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作者:陈艺;周伟泽;李燕

    目的 分析茵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53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茵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γ-GT、ALT、ALP及AST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L-C、TC及T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肝区不适、乏力及纳差呕吐例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茵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稳定血脂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确保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探讨

    作者:林素财;廖芳莲;林琳

    高脂血症属祖国医学"痰湿"、"血瘀"范畴,中医界多认为痰瘀痹阻、脏腑功能不足是其基本病机.现在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茵陈五苓散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故深入探讨其机理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和临床必要性.

  • 王国三经验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验案2则

    作者:任会远;朱叶珊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中医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临证多样,需根据其不同的症候辨证论治。王国三老先生根据患者的辨证不同,采用行气、健脾、化湿、清热、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朱平生;龙爱华;王兵

    目的:比较3首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对奈异硫氰酸脂(ANIT)诱发实验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一次性给予100 mg·kg-1 ANIT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于造模后次日开始,各药物干预组分别ig 10 mL·kg-1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模型组和赋形剂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 d.至造模72 h时处死取材.结果:与赋形剂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减少,汇管区有明显的胆管增生,细胞扁平形,管腔宽大,其外周基底膜及胶原纤维层增厚,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新增生的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多数位于向小叶内延伸的边缘.与模型组相比,3个方剂干预组胆管上皮细胞或小胆管明显减少,肝细胞相对变多,胶原纤维增生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尤以茵陈蒿汤组改善明显.结论: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ANIT所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病理组织学改变,茵陈蒿汤疗效较优.

  • 茵陈五苓散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蒋文凤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68例IC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给予熊去氧胆酸片100 mg,口服,3次/d,连用20 d;维生素C 2 g,维生素B6 200 m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0U,加入10%的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6 g,口服,每日3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甘胆酸(CG)、总胆红索(T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观察两组围产儿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G、ALT和AST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及羊水粪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妊娠终止时间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剖宫产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可降低CG、TB、ALT和AST,改善ICP患者妊娠结局.

  • 张仲景治疸之汗吐下三法及其方药临证应用

    作者:陈超

    黄疸,以面、目、肌肤色黄,小溲黄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病名首见于内经,辨证论治始发于仲景,历代医家虽多有阐发,但总以仲景方(法)[1-2]为宗,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清、利法用之甚广.笔者以仲景诸法(方)治疸凡20余年,其中以汗、吐、下三法用之尤多、尤效,究其机实为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樊耀华;欧海亚;王汉裕;吕东勇;连逸青;侯江涛;邝卫红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茵陈五苓散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茵陈五苓散中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疾病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y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58个候选化合物,103个靶点,11个中枢(hub)靶点及262种疾病,关键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ESR1等,疾病以肿瘤、免疫和内分泌为主.GO-BP条目146条,参与信号转导、转录翻译、促增殖抑凋亡、细胞组成和氧化应激条目等5种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108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病毒、寄生虫等.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茵陈五苓散的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进一步的开发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作者:李若梦;赵琳琳;王东生

    目的:评价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3年1月国内发表的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其质量,采用RevMan 5.2分析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711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升高(P<0.05);在降低胆固醇方面,对于中成药类降脂药或其他干预因素而言,茵陈五苓散能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水平,与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相似;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茵陈五苓散优于他汀类及其他干预因素,与贝特类降脂药相似;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茵陈五苓散优于对贝特类降脂药及其他降脂药,与他汀类相似;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茵陈五苓散优于对于贝特类降脂药及其他干预因素而言,但次于他汀类降脂药.结论: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 茵陈五苓散通过p38、p42/44 MAPK通路调控高脂血症大鼠LDL-C的研究

    作者:吴凝;刘石密;万玲;黄会超;曹信;王瑞怡;王东生

    目的:通过p38、p42/44 MAPK通路观察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成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治疗组)、血脂康组(对照组),分别灌胃0.9%氯化钠溶液、茵陈五苓散、血脂康;50d后检测大鼠血脂,并活检肝脏组织,提取总RNA,运用QPCR分析肝脏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p38MAPK、p42/44 MAPK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并对活检的肝脏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五苓散组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5),使LDL-R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抑制p38 MAPK磷酸化,提高p42/44 MA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通过调节p38 MAPK和p42/44 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而调控肝细胞膜上LDL-R的表达,治疗高脂血症.

  •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东生;周衡;奚彩昆;李聚生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因此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病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用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60例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茵陈五苓散合防己茯苓汤治疗痛风20例

    作者:皮兴文

    痛风病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尤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且常有家族遗传性.中医所说的痛风,是指痛痹日久不愈而言,即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的痹症,亦即<金匮要略>所称的"历节"病或后世所谓的"白虎历节".

  • 茵陈五苓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

    作者:王国栋

    目的 观察经方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配合茵陈五苓散加减,对照组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及别嘌醇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 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作者:刘云杰

    目的:深度剖析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计68例,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护肝+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对照组实施护肝+胆维他治疗。观察并剖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看,研究组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中辅以茵陈五苓散加味疗法,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平生;王兵;龙爱华

    目的 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对实验性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胆总管三段结扎术复制大鼠肝外胆汁淤积模型,造模1周后各药物干预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1ml/100g体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至造模3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尿素氮(BUN)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氧酶(L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可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TBiL、TBA含量,ALT、AST、LDH、ALP、GGT活性(P<0.01);茵陈篙汤在降低TBiL含量、ALP活性方面显著优于茵陈五苓散组(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ALT、AST、LDH、GGT活性,TBA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大柴胡汤组(P<0.01).结论 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BDL所诱发肝外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肾功能改变,茵陈蒿汤综合疗效较优.

  • 茵陈五苓散含药血清对LO2细胞株LDL-R及HMG-CoA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若梦;刘石密;吴凝;赵琳琳;王东生

    目的 探讨茵陈五苓散含药血清调节血脂的可能机制并筛选其佳给药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菌陈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及空白组,每组8只.菌陈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8、16g/(kg·d)菌陈五苓散;辛伐他汀组给予1 mg/(kg·d)辛伐他汀片;空白组给予20 mg/(kg·d)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2次,连续3天,制备含药血清.取对数生长期的LO2细胞株经过24h孵化贴壁后随机分为茵陈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及空白组,每组各18孔,每孔分别加入受试血清10μl.同浓度的18孔再分为3组,每组6孔,分别培养24、48、72h,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mRNA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茵陈五苓散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各时间点LDL-R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茵陈五苓散在中浓度、干预48h的条件下LDL-R mRNA表达达高峰、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低.结论 茵陈五苓散含药血清调节血脂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上调LDL-R表达、下调HMG-CoA还原酶表达有关,在药物浓度为中浓度、干预时间为48h时效果佳.

  • 茵陈五苓散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王东生;唐发清;肖长江;陈方平;袁肇凯;黄献平;郭志华

    目的 探讨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作用机理. 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绞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2 mRNA的表达. 结果茵陈五苓散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下调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均优于绞股蓝. 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下调相关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 茵陈五苓散对α-萘异硫氰酸酯致大鼠黄疸型肝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蔡小蓉;杨建云;肖炳坤;黄荣清

    目的 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大鼠黄疸型肝损伤的代谢标记物,探讨茵陈五苓散治疗黄疸型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实验组以茵陈五苓散水煎液8.7,17.4,25.5 g·kg-1·d-1灌胃;对照组以熊去氧胆酸10 mg·kg-1·d-1灌胃;其余2组灌胃等剂量0.9%Nacl 2.0 mL·d-1,连续给药15 d.一次性灌胃ANIT橄榄油溶液建立肝损伤模型,48 h后取血清,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提取血清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叠加偏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降维,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的VIP值,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并对其参与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共找到14个代谢标志物,模型组的14个代谢标记物的相对峰强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相对峰强度:模型组的亚油酸(1.72±0.60)%和柠檬酸(0.58±0.16)%下降,而花生四烯酸(3.07±0.80)%和丝氨酸(2.78±0.74)%上升;茵陈五苓散干预后,高剂量实验组的琥珀酸(0.43±0.23)%、柠檬酸(2 72±2.02)%、亚油酸(7.44±4.54)%、甘油酸(0.31±0.14)%、肌醇(4.40±3.70)%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剂量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五苓散对ANIT所致的黄疸型肝损伤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途径有关.

  • 茵陈五苓散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蔡小蓉;杨建云;肖炳坤;黄荣清

    茵陈五苓散作为退黄祛湿的经典方剂,一直沿用至今.现代研究表明,茵陈五苓散不仅保肝利胆,而且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抗过敏、抗炎及镇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黄疸、肝炎、高血脂及痛风性关节炎等.为此,本文对茵陈五苓散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 治风药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运用

    作者:伍昌华

    1 古方中治黄疸之中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治湿重于热、小便不利之黄疸,方中桂枝一药两用,既散风寒解太阳之表,又行气内助膀胱气化,使湿热从小便排出,以治黄疸;<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见表证之阳黄,方中麻黄、连翘、桂枝、生姜散风邪、宣郁热.隋唐·孙思邈<千金方>犀角散治急黄,方中升麻升举清阳之气、疏风解毒.清·吴谦等<医宗金鉴>治五疸之方剂,大部分配有风药,如麻黄茵陈醇酒汤治表实黄疸,方中麻黄散风邪;胃疸汤治谷疸,方中防己、秦艽祛风湿,葛根解肌疏风热,陈皮调气;茵陈解醒汤治酒疸虚者,方中葛花解酒,使湿从肌表而透,木香、二皮、三仁调气,神曲疏风透表、消积;栀子大黄汤治酒疸实者,方中淡豆鼓疏风热;黄汗用玉屏风散,方中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肾疸汤中神曲消导、疏风透表.

  •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东生;袁肇凯;陈方平;黄献平;郭志华;肖长江;梁清华

    目的 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个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VSMC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 茵陈五苓散对动AS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退斑块、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肌动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结论 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它可能是通过调整细胞肌动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