去一年内为其儿童进行过健康咨询.结论 加强对农村地区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类型家庭提供儿童保健服务.

  • 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型Prader-Willi综合征的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杨晓;王艳;彭薇;刘欣;马宁;李昊

    目的 探讨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患儿的血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技术对患儿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该患儿染色体核型45,XY,-5,-15,t(5,15)(q34q13),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监测到特异性PWS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确诊该患儿为PWS患者.进一步MS-MLPA证实PWS是由于染色体的平衡易位导致父源性15q11~q13区域的缺失所致.结论 细胞分子遗传学实验对PWS的临床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基础的分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我国儿童保健的历程:从儿童生存到儿童发展

    作者:朱宗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者始终围绕着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这三个基本的目标开展工作,对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紧接着于2012年又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两个报告总结了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对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者在半个多世纪中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 儿童保健 生存 发展
  •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及特征

    作者:余小鸣;王璐;徐海鹏;郭帅军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现状及特征,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中国相关生物医学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收集2002年1月-2012年12月过去10年间公开发表有关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的研究文献.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33篇,涉及总样本量146 757人,男女比例为1.02∶1.Meta分析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人数发生率为29%(95%CI:24.5%~34.3%),人次发生率为53.2% (95 %CI:41.7%~67.9%).跌落伤为首位原因,而交通伤害则倾向于在同一个体身上重复发生.男生伤害人数发生率(35.1%)高于女生(27.6 %),中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31.2%)略高于小学生(30.1%)(P>0.05).结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严峻,建议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伤害预防监测和干预机制.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