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北京地区胎龄别新生儿出生头围分析

    作者:贾朝霞;宋培歌;王军华;赵永鲜;潘迎;庞汝彦;武明辉

    目的 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胎龄别新生儿出生头围百分位数修匀曲线.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及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1月1日-2011年1月21日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体格指标的标准化测量,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头围百分位数进行修匀,得到修匀后的参考曲线,并与1986-1987年中国15市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5 201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纳入分析,获得了顺义区新生儿胎龄别出生头围的修匀曲线.37~41周的胎龄别出生头围,男婴比女婴的头围大0.3~0.4 cm,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测得的胎龄别出生头围均低于1986-1987年中国15市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北京市顺义区胎龄别新生儿出生头围百分位数修匀长曲线,为该地区及其它类似地区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提供了较新的参考依据.

  •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对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改善作用

    作者:谭歆;张劲松;帅澜;王周烨;夏卫萍;孔艳婷

    目的 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对改善学龄儿童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有效性.方法 对383名学龄儿童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并运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和教师版分别于基线、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估,比较各因子得分变化.结果 SDQ(家长版和教师版)多动问题因子和SDQ(教师版)困难总分的干预后3个月得分低于基线,且干预后6个月进一步降低(F=28.14~87.53,P<0.05);SDQ(家长版)困难总分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均显著低于基线(F=8.11,P<0.05);SDQ(教师版)亲社会行为因子的干预后3个月得分显著高于基线,且干预后6个月得分进一步增高(F=27.99,P<0.05).结论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可以改善学龄儿童的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

  • 昆明市6~24月龄婴幼儿早期喂养状况城乡比较研究

    作者:李继红;秦茂华;曾果;李燕;芮溧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并比较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出生早期喂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昆明市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突出,且城乡差异显著.1)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城、乡分别为42.1%和57.0%;2)婴儿出生后开奶时间晚,城、乡分别有44.2%和57%的婴幼儿开奶时间超过出生后24h;3)婴幼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是母乳的比例很低,城、乡分别为22.5%和10.9%;4)出生后婴儿吃的第一口食物主要是配方奶粉(城市占43.8%)和糖水(农村占49%);5)过早(≤4月龄)添加辅食现象普遍,且城市早于农村等.结论 昆明市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农村地区.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喂养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 急性白血病患儿睡眠紊乱与疲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卜秀青;莫英蕾;叶启蒙;尤黎明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睡眠紊乱与疲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65名急性白血病儿童病例,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leep Disturbance Scale for Children,SDSC)和PedsQLTMMFS儿童多维疲乏量表.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睡眠量表总分为(47.83±10.74)分,睡眠紊乱总发生率为6.15%,各维度中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和觉醒障碍发生率高.疲乏总分为(60.41±17.26)分,三个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患儿的睡眠紊乱与疲乏呈负相关(r=-0.51,P<0.01),即患儿睡眠紊乱越严重,疲乏程度越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期间常见的睡眠紊乱为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和觉醒障碍,疲乏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睡眠障碍与疲乏状况呈负相关.

  • 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的团体辅导模式对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干预的研究

    作者:徐明津;杨新国;黄霞妮;彭虹桥;陆佩岩

    目的 探讨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的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帮助留守初中生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选取广西百色某初级中学39名留守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9)和控制组(n=20),对实验组留守初中生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控制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编的心理资本量表(初中生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 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主效应(F=15.71,P<0.001)与组别主效应(F=4.79,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7.493,P<0.001)均显著.实验组后测心理资本得分(4.17±0.41)显著高于前测(3.73±0.45),但与追踪测试(4.1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为基准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提升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水平.

  • 广西1989-2011年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

    作者:陈玉柱;方志峰;唐振柱;杨红;王启淳;赵琳;刘玄华;陆武韬;李忠友

    目的 了解广西青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广西制定相关营养改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9次调查数据,选取2~18岁儿童青少年共2 931例.采用美国CDC(2000)儿童身高体重参考标准,利用Z评分方法评价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广西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由1989年38.1%、31.0%、16.1%下降到2011年的8.0%、21.5%、9.0%;23年间,男童、农村儿童、2~6岁组儿童消瘦率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0.02、3.59,P>0.05).结论 广西青少年儿童营养不良有较大改善,但低体重率还在较高水平,农村儿童及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有待进一步改善.

  •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北京地区常模(0~4岁部分)修订与信度分析

    作者:张丽丽;金春华;李瑞莉;李娜;张悦;王建红;王晓燕;王贺茹;高海涛

    目的 对北京地区修订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0~4岁部分)进行信度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从评分者信度、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4方面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 1)评分者信度:量表总发育商及五个能区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在0.9以上;2)同质性信度:①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0.954,②分量表即五个能区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大运动0.534~0.918、精细动作0.485~0.867、适应能力0.545~0.892、语言0.507~0.843和社会行为0.441~0.856;3)分半信度:①总量表的分半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90~0.968,②分量表即五个能区的分半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大运动0.686~0.982、精细动作0.496~0.950、适应能力0.567~0.915、语言0.562~0.901和社会行为0.528~0.921;4)重测信度:总发育商及五个能区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02、0.903、0.900、0.939和0.955.结论 北京地区修订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一致性高和稳定性好,符合诊断量表的信度要求.

    关键词: 婴幼儿 发育 量表 信度
  • 3~12岁儿童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研究

    作者:王金子;张雅蓉;薛勇;赵艾;郑迎东;张玉梅;王培玉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和日均使用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岁3~12岁儿童1 823名,通过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调查问卷获得其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结果 3~6岁儿童各营养素补充率均高于7~12岁儿童(P均<0.05).3~12岁儿童常使用的营养素依次为钙(27.46%),维生素D(16.61%),锌(1 3.73%),维生素B2 (12.35%),维生素B12 (12.30%),维生素B1 (12.24%),维生素C(1 2.18%),维生素A(11.35%),维生素B6(10.47%),叶酸(8.68%),烟酸(7.03%),泛酸(6.70%),维生素E(6.17%),铁(4.87%).来自于补充剂的日均营养素摄入量分布范围跨度较大,且有部分极值超过可耐受高量.大多数补充剂摄入量低于推荐量,3~6岁儿童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均值和中位数高于推荐量.结论 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风险.要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应建立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和安全范围.

  • 122例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临床分析

    作者:朱文珲;谭美珍;周建华;林先轩;陈咏冲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 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 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 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主要的脑瘫类型.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研究

    作者:周自云;陶玺宬;朱静;徐文成;杨李;唐久来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为建立ASD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方法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实验组为2013年07月-2014年06月于本科就诊的ASD患儿53例,对照组为正常儿童50例,分别对两组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饮食行为问题及一般信息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进食能力、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喂养行为四个维度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咀嚼有困难占32例(60%);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喂饭的有30例(57%);拒绝一切食物的发生率为8例(15%);而对照组在这三个条目的发生率均为0例(0%).此外,实验组不能在餐桌进餐、吃饭时间超过30 min、需要特定的餐桌/餐具摆放,或需要特定的餐具、不愿尝试新食物等条目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行为问题在ASD儿童中普遍存在,且种类多,程度重.因此,饮食行为问题是ASD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

  • NICU出院患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孟令丹;马良;安新荣;成青燕;邱金花;宋国英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出院患儿4月龄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导加强母乳喂养措施,促进母婴健康.方法 1)分别选取629例NICU出院患儿为实验组和638例正常产科出院婴儿为对照组;2)收集可能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13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4月龄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出生胎龄(OR=0.848,P=0.000),出生体重(OR=0.394,P=0.000),住院费用(OR=3.100,P=0.000),住院天数(OR=1.245,P=0.000),是否维持泌乳指导(OR=0.054,P=0.000).结论 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未进行维持泌乳指导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高危因素,应引起医护人员及婴儿家长的重视.

  • 北京市城区婴儿养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东阳;王争艳;朱雪娜;王璟;潘迎;梁爱民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儿养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社区应用的促进依恋关系发展的保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2个城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0名4~11月龄婴儿家庭进行基线研究,分析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婴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0.46±3.56)岁;父母文化程度以大学及以上者为主(父88.52%、母89.63%);婴儿主要带养人以祖辈为主(57.99%).2)68.20%和35.34%的家庭不能满足婴儿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的需求;53.76%的家庭很少陪婴儿看书;51.36%很少鼓励子女做稍有难度的活动;84.82%急于帮子女解决问题.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子女时间越少(P=0.003),但养育敏感性和一致性(OR=3.51,95%CI:1.55~7.94)越高;生育年龄越大的母亲对婴儿哭闹更敏感(趋势x2=7.42,P=0.010)、更为关注婴儿健康(x2 =6.94,P=0.008)和饮食(x2=4.23,P=0.039);核心家庭经常带婴儿接触大自然(OR=1.95,95%CI:1.10~3.46)和家庭养育态度一致(OR=3.91,95%CI:1.26~12.14)的比例更高;主要带养人为祖辈的家庭经常与婴儿亲密接触(x2=5.14,P=0.023)、定期带婴儿体检(x2=5.17,P=0.026)的比例更高,而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的比例低(OR=0.46,95%CI:0.26~0.83).结论 目前北京市城区婴儿家庭存在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的养育态度及行为,表现为给婴儿提供接触大自然和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陪伴婴儿阅读少、过度保护与过分限制等问题.应针对不同家庭类型、母亲生育年龄、文化程度特点和主要带养人等因素进行咨询指导,摸索适宜的促进婴儿期良好亲子关系发展的保健模式.

  • 黑色素皮质激素第四受体基因rs17782313与儿童肥胖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周玲玲;张刚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黑色素皮质激素第四受体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gene,MC4R)rs17782313与儿童肥胖易感性的关系,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D,以及合并加权均数差(WMD)的值.结果 共有12个研究纳入研究,其中在纯合子模型(OR=1.84,95%CI:1.44~2.36,Phet=0.001)、杂合子模型(OR=1.48,95%CI:1.29~1.70,Phet=0.756)、显性模型(OR=1.67,95%CI:1.39~1.99,Phet=0.082)和隐性模型(OR=1.35,95%CI:1.19~1.55,Phet=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基因型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Z-score定量关联性分析中,发现rs17782313T>C的突变会影响儿童的BMI Z-score(WMD=0.14,95%CI:0.06~0.23,CC vs TT).结论 Meta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MC4Rrs17782313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 新疆13~18岁少数民族中学生1985和2010年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的比较研究

    作者:艾尼瓦尔·阿不都许库尔;哈尼克孜·哈德尔;艾热提·买提热依木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13~18岁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改善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13~18岁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 近25年间,新疆13~18岁维、哈、柯等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值基本保持增长(除了维女生身高,维、柯男生胸围指标外),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男生3.3 cm、3.9 kg、-0.5 cm,维女生-0.2 cm、0.9 kg、4.2 cm;哈男生6.1 cm、4.8 kg、1.7 cm,哈女生4 cm、4.1 kg、2.6 cm;柯男生4.8cm、3.6 kg、-0.5 cm,柯女生3 cm、3.3 kg、0.4 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男、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男、女生,柯男、女生的优于维男、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 近25年间,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身体形态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历史、自然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外,主要与新疆经济发展区域间存在不均衡性有关.

  • 舟山海岛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钙磷水平与年龄变化的趋势分析

    作者:姚贤儿;王晔恺;洪开听;俞琳;俞赛;潘辉

    目的 调查分析舟山海岛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0~6岁儿童813例,取清晨空腹血,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离子电极法、磷钼酸紫外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 男童和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7.37±38.42)nmol/L和(89.00±50.58)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05);男童和女童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39±0.12)mmol/L和(2.37±0.09) mmol/L,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68,P<0.01);男童和女童血清磷水平分别为(1.74±0.08)mmol/L和(1.77±0.13) mmol/L,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97,P<0.01).男童和女童中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着年龄呈下降趋势,对2~6岁的儿童需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并监测其血清钙磷水平.

  • 某医院意外伤害住院儿童损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宋瑞娟;王莉

    目的 了解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伤害程度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首次住长治某医院的意外伤害儿童共7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30,P=0.040),其中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高(43.7%);母亲不同年龄组之间,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406,P=0.015);其中母亲年龄为40岁以上儿童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高(60.0%);非独生子女中发生重度伤害的比例(46.3%)高于独生子女(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68,P=0.027).儿童意外伤害程度与伤害转归、医疗费用、患儿年龄、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亲年龄段高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程度重的危险性是母亲年龄段低的1.872倍.结论 父亲文化程度低、母亲年龄高、非独生子女家庭使重度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增加.伤害程度越重转归越差,医疗费用越高;患儿年龄段越大、父母亲年龄越大,伤害程度越重.母亲年龄段高是意外伤害程度重的危险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患儿母亲养育压力差异的研究

    作者:李改智;江文庆;杜亚松;姜凌霄;刘文文;杨曹骅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孤独症患儿母亲养育压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对ADHD患儿(n=150,7~12岁)及孤独症患儿(n=131,7~12岁)母亲进行评定.结果 孤独症组母亲每个分量表得分及父母、儿童方面总分均高于ADHD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孤独症患儿母亲父母领域总分和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孤独症患儿母亲较ADHD患儿母亲承受着较高的压力.

  • 儿童铅中毒饮食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陈忠;张斌;覃凌智;熊超;张雅琪;邱琳;杜玉开

    目的 掌握武汉市儿童血铅值水平变化趋势及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制定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取2个城区2条街道所有o~3岁儿童;6所不同等级幼儿园所有3~6岁以上在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母亲进行问卷并填写调查表,采集儿童手指血,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值.结果 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0.27%.高铅血症率为6.97%,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01),不同年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岁组儿童血铅值高.偏爱吃爆米花、松花蛋类食品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检出率较高;面服用钙、铁、锌制剂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检出率较低.爱吃爆米花和松花蛋是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宣教,提倡平衡膳食.而营养综合干预应该是降低儿童血铅水平的首选,同时改进传统的食品加工、储存的工艺.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

    作者:吴文晓;王荣;褚琳娜;魏红艳;张丽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37例临床诊断为ADHD儿童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α1、α2、α3、β、θ频段绝对及相对功率,以及αL/αR、θ/α等.结果 ADHD组较对照组θ活动增加,α、β活动在不同的脑区结果不同,θ/α升高,αL/αR于额部降低.结论 ADHD患儿的脑电图与正常儿童存在着差异.

  • 温州市区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卢华君;赵忠艳;陈旺强;朱欢;朱小舟;潘彤彤

    目的 研究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温州市区儿童消化科门诊就诊的0~36月儿童为研究对象.向家长询问病史并填写调查表,同时检测血清总IgE及牛奶、鸡蛋黄、鸡蛋清、大豆、海鱼、虾、螃蟹等7项特异性IgE(sIgE).根据病史及sIgE检测结果定可疑病例,然后进行食物剔除试验并随访6月.结果 本组食物过敏检出率为18.99%.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55.56%)和鸡蛋清(15.56%).本组患儿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结论 温州市区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致敏原为牛奶和鸡蛋清,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食物回避可有效治疗食物过敏.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诊断 儿童
  •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居飞;匡桂芳;衡中玉;赵永生;马爱国;韩秀霞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80例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个危险因素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期产(OR=20.396,P<0.01),人工喂养(OR=7.567,P<0.01),新生儿黄疸(OR=7.234,P<0.01),宫内或新生儿缺氧(OR=6.411,P<0.05),孕期接触不良因素(OR=3.354,P<0.01),塑料玩具(OR=3.115,P<0.01),母亲性格内向(OR=2.086,P<0.05),而常规的家庭教育为保护因素(OR=0.093,P<0.01).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孕期和出生高危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

  • 顺德大良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作者:林慧;欧阳广杰;梁彩霞

    目的 通过调查顺德大良地区2 285例3~6岁儿童末梢血铅水平,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大良2 285例3~6岁儿童末梢血,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进行血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285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为(44.77±17.73)μg/L,铅中毒率1.8%,以轻度铅中毒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及城乡间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P<0.05);农村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城镇儿童(P<0.01).结论 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儿童的铅中毒防治;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 北京市通州区2010-2013年0~6岁儿童贫血状况分析

    作者:张娜;王凤华;牛丽文;鲍筝;侯月云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0~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儿童贫血的防治办法.方法 收集北京市通州区2010-2013年儿童保健年报表,对报表中贫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州区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自2010年3.87%下降至2013年2.81%,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贫血患病均以轻度为主(90%以上),0~2岁儿童患病率四年来均高于3~6岁儿童.结论 0~2岁儿童是通州区防治儿童贫血的重点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贫血的发生.

  • 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涂小平;王晓莉

    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增长的时期,易受到营养、疾病、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各种生长发育偏倚,因此婴幼儿期的体格发育一直备受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在判断婴幼儿体格发育时,多采用横断面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往往忽略了个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轨迹,而个体生长速度和生长轨迹能更有效地反映婴幼儿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营养和疾病等情况.近年来,关于生长速率(生长轨迹)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研究表明,儿童生长速率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可能与儿童出生时体格状况、喂养方式、孕期营养状况、母亲年龄等多个因素有关.本文就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丹;王秋;李娜;罗蓉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是目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目前已被国内外康复和研究机构广泛用于脑瘫患儿的评估、治疗和研究,本文就GMFCS在儿童康复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便于GMFCS在脑瘫的评估和干预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 婴幼儿社交退缩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周凤娟;邱琇

    婴幼儿的社交退缩作为社交焦虑认知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个婴儿焦虑或抑郁的早期表现;本文分别就婴幼儿社交退缩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目前研究热点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婴幼儿社交退缩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 双酚A暴露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盈灿

    双酚A是世界范围内生产量大的化合物之一,年生产总量超过60亿磅,主要用于制造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继而被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年有超过100吨的双酚A释放到大气中.双酚A结构与雌二醇相似,具有微弱的拟雌激素活性和较强的抗雄激素作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化合物.目前研究表明,双酚A与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如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其中,双酚A与儿童肥胖症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双酚A可能通过拟雌激素作用、拟糖皮质激素作用、调控肥胖相关基因表达抑或直接作用于前脂肪细胞等途径促进脂肪生成或堆积,导致肥胖的发生.这里主要对儿童双酚A暴露,及其与肥胖的关系进行总结.

    关键词: 双酚A 肥胖症 儿童
  • 童年早期心理创伤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劲松

    童年早期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早期心理创伤对儿童脑发育、认知发展,以及对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损害.心理创伤可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等精神障碍,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在儿童心理创伤的干预和治疗中,基层的保健医生、儿保医生起关键性作用,建立儿童心理创伤的三级干预体系必要且可行.

  • 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与家庭环境

    作者:王惠梅

    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等等,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不仅影响儿童期的学业,而且是其一生健康幸福、事业成功、成为负责任的合格公民的先决条件,其中,社会适应能力是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0~6岁是形成该能力的关键时期,因而,研究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很有意义.家庭是影响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的环境因素,本文就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其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 宫内发育迟缓大鼠早期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作者:张金;张慧;邢燕;王新利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大鼠早期追赶生长与生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孕后期低蛋白限制饮食法建立宫内发育迟缓模型.分别于仔鼠生后21天、2月龄、4月龄,采用美国强生稳步型血糖仪快速测定血浆葡萄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1)低蛋白组新生仔鼠平均出生体重为(4.37±0.69)g,低于对照组的(7.03±0.5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P<0.05).低蛋白组仔鼠中宫内发育迟缓(fetal growth retardation,IUGR)的发生率为93.33%(70/75).2)生后2月龄始,低蛋白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相对降低,直至4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2月龄,IUGR追赶生长组空腹血糖高,三组间空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UGR组生后7天生长速度快,且与2月龄、4月龄胰岛素抵抗指数呈高度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内发育迟缓大鼠早期追赶生长越快,成年期越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 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1~4岁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珊;金星明;严萍;关蔚

    目的 评估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1~4岁不良饮食行为儿童20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和临床常规处理方法干预12个月.干预过程中共进行6次随访,每次均记录饮食行为评分,进行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均显著下降,干预组下降更明显.1岁~组和2岁~组干预效果优于3岁~组和4岁~组.干预组“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和“害怕进食”症状改善更明显,“精力充沛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和“不良进食习惯”症状改善快.结论 与目前常规处理方法相比,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能更有效改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具有推广价值.

  • 父母认知及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就诊治疗的关系分析

    作者:王晓莺;颜引妹;张燕;陈佳

    目的 了解父母的认知度及养育行为与肥胖儿就诊治疗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幼儿园体检出的865例3~6岁肥胖儿的父母之一,其中接受宣教的236例作为肥胖组;抽取100例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父母之一作为正常组.两组均给予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对肥胖组同时给予肥胖知识的健康宣教,统计来医院进行肥胖就诊治疗人数.结果 肥胖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有家族性风险、对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高、对儿童肥胖的认知度低、亲子互动(父母亲)时间少、让儿童每周汗流浃背活动次数少、放任喂养与放任看电视机会多;对236个肥胖儿父母宣教,就诊治疗率20.34%,比父母未接受宣教仅1.43%的就诊治疗率有明显提高.结论 肥胖儿童就诊治疗率低的关键是父母对儿童肥胖的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通过宣教是可以提高父母的认知度.

  • 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基因分析2例

    作者:郑文彬

    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一种以黄疸、肝功能异常并伴有高瓜氨酸血症、高乳酸血症、高氨血症、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低蛋白血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国内首例NICCD的确诊见于2006年[1],现报告2例.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