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

    作者:陶皛珺

    目的 探讨分析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晚期早产儿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评估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头围体重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以及吸吮与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1.65±0.17)d、(2.27±0.16)d、(1.88±0.15)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2±1.49)d、(3.49±0.11)d、(3.30±0.4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4、5.146、8.239,P=0.000、0.015、0.009);观察组早产儿2周时头围与体重增长分别为(0.76±0.15)cm、(19.50±3.25)g,达到出生体重所用时间(6.69±0.24)d,较对照组的(0.49±0.11)cm、(13.77±2.61)g、(10.61±0.33)d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5、-8.157、10.364,P=0.005、0.007、0.001);观察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6.1%、0.0%、9.1%、3.0%,较对照组的30.3%、18.2%、39.4%、27.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6.600、8.250、7.543,P=0.011、0.012、0.004、0.006).结论 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晚期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胃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甘斌;魏贤;何源;黄杰;易海英;杨树杰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1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根据1周岁时发育商评分(DQ评分)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神经发育异常组,并对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与小于胎龄儿、体重<2500 g、胎儿宫内窘迫、休克、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是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生后早期需加强监护和随访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 晚期早产儿流行病学特点的文献分析

    作者:孔丽萍;余章斌;韩树萍;崔焱

    目的 了解世界范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英文数据库关于晚期早产儿的研究报道,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共有29篇文献纳入研究,现有研究表明,晚期早产儿出生率较高,出生人数逐年增长,主要早产原因有孕妇胎膜早破、各种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等.晚期早产儿易发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低血糖、贫血、体温不稳定等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高.与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治疗花费高且临床转归情况不理想,甚至有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性.结论 晚期早产儿占早产儿比例大,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较足月儿存在更多的临床问题,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的高危人群.

  • 实施喂养管理对晚期早产儿喂养效果的研究

    作者:钱敏;刘艳林;张玲;顾娟;周伟;孙雪

    目的 探讨对晚期早产儿实施喂养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8例晚期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基础上实施喂养管理干预:评估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准确评估是否需要喂养;首次喂养后,每日抚触两次.结果 观察组呕吐次数、腹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天数和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或P<0.05).结论 对晚期早产儿实施喂养管理可以减少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成功率,促进晚期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晚期早产儿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文涛;王丹华;魏珉

    近年来晚期早产儿出生呈上升趋势,成为早产儿中增长快、人数构成多的群体,对晚期早产儿的研究正逐渐形成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晚期早产儿因接近成熟,常被视为足月儿对待,但与足月儿相比,他们有其不同的生理特点,在营养与代谢、疾病易感性、对医疗干预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风险,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有更高的再入院率.本文就晚期早产儿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描述,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管理对策,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 晚期早产儿并发症及护理的研究

    作者:姜桂荣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晚期早产儿护理管理策略.方法 选择2005-2010年菏泽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满34周而不足37周的312例晚期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征象变化,实验室相关检查,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2例晚期早产儿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其中有87例发生了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占27.9%.晚期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5.7%,足月新生儿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772,P<0.05),其余9项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较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4.762,9.720;P <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较足月新生儿易发生临床并发症,应该重视晚期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与治疗策略.

  • 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吕红艳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晚期早产儿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足月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神经发育异常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Logistic 回归性分析,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主要是极低出生体重、产妇文化程度以及低血糖。结论晚期早产儿容易发生不良神经预后,掌握其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确保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分析

    作者:蔡丽梅;何洋;王华;母得志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围生期管理.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3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再采取等距抽样方法,从其余241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中,选取3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逐一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①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入院途径、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大于胎龄(LGA)儿、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宫内或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及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②了解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女患儿所占比例.③研究组35例晚期早产儿患儿的性别、入院日龄、入院途径、出生胎龄、AGA儿与LGA儿、分娩方式、出生医疗机构构成比,以及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伴发疾病或病因、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再入院率.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及途径、早产儿类型、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宫内或生后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011,P=0.002;x2=16.931,P<0.001;x2=31.895,P<0.001;x2=13.473,P=0.001;x2=18.913,P<0.001;x2 =5.927,P=0.019;x2 =8.454,P=0.004).2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头颅血肿发生率、母亲 孕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2.7%(35/276).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9∶1.③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出生胎龄为34+0~36+6周,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15例,重度和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占比例为85.7%(30/35),无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入院日龄≤7d者居多,占60.0%(21/35),此类患儿系产科母婴同室出院后由门、急诊收入新生儿科者,再入院率高达94.3%(33/35).研究组晚期早产儿的出生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所占比例相当,分别占45.7%(16/35)和48.6%(17/35).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伴发疾病或病因中,合并严重感染患儿的占比为17.1%(6/3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11.4%(4/35)、头颅血肿为5.7%(2/3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2.9% (1/35),同时合并上述多种病因为5.7%(2/35),但是仍然有57.1%(20/35)患儿未找到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明确病因.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为40.0% (14/35),换血率亦较高,为62.9%(22/3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重度、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比例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其中患儿为男性、入院日龄≤7d、出生胎龄为35+0~35+6周、AGA儿、自然分娩、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高.临床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规范管理的培训、强化对出院新生儿黄疸监测的力度等围生期管理措施,这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伤残,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晚期早产儿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金林;曾振锚

    晚期早产儿是指妊娠时间为34+(0~7)~36+(6~7)孕周出生的婴儿,在早产儿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具有不同于小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特征.本文就晚期早产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各系统的不成熟性、发病特征和近、远期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围生期医务人员进一步完善对该类高危群体的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 晚期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继勇;段翌;孙莹;单若冰;刘建红;牛世平;初清;朱明哲;董崇娟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中东部地区晚期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例的分布情况及其病死率的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山东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山东省中东部地区7所医院内NICU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诊断为呼吸衰竭的晚期早产儿216例.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原发疾病、临床诊疗方法、结局、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1)共收回调查问卷216份,男女比例为1.3∶1,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各地区不尽相同.(2)平均出生体重为(2660±686)g,小体重1 900 g,大体重3 600 g.合并先天畸形38例,其中6例合并2种以上畸形.先天畸形中,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16例.孕母年龄小18岁,大42岁,平均32岁;分娩方式中经阴顺产和剖宫产例数相当,分别为110例和106例.孕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137例.(3)患儿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征112例、肺部感染和败血症52例.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败血症23例,动脉导管未闭89例,重要脏器出血7例.(4)不同胎龄呼吸衰竭晚期早产儿病死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7.148,P=0.000),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5)影响病死率的因素中,合并先天畸形[OR=2.063,95%CI (1.297,3.264)]、低出生体重[OR=4.335,95%CI(1.636,11.497)]、重要脏器出血[OR =4.598,95% CI(1.370,14.925)]、单用常频机械通气[OR =0.531,95%CI(0.314,0.902)]的呼吸衰竭晚期早产儿死亡风险高.结论 目前山东省中东部地区因各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发生率较低,原发疾病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和重度室息.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治疗时间更长,多种治疗手段的应用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 晚期早产儿的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陈冬梅;何颖;王瑞泉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存在的临床问题.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晚期早产儿508例、足月儿1 51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低体温、呼吸窘迫、暂时性呼吸增快、低血糖、黄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与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低体温(13.4%vs 0)、低血糖(19.9%vs 3.0%)、呼吸窘迫(38.6%vs 10.8%)、暂时性呼吸增快(31.0%vs 13.1%)、颅内出血(5.1%vs 2.3%)、黄疽(55.0%vs 33.0%)及喂养不耐受(52.4%vs 14.2%)的发生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晚期早产儿接受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的比例高于足月儿(P<0.05,P<0.01).晚期早产儿未完成治疗的比例高于足月儿(P<0.01).结论 晚期早产儿比足月儿存在更多的临床问题,是不应被忽视的高危人群.

  • 晚期早产儿校正胎龄足月时潮气呼吸肺功能的观察

    作者:魏东旭;段翌;王焕焕;单若冰

    目的:初步探讨未接受机械通气的晚期早产儿在校正胎龄足月时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且出院时校正胎龄达足月的未接受过机械通气的晚期早产儿(26例),为晚期早产儿组;以同期因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ABO溶血症住院的足月儿为足月儿组(31例);比较两组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其中根据生后体重增长情况进一步将晚期早产儿分为宫外发育迟缓组(13例)与非宫外发育迟缓组(13例),比较两组的达峰时间比( ratio of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and total expiratory time,TPEF/TE)、达峰容积比( ratio of expiratory volume at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and total expiratory volume,VPEF/VE)有无差异;并进行非宫外发育迟缓组患儿出生体重与TPEF/T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监测潮气呼吸肺功能时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晚期早产儿组在校正胎龄足月时体重[(2.39±0.44) kg vs.(3.21±0.43) kg]、身长[(46.51±3.22) cm vs.(50.16±2.14) cm]仍落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晚期早产儿组、足月儿组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晚期早产儿组的TPEF/TE[(41.74±10.94)% vs.(48.17±11.79)%]、VPEF/VE[(42.66±9.66)% vs.(48.31±9.94)%]、达峰容积[(8.02±2.85) ml vs.(10.23±3.56) ml]、每分通气量[(0.76±0.23) L/min vs.(1.00±0.44) L/min]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的TPEF/TE与VPEF/VE均有相关性(足月儿组:r=0.950,P=0.000;晚期早产儿组:r=0.958,P=0.000)。(4)晚期早产儿非宫外发育迟缓组的TPEF/TE、VPEF/VE更接近足月儿组,宫外发育迟缓组TPEF/TE、VPEF/VE均较非宫外发育迟缓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5,-2.109,P=0.011,0.047)。结论未接受机械通气的晚期早产儿在校正胎龄足月时气道(尤其是小气道)的阻力仍高于足月儿。宫外发育迟缓对晚期早产儿的气道阻力有影响。

  • 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研究

    作者:程可萍;杨爱娟;胡源;朱东波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并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1例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和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75例(足月对照组),于生后1、2、3d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2组新生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生后第1天,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均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晚期早产儿组均高于足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晚期早产儿组的潮气量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仍比足月对照组高(P<0.05).至生后第3天,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间,分钟通气量第1天较第2天低,呼吸频率比第2天快(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比第2天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 龄> 34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与足月儿几乎一样,但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早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也较明显.加强晚期早产儿呼吸道管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晚期早产儿呼吸监护的重要手段.

  • 选择性剖宫产与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倩倩

    晚期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和足月儿相比有更高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随着选择性剖宫产率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增加,选择性剖宫产和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临床资料显示,选择性剖宫产会导致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主要因为肺液排除延迟,吸收不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稀释,达不到生物学效应,肺泡萎陷.与早期早产儿相比,晚期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症状出现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效果不理想,如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对于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应尽可能经阴道分娩,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应早期诊断、及时救治.

  • 母乳喂养改善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艳艳;沈德新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改善及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胎龄34~36周”晚期早产儿106例,母乳喂养53例为母乳组,早产儿配方乳喂养53例为配方乳组.比较两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实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出院时间.结果:母乳组呕吐、胃潴留及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配方乳组(P<0.05);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母乳组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配方乳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低;母乳喂养能更好地促进晚期早产儿建立全肠道营养,更快恢复体质量,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 晚期早产儿喂养方式对体重增长及排便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霖;钱嬿;曹诗燕;袁静;蒋瑾瑾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晚期早产儿体重增长及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早产儿240例,根据婴儿6周龄时的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54例、配方奶喂养组96例和混合喂养组90例.出生后6周门诊随访,记录体重增长情况、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和颜色及胃肠道反应,比较各组体重增长和排便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出生后6周体重增长、平均每天体重增长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大便颜色多为黄色,分别占87.0%和92.2%,均非常显著高于配方奶喂养组的60.4% (P<0.01);两组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配方奶喂养组大便颜色为褐色者占29.2%,非常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的5.6%和混合喂养组的8.9%(P<0.01).母乳喂养组大便性状以糊状软便为主,占50.0%,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的35.6% (P<0.05),非常显著高于配方奶喂养组的21.9%(P<0.01).母乳喂养组溢乳占13.0%,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的29.2%(P<0.05);与混合喂养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母乳喂养组排便次数与配方奶喂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混合喂养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喂养方式均可满足晚期早产儿体格发育需求,但母乳喂养婴儿在大便颜色和大便性状等方面优于配方奶喂养婴儿,且溢乳少,患儿更易耐受.

  • 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 RDS 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峻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新生儿科住院的 RDS 患儿共106例,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4周)62例和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34周)44例,回顾分析其特点。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绒毛膜羊膜炎、妊娠期糖尿病是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 RDS 的高危因素(P<0.05);与早产儿组相比,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 RDS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效果相对较差(P>0.05),需要机械通气比例高(P<0.05);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 RDS 更易并发气胸(P<0.05)。结论①选择性剖宫产和绒毛膜羊膜炎、妊娠期糖尿病是晚期早产儿/足月儿 RDS 的高危因素;②晚期早产儿/足月儿 RDS 症状更危重,气胸发生率高。

  • 晚期早产儿母体因素分析

    作者:张嫚嫚

    晚期早产儿是指34周≤胎龄<37周、更接近成熟足月的新生儿[1],晚期早产儿发生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低于早期早产儿,但他们尚处于生长发育不成熟阶段,患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因此近年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晚期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据报道,晚期早产儿入住NICU率、剖腹产率、双胎、呼吸困难、鼻塞CPAP或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暂停、需要光疗的黄疸、低血糖、感染、喂养困难以及静脉营养率明显高于足月儿.

  • 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随机对比分析

    作者:周世林;胡朝辉;陈佳;丁宇星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中选取8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出生后单纯行机械通气与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出生6h之内采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死率、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给氧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92.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及围生期临床问题分析

    作者:柳锡永;徐兰飞;金志彪;吴燕;季留青

    目的:了解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及其围生期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并将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围生期临床问题。结果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为8.15%,占全部早产儿的82.34%。晚期早产儿组男孩比例、出生体质量<2500 g的新生儿比例、出生时窒息发生率、出生后新生儿科住院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1)。转入新生儿科的晚期早产儿组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贫血、喂养不耐受、感染、暂时性呼吸增快、呼吸窘迫、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以及辅助通气的使用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发生率较高,比足月儿有更高的新生儿科住院率和更多的围生期问题,应重视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管理。

14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