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중국아동보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579
  • 国内刊号: 61-13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0
  • 曾用名: 中华儿童保健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玉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王琪;柴艳楠;陈长春;闫艳;尹晓娟

    目的 探讨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病程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HIE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IE严重性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组,每组20例.HIE发病后第1、7、14天及第21天为研究时相点,在各时相点采用ELISA夹心法测定脑脊液MMP-9含量,床边监测aEEG;采用观察表记载临床资料.结果 同一严重程度HIE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的脑脊液MMP-9含量不同,轻度HIE组各时相点之间MMP-9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组及重度HIE组各时相点之间MMP-9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相点不同严重程度HIE测定的脑脊液MMP-9含量也不同,第1天MMP-9含量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时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4、21天时,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时相点不同预后的MMP-9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含量与HIE预后具有弱相关性(P=0.007).在第1天、第14天和第21天时相点,MMP-9含量变化与60例HI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脑脊液MMP-9含量与HIE的病情严重性相关联,MMP-9可作为预报HIE早期诊治、预测预后的指标.

  •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适应性的调节中介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王玉花;于增艳

    目的 建构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的关系模型,重点考察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自动思维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553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动思维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起到中介作用(x2/df=3.46,P≤0.001,AGFI=0.93;GFI=0.96;CFI=0.95,NFI=0.94;IFI=0.96;TLI=0.93;RMSEA=0.067),社会支持调节了该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a1=0.275,f=6.700,P<0.001;b2=-0.152,t=-3.941,P<0.001).结论 可以从改变负性认知及增加社会支持两方面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新生进行干预.

  • 婴儿期引导式家庭教育训练对婴儿认知-运动能力干预效果评估

    作者:曹志娟;苏秀娟;朱庆庆;王维洁;黄丹;花静

    目的 评估3~12月龄引导式家庭教育训练对早产儿及足月儿认知-运动发育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婴儿273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时期在上海市另外一家妇幼保健院及江苏省某妇保院健康体检的婴儿1572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家长发放认知-运动发育训练计划并由医生向家长讲解和督促其对婴儿开展训练,对照组研究对象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应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Third edition,ASQ-3)作为婴儿认知-运动发育水平的评估工具,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对于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足月儿人群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的ASQ-3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产儿人群中,干预组婴儿的ASQ-3总得分较对照组平均高5.554分(P<0.01).结论 在儿童保健门诊对婴儿家长进行引导式家庭教育训练在提高早产儿认知-运动发育水平方面效果明显.

  • 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

    作者:曾军安;柯华;李占魁;李晖

    目的 探讨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SIPPV)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4周发生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0例纳入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SIPPV)组,并随机抽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该院≤34周发生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0例纳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两组患儿胎龄均小于34周,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分别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NSIPPV组治疗频发呼吸暂停总有效率更高(P<0.01),两组给予辅助通气后1h和12h,24h,48h的pH、PCO2,PO2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和总氧气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IPPV组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几率明显少于NCPAP组(P<0.01),气漏发生率较NCPAP低(P均<0.01).结论NSIPPV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较NCPAP更有效,血气结果明显改善,并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几率,减少气漏发生,减少总体辅助通气时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加工的特征研究

    作者:李颖;杨斌让;彭刚;李建英;杨思渊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时间加工特征及可能原因,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产生任务分别对100名ADHD儿童和10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时间加工功能测试,运用重复测量多变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在时间产生任务中,MANOVA显示存在组别、时间间期主效应及交互效应,表现为ADHD组儿童在绝对差值、准确系数方面明显差于对照组儿童,随着时间间期的增加,两组儿童表现均下降,但ADHD组儿童下降更明显;控制FIQ结果后MANCOVA结果相似.对每一时间间期控制FIQ后进行ACOVA显示在长的时间间期ADHD组儿童绝对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儿童,而准确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结论ADHD儿童存在原发的时间加工缺陷,这种缺陷并非继发于其它认知功能缺陷.

  • 静脉营养中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

    作者:谈健民;郑玉琼;万鸿;罗天宽;申川桥;杨莉娜

    目的 探讨静脉使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静脉营养的146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出生体重1150~2250 g)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d),每日递增1.0 g/(kg·d);中剂量组给予氨基酸1.0 g/(kg·d),每日递增0.5 g/(kg·d);小剂量组给予氨基酸0.5 g/(kg·d),每日递增0.5 g/(kg·d);三组大剂量均为3.5 g/(kg·d).对三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三组结果比较,其中大剂量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短;出生2周内大剂量组每天体重增长速度快;大剂量组肠道营养达到100 kCal/kg天数较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第14天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pH值、剩余碱、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氨基酸更有利于早产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并且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跃兵;李荣琴;王爱芹;张国华;刘霞;魏洪凯;尚鲁宁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96例患儿与110例同龄正常儿童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结果ADHD儿童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焦虑体验、抑郁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情感温暖得分与ADHD儿童生活质量正相关,攻击行为、注意问题和父亲干涉与ADHD儿童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ADHD儿童生活质量较差,其行为问题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越多,生活质量就越差.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双氧化酶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韩文秀;臧红伟;臧玉翠;衣明纪;阎胜利;刘世国;葛银林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双氧化酶1(DUOX1)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为CH的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3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为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及100例正常对照新生儿,提取CH患儿及正常新生儿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一代测序法(Sanger测序法),对DUOX1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合测序结果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DUOX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并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在43例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及100例正常对照新生儿中,均未发现DUOX1基因突变.但在外显子区发现了2个SNP位点(rs16939752,c.3076T>C;rs1706804,c.3228A>G),前者为错义突变(Cys→Arg),后者为同义突变(Thr→Thr);内含子区发现了1个SNP位点(rs2020216,IVS8+129C>T).经统计,本文实验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SNP的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东地区CH伴甲状腺肿大患儿中,DUOX1基因突变率低,可能不是该地区CH伴甲状腺肿大的主要病因.

  • 足月和早产新生儿的LC-MS/MS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作者:闫磊;杨尧;王艳;封志纯

    目的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分析足月和早产新生儿(32~37孕周)的血液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试图从代谢角度探究不同阶段出生的新生儿的发育情况并建立足月和早产儿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652例早产新生儿以及524例实施出生筛查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结果 足月、早产儿的多种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2种氨基酸足月组血液中浓度显著高于早产组,6种氨基酸足月组血液中浓度显著低于早产组,其中6种酰基肉碱足月组血液中浓度显著高于早产组,20种酰基肉碱足月组血液中酰基肉碱浓度显著低于早产组.结论 正常足月和早产儿的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先天性代谢病筛查时需建立各年龄阶段的正常值范围,不同年龄阶段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变化反映新生儿的发育程度和营养需求.

  • 院外综合管理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冯媚媚;刘王凯;李晓瑜;余慕雪;庄思齐;李易娟

    目的 通过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早产儿进行对比,探讨院外综合管理对BPD极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并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存活时间≥28 d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合并BPD分为BPD组及非BPD组.对患儿出院后均进行规范随访及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再住院次数.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有76例极早产儿,其中BPD患儿39例,BPD发生率51.3%.两组均无死亡、失明及脑瘫患儿.BPD组纠正3、6月龄及12月龄时体重、身长完成追赶性生长比例与非BPD组相仿(P≥0.05),但头围的追赶性生长较非BPD组差(P<0.05).BPD组合并肺炎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明显高于非BPD组(P<0.05).结论 院外综合管理可改善BPD极早产儿预后,有助于促进其追赶性生长及减少神经系统不良预后,达到非BPD极早产儿水平,但未能降低其呼吸道症状发生率.

  • 11553例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敏;孙明;成锴;杨海霞;张林娜

    目的 筛查与分析新生儿眼底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眼底筛查情况.将新生儿按照儿科指征分为正常新生儿组、高危儿组和未成熟儿组,比较三组眼底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11553名新生儿中,3 001(25.98%)例新生儿伴有眼底异常.正常新生儿组眼底异常检出率为25.20%(2512/9967);高危儿组眼底异常检出率31.96%(272/851),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未成熟儿组眼底异常检出率29.52%(217/735),也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结论 高危儿和未成熟儿的眼底异常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通过新生儿眼底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为患儿的早期治疗、挽救视力乃至生命赢得时机.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48例临床分析与随访

    作者:刘宇;李丹;黄绍平;杨琳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2月住院治疗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48例进行临床观察,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惊厥发生年龄、出现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首发时脑电图特点、家族史、影像学特点等数据,病愈后进行2~39个月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在48例患儿中年龄小5个月,大33个月;男女比例5∶7;腹泻1d出现惊厥者11例,腹泻2d出现惊厥者9例,腹泻3d以上出现惊厥者28例;腹泻后仅有1次惊厥者32例,2次惊厥者10例,3次以上惊厥者6例;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 min者34例,持续5 min以上者14例;48例患儿中38例为全面性发作,10例为局灶性发作.惊厥发作1周内脑电图异常者15例;48例患儿中7例有惊厥家族史;影像学检查中7例存在异常,余41例未见异常.随访6例复发,占12.50%,其中脑电图异常者5例,考虑诊断癫痫.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存在复发,初期脑电图异常可能为高危因素,需长期随访观察.

  • 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15岁在校生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琪;朱洋;王易;辛秀梅

    目的 检测并分析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15岁在校生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为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高新区六所学校3~15岁在校生共560人,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血清腮腺炎病毒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腮腺炎病毒抗体总体阳性率为78.92%,7岁~和14~15岁年龄组阳性率高均为90%,其余各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5岁~与12岁~达低值;不同性别、民族腮腺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无差异;常住户籍儿童抗体阳性率高于流动儿童,且抗体阳性率与接种剂次成正比.结论 高新区3~15岁在校生腮腺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较低,为预防该疾病在本区爆发,各接种点应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管理,提高适龄儿童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做好学前查验证及第二剂次加强工作.

  • 学龄前儿童17129例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佩斌;杨翎;吴海霞;柏玲

    目的 通过对3~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视力筛查异常儿童随访,分析2014年浦口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及其原因、视觉损伤的发生状况.方法 视力筛查包括使用Suresight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角膜映光法及遮盖试验检查眼位异常,视力筛查异常儿童经散瞳验光等检查确诊弱视、斜视等视觉损伤的眼病.结果2014年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覆盖率93.13%,视力筛查异常率7.39%,女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明显高于男童,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占视力筛查异常儿童88.85%;斜视发病率为0.36%,斜视发病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斜视中外斜视发病率明显高于内斜;345例视力筛查异常儿童进一步检查确诊弱视和斜视等视觉损伤168人,视力筛查异常儿童的确诊率48.69%,视觉损伤的检出率为3.60%.结论 视力筛查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其次是斜视,开展视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视觉损伤的有效方法.

  • 云南省两城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齐志业;段晶;师廷明;张泉;季红燕;曹志郎;鲁萍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城区儿童哮喘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儿童哮喘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白填式问卷调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于初筛问卷中的可疑哮喘患儿按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确诊的哮喘患儿填写哮喘儿童调查表.建立问卷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云南省两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4%.哮喘患儿中既往诊断为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为66.37%.哮喘患儿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69.64%,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有54.76%,吸入激素治疗有60.71%.家族过敏史、早产、房屋装修、烟草炯雾暴露等因素为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仍需进一步规范哮喘患儿诊治方法.预防早产、减少室内外污染、及时治疗变应性疾病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减少哮喘患病和预防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秀英;李莉;席向红;苏荣;张玉蓉;廖国玲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与免疫球蛋白(Ig)及IgG亚类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RRTI的诊断标准,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诊断为RRTI的患儿组80例和不同年龄对照组60例,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IgG亚类(G1、G2、G3、G4).结果 各年龄组患儿与正常组相比,0~2岁患儿:IgG、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4明显降低(P<0.05);3~5岁患儿:IgG、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明显降低(P<0.05),IgG2、IgG4明显降低(P<0.05);6~12岁患儿:IgG、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1、IgG2、IgG3、IgG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IgG、IgA有明显增长的趋势,IgM变化不明显.RRTI儿童存在IgG亚类缺陷,检出率42.5%,其中单项缺陷以IgG4为主占35%,联合缺陷以IgG2、IgG4为主占41%.结论RRTI儿童存在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缺陷,临床应重视IgG亚类检测,IgG2、IgG4缺陷可能是儿童RRTI的发病原因之一,它能更敏感地反映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

  • 64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党群;赵智

    目的 探讨陕西省64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生活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是文化程度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有被动吸烟史、孕期患病的新生儿体重较低,孕期补充足量叶酸和性别为男性的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接触二手烟、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和母亲孕期患病均等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β=-205.555;β=-210.675;β=-102.709,P均<0.05).母亲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新生儿性别是男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较重(β=147.772,β=100.733,P均<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妇应提高自我孕期保健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孕期营养,定期进行产检,减少疾病的发生.

  • 重庆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雪梅;何丹;蒋秋静;周晓军

    目的 研究重庆市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全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6所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26名低出生体重儿和同期住院分娩的326名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同归分析所获资料.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可能与母亲一般情况(孕前BMI、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等)、孕期情况(单胎、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被动吸烟等)和膳食营养(服用多种维生素片、食用鱼禽肉类、食用海产植物类等)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单胎、孕期增重和产前检查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保护因素,妊娠期贫血是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 西安市学龄期青少年伤害死亡特点及趋势分析

    作者:张晓宇;侯斌;赵国栋

    目的 分析西安市5~19岁学龄期青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2008-2014年伤害死亡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安市2008-2014年5~19岁青少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4.01/10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23%,t=-2.78,P<0.05);男性青少年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x2=111.72,P<0.01),男童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呈下降趋势(APC=-5.58%,t=-4.04,P<0.05).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占该年龄伤害死亡的87.92%.结论 西安市青少年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交通事故和溺水是主要死亡原因,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加强伤害防控,以有效降低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sFas、sFasL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金环;王孟兰;张俊英;王晓健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可溶性Fas受体和Fas配体(sFas/sFasL)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7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组)及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哮喘组及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分别为(91.89±21.25)、(1 080.37±306.59)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8±7.26)、(496.70±47.6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Fas、sFasL可能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sFas sFasL 凋亡
  • 克拉玛依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与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董月莲;买热木尼沙;朱芳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儿童保健管理状况,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及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8-2015年克拉玛依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及健康指标.结果2008-2015年克拉玛依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平均为96.6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平均为85.08%,新生儿访视率为91.0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平均为78.80%,纯母乳喂养率平均为34.73%;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及听力筛查率平均为62.19%和63.13%;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率平均为0.32%,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73%.结论 克拉玛依市儿童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各项保健服务指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 60例脑性瘫痪儿童视频脑电图的特征分析

    作者:李玉勤;凌亚平;于明

    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对60例脑瘫患儿进行清醒、睡眠等状态的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异常特征与患儿脑瘫类型的相关性.结果60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76.67%(46/60),其中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高85.37%(35/41),痉挛型脑瘫中并发癫痫的比例为46.34%(19/41).结论 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异常特征能帮助判断脑损伤部位、是否并发癫痫及明确发作类型,有助于反映患儿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 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所致脑性瘫痪患儿17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恕香;王央丹;蔡慧强;彭桂兰

    目的 分析总结1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所致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6月本科室诊断的1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症状、体征、神经行为评估资料及运动障碍特征.结果 脑性瘫痪分型以四肢瘫为主,10例(58.8%);偏瘫其次,4例(23.5%).运动障碍程度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水平较高,Ⅴ级12例(70.6%),Ⅳ级1例(5.9%).并发症多且重,多为中重度智力低下16例(94.1%),合并癫痫发生率高(47.1%);17例均合并小头畸形.头颅CT或MRI表现为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47.1%),局限性9例(52.9%).结论 无脑回-巨脑回所致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在出生前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蔡淑英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特有的形式之一,是造成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头颅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近年来,实验室检查及脑功能性检查也越来越受关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方法,现代医学在研的干预治疗措施也越来越多.因此,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做出诊断,对其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减低残障儿童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新生儿脑功能监测

    作者:傅勇;王克煊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项用于连续监测新生儿脑功能的方法,它操作方便,利用较少的电极收集EEG信息,图形直观,易于分析,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评价、新生儿脑病、新生儿惊厥或癫痫等新生儿脑功能的监测.

  • 资源受限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管理

    作者:刘莹

    在世界范围内,高胆红素血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生一周住院治疗普遍的病因,及时有效的光疗和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确的疗效.但在许多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不恰当、无效的治疗显著增加了死亡率和发病率,因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在缺乏实践指南的地区,针对治疗晚期早产儿(≥35孕周)和足月儿显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实践框架的标准和执行方案,及时应对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综合管理涵盖了初级预防,早期发现,诊断,监测,治疗和随访.此外,还包括可操作的治疗或转诊.这些建议引领中低收入国家临床指南内容的发展,促进有效的宣传,动员必要的资源,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提供佳护理.

  • 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余仁强;姜善雨;周勤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常见疾病之一.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治疗药物.枸橼酸咖啡因是近年国内引进的新型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本文就近年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佳治疗剂量、给药时间及安全性等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

    作者:李占魁;白瑞苗

    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密切.因此,全面理解宫内感染所导致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早期预防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并改善已发生的此类脑损伤的早产儿的神经预后.本文就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及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勤玲;蒋辉英;杨梅;李晓东;赵晓莉

    目的 构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经典动物模型,并分析在缺氧缺血条件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胶质细胞谷氨酸运载蛋白2(EAAT2)表达情况.方法108只出生72 h的SD乳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缺血组、缺氧缺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通过双侧结扎颈动脉并且缺氧处理2h建立.观察并记录不同实验组中乳鼠行为的变化.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从蛋白质水平上分别检测不同实验组中EAAT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mRNA水平上分别检测不同实验组中新生乳鼠的海马区、大脑皮层EAAT1、EAAT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呈现典型的缺氧缺血脑病特征.缺氧、缺血、缺氧缺血都可以导致海马组织、大脑皮层中EAAT1的mRNA水平及EAAT2表达量的降低.经过EPO治疗后,EAAT1及EAAT2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并且,大脑皮层中基因表达水平要高于海马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结论EAAT2表达量的下降可能是HIE发病的一个原因,EPO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上调EAAT2的表达量来实现.

  • Dll4和VEGFR-1,VEGF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模型中的关系

    作者:刘王凯;苏毅华;李易娟;余慕雪;李晓瑜;黄越芳;庄思齐

    目的 分析Delta样配体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Notch1 Dll4信号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鼠龄7d的C57BL/6J新生鼠3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在氧浓度为(75±2)%的密闭容器中生长5d,回到室内正常空气中;对照组15只,在室内正常空气中生长.两组各取p7(生后7d)、p12、p17新生鼠5只,摘除眼球,免疫组化法进行Dl14、VEGFR-1、VEGFR-2的测定.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Dll4与VEGFR-1、VEGFR-2在视网膜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p7和p12时,两组间VEGFR-1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17时,两组间VEGFR-1细胞的阳性率有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7、p12和p17时,两组间VEGFR-2细胞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7时,两组间Dll4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12和p17时,两组间Dl14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2<0.05,P17<0.001),实验组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VEGFR-1和Dl14的阳性细胞率均有降低趋势(P均<0.001),VEGFR-2阳性细胞率有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点VEGFR-1的阳性细胞率有降低趋势(P<0.05),不同时间点VEGFR-2的阳性细胞率有增高趋势(P<0.001),不同时间点Dll4的阳性细胞率没有变化趋势(P>0.05).结论Notch1-Dll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VEGF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Dll4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表达受到抑制,对VEGF未能进行有效负反馈调控;VEGFR-1的表达受到抑制,且与Dll4表达趋势变化一致.

  • 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陶成;童光磊;陈露露;张艳娇

    目的 观察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仅接受口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和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儿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TD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U=2.97,P=0.03),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6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P=0.04).结论 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 湖南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陈思思

    目的 分析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按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的《伤害调查表》对湖南省某农村地区160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601份,回收有效问卷156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44%,共筛出意外伤害儿童653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1.86%;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儿童的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方式、监护人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是其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人口社会学变量及监护人相关因素是其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 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2例报道合并文献复习

    作者:邵鸿家;葛伟;许瑞英

    卵黄囊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本文报道2例因卵黄囊瘤导致婴幼儿阴道流血而误诊为性早熟的病例并复习历史文献,以分析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1资料和方法病例1患儿高××,女,1岁1月,因“反复阴道流液,流血1月”入院.体格检查:T 37.5C,P 110次/min,R 28次/min,体重10 kg.发育、营养可,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咽部无充血,颈软,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包块,外阴呈女性特征,无色素沉着,可见血迹,脊柱四肢无畸形.

  • 神经节苷脂对脑瘫患儿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潘子奇;刘琰;郑薇;张健;张玉梅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对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10月.纳入有关神经节苷脂治疗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显效、有效率进行有序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对总有效率进行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对患儿发育商评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进行连续变量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806例患儿,对显效、有效率分析,其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为2.63,95%CI:1.95~3.53;对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其OR值为4.74,95%CI:2.99~7.52;神经节苷脂使DQ评分提高,SMD=1.30,95%CI:0.33~2.27.结论 神经节苷脂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的症状.

中国儿童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