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4~6岁部分)信度与效度研究

    作者:李瑞莉;金春华;张丽丽;张悦;李娜;王晓燕;王建红;高海涛;王贺茹

    目的 对《中国儿童发育量表》(4~6岁部分)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 按照城区、性别和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几个主要因素在北京地区抽取了916名儿童,其中男童490名,女童426名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效度包括建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结果 1)重测信度:总发育商的重测信度为0.90,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分别为0.78、0.84、0.89、0.89、0.94;2)内部一致性系数:不同年龄段的总量表的Cranach's α在0.86~0.91之间,大运动在0.71~0.87之间,精细动作在0.63~0.83之间,适应能力0.63~0.78之间,语言在0.48~0.78之间,社会行为在0.47~0.73之间;3)建构效度:每个项目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在0.3以上;4)校标关联效度:与《中国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8.结论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4~6岁部分)延续传承了原量表0~4岁部分,信效度指标符合诊断量表的要求.

  • 95例孤独症儿童血串联质谱检测的分析报告

    作者:董萍;陆炜;徐琼;徐秀

    目的 应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技术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筛查,了解ASD患儿的高发IEM病种,并探讨IEM与儿童AS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MS/MS技术对2010年11月-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的95名ASD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IEM筛查.结果 1名(1.95%)患儿存在苯丙酮尿症,1名(1.95%)患儿戊二酸血症-II型不能除外,其他患儿(96.1%)均不存在本研究所涉及的IEM.结论 本研究为晚诊断的苯丙酮尿症与ASD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案例支持,苯丙酮尿症可能是儿童ASD的共患病之一;戊二酸血症-Ⅱ型与ASD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对于IEM高危患儿、特别是生后未行新生儿筛查的ASD患儿,及时地进行IEM筛查对于全面诊断和治疗ASD有着重要意义.

  • 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莉娜;周长虹;李海燕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营造更有利的家庭环境.方法 使用90项症状清单、应对方式问卷对72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少于对照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对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均有影响.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出现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精神症状的危险.

  • 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作者:何守森;张艳;安祥美;周亚平;王静;倪晨曦;李燕;唐敬海

    目的 探讨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为寻求适合我国的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济南历下区2个条件相近的社区分别随机选取63名和62名儿童,均进行常规儿童健康管理;实验组在6月龄、8月龄和1岁时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养育环境测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育儿教育,18个月龄时进行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社会情绪性发展的测评,分析家长教育措施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 家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失调域行为问题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个体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 针对性育儿教育,指导家长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早期促进的可行方法.

  • 上海市0~6岁非户籍儿童营养状况三年变化趋势评估

    作者:张晶;魏梅;姚国英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非户籍儿童的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6年、2009年,采用分阶段、不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在同一抽样社区对0~6岁户籍与非户籍儿童的体格生长、辅食添加、一周食物摄入等内容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非户籍儿童“偏食、挑食”的比例高,达到30.2%,但较2006年的35.8%有所下降(P<0.01);与2006年相比,非户籍儿童添加“肉”和“鱼虾”的时间有所提前,8个月后添加者比例下降(P<0.01);非户籍儿童每日进食“蛋”、“鱼虾”、“豆制品”和“水果”的比例较2006年有所增加(P<0.05),分别上升的数值范围为39.90%~45.51%、7.63%~16.39%、5.85%~12.33%、58.07%~65.01%;非户籍儿童体重低下、生长迟缓的比例比户籍儿童高(P<0.05),分别为3.8% vs 2.0%、3.3% vs 1.8%.结论 非户籍儿童的喂养和营养状况、体格生长与户籍儿童相比仍有差距,但已经有所改善.针对性提供健康宣传教育,改善儿童保健服务利用,可以促进非户籍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 非户籍 营养 健康 儿童
  • 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的气质特点研究

    作者:邢艺沛;邹小兵;邓红珠;唐春;陈凯云

    目的 对1~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幼儿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为其发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和正常幼儿气质常模的对比,对1~3岁ASD幼儿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SD幼儿气质以E型、I-E型为主,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该研究发现ASD幼儿除节律性外,其余8个维度与正常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个气质维度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及反应阈分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幼儿气质维度与正常幼儿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早期发现ASD.

  • 儿童期受虐待与大学生攻击行为

    作者:陈晨;郭黎岩;王冰

    目的 探讨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攻击性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对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的发生率为31.27%,受虐组在心理韧性总均分及其各个维度上得分均低于非受虐组(P<o.01);受虐组在攻击性总均分及其各个维度上得分高于非受虐待组(P<0.001);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均分及各个维度与心理韧性均分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P<0.01);大学生儿童虐待均分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均分及各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韧性均分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均分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P<0.01).结构模型方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在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攻击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2.33%.结论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能够正向直接预测个体的攻击性,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预测个体的攻击性.

  • 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症状及行为学表现与父母情绪障碍相关研究

    作者:张林娜;李焱;姜凌霄;刘文文;江文庆;杨曹骅;杜亚松

    目的 研究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症状特点、心理问题及对父母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孤独症行为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593名患儿进行行为学表现和心理评估,同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儿父母的情绪障碍表现.结果 在情绪及多动注意不能和困难总分方面,高年龄组的患儿表现出了更多的困难(F=4.361,P=0.013;F=16.029,P=0.000;F=9.638,P=0.013),同时在亲社会行为方面,高年龄组则表现更好(F=11.052,P=0.000);无论在焦虑或是抑郁障碍,母亲更易患情绪障碍(x2=15.893,P=0.000;x2=27.592,P=0.000);父母的抑郁,焦虑情绪与ASD患儿的多个行为学表现维度相关,并直接受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 ASD患儿行为学表现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体现在情绪、多动注意不能及亲社会行为方面;母亲往往比父亲更易患有情绪障碍,父母亲的情绪障碍受ASD患儿的多个行为表现维度影响,应引起注意.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衔华;燕良轼;胡义秋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认同维度问卷(the Fourth Version of Aspects of Identity Questionnaire,AIQ-Ⅳ)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和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个人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F=8.669,P<0.01),在集体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F=88.403,P<0.01);2)社会认同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10%的变异,其因果结构模型的RMR=0.034,GFI=0.909,IFI=0.913,PGFI=0.52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认同水平高而集体认同水平低,社会认同是其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 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的特点及相关研究

    作者:吕桃;杨曹骅;杜亚松;刘文文;张林娜;姜凌霄;李彩霞;郝丽丽;李梦瑶

    目的 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对改善家庭困境及患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ASD患儿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不同性别患儿父母在接受度、要求、角色限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龄期患儿父母在注意缺陷/多动、适应性、心境、接受度、要求、依恋以及压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在多个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学龄前患儿父母的问题解决能力强于学龄期患儿父母(P<0.05);较高收入组在问题解决、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较低收入组(P<0.01);3)父母压力与父母亲受教育年限及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与患儿年龄及家庭功能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父母压力主要受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功能中的行为控制以及总体功能影响.结论 家庭在养育ASD患儿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养育男性患儿承受的压力更大,同时家庭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压力及家庭功能;并且家庭功能越差父母承受的压力越大.

  •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行为适应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翔;杜建政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行为适应的关系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效应,为提高流动儿童的行为适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学习适应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广州市、贵阳市的798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及各维度、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呈正相关(r=0.22~0.55,P值均<0.01),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r=-0.13~-0.41,P值均<0.01);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行为适应具有显著影响;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结论 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影响随其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不同而变化.

  • 中国9地区3~12岁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分析

    作者:赵文芝;赵艾;马德福;郑迎东;薛勇;李俊萍;张玉梅;王培玉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中国9地区3~12岁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促进儿童保健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9地区(7城市,2农村)1 722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计算相应Z评分,综合评价被调查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 9地区被调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均值及超重率较高,而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较低,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和年龄别BMI (BMI for age Z-score,BAZ)达中等以上发育水平者分别为89.04%、89.19%和83.22%,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消瘦率、超重率以及WAZ、BAZ发育较差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地区被调查儿童生长发育总体状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情况,应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和营养管理工作.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幼儿期注意发展特点研究

    作者:冯雪英;冉霓;衣明纪;秦伟;傅芃;杨召川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幼儿注意发展的影响以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以便及早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16.5~31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2名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童53名.采用录像回放法评估儿童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并给予注意等级评定,工具采用“电子琴、厨房玩具”两组玩具,每组自由玩耍480 s,全程摄像.结果 1)正常幼儿注意时间:NBW幼儿在自由玩耍“玩具1、玩具2”各480 s时,总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t=2.37,P<0.01).男、女童之间的注意时间、注意等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出生体重儿组注意时间:与NBW幼儿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幼儿对玩具2的偶然注意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按注意等级评估,早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出生体重幼儿专注注意时间短于偶然注意时间;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幼儿对操作性强的玩具偶然注意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

  • 神经性厌食儿童青少年出院后1~5年的随访研究

    作者:马周;刘靖

    目的 随访出院神经性厌食儿童青少年的临床结局,了解其短期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2012年首次住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年龄≤18岁的病例,采用自编的随访调查问卷从首次住院病历中提取既往病情等相关资料,并通过电话联系进行随访.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59例,共随访到45例,随访时年龄(16.56±2.52)岁,随访距出院时间(2.39±1.01)年,随访时体质指数9.21~28.40(18.47±3.54)kg/m2,28例患者体质指数恢复正常范围,25例患者存在怕胖心理,5例患者存在体像障碍,25例患者存在异常进食行为,4例患者存在过度运动,19例(57.58%)女性患者月经正常.38例患者在正常上学或工作.客观评定痊愈13例,好转28例,迁延不愈4例;主观评定疗效好25例,中等13例,差7例;主观评定结果优于客观评定结果(Kappa=0.214).以客观结局做分析,男性性别与预后呈正相关(r=0.311,P=0.037),病前性格中的“好强”特点与预后呈负相关(r=-0.317,P=0.034).结论 神经性厌食儿童青少年住院治疗后1~5年总体预后较好,男性患者的预后优于女性患者,病前性格好强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

  • 留守儿童希望特质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作者:魏军锋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特质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儿童希望量表对三所农村学校的36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希望量表及其纬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希望得分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回归的结果表明希望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3,P<0.001).结论 加强希望教育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

  • 震后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丽娜;杨美荣;吕少博;刘霄;郭永芳;任鹤飞;秦彤;王霞

    目的 探讨玉树震后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复原力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救灾援助、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震后玉树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玉树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5);2)玉树震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精神价值、超越价值及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5);3)不同家庭受灾程度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5);4)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分与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生存价值与情绪控制显著负相关(P<0.05);5)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 震后玉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受家庭受灾程度、是否独生的影响;心理复原力越高,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越强,心理复原力可以正向预测生命价值观.

  • 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的调查

    作者:冯亚男;陈晶琦;赵晓侠;李景壹;张文静

    目的 了解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父母中开展亲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地区1 134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和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度、童年期受虐经历等.结果 被调查的1 134名小学生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过度反应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4.2%、6.3%、1.1%,敌意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3%、3.5%、0.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的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与过度反应得分和敌意得分均呈负相关.童年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经历与过度反应得分呈正相关.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敌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城市小学生家长的不良亲职教育方式问题较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智力结构特点分析

    作者:冯莉娟;罗晓明;金华;秦志;瞿红平;唐蕾;古桂雄

    目的 研究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及特点,为早期干预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在昆山市区随机抽取幼儿园儿童共1 867人,以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标准,确诊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者共112名,患病率为6.0%;其中59名儿童自愿参加智力测试,另随机选取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59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韦氏智力测试.结果 DCD组儿童的总智商得分、操作智商得分、动物房、图画补缺、迷津、几何图形、木块图案等项目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CD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语言智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D组智力不平衡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患有DCD学龄前儿童的操作智商低于正常儿童,但语言智商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训练和教育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 不同运动项目对学龄儿童注意力的影响

    作者:熊琼萍;唐宏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学龄儿童注意力各水平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取赣州市3~6年级的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包括乒乓球组、羽毛球组、武术组)和对照组,采用PASS模型中的注意分测验作为实验的测量工具.以前测注意力水平作为协变量予以控制,利用协方差分析考察四组被试后测时分别在表达性注意、数字检测、接受性注意及注意总分上的差异.结果 乒乓球、羽毛球及武术运动组在总的注意力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表达性注意及接受性注意能力水平上,三个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数字检测能力水平上,只有乒乓球和武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乒乓球、羽毛球及武术运动对学龄儿童注意力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其个性特征及自我意识的关系

    作者:王艳郁;孙宏伟;张秀琼;孙贝贝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探讨个性特征及自我意识与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213名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4%,主要表现为抑郁、分裂样、攻击及交往不良等;2)有行为问题的哮喘患儿在自我意识量表总分(51.28±15.88 vs 57.14±13.41,P<0.05)及智力与学校情况(9.50±4.42 vs 10.93±3.61,P<0.05)、躯体外貌属性(6.47±3.62 vs 8.14±3.16,P<0.01)、合群(7.88±2.64 vs8.78±2.03,P<0.05)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哮喘儿童.3)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意识中的合群维度能够显著预测行为问题的发生(B=0.998,SE=0.435,P=0.022).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自我意识是影响患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心理因素.

  • 2012年玉树藏族自治州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调查

    作者:徐媛媛;董胜利;白符

    目的 对玉树州3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当地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为改善当地其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测量1 897名0~35月龄的儿童的身长/高、体重和897名6~35月龄儿童血红蛋白浓度,获得相关资料,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x2检验来分析玉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玉树州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为12.2%,低体重率为5.6%,消瘦率为4.7%,营养不良率为17.0%.18~23月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6~35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4.7%,海拔较高地区的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结论 玉树州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问题需得到关注和重视,需要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

  • 厦门市湖里区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于相玲;朱春雷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状况,为防治婴幼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3 787例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11.8%,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6%(x2=4 064.891,P=0.000);3岁以下各年龄段贫血检出率以0~1岁为主要贫血患病年龄段(x2=789.989,P=0.000),贫血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减低;贫血类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占24.98%;听课家长与未听课家长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分别为5.56%、12.5%,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6,P=0.036).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与保健水平,做好儿童的系统保健,科学合理添加营养膳食,是控制和预防3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3岁以下 婴幼儿 贫血
  • 延安市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社莉;李霞;时超玲;杜菲菲;张文涛;张永宏;尹明萍

    目的 了解延安市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促进当地儿童体格发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整群抽样延安市城区和郊区各3所小学,被抽取小学所有儿童参加调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睡眠、运动、饮食等情况,按照性别、年龄、区域分析身高、体重特点,并与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当地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可能因素.结果 1)延安市学龄儿童身高与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标准比较,无论城区还是郊区,身高普遍低于九市标准(P<0.05),且随年龄增大差距有增大趋势,郊区儿童身高表现更明显.2)体重与九市儿童标准比较,12岁之前差异不明显,12岁之后,城区男女生、郊区女生与九市儿童差距逐渐增大(P<0.05).3)控制母亲身高、儿童性别等遗传因素后,补充鱼肝油、喝奶、晚上10点之前睡觉、经常运动等因素可促进延安市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结论 延安市学龄儿童体格发育较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逐渐增大,积极改善营养、加强运动或可提高学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

  • 合肥市城区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孙瑜;邵子瑜;李培培;王燕;李玲;段毓雯;许修琴;王红新

    目的 了解合肥市城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合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根据是否发生低出生体重,建立出生队列(共纳入280名低出生体重儿和200名正常出生体重儿),对低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城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03%,女婴高于男婴(x2=38.78,P<0.05);多因素研究显示早产(OR=16.466,95%CI:8.539~31.754)、妊娠合并症(OR=2.559,95%CI:1.063~6.163)、孕期增重(OR=0.944,95%CI:0.899~0.992)和孕期食欲(OR=0.264,95 %CI:0.104~0.619)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妊娠合并症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风险,孕期增重增加、孕期食欲好可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 泉州市2~7岁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林卫华;陈燕惠;王昆毅;洪金串;郑艺霞

    目的 了解泉州市2~7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相关行为问题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泉州市2~7岁儿童1 804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体格测量、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评估儿童健康状况.所得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泉州地区2~7岁儿童中,92.8%的儿童进餐固定时间,62.7%的儿童每顿饭所花时间为15~30 min;38.9%的儿童需大人喂饭,34.7%的儿童进餐时看电视或听音乐或玩玩具.大部分儿童的膳食结构较为均衡.儿童饮食行为边走/边玩边吃、挑食偏食、每顿饭所花的时间、固定时间进餐、吃零食等影响儿童的健康状况.结论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儿童饮食行为状况不尽相同.泉州地区托幼机构儿童饮食行为表现为进餐规律性和平衡饮食较好,而进餐习惯、进餐氛围方面尚有欠缺.儿童的健康状况与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 体育运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奚用勇;李得加

    儿童孤独症以语言沟通障碍、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特点,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与干预方法众多,体育干预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途径.本文针对体育运动在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缓解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体育运动对儿童孤独症的改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 儿童期心理虐待消极影响的认知神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于增艳

    儿童心理虐待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对于身体虐待与性虐待,表现出更隐蔽、更普遍、更大的破坏性等特点,但当前关于儿童心理虐待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或途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儿童心理虐待消极影响认知与神经机制,加强多重作用机制共同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儿童心理虐待产生不良影响的认知神经作用机制,对心理虐待导致的成年早期不良影响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婴儿主导换乳的辅食添加方法学进展

    作者:韩彤妍;童笑梅;朴梅花

    婴儿主导换乳(baby-led weaning,BLW)是婴儿辅食添加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BLW主张婴儿自己手拿食物,而不是由父母用勺喂泥糊状食物.观察性研究认为BLW有利于改善饮食模式和形成更健康的体格.BLW要求婴儿具备大运动和口腔咀嚼技能,保证婴儿成功抓取并在6月龄安全地进食块状食物.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BLW作为婴儿辅食添加方式的研究.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朱静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持续的社会沟通及社会交往缺失和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疾病谱.ASD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宫内感染和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早期多种感染后可造成ASD发病的增加.病理学与血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ASD患者中神经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存在分布、数量和结构的异常,而引起神经免疫功能失调和异常激活的免疫应答.目前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被认为可能与ASD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亦有免疫治疗研究有效的报道.本综述立足于ASD神经免疫学领域研究,介绍了ASD的免疫学治疗方法,为A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孤独症早期诊断生物学标记研究进展

    作者:吴梅荣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发病于婴幼儿期的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特征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及受限制、重复性模式的行为模式,但导致这些症状的病因不明,寻找导致病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了解孤独症的病理机制,并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国内外已经在寻找生物学标记物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对此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 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诊断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万国斌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出版对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诊断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临床医生需要学习与适应.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以行为异常为临床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呈现从轻到重的不同程度的变异,功能水平从智力低下到天才水平的变化,医生、父母和患儿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临床诊断思维,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挑战.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仔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瑞英;刘志红;郝咏梅;李彩格;王宏

    目的 研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仔鼠海马损伤时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用左甲状腺素钠灌胃制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轻度甲亢组(A组),重度甲亢组(B组).模型成功后雌鼠以2∶1比例与雄鼠合笼,A、B组雌鼠受孕后继续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灌胃,N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仔鼠21 d和60 d血清FT3,FT4,TSH水平,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仔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并检测海马组织NO含量.结果 1)各时期A组、B组nNOS及海马组织NO含量较N组增高,B组nNOS、NO较A组增高(P<0.05);2)21 d时A组比N组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明显延长(P<0.05),60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比A组、N组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在各时期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妊娠期甲亢可以引起仔鼠海马nNOS表达增高,NO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其认知功能发生变化.

  • 北京市家长用婴幼儿发育迟缓筛查量表的编制研究

    作者:朱雪娜;梁爱民;贾朝霞;王静敏;姜玉武

    目的 编制一套适用于家长填写和评估的儿童发育迟缓筛查量表,早期发现儿童发育偏离,有效改善儿童发育迟缓状况.方法 编写量表,由儿童发育临床专家进行修改和补充.初步编制完成八个年龄组的适龄量表.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8个年龄组各110名儿童及家庭,家长填写筛查量表,社区医生核对,采用因素分析进行统计确定量表项目.选取每个年龄组30名儿童及家庭进行量表信效度研究;对填写6月龄、18月龄、36月龄量表的儿童进行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评估,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为研究量表应用情况,在高危儿门诊针对6月龄、18月龄、36月龄发育迟缓转诊儿童,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进行评估,每个月龄测查30名儿童,验证其特异性及应用价值.结果 全量表Cronbach'a系数0.500~0.793,评分者(家长与医生)一致性在0.53~0.91之间.内容效度各子量表与全量表间相关系数均>0.5,与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一致性达94%,对发育迟缓儿童筛查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社区儿童保健医生管理下,应用于家庭对儿童发育迟缓的筛查,具有应用价值.

  • 幼儿家庭养育环境的城乡比较

    作者:安蕾;张荣娟

    目的 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家庭养育环境进行比较,为改善农村家庭养育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1个城市和农村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幼儿版《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幼儿家庭进行入户访谈和观察.结果 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家庭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幼儿家庭在物质环境(t=-8.17,P<0.01)、认知养育环境(t=-2.33,P<0.05)、情感养育环境(t=2.47,P<0.05)、社会性养育环境(t=-8.41,P<0.01)及总体环境(t=-8.29,P<0.01).结论 农村幼儿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低于城市幼儿家庭,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

  • 近端18q缺失综合征合并孤独症新增1例报道

    作者:刘春雪;周秉睿;刘仁超;樊子川;冯菁菁;徐琼;吴冰冰;徐秀

    18号染色体长臂(18q)缺失,在活产婴中发病率约为1/40 000[1].大多数是末端18q缺失(distal 18q-syndrome),断裂点在q21.1-18q末端之间的约30Mb内[1].而近端缺失(proximal interstitial 18q deletion)断裂点在q12-q21或着丝粒到18q21.1的46Mb之间,该型发病率较少,至今仅30例报道[2-6],临床特征为轻度颜面部发育异常,行为问题,中到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肌张力低下,癫痫,肥胖等[1,6].近来又发现存在语言发育障碍,其表达性语言能力远低于理解性语言能力,合并孤独症的表现也渐突出,其症状轻微,在适当干预后可较大改善[1,5-6].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