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期痴呆脑影像学特征与SOD血浆水平临床研究

    作者:秦虹云;瞿正万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研究老年期痴呆脑影像学变化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认知水平关系.方法:应用脑影像学技术,入组老年期痴呆76例,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该药提高SOD浓度与MMSE评分的程度,为期12周.结果:经脑CT检测:单纯脑梗死26例(34.2%)、脑梗死合并脑萎缩33例(43.4%)、脑萎缩17例(22.4%).石杉碱甲治疗组4周后SOD较治疗前就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5),但未发现MMSE评分明显改善.三组CT类型受试者对石杉碱甲治疗反应性不尽相同,单一脑萎缩组治疗反应差.结论:高龄、脑萎缩是SOD浓度和MMSE降低的明显危险因素,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对脑梗死所致痴呆有较好效果,脑CT分型对老年痴呆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天明;骆艳丽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SPD)作为精神医学科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已被逐步认识,但仍然难以明确其发生机制,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且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该类患者辗转就诊于各大临床科室,而收效欠佳,病程迁延,造成较大的医疗资源、人力物力的消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脑影像学研究(neuroimaging)证明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不同脑区之间存在着结构、功能、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异常,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目前常用脑影像学技术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相关脑区结构、功能及生化代谢方面的改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实验资料虽可贵,临床实践价更高

    作者:许贤豪

    医学院校和媒体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实验室方法及其结果,导致近年来青年医生越来越重视实验室资料,尤其是MRI和病理结果;轻视甚至忽视临床实践,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个别医生诊断脑血管病几乎就完全依赖于颅脑影像学所见.其危害无穷,流毒甚广.现举1例予以剖析如下:

  •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与脑影像

    作者:冯志强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脑影像资料的特点,说明其和阴性、阳性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来我院精神科就诊的50例精神分裂症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时期到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2组人员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5T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令接受检查的患者平卧。使用T1进行成像定位工作,终得出T1的横断面解剖图,其功能的成像选择T2加权图像中的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方式进行,检查片层包含了了额叶,顶叶,枕叶,以及下丘脑和小脑。对比2组人员上述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所有人使用磁共振扫描显示,病患组的小脑,小脑蚓部的白质体积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偏大,P<0.05;病患组患者额叶区域灰质量和正常组相比明显偏少,在此之中,前额背外侧区灰质减少较为明显, P<0.05;和正常组相比患者组的左侧海马回量存在差别,和正常组相比明显偏高。当完成WCST的时候,患者组前额活动性表现出了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大脑中部分区域发生了功能性改变,导致其中枢信息处理发生障碍,进而出现认知障碍,和阳性与阴性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精神分裂症脑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卫华;周东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影像学、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人们能够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水平,对精神分裂症大脑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有更多认识,从而不断加深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理解.我们结合精神分裂症脑影像学和尸检大脑神经病理学研究的文献复习,对其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

  • 家庭护理痴呆老人怎样做

    作者:于雪

    年纪大了容易忘事,这似乎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很多老年人都有这种“健忘”的经历.然而,当健忘打乱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节奏或者出现异常行为时,健忘就可能变成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它损害了管理记忆、语言、感知行为的脑细胞.患病初期症状包括记忆困难、物品放错地方、注意力下降;而感情方面常见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抑郁,其中易激惹和攻击性这些令人困扰的精神行为症状,则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痴呆的记忆损害与一般的老年人健忘不同,医生可以通过认知测试和生理性检查,如脑影像学技术诊断老年痴呆.

  • 脑影像数据模式识别在重度抑郁障碍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改智;张爱霞;刘鹏鸿;张克让

    重度抑郁障碍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客观生物学指标物的寻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脑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对模式识别应用于重度抑郁障碍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舍曲林与舒必利合用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3例

    作者:郭慧荣;仇剑崟;徐俊冕

    半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裂症传统的被普遍接受的假说为多巴胺功能亢进[1],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脑影像学、PET研究也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层下结构中多巴胺受体的数量为正常人的3倍[2].

  • 血管性痴呆的近代概念

    作者:王善澄

    近20余年来,由于脑影像学等各种有关技术的较快发展,国际上对血管性痴呆(VD)的认识已有长足进步,甚至部分学者们认为其发展势头超越了Alzheimer氏病(AD).我国已有较多专家学者们对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AD颇为重视,也在病因和临床等各方面进行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但相比之下,人们对另一种在老年也比较常见的VD却缺乏更多关注.然而VD的早期正确诊断特别重要,这是因为认知功能受损的某些血管性因素可能加以预防,也由于部分患者在适当治疗下尚可能有所改善,故VD在这些方面与AD还略有不同,值得进一步重视.为此,本文拟对近几年来有关VD的概念、病因、分类、主要表现、脑影像发现、诊断及处理等的部分论说作概略介绍如下.

  • 惊恐障碍脑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王钰萍;陈珏;肖泽萍

    惊恐障碍(PD)以反复发作、不可预期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为主要特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P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往观点认为,以杏仁核、下丘脑、海马、脑干等为核心的恐惧环路异常活化及前额叶功能不良是PD的神经基础.该文主要从脑的功能、结构、代谢等方面对近年来PD的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证据显示前额叶、恐惧环路及枕叶异常活化可能与PD的病理机制有关,提示重新修订焦虑障碍模型的必要性.

  • 暴力行为的功能性脑影像学研究

    作者:张诚;韩臣柏;翟书涛

    对暴力行为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有报道认为,前额叶损坏者可出现突发躯体和言语攻击[1],有冲动行为者的额叶执行功能测验得分低[2],冲动量表得分高的男性药物滥用者的前额部脑电图呈现慢波化[3],男性暴力行为者全血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高[4],有暴力犯罪行为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有明显的前额叶灰质体积减少[5].随着功能性脑影像学的发展,使对暴力行为的研究上一新的台阶.

    关键词: 暴力行为 脑影像学
  • P300与老年患者脑影像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红薇;吴国英;毕丽珠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检测在评定老年期患者潜在认知功能障碍与其脑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老年患者,分别进行ERP的P300和MRI,CT检查,并根据脑影像学表现分为四组.[结果]脑影像显示腔梗组,多发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缺血灶组,颅内软化灶组,其P300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的P300成分与脑影像学中"腔梗"、"多发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缺血灶"、"颅内软化灶"表现相关性明显.

  • 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及其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魏旻俊;朱翔贞;高静芳;陈莹

    [目的]围绕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功能的神经心理学和脑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搜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将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区域分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眶前额皮层,并对其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以及两种方法联合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在神经心理学和脑影像学以及两种方法联合研究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眶前额皮层都存在障碍。[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大量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密切相关。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前瞻性多学科比较分析

    作者:邱思武

    将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神经心理测验以及脑影像检查,且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以脑影像检测结果、神经心理检验结果就其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否可发展成痴呆所具预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期间,5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患者中有15例发展成痴呆,痴呆发生率为30.0%;15例痴呆患者中有13例是阿尔茨海默病,2例是血管性痴呆;经脑影像检测结果、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比较分析,神经心理测验预测正确性明显高于脑影像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分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为老年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期的症状,脑影像检测在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的价值与神经心理测验相比,相对较小。

  • 癫痫患者颅脑CT低密度灶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群;蒋静

    癫痫是一种突然而短暂的阵发性脑神经元高频率放电所致大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和抽搐发作,也可表现短时或持久的精神障碍.颅脑CT为癫痫患者及时准确检出病因,进一步定位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发现有部分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后颅脑CT的低密度灶有可能消失或缩小,我们通过动态观察认为这种CT改变为部分癫痫患者发作后的暂时性可逆改变,本文报告36例颅脑CT动态观察结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癫痫 脑影像学 CT
  • 抑郁症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潘园园;端义扬;徐乐平

    近年来应用各项影像学技术,从不同层面对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对于理解抑郁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抑郁症 脑影像学
  • 抑郁症的脑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作者:范洪峰;许秀峰;程宇琪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够对脑组织进行实时功能显像,可以显示抑郁症患者有关脑区功能活动和神经通路的变化,还可作为一种评估药物疗效及探讨药物治疗机制的手段.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64例临床分析

    作者:钱时德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因大部分比较明确,且无特异临床表现。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过程中采用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进行辅助检查,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强迫症患者脑神经通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单筱雯;胡宪章;王长虹

    分析强迫症患者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可能存在的神经通路异常,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强迫症患者的双侧前额叶、海马旁回等部位进行检测,分析这些异常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强迫症神经环路的异常作一综述,旨在为探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 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与临床

    作者:曾桄伦;刘道强;王明艳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至今不完全清楚,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侵入性脑影像学的出现,偏头痛的研究有了重大进步,基本否认了血管源性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偏头痛发病起源于大脑本身,与脑的兴奋性增加,离子通道异常,扩展性皮质抑制,中枢疼痛处理通路障碍及神经递质异常等有密切关系[1~5].血小板在偏头痛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的功能是影响血液流变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偏头痛的血液流变学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可能与其病因学、发病学、临床诊治等密切相关.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