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孤独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模式在儿童保健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艳娟;王文荣;闫冬梅;潘菁

    目的 了解××市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病情况,探讨在儿童保健系统中实施ASD早期筛查有效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3.0岁幼儿2 090人.应用定期反复三级筛查逐级转诊模式,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Rating Scale,CABRS)为一级筛查工具,可疑者由儿童精神科医生依DSM-Ⅴ标准进行确诊;半年后复查.结果 首次一级筛查,ASD阳性448人,筛查阳性率21.44%;半年复筛现漏诊4人,假阳性2人;终确诊ASD 26人,患病率1.24%.结论 据DSM-Ⅴ诊断标准,应用CHAT-23和CABRS为一级筛查工具,××市ASD患病率接近美国近报道,普遍高于国内,提示在儿童保健系统中两量表结合,有助于早期识别ASD;采用定期反复三级筛查逐级转诊模式,利于ASD早期发现和减少漏诊,适合推广.

  • 儿童孤独症368例临床脑影像学资料分析

    作者:李咏梅;梁亚勇;邹小兵

    目的 探讨孤独症脑影像学的特征,为孤独症的神经影像学进一步病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368例孤独症患儿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脑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孤独症患儿脑结构MRI异常率35.5% (55/155)>CT异常率12.7%(26/205),其存在的主要异常部位为大脑皮层、脑白质、小脑、基底节和脑室系统.功能性脑影像学检查SPECT、fMRI、MRS、DTI中以SPECT应用多,31例患儿SPECT结果显示所有患儿脑血流灌注均有局部改变,其中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的有26例,发生率为83.9%,主要为额颞顶叶和海马区,局部脑血流灌注增加的部位均为基底节区.结论 孤独症的发生与大脑多个部位的结构或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功能性脑影像学比结构影像学检查对探讨孤独症的病理机制更为敏感,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于源浩;徐凌忠;盖若琰;崔依萌;杨平;李军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修订的基本思路

    作者:金春华;张悦;李娜;张丽丽;李瑞莉;王建红;王晓燕;王贺茹;高海涛

    目的 对首都儿科研究所1984年研发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进行修订,并在北京地区的抽样人群中进行标准化.方法 依据儿童认知发育理论及文献分析确定量表修订的基本思路,提出补充、修改和删除项目.在纵向观察7名儿童行为发育基础上建立新增项目初级题库.通过临床验证性测试予以确定;专家对测验项目及内容进行符合性研判以确定是否采纳.形成的初始修订量表在北京地区抽样人群中进行标准化.结果 原量表177项测试项目中,无需修改保留131项占74.0%(131/177),修改完善38项占21.5%(38/177),删除8项占4.5%(8/177).在新建立项目初级题库中,编制测验项目439项,经临床验证性测试弃除198项占45.1%(198/439),保留241项占54.9%(241/439);再经过项目测试有87项占36.1%(87/241)保留,154项占63.9%(154/241)删除;在删除项目基础上,专家参与编制新项目5项.新增项目共92项占量表35.2%(92/261),后形成初始修订量表含测验项目261项.结论 初始修订量表优化并增加了测量信息,测验项目具有内容效度.

  • 亚临床ADHD和ADH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共存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作者:岑超群;梁亚勇;邓红珠;唐春;邹小兵

    目的 调查亚临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共存行为问题的分布,研究该群体临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130例ADHD儿童、101例亚临床ADHD儿童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HD组平均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93.40±14.74、92.70±13.93和92.46±14.21;亚临床ADHD组分别为97.03±12.28、95.44±11.97和95.97±1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ADHD组、亚临床ADHD组和正常组的注意缺陷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2.06±1.57、1.57±0.39和0.91±0.51,三组多动和冲动因子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75±0.59、1.23±0.51和0.68±0.48,均为ADHD组>亚临床ADHD组>正常组(P均<0.01).三组功能评分均值分别为2.90±0.60、2.65±0.54和2.06±0.51,亦为ADHD组>亚临床组>正常组(P<0.01).ADHD组和亚临床ADHD组常见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均<0.01).结论 亚临床ADHD儿童虽未符合ADHD全部诊断标准,但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干预以及常规进行其它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章丽丽;朱宗明;张枫;汤群峰;刘毅梅;姜新宇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重要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特点.方法 对37例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16例正常发育男童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并分析孤独症组感兴趣区FA值与儿童智能发展水平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感兴趣脑区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左侧额叶FA值与智能发展水平有相关性(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ling Scale,CARS)分级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左侧额叶FA值更低(P<0.05).结论 左侧额叶白质损伤可能参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生理过程的变化.

  • 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谷丽紧;罗荣;金曦;王坤;胡文玲;杜立燕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找出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甘肃省会宁县的6个乡镇随机抽取533名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家长进行小组访谈,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等信息.结果 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仅为75.4%,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的主要因素为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接受新生儿随访、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有待提高,经济因素、看护人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是影响贫困家庭儿童接受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

  • 母子交流时间对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丽;徐小娟;朱廷;吕成琴;于建娟;施晓丽;岳虹霓;江帆;姜艳蕊

    目的 探讨母子交流时间对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为科学育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和乡镇医院各一个点作为项目点,随机抽取2~30个月婴幼儿共140名.家长填写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专业人员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儿童进行认知发育评估.结果 入组儿童平均年龄(12.52±7.78)月龄;男童占52.9%;城区婴幼儿占74.6%;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为104.16±13.036,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为103.34±11.431.城市与乡镇婴幼儿的MDI无统计学差异(103.27±13.81 vs 106.20±9.95,F=3.36,P=0.250),城市婴幼儿PDI为101.92±12.01,显著低于乡镇婴幼儿PDI 106.51±8.09(F=7.31,P=0.013).父亲文化程度不同,儿童的MDI存在差异(F=2.71,P=0.047).城乡差异、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结构等因素对母子交流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母子交流时间越多,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越高(F=3.28,P=0.023),且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控制儿童年龄、性别、父亲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后,母子交流仍是婴幼儿M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母子交流时间对婴幼儿认知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农村五~六年级小学儿童休闲活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炳政

    目的 考察农村高年级小学儿童休闲活动参与特点及其与多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河南省3所农村小学的250名五~六年级儿童施测了青少年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休闲活动参与问卷与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半数以上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在多数休闲活动上的参与水平为每月1次及以下;农村高年级小学生休闲参与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留守经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兴趣活动小组、课外学习等8项休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力达到统计显著水平,且主要对友谊与学业两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解释作用.结论 恰当休闲对农村小学生多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 上海市徐汇区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作者:仉琪;武俊青;周颖;赵瑞;纪红蕾;李玉艳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情况,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长桥、康健、天平街道0~3岁婴幼儿,共586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教养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育儿素养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早期教养能力得分均数为(63.7±12.9)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OR=1.66,95%CI:1.35~2.04)和家庭月收入的增加(OR=1.28,95%CI:1.02~1.61),教养得分达到及格水平比例较高;相比于不到1岁的婴幼儿,年龄更大婴幼儿的家长能够有更高的教养得分;相比于业余时间忙于工作的家长,花时间陪婴幼儿的家长教养得分及格比例较高(OR=1.96,95%CI:1.20~3.21).结论 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本身应提高自身的育儿知识水平和行为意识,为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环境.

  • 成都市16~24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现状调查

    作者:聂晶;孟仙;冉域辰;王红

    目的 了解成都市16~24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状况.方法 于2013年6-12月以成都市6城区1 063例16~24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婴幼儿语言发育进程量表》为调查工具,采用Excel进行资料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1)共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37例,检出率12.89%.2)各年龄组男女儿童语言的发育在与视觉相关的理解与表达、听觉感受和理解、语音及言语表达三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的理解及表达能力优于男童(P<0.05).3)儿童语言发育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部分得分在18月后达到稳定,听觉感受和理解部分得分呈平稳上升趋势,语音和语言表达部分得分早期增加比较平缓但于18个月左右明显上升.结论 应加强对成都地区儿童语言发育的关注,增加儿童理解能力训练是提高儿童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儿童 语言 发育
  •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状况研究

    作者:赵钱雷;金晶晶;李思思;陆海燕;李伟;林忠东

    目的 调查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状况,为科学的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Parent Report,WFIRS-P)评价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比较ADHD组与正常儿童组的社会功能状况,分析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的差异.结果 ADHD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组(ADHD-C组)在各维度社会功能损害较注意缺陷组(ADHD-I组)、多动冲动组(ADHD-HI组)明显(P<0.05);ADHD-HI组在家庭功能损害比ADHD-I组明显(P=0.001),但在其他5个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不同亚型ADHD在社会功能损害上存在差异.

  • 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对离体乳牙釉质保护效果的比较

    作者:赵增波;董福生;马哲

    目的 比较局部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对乳牙釉质脱矿的保护作用.方法 60颗牙冠完整的下颌乳切牙,在牙冠唇侧选定釉质处理区域,按照不同试剂处理分为A、B、C三组,A:氟化泡沫组,B:氟保护漆组,C:去离子水组.处理后的离体牙在脱矿液中浸泡72 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构差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脱矿液中钙离子的溶出量.结果 A、B两组析出的Ca2+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析出的Ca2+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显示C组较A、B两组脱矿明显,A、B两组的釉质表面可见再矿化物.结论 离体下颌乳切牙应用氟化泡沫及氟保护漆都可以增强其釉质的抗酸能力并促进再矿化,氟保护漆较氟化泡沫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 中国儿童虐待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系统评价研究

    作者:徐韬;焦富勇;潘建平;陈晶琦;黄晓燕;刘文利;宫丽敏;王惠珊

    目的 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虐待问题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和实施预防儿童虐待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参考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GRADE)方法编制了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对文献质量和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筛选出84篇文献综合分析中国儿童虐待的流行现状的文献,其中仅研究躯体虐待的文献有11篇,仅研究情感虐待的有3篇,仅研究性虐待的15篇,仅研究忽视的1 2篇,其余均为多种虐待同时研究.1)躯体虐待:城市地区儿童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41.2%~67.3%,农村地区为32.4%~39.4%.不同研究对躯体虐待的测量方法不一致.2)情感虐待: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情感虐待测量方法,不同研究显示的儿童情感虐待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生率在10.6%~67.1%之间.3)性虐待: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4)忽视:国内研究者从1999年开始进行忽视评价工具和标准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城乡人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中国忽视评价量表.城市3~1 7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22.4%~32.8%,农村0~6岁儿童的被忽视发生率为53.7%~54.9%,暂无农村6岁以上儿童被忽视发生率的数据.结论 中国儿童虐待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在儿童虐待定义、调查工具编制、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 功能性构音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语音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吕自愿;李峰;高楠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语音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语音治疗科就诊的110例FA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DSM-ⅣADHD诊断标准,将同时患有ADHD的FAD患儿分为:注意障碍为主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I)、多动/冲动为主型(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HI)、混合型(combined type,C),比较FAD-I 组、FAD-HI组和FAD-C组与单纯FAD组患儿语音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PI)的差别.结果 语音治疗前,各组间PI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046,P=0.375);语音治疗后,各组间P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26,P<0.001).进一步Q检验结果显示,FAD-I组、FAD-C组PI值低于单纯F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FAD组和FAD-H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D-HI组PI值高于FAD-I组和FA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的I和C亚型可能会降低FAD的语音治疗效果,或许需要在进行语音治疗的同时采取针对ADHD的相关治疗.

  •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作者:钟云辉;唐宏

    目的 比较5~6岁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分享行为上的区别,观察假想伙伴对其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了56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的施测.结果 在56名被试儿童中,有23名儿童存在假想伙伴.假想伙伴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在“偶得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要显著好于5岁组儿童(x2=18.3,P<0.01),而在“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无显著差异;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偶得物品”(x2 =20.8,P<0.01)与“拥有物品”(x2=9.4,P<0.05)分享情境任务中的表现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结论 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SNAP量表评分分布特征

    作者:张军;张蔚;高平;文飞球

    目的 研究推广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205患儿(注意缺陷型ADHD 93例、多动-冲动型ADHD 33例和混合型ADHD 79例),分别对性别比、年龄组成、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评分分布特征进行评估.结果 ADHD患儿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子量表SNAP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2.09±0.33,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为1.99±0.34.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大于1.54,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大于1.43,应考虑ADHD的相应诊断.结论 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是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 Tourette综合征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作者:杨雪;张玲;于斌

    目的 分析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儿童行为量表(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Social of Adaptive Behavior,SAB),对112例TS儿童(≥8岁)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TS患儿ISLQ中有7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行为问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认知功能、社会/自制两项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及时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促进TS儿童身心康复.

  • 短程结构式游戏疗法对12岁考试焦虑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作者:赖雪芳;章小雷;张利滨;黄钢

    目的 探讨短程结构式游戏疗法对考试焦虑儿童学业效能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考试焦虑问卷从东莞市某中学初一年级285名学生筛出16例高考试焦虑学生,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方法,分为干预组(8例)和对照组(8例),对干预组进行12次结构式游戏干预,用考试焦虑问卷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评估短程结构式游戏疗法对12岁考试焦虑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12次的结构式游戏治疗干预,干预组考试焦虑总分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干预组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得分、学习能力得分比干预前得分明显提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构式游戏疗法能有效提高考试焦虑儿童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体内锌含量及T淋巴细胞活性的研究

    作者:董建红;徐莉莉;李胜军;张立琴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体内锌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以促进ADHD患儿的治疗.方法 选择60例ADHD患儿和5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锌含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水平.结果 ADHD组患儿血锌含量(73.24±9.89)u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2.51±7.81) μmol/L,t=5.373,P<0.01].ADHD组患儿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活性[(57.9±5.0)%,(26.8±3.9)%,1.059±0.234]较正常对照组[(68.2±4.9)%,(36.5±4.7)%,1.432±0.279]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4,11.85,7.63,P<0.01),而两组CD8+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表明血锌与CD4+、CD3+呈正相关(r=0.577,0.411,P<0.01).结论 ADHD患儿血锌含量偏低,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状态,以CD4+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为主,补充锌制剂有利于ADHD患儿的治疗.

  • 家庭功能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文林;王爱敏;张楠;杨富国;付伟;娄琳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和儿童哮喘测试控制问卷(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 Test,C-ACT)对120例4~11岁的哮喘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测量,按C-ACT得分将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29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31例和未控制组(得分≤19分)60例.分析家庭因素对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 FES中,除成功性外,其他因子三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未控制组的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分别为(4.72±1.32)、(3.63±1.58)、(2.95±1.56)分]均低于部分控制组[分别为(6.1±1.11)、(5.10±1.70)、(5.29±2.10)分]和完全控制组[分别为(6.97±1.12)、(6.55±1.80)、(6.52±1.86)分];而未控制组的矛盾性和控制性较高(P<0.05).三组在FAD各分量表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各分量表分均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的整体家庭功能水平高.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ES的情感表达、文化性和控制性及FAD的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进入回归方程,对C-ACT得分影响显著.结论 家庭功能与家庭环境对儿童哮喘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功能和改善家庭环境,从而达到哮喘的有效控制.

  • 昆山市学龄期儿童学习困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韩霞;冯佩;陈羿君;陈翠;喻茜

    目的 分析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江苏省昆山市抽取的5 132名6~12岁儿童(其父母、老师等)进行学习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发现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发生率为1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降低18%;女性与男性相比,学习困难发生风险相对较低,OR(95%CI)值为0.56(0.42~0.76);与主要照顾者为母亲的相比,主要照顾者为祖辈或其他可增加儿童学习困难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73(1.23~2.43);与民主的教养方式相比,保护式的教养方式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65(1.12~2.41);与家庭和睦的相比,不断争吵的家庭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其OR(95%CI)值为2.59(1.07~6.25).结论 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仍较高,应从学校、家庭、主要照顾者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

  • 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解金娜;邢雨晗;冀永娟;夏颖;匡桂芳

    目的 分析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孤独症患儿86例,47例采用第三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TL2001-A型)进行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干预组),39例未作AIT干预(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量表)、自制观察行为量表(Self-preparedQuestionnaire,SP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干预组ABC量表评分中感知、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等因子分及总分明显提高或降低(P<0.05),对照组感知因子分提高或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后感知、自理及总分提高或降低(P<0.05).2)干预组自制观察量表中语言、交往、感知、行为、情绪等方面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治疗后主动语言少、交往困难及注意涣散因子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听觉统合治疗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 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方琳;梁惠怡;邹小燕;邹香莲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10名6~10岁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功能、行为问题评估,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感觉统合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行为问题方面明显高于感觉统合功能正常儿童(P<0.05或<0.01),感觉统合能力得分与多数行为问题得分呈负相关(P<0.05或<0.01),剖腹产、老人或保姆带养使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的风险增加,而足月产会降低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的风险.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孕育情况、养育方式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效果比较

    作者:杜文冉;崔立华;庞淑兰;王平;张洁;齐浩;晏国娟

    目的 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收集临床确诊并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54例ADHD患儿,采用SNAP-Ⅳ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月和6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三亚型患儿SNAP-Ⅳ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结束时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患儿降低分值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4.21%、60.87%、4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111,P=0.047).3个月时混合型患儿评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患儿(P<0.01),各组有效率和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三组患儿评分差值、有效率和缓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ADHD;对不同亚型ADHD的疗效不同,临床应根据分型选择佳治疗方案.

  • 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韩丕国

    前瞻记忆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很多因素会对学前儿童的前瞻记忆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年龄效应、外部线索、任务情境以及延时间隔四个方面论述了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思路.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性别偏倚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郝小会;李廷玉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倚,国内外调查显示男女患病比例平均约为4∶1.ASD性别偏倚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为AS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Tourette综合征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儿童时期,是一种复杂的、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Tourette综合征与遗传因素有关.本文就TS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多巴胺相关假设与治疗

    作者:向上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常常合并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TD和ADH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都涉及到多巴胺(dopamine,DA)这一重要的神经递质,但目前关于两种疾病的DA功能的假设在TD合并ADHD时出现相互矛盾.本文从TD合并ADHD的流行病学、DA相关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提供线索,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Turner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毛淑炯

    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一个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有特征性的体型特点,在视觉-空间能力、执行功能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本文就TS的认知功能方面作一综述,并从脑结构、基因及性激素等方面分析认知缺陷形成的相关因素,提出进行早期认知干预的方法.

  • 发育行为儿科学中的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作者:金星明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直接关乎到生长发育.从发育行为儿科学的角度,更多关注的是亲子互动、依恋关系、文化背景等与营养和喂养的关系,以及培养和训练婴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根据营养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对于疾病所致的营养不良的治疗,应注重团队治疗,而发育行为儿科在团队中应发挥发育行为评估及行为治疗的优势.

  • 不同妊娠期振动对SD大鼠子代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赵萍;杨柳;陈超;曾晓雯;张玲;冼丹霞;金宇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期振动对大鼠子代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SD大鼠妊娠的1~7 d、8~14 d、15~21 d施加强弱交替的振动刺激,在子鼠60 d使用Barnes迷宫测试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间空间学习记忆的差异.结果 学习过程:1)探索路程:妊娠早期振动组在第4天,妊娠中期在第1天,妊娠晚期在第1天高于对照组,妊娠晚期在第2、3天低于对照组(P<0.05);2)探索平均速度:妊娠早期在第2天,妊娠中期在第1、2天,妊娠晚期在第1、2、3、7、8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3)错误探索时间:妊娠早期在第1、3、4、7、8天,妊娠中期在第3、4、5、8天高于对照组,妊娠晚期在第2、6天低于对照组(P<0.05);4)首次探索目标洞潜伏期:妊娠中期在第5天高于对照组(P<0.05).记忆过程:妊娠早期振动组的错误探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43.00,P=0.000),妊娠晚期振动组的探索路程(Mann-Whitney U=150.00)、平均速度(Mann-Whitney U=150.00)和错误探索时间(Mann-Whitney U=16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妊娠早期振动损害子代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妊娠晚期振动可能促进子代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妊娠中期仅损害子代的空间学习能力.

  • 早期平衡木运动对新生鼠心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雷蕾;方凤;董家强;蒋瑾瑾

    目的 观察早期平衡木运动对新生鼠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32只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6只.运动组进行平衡木运动训练4周.应用动物行为学平台(旷场试验)对36~37日龄新生鼠进行心理行为测定.结果 1)运动组中心区域活动时间短(1.441±0.946)min,对照组(2.237±0.7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5);2)运动组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少(326.633±106.218)cm,对照组(427.116±102.18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5);3)运动组周围区域活动时间长(8.559±0.946)min,对照组(7.735±0.7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1);4)运动组周围区域活动距离多(1 208.667±176.794)cm,对照组(1 062.900±118.08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5).结论 早期平衡木运动可增加新生鼠对新环境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 音乐干预发育期大鼠血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炳娟;邹卉;韩炳超;姜月华

    目的 观察出生后早期持续暴露于音乐环境对大鼠成年后罹患高血压和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倾向.方法 初生SD雄性乳鼠20只,出生24 h内即暴露于音乐环境(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另设初生SD雄性乳鼠20只作为对照组,同条件饲养,不听音乐.大鼠5~8周时,采用无创性套尾法每日监测血压,8周末处死,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听音乐组与对照组大鼠成年后的体重、心率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音乐组大鼠主动脉内皮形态更佳,无明显纤维等附着;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虽基本正常,但细胞间连接部分丢失,内膜附着物较多.音乐组大鼠血清CRP、PAI-1显著降低(P<0.05),AngⅡ、BNP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后早期持续暴露于音乐环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极为重大,成年后大鼠血压下降虽不显著,但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倾向已大幅度减低.

  • 家访式预防性干预对流动家庭母婴依恋的影响

    作者:尚睿娴;王争艳;迟兆艳;陈文凤

    目的 针对流动家庭婴儿进行早期的预防性干预,通过改善母亲看护行为,提高流动家庭婴儿的依恋安全性.方法 将20对流动家庭母婴对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6次家庭访问式的入户干预,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前后分别通过陌生情境实验程序和依恋Q分类评估两组婴儿的依恋安全性,同时,采用家庭观察评估两组母亲的看护行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依恋安全性和母亲看护行为.结果 1)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母亲的看护行为不存在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母亲看护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干预前后,控制组母亲看护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母亲看护行为后测得分要显著高于前测得分.2)干预前,两组婴儿依恋分类不存在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婴儿依恋安全性得分比控制组要高;依恋安全性Q分类中,除与其他成人的互动分量表,与母亲进行良好地互动,接近母亲和与母亲身体接触分量表上,实验组婴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 该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流动家庭母亲的看护行为及其婴儿的依恋安全性.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