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纪伟;卓然

    目的:对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为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981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和心理不良指标检出率均较高;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及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各维度上碍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差异显著(t=2.41~6.43,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显著相关(r=0.34~0.49,P<0.05).结论:留守儿童孤独感和不良心理状况较高且二者关系密切;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化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 柳河县留守儿童利用英语渗透心理教育影响与探讨

    作者:盛冬梅

    文章通过对吉林省柳河县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抑郁、焦虑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根据英语学科强调交际性的学科特点,笔者设计了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英语教学方案并在干预组中应用.实验结果证明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有改善作用.

  • 新青年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作者:屈龙祥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在人才的竞争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果一个人拥有乐观开朗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心理,那么事业成功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党中央和团中央、教育部等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新青年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方向.该文主要探讨了新青年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以此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湖北省麻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月;韩娟;陈心广;杨森焙;徐阳欢;谢姝;刘维韦

    目的 了解湖北省麻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湖北省麻城市随机抽取2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为调查现场,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6年级)、初中、高中各1所,以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筛选出1 031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编社会资本问卷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以及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4.12%.随着每月零用钱的增多,外出打工父母与家里联系频次的减少及想念父母频率的降低,心理问题检出率呈增长趋势,经趋势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中高中生心理问题发生危险高于小学生(OR=2.410~2.682),对父母外出打工持“无所谓”态度(OR=2.048~ 2.420,均P<0.001)会增加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危险.控制人口学特征及留守相关因素后,家庭(OR=0.845,95%CI:0.801 ~ 0.891)、邻里(OR=0.867,95%CI:0.826 ~ 0.910)、学校(OR=0.893,95%CI:0.863~0.923)社会资本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社会资本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提高留守儿童家庭、邻里和学校社会资本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

    作者:陆娟芝;凌宇;黄磊;赵娜

    目的:探讨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31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希望感的动力因子、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因子和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99,4.82,6.11;P<0.05);②生活应激事件、抑郁和希望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1);③希望感对抑郁水平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097,P<0.01);生活应激事件中各因子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生活应激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因子与希望感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828,P<0.001).结论:希望感能够缓解学习压力给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 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魏贤玉;朱蔼;朱相华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首先筛选出留守儿童,然后由老师填写Corners儿童行为问题问卷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教育、个体辅导、亲情关怀等,1年后随访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1年后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变,如自感生活条件(x2=29)、受教育满意度(x2=7.1)、父母养育满意度(x2=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恐惧、偏执(P<0.05)、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P<0.01)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Conner氏教师用量表中品行问题(t=2.17)、多动(t=2.38)、多动指数(t=2.77)及社会适应不良量表(学生自评)(t=3.78,P<0.01)比较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作用.

  • 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周小燕;常剑波;庞宝华;李小记;魏晓丽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特点。方法:选择陕北地区2~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分别对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77.88%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心理焦虑,各因子得分的均分为3.20~8.89,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得分在对人焦虑上有差异(t =-2.147,P <0.05);8个因子中,≥8分的检出率范围为2.97%~67.84%,检出率低为孤独倾向,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χ2=6.624,P =0.01)和孤独倾向(χ2=4.907,P=0.027)上有差异;男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范围在2.27%~64.39%,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范围在3.65%~71.17%,女生的自责和恐怖倾向检出率高于男生(P <0.05),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焦虑检出率高于榆林地区。结论: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较多的心理焦虑,尤其是学习焦虑,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来改善。

  • 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作者:匡仪;吕飒飒;刘枫;王若逸;贺豪振

    目的:分析比较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9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儿童( F=92.00,P<00.1),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显著低于城市儿童( F=50.75,P<00.5);父母一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t=21.68,P<00.5)、积极情感体验(t=20.5,P<00.5)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t=‐24.03,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类型影响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

    作者:徐佳薇;王青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探索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0~6岁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并查阅儿童预防接种证.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基础免疫(初种)情况较好,加强免疫(复种)漏种普遍;乙型肝炎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1.67%,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首剂及时接种率58.99%,MCV超期接种>10%;86.33%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抚养,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对预防接种信息及相关知识把握有误;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在预防接种时间上主要依靠村医的上门通知.结论 留守是适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一个危险因素.建议引入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的队伍建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的预防接种需求;加强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及时做好新生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

  •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

    作者:李孟洁;郭丽;周佑英;陈丽珠;项红;凌莉

    目的:评估农村社区家庭工作坊对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作用,为建立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社区干预模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粤东西南北中地域方位的5个市,每个市各取2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县,每个县各取2个相邻的乡镇社区,分别确立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自愿参与者中抽取110例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家庭纳入家庭工作坊干预组(FW组),在对照社区中抽取70例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家庭纳入常规活动对照组(NA组).两组均参与农村社区常规活动,FW组在此基础上连续8个月实施农村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心理评估.SDQ分为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与注意缺陷、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5个维度.结果:FW组与NA组在多动与注意缺陷和亲社会行为维度上干预前后两次测评差值分别为[(0.5±1.6),(-0.4±2.7)],[(-1.0±2.9),(0.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FW组的SDQ总分、品行问题、多动与注意缺陷维度的得分呈下降趋势,亲社会行为维度分值呈上升趋势(均P<0.05),NA组干预前后各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农村社区家庭工作坊对改善学龄前留守儿童的长处总体困难、品行问题和多动与注意缺陷、亲社会行为等行为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 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作者:兰燕灵;游慧霞;蔡靖之;李艳;唐秀娟;周云;覃业宁;张燕燕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22位农村留守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134)和对照组(N=88),对干预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和第7次干预结束(第1次复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第2次复查)两组各填写1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completion by teacher)、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结果:第1次复查干预组EPQ神经质得分低于对照组[8.2±5.8)vs(10.2±6.1),P=0.015];第2次复查干预组CES-DC得分低于对照组[(15.9±7.3)vs.(18.8±7.7),P= 0.038];PHCSS中焦虑、幸福满足分量表分分别在第1、2次复查中高于对照组[(6.6±3.4)vs.(5.6±2.7),(6.5±1.9)vs.(5.7±1.8);P=0.022,0.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对儿童个性的重塑有一定作用.

  • 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李纯素;王倩;魏大琼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构成与传播途径,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利用临床表现、患儿会阴部分泌物病原体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疱疹DNA检测、醋酸白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方法,部分结合病理诊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中,感染沙眼表原体(CT) 26例、人型支原体(Mh)14例、淋球菌(GU)21例、尖锐温疣(CA)15例、生殖器疱疹(GH) 10例、梅毒螺旋体(TP) 12例、混合感染22例,以女性儿童感染者多见,主要由家庭成员传染.结论: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性病患者主要病种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GU、CA、GH等,与成人性病构成类似.需加强留守儿童及家庭健康教育,控制成人感染,减少儿童患性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 监护人员对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分析

    作者:黄广文;杜其云;刘智昱;刘艳萍;黄群;吴虹;罗家有;张伶俐

    目的 初步探讨监护人员对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对805例农村3~7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3.5%,男性为4.1%,女性为2.7%,男女性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4,P>0.05).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评分(2.30±1.86)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9±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情绪症状评分(2.76±1.84)、困难总分评分(11.41±4.77)显著高于父/母单方外出者(2.29±1.64)、(10.41±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9~-2.006,P<0.05);亲社会行为评分(6.39±2.26)显著低于父/母单方外出者(7.34±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P<0.001).监护人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者,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评分(7.02±2.21)显著高于"文盲/半文盲"(6.20±2.44)、"小学"(6.4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护人员为"祖辈"者,留守儿童情绪症状评分(2.77±1.84)、困难总分评分(11.45±4.74)显著高于"父/母亲"为监护人员者(2.29±1.64)、(10.41±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亲社会行为评分(6.37±2.25)要低于"父/母亲"为监护人员者(7.34±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监护人员照顾留守儿童"非常愿意"者,留守儿童多动注意不能评分(5.02±1.95)、困难总分评分(12.26±4.39)显著高于监护人员照顾留守儿童意愿"愿意"者(4.10±2.02)、(11.06±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监护人员照顾留守儿童感受"负担很重"者,留守儿童情绪症状评分(3.33±2.19)高于"有能力带"者(2.6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动注意不能评分(5.17 ±1.76)、同伴交往评分(3.87 ±1.96)、困难总分评分(14.70±5.03)均高于"负担重"(4.26±2.03)、(2.63±1.70)、(11.85±4.95);"说不上负担"(4.32±1.88)、(1.87±1.82)、(10.91±4.42);"有能力带"者(4.16±2.16)、(2.20 ±1.86)、(10.86±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亲社会行为评分(5.53±1.98)显著低于"有能力带"者(6.8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护人员照顾留守儿童感受(β=-0.725,P=0.000)及意愿(β=-1.069,P=0.000)影响留守儿童困难问题.结论 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更为突出,父母外出时尽量留下一方照顾儿童.提高监护人员素质,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家庭学校社会在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丁海青;张桂荣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性的基本认识缺乏透明、正确的理解,同时对性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家庭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性盲目、性缺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家庭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李红辉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注意.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国内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这就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 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周小燕;李小记;史娟;常剑波;魏晓丽

    目的 探讨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选择延安地区2~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延安地区4个县区共12个乡镇所有小学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中82.85%存在不同方面的心理焦虑,有23.72%的留守儿童存在3个方面及以上的心理焦虑;总焦虑(总分65分以上)检出率为1.46%;8个因子的检出率范围为4.75%~75.55%,高为学习焦虑;女生恐怖倾向检出率高于男生(x2=9.432,P<0.01),其余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除了身体症状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外(x2=16.926,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焦虑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对比研究

    作者:甘娜

    目的:通过对住院期间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影响因素,为关注留守儿童并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住院治疗的农村儿童进行SDQ长处与困难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比例等情况,分析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困难与长处的分值,并用困难分值与情绪分量的情况为自变量,分析影响其情绪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留守儿童在住院期间的情绪较非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较大,留守男童的易怒行为较留守女童更明显(P<0.05),且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因素主要有三点:是否有专人看护,看护人的文化程度情况,看护人的看护态度.结论:农村的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住院期间出现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比例高,怎样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的研究和关注.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综述

    作者:张莉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制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伴生的教育制度所形成的壁垒.由于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原因,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便产生了.

  • 中国农村在校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

    作者:吴春侠;张艳梅;余毅震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在校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5个地区共20 747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文版(BWAQ-RC)、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农村中小学生攻击行为和心理韧性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共20 747人,平均年龄(13.71±2.51)岁,留守儿童5 483人,占26.4%,非留守儿童15 264人,占73.6%.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留守儿童中攻击行为阳性检出者1 525人,占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的留守儿童在心理韧性总分,人际协助、情绪控制、家庭支持3个维度得分低于无攻击行为的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目标专注维度得分高于无攻击行为的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主要照料人父或母、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是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主要照料人管教方式为溺爱、粗暴、变化无常是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农村在校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可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攻击行为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农村留守儿童个性、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兰燕灵;李艳;唐秀娟;张燕燕;覃业宁;覃金艳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个性、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对270名7~16岁农村留守儿童和60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2组儿童的个性和抑郁症状,并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得分分别为(5.25±2.56),(9.48±5.33)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79±2.16),(8.10±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留守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7.6%(χ2=21.25,P<0.01);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0.4%,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7.8%(χ2=13.78,P<0.05);CES-DC得分(18.24±8.65)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5.85±7.45)分(P<0.01);相关分析提示,EPQ中精神质、神经质量表与CES-DC呈正相关(r=0.198,r=0.372,P<0.01);儿童性别、年龄、同伴交往、父母近亲结婚、家庭状况满意度、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与父母见面频率、父母期望、精神病家族史共10个变量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个性和抑郁情绪.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偏差和抑郁症状较突出,应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