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儿早期智测在基层筛出高危儿发育落后(结合早期干预治疗)的实际意义与作用

    作者:刘红英;吴艺红;喻强;韩艳珍;姚少军

    目的加强高危新生儿筛查及新生儿的神经行为测定,以便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运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简称NBNA)方法,对红安县2011年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共计2197人,跟踪智测230人,基层高危儿占51%.8例运动发育落后大于三个月以上.姿势明显异常十二例.肌张力异常68例.转上级医院12例.早期干预后明显改善达95%.根据我县群众对高危情况认识不够应加强宣传力度.尽量完成对每个高危儿目的性跟踪.尽量完善早期干预早期诊断,让这项经济,方便无害的检查手段在基层更好的开展,更好的为广大基层儿童服务.结论减少了出生缺陷,减少伤残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素质.

  • 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中促进母乳喂养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海芳;陆引红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母乳具有营养、防病、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健康、经济卫生等优点,分娩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有长期有利影响,如可以改善婴幼儿的认知发育,降低免疫相关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和儿童期肿瘤的发病率[1].

  • 局灶性痫性放电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发育的影响

    作者:向上;李雪怡;冯雪菲;肖农

    目的:研究局灶性痫性放电对脑瘫患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伴痫性放电的脑瘫患儿脑电图结果,分析局灶性放电的分布特征;使用Gesell量表对伴及不伴痫性放电脑瘫患儿认知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并对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71例伴局灶性痫性放电脑瘫患儿的放电部位以脑前部为主,中央区比例高,为17例(23.94%),其后依次为额区(16例,22.54%)、颞区(12例,16.90%)、顶区(11例,15.49%)、枕区(8例,11.27%)以及前额(7例,9.86%);左右半球放电比例无明显差异.伴局灶性痫性放电的患儿(总DQ:42.09±16.31,应人能:46.50±20.01、应物能:45.01±17.69、粗大运动能:33.21±16.40、精细运动能:37.91±16.60、言语能:47.81±19.91)与无痫性放电患儿(总DQ:55.91±16.22,应人能:57.42±22.49、应物能:56.70±20.16、粗大运动能:49.65±19.09、精细运动能:54.22±20.33、言语能:61.58±23.22)相比,总DQ值及各能区DQ值均低于无临床下放电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脑区放电患儿除中央区放电的粗大运动DQ值低于枕区并有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不同脑区放电患儿在各能区的DQ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侧半球放电患儿在除应物能外所有能区DQ值(总DQ:35.25±14.58,应人能:39.00±17.95,应物能:39.81±17.12,粗大运动能:24.77±15.13,精细运动能:30.81±15.61,言语能:41.86±18.04)均低于放电位于右侧半球患儿(总DQ:49.53±15.09,应人能:55.47±20.11、应物能:50.52±16.92、粗大运动能:39.15±13.74、精细运动能:45.26±15.21、言语能:57.26±19.5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痫性放电对脑瘫患儿认知发育有明显影响,不同脑区放电的影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左侧半球放电对患儿影响较右侧明显,对脑瘫患儿临床下放电进行干预可能改善认知发育.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劲松;边旭明

    甲状腺疾病在育龄期妇女中较为常见,是仅次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第二大妊娠期内分泌疾病.母亲与胎儿的甲状腺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甲状腺疾病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并可能对后代的远期认知发育产生影响.因此,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是产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由于其是明显的妊娠并发症得到了广泛关注,而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由于症状隐匿,往往被忽视.妊娠合并甲减的发生率约为2.5%,其中临床型甲减的发生率为0.2% ~0.3%,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为2% ~3%,后者占所有甲减患者的90%以上[1-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甲减对妊娠可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胎儿的脑发育.本文对妊娠合并甲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及认知发育

    作者:何玲;刘风华

    197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诞生翻开了人类不孕症治疗的新篇章.随后近30年中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迅猛发展,在追求更高成功率的同时该技术也日趋成熟,为众多不孕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报道美国在2002年通过此技术出生的儿童占同年所有出生儿童的1.1%~([1]).因此通过ART出生儿童的健康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ART的安全性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现就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及认知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 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意义与策略

    作者:陈桃英;贲晓明

    Barker假说提出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即生后的生长速度次于宫内妊娠晚期的生长速度,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和成年后患病率增加[1].宫内和生后营养状况欠佳可导致神经发育不良,包括神经和感知觉器官的损害、认知发育延迟、学校表现不良[2].

  •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会

    前言新生儿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为1‰~3‰,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时发现,不但影响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教育、就业、婚育)及家庭(沟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 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认知发育与海马区多巴胺、二羟苯乙酸的相关性

    作者:李新民;杨丽萍;万海娇;朱江慧;侯俊林;詹向红

    目的 考察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认知发育与海马区多巴胺(dopamine,DA)、二羟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旁观电击法建立恐伤肾孕鼠模型,通过对80日龄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认知发育;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右侧海马区采集脑透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HPLC-ECD)法测定仔鼠脑透析液中DA、DOPAC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80日龄模型组仔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游泳速度减慢、20%边缘区域停留时间增长、跨台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80日龄模型组仔鼠海马组织细胞外液中DA、DOPAC的水平在各个灌流时间点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 0.05);80日龄仔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DA与其平均逃避潜伏期、跨台次数存在正相关,与20%边缘区域停留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性显著(P< 0.05);DOPAC与其平均逃避潜伏期、跨台次数存在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 0.05).结论 恐伤孕鼠可影响其80日龄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DA、DOPAC含量,其认知发育水平与海马区DA、DOPAC的含量降低密切相关.

  • 反馈式家庭干预对婴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

    作者:杨海虹;梁晓红;张露

    目的:探讨反馈式家庭干预对婴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更优的儿童发育早期干预方案。方法以我院招募的48例正常汉语背景的婴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小儿给予反馈式家庭干预,对照组小儿采用常规的家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持续5个月。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小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分(120.2±15.3)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得分(99.7±9.6)均高于对照组小儿得分(104.8±13.6)和(92.6±9.2);观察组家长对干预工作满意度(91.7%)与儿童语言认知发育的重视度(95.8%)均高于对照组(62.5%)与(66.7%),经t或x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反馈式家庭干预大幅改善了婴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提高了家长对于小儿语言和认知发育的重视度,具有更高的满意度,更加符合家长们的护理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 早期精细动作技能发育促进脑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

    近年来伴随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的成熟,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引起了脑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心理学,行为学,神经解剖、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多领域研究提示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可能与脑认知发育进程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合,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脑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线索.

  • 孕期暴露多环芳烃对后代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胡昌军

    孕期暴露环境毒物如烟草烟雾会降低胎儿的生长水平并损害其发育.哥伦比亚儿童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了孕期暴露多环芳烃(PAH)会影响儿童时期认知能力的发育.

  • 早期家庭干预对改善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坤尧;张伟忠;赵萍;严文康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40例和未干预组40例,参照鲍秀兰早期教育资料制定的干预计划.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定期随访,以进行发育评估.结果6月龄始干预组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1);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干预组五大能区发育均先于未干预组,尤以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及个人-社会交往更明显.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家庭干预,系统管理,可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发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勤学;张和平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是以中耳鼓室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可达3~6个月以上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岁以下的儿童易患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AOM),即急性中耳炎6个月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本病冬、春季多见,是引起听力下降及重要的致聋原因之一,对婴幼儿的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有十分明显的影响[1].病因假说归纳如下.

  • 生长障碍

    作者:

    认识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问题是初级保健医师需要去面对的重大挑战.生长障碍是对婴儿后期生长和认知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多因素之一,初级保健医师需要正确而及时地诊断和处理生长障碍,以便减少后遗症.

  • 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

    作者:麦坚凝

    儿童的睡眠问题日益受到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等专业的重视,睡眠异常对儿童认知发育的影响以及在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1].睡眠多导脑电图和睡眠行为及质量评估方法也应用于睡眠障碍儿童.在治疗方面,除开展睡眠卫生教育、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及采用、维持规律的睡眠-觉醒作息时间、良好的睡眠环境和饮食习惯、光照治疗、认知和行为治疗等方法外,褪黑素治疗[2,3]和镇静催眠等药物治疗[4~6]也受到重视.

  • 睡眠障碍幼儿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邓梁琼;张玉;李红辉;曾婷;黄子娟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幼儿的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睡眠门诊就诊的12 ~ 36个月的139例幼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儿保门诊常规体检无睡眠障碍的12~36个月的223例幼儿为对照组.采用《2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2 ~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收集研究组幼儿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两组幼儿认知发育状况,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评估儿童的情绪性及社会性.比较两组幼儿的睡眠障碍发生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五大能区发育商(DQ)、《12~ 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异常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中,12 ~23个月和24 ~ 36个月幼儿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 ~23个月幼儿大运动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能区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性别幼儿各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幼儿各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仅男童外显行为域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个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对幼儿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均有不利影响,应得到高度关注.

  • 675例婴儿气质类型与认知-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郑文;倪育;侍学琴

    目的 开展盐城地区婴儿气质类型与认知-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采用年龄及发育进程问卷(Age&Stage Questionnaires)和气质问卷对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婴儿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 难养型(D型)儿童的认知发育得分较其他气质类型为低,易养型(E型)婴儿认知发育水平高,中间型(Ⅰ型)和启动缓慢型(S型)的婴儿居中.结论 气质类型对婴儿认知发育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应根据气质类型的不同因材施教,促进婴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 个性化早期指导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效果观察

    作者:王莉

    目的:分析个性化早期指导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的172例婴幼儿,随机将其分成早教组9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生长发育指导,早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早期指导,对比两组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情况。结果早教组婴幼儿的大动作(108.2±6.8)、精细动作(114.6±4.6)、语言能力(109.6±6.7)、适应能力(106.3±5.8)、社交能力(100.7±5.2)均强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婴幼儿认知发育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早期指导对婴幼儿的认知发育具有帮助作用。

  •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邓碧凡;邱荣敏;廖敏;高波;张云桂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of effusion,OME)是小儿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其对儿童的语言及认知发育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的表现为渗液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无急性感染的表现[1].由于患儿常缺乏主诉而容易被误诊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为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的分泌性中耳炎的93例患儿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 夜醒与婴幼儿认知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爱萍;孙莞绮;骆晓萍;黄芳;陈晓英;姜艳蕊;王燕;徐小娟;宋沅瑾;朱绮;章依文;江帆

    目的:了解影响婴幼儿夜醒的环境因素,探讨婴幼儿夜醒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义乌市城区和乡镇各1个点作为项目点,共抽取2~30个月婴幼儿116名。以问卷形式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出生及家庭社会经济的相关情况;采用简易婴儿睡眠问卷(BISQ)收集儿童夜醒次数及时间等相关睡眠情况;同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婴幼儿认知发育评估。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2.99±8.55)月(2~30个月),男孩占50.86%(59/116)。<1岁婴儿,偶尔夜醒仅占5.26%,夜醒1次占29.82%,夜醒多次占64.91%;≥1岁幼儿则分别为32.20%、45.76%和22.03%。<1岁婴儿和≥1岁幼儿夜醒次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婴儿平均夜醒时间为(0.49±0.31)h,≥1岁幼儿为(0.31±0.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P<0.001)。≥1岁幼儿随着夜醒次数增加,智力发育指数(MD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24);夜醒时间与MDI呈显著负相关(r=-0.26, P=0.035)。<1岁婴儿的夜醒次数和夜醒时间与MDI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夜醒次数及时间是≥1岁幼儿M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持续夜醒婴幼儿应引起高度关注。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