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红莲;吴纯启;廖明阳

    正常胆汁流动取决于胆汁形成、分泌及排泄等过程中的所有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当这种完整性受到影响,即损害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时都可引起一系列继发反应导致胆汁形成和排泄的障碍,从而出现胆汁淤积.

  • 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临床分析

    作者:李红雁

    目的 分析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思美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组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效果显著比对照组理想,肝功改善上同样如此(P<0.05).结论 使用思美泰进行肝内胆汁淤积能够有效缓解其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治疗有效率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脐动脉血流异常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

    作者:张耀;郭道宁;潘晓玲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e cholestatts of pregnancy,ICP)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ICP患者30例,正常足月妊娠32例,剖宫产当天测定脐动脉血流,剖宫产时检测脐动脉血pH值、有核红细胞及胆汁酸水平.结果:ICP缺氧组脐动脉血流异常高于ICP组胎儿不缺氧组,高于正常妊娠组(81.8%,15.8%,6.3%,P<0.05),ICP缺氧组脐动脉胆汁酸水平高于ICP不缺氧组,高于正常妊娠组(24.33±8.93,15.24±4.48,8.61±4.52,P<0.05),3组脐动脉有核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9±3.24,3.84±1.46,3.81±1.71,P>0.05),ICP组脐动脉血流异常者的脐动脉胆汁酸水平高于ICP脐动脉血流正常者,高于正常妊娠组(24.83±9.49,15.50±4.66,8.61±4.37,P<0.05),而ICP组脐动脉血流异常者的pH值低于脐动脉血流正常者及正常妊娠组(7.17±0.06,7.29±0.04,7.30±0.03,P<0.05).结论:ICP患者脐动脉血流异常与ICP胎儿宫内缺氧明显有关.ICP时高浓度的胆汁酸水平可致脐血管及胎盘绒毛表面血管收缩,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和胎儿缺氧.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损伤的关系

    作者:吴丹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损伤的关系.方法: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的病史中的各项体检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选取所收治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关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出现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也多.结论:预防孕妇肝内胆汁淤积有利于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一旦发生此类症状,可能需要终止妊娠.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海鹏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常伴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病情加重时易导致肝功能衰竭.我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方晶;薛博瑜

    肝内胆汁淤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肝胆细胞膜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及功能异常、炎症损伤、氧化应激、肝细胞结构异常等多个方面.其中,肝胆细胞膜相关转运蛋白表达及功能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其他为次要发病机制.中医药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针对主要发病机制的同时,兼顾次要发病机制,相互协同,从而在肝内胆汁淤积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本文从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相关机制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朱平生;龙爱华;王兵

    目的:比较3首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对奈异硫氰酸脂(ANIT)诱发实验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一次性给予100 mg·kg-1 ANIT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于造模后次日开始,各药物干预组分别ig 10 mL·kg-1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模型组和赋形剂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 d.至造模72 h时处死取材.结果:与赋形剂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减少,汇管区有明显的胆管增生,细胞扁平形,管腔宽大,其外周基底膜及胶原纤维层增厚,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新增生的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多数位于向小叶内延伸的边缘.与模型组相比,3个方剂干预组胆管上皮细胞或小胆管明显减少,肝细胞相对变多,胶原纤维增生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尤以茵陈蒿汤组改善明显.结论: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ANIT所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病理组织学改变,茵陈蒿汤疗效较优.

  •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

    作者:马云

    目的 舒肝宁联合应用思美泰(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内淤积症分为舒肝宁联合思美泰组(简称联合组)和思美泰组各60例.联合组为舒肝宁20ml,同时应用思美泰10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思美泰组100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变化,并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对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和肝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思美泰组.结论 舒肝宁联合思美泰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时,在改善症状和消退黄疸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思美泰组.

  • 退黄合剂对ANIT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

    作者:张照兰;郭胜;郭勇义

    目的观察退黄合剂对ANIT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物质ANIT复制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并观察退黄合剂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时血清、肝组织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与赤丹退黄颗粒作对照.结果退黄合剂和赤丹退黄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血清ALT、TBIL、DBIL以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钠-钾-ATP酶等指标(P<0.01),退黄合剂大剂量在某些方面优于赤丹退黄颗粒(P<0.05).结论退黄合剂退黄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含量、升高钠-钾-ATP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肝损伤有关.

  • 茵栀黄注射液抗胆汁淤积药效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谭桢;刘爱明;罗敏;郭宾

    筛选茵栀黄注射液中的主要药效成分,评价其调节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发挥护肝作用的机制.选用雄性健康ICR小鼠30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绿原酸组、栀子苷组、黄芩苷组、滨蒿内酯组.检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绿原酸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A水平分别为(15.89±2.53),(18.32±2.56),(26.38±9.87)U·L-1,(40.63±7.67) μmol·L-1,栀子苷组小鼠分别为(20.54±2.36),(24.28±5.19),(35.09±5.03)U·L-1,(42.86±7.11) μmol·L-1,均低于模型对照组(59.52±10.94),(128.37±17.97),(169.52±9.62)U·L-1,(132.50±33.00) μmol·L-1.肝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绿原酸组、栀子苷组小鼠肝细胞的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轻.荧光定量Q-PCR检测显示,给予绿原酸、栀子苷治疗后,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均发生了代偿性的逆转.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绿原酸和栀子苷能有效改善胆汁淤积、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性损伤,并逆转ANIT引起的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变化,从而起到肝保护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症35例

    作者:于海波;张敏

    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如病毒重叠感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合并感染等)可出现重度肝内胆汁淤积[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治疗难度大,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死亡.1997年9月~2000年12月期间我们以益气活血中药为主方,根据中医辨证加减共治疗35例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现报道如下.

  • 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诊疗思路

    作者:杜宏波;王宪波

    系统总结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治疗顽固性黄疸的经验.将顽固性黄疸按照现代医学诊断分为肝衰竭相关黄疸、肝内胆汁淤积相关黄疸、慢性肝病残黄及特殊类型黄疸四大类,结合在此领域的研究,系统论述了相关类型黄疸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辨证方法及治疗思路.顽固性黄疸治疗中强调病因论治,重视病机演变主线与患者个体辨证相结合,黄疸病急则治肠、缓则治脾,提出应正视中医治疗的局限,擅长利用多学科方法治疗顽固性黄疸.

  •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5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亚丽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治于我院51例ICP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妊娠期ICP早产率23.5%,有41例患者行剖宫产,占80.4%.术后恢复良好.3例围生儿死亡,死亡率为5.9%.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危害较大,应重视此类疾病的治疗,加强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分析

    作者:雍亚鸣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胆酸的变化,为IC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47例患者的血清结合胆酸,分析患者血清甘胆酸(CG)与肝功能、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ICP孕妇CG平均20.58±11.32 μmo1/L,较CG正常者增加8~144倍,按胆酸轻中重分为3组,发现高胆酸组病情重,发病早和分娩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时间早.且ICP血胆酸高低与肝功能检验的异常程度是一致的.结论 测定血清胆酸对诊断ICP、判断病情及预防和积极处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涂静;李丽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1001),是第三代头孢菌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又名思美泰),为白色冻干块状物,广泛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2010年12月笔者在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输液中发现连续静滴生理盐水加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生理盐水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输液管中出现白色混浊,及时更换输液器接生理盐水后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为避免今后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及药物浪费,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配伍实验,现报道如下。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例护理体会

    作者:吴双英;刘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加强ICP孕妇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科由于治疗和护理措施得当,无一例新生儿死亡.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形态计量改变及围产儿预后的研究

    作者:聂进军;王珏

    对32例ICP及12例正常胎盘组织进行了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并分析了组织计量学参数与实验室淤胆指标(血甘胆酸、GPT、T-BI、D-BI)、胎儿预后(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测定表明:ICP组胎盘的实质体积百分比、绒毛间腔容积百分比小于对照组,合体结节占绒毛结构容积百分比大于对照组,其中以重症组差异为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合体结节占绒毛结构容积百分比、绒毛组织容积百分比、绒毛间腔容积百分比与血甘胆酸相关性显著(r=0.521,p<0.01;r=0.401,p<0.05;r=0.328,p<0.05);绒毛间腔容积百分比与羊水粪染程度、胎儿宫内窘迫相关性显著(r=-0.355,p<0.05;r=-0.346,p<0.05);血甘胆酸与羊水粪染程度相关性显著(r=0.402,p<0.05).结论:ICP时主要的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是绒毛间腔狭窄及合体结节增多,绒毛间腔狭窄可能是绒毛间质水肿所致,血中甘胆酸水平升高对绒毛组织有直接的不良作用,绒毛间腔狭窄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之一.

  • 自身抗体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贾继东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多认为和自身免疫有关的肝脏疾病,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这3种疾病在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及自身抗体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前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后二者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自身抗体检查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仅简要介绍其新进展.

  • 实验性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幼年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的变化

    作者:胡玉莲;王晓东;黄志华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刚断乳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的变化.方法: 56只刚断乳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中毒组(n=40).两组分别随机取8只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分别慢性埋置三对银丝电极;其余大鼠同时行假手术.术后7-10 d,埋置电极组大鼠均在清醒、空腹、自由活动状态下记录胃肠道MMC.中毒组按200 mg/kg一次性灌服ANIT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观察灌服ANIT后中毒组在48,96,144,192 h胆汁流量、血中TB和ALT值及胃肠MMC的变化.结果: 中毒组灌服ANIT后,48 h时胆汁流量中断,血清TB和ALT明显升高;48 h后其胆汁流量逐渐增加,血清TB和ALT逐渐下降,于192 h基本恢复.在ANIT灌胃前,埋置电极的所有大鼠在清醒、禁食状态下均记录到典械腗MC节律性电活动,正常对照组与中毒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毒组灌服ANIT后,MMC节律完全消失,代之以Ⅱ期样节律紊乱波;144 h后,中毒组MMC节律运动开始恢复;192 h时中毒组MMC均为节律运动,但中毒组MMC持续时间(911.67±140.47 s)较正常对照组(682.87±77.39 s)明显延长,其中主要是Ⅱ期持续时间延长(414.12±69.2l vs 150.28±35.45 s),而Ⅲ期持续时间略缩短(121.21±27.38 s vs 170.27±38.98 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时胃肠MMC表现MMC节律短暂消失或MMC周期延长;其部分原因可能与消化间期胆汁流量减少有关.

  • 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

    作者:陈嵩;王宇明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是指由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组织而非病毒感染所致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前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后二者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表现有时不典型或相互重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称为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overlap syndromes),是指AIH、PBC、PSC相互重叠.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诊断应包括对临床、血清学、影像学及组织学等的综合分析.目前对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的解释:(1)当综合标准提示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单项指标缺乏特异性时,提示重叠综合征;(2)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为AIH加胆汁淤积,他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应考虑为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PBC,宜按PBC治疗;(3)部分重叠综合征仅系疾病早期表现,以后可呈现某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4)伴有界面性肝炎的PBC或PSC可用免疫抑制剂加熊去氧胆酸治疗,前者无效则应撤除,以免产生骨骼脱钙.

287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