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应用

    作者:詹超明;徐豪志;占永红;徐汉云;刘辉辉;沈云霞;黄娟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及静脉营养时间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40例)与静脉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静脉营养时间、胆红素浓度及胎便排尽时间.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体质量增长快、静脉营养时间及胎便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胆红素浓度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早产儿生后7天内微量喂养母乳或稀释早产配方奶,包括经口喂养、用滴管及胃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而消化功能差.溢奶、呕吐、腹胀等造成喂养困难.为此收治的早产儿多为静脉营养,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加强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改善早产儿营养及预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尽早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体质量增长快,缩短静脉营养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胃肠道成熟,改善预后.

  • 不同喂养方式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危重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

    作者:云忠明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危重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危重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非营养性吸吮,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而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常规喂养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黄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儿出生后90 d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胎便排泄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周内每日体重增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喂养第7、14天,两组患者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分别为6.38%、8.51%,均低于对照组的21.28%、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90 d,观察组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危重早产儿的喂养耐受程度,加快喂养进程并促进其胃肠功能完善,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作者:何涓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吞咽、吸吮开始时间,喂滞留的奶量,喂养不耐受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减少喂养问题,改善营养状况,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早产儿微量喂养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芳芳;王金仙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量喂养组,每组30例,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4~26天开始微量喂养并静脉联合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至病情较稳定后再开始喂养,胃肠喂养开始时间早为2天。观察两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炎等。结果: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喂养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完全胃肠喂养所需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

  • 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

    作者:陶皛珺

    目的 探讨分析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晚期早产儿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评估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头围体重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以及吸吮与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1.65±0.17)d、(2.27±0.16)d、(1.88±0.15)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2±1.49)d、(3.49±0.11)d、(3.30±0.4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4、5.146、8.239,P=0.000、0.015、0.009);观察组早产儿2周时头围与体重增长分别为(0.76±0.15)cm、(19.50±3.25)g,达到出生体重所用时间(6.69±0.24)d,较对照组的(0.49±0.11)cm、(13.77±2.61)g、(10.61±0.33)d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5、-8.157、10.364,P=0.005、0.007、0.001);观察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6.1%、0.0%、9.1%、3.0%,较对照组的30.3%、18.2%、39.4%、27.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6.600、8.250、7.543,P=0.011、0.012、0.004、0.006).结论 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晚期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胃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月彦;彭君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微量喂养,对照组30例传统喂养.观察胎粪排出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天数、腹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住院日短.结论:微量喂养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肠道并发症,改善喂养的耐受性,促进胃肠道成熟.

    关键词: 微量喂养 早产儿
  •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喜清;罗孝华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方法:出生后24小时内按早产儿体重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实行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并伴以奶前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两组从6个指标做为观察项目,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激活早产儿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不耐受,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减轻黄疸,增加体重,减少住院天数.

  • 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观察对危重早产儿伴胃肠功能障碍早期使用微量喂养和益生菌补充的疗效

    作者:吕晓丹;张丹;谢映梅;张莉;刘巧红

    目的 探究对于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型早产儿在早期进行微量喂养以及补充益生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救治的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型早产儿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时间里开始喂养,研究组患儿则在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的同时补充适量的益生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患儿出生后1d里两组患者的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出生后7d和14 d研究组患儿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上研究组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合并征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儿的发病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危重早产患儿在早期给予合理的微量喂养及适量补充益生菌可很好的促进患儿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有效控制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思连康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曾双志;杨佩;江欣

    目的 对比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早产儿依据喂养方式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EC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以3.08%的NEC发生率远不及对照组14.09%高(P<0.05);两组出生后第1天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d与14 d后此两项水平差异显著(P<0.05);组间感染、贫血、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可有效预防其NEC的发病,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何蓉;严洁;肖志辉

    目的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VLBWI根据喂养时机和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和体格发育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胀、胃出血、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5.4%vs.24%,5.4% vs.22.5%,3.6% vs.20%);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缩短及足量肠内喂养的日龄明显缩短[(10.4±4.0)d vs.(12.7±5.3)d,50(10,75)h vs.64(40,86)h,(28.7±13.7)d vs.(34.6±14.2)d]。观察组生后第7、14天的奶量和第7天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45.9(14.4,64.4)ml· kg -1· d-1 vs.27.8(0,56.6)ml· kg-1· d-1,73.6(55.2,114.7)ml· kg-1· d-1 vs.48.5(30.6,89.7)ml· kg-1· d-1,(1361±163)g vs.(1287±168)g,P<0.05]。两组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日龄、体重下降的百分比、出院时体重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低体重日龄、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3(2,5)d vs.5(3,7) d,(41.9±12.8)d vs.(48.1±16.0)d,P<0.05]。两组出生时小于胎龄儿(SGA)与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组出院时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出生时SGA的比例(70%vs.40%,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和并发症。

  • 危重新生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

    作者:邵肖梅

    尽管NICU的危重新生儿具有一个有功能的胃肠系统,但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或早产,经口喂养常被禁忌.不过,在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因为乳汁是对胃肠道发育惟一的调控因素.饥饿可以导致胃肠道的萎缩性改变,如微绒毛变短、黏膜变薄和胃、胰腺及肠道的重量减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增加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刺激胃肠动力.肠内营养的其他有益影响还包括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淤积、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和减少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等.肠内喂养,特别是微量喂养,还可改善胃肠道血流和维持分泌型IgA在胆汁中的正常浓度,从而改善黏膜的免疫功能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危险.但是,肠内喂养也有一些不利的后果,NICU的医护人员,应当正确掌握针对危重新生儿提供佳的营养支持和安全的肠内喂养的知识和技能[1].

  • 早期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安玲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耐受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接受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比较两者在生长发育、胃肠不耐受、生化指标和血清胃泌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喂养组的早产儿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拔胃管时间、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降低(P<0.05),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胃泌素分泌随着出生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喂养前胃泌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微量喂养组早产儿胃泌素水平增加速度及浓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牛长发育,增加胃泌素分泌,适合临床应用.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邓见玲;陈凯鹏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有效性. 方法 12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及治疗组(n=63),对照组给予微量喂养,治疗组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情况. 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NEC9例,治疗组63例,发生NEC2例. 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NEC的发生,补充益生菌能降低早产儿的NEC发生率及NEC的病情,两者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

  • 早期微量喂养与红霉素合用对新生儿窒息的探讨

    作者:林丽君;蔡玲芳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与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对照组34例,给与常规喂养.结果 两组未发生一例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治疗组促进胃肠道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少剂量红霉素与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缩短到达足量喂养时间,减轻胆红素水平,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胃肠动力剂红霉素合用安全有效的.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郭景华;龙文香;尤金英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5),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为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总胆红素水平及喂养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及总胆红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每天呕吐次数>3次、胃潴留>30%奶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强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早产儿早期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的对比研究

    作者:娄莹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NEC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2011年6~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母乳微量喂养,对照组为配方奶微量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周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体重增长速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 < 0.05).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早期给予母乳微量喂养可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 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4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婕芸

    目的 观察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8 例VLBW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全部给予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对照组均给予全静脉营养(TPN).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浆蛋白、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变化等指标.结果在喂养7 d之后,两组VLBW比较发现血钙、锌、铁、血清蛋白、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血尿素氮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中,钾和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VLBW取得的效果更为满意.

  • 早期肠内母乳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龙春根;杨欢秀;钟艳玲;郭宗荣;陈雯;郭福玉;邹鹏飞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母乳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耐受情况的影响,为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出生2h后开始喂养,对照组在出生24h后开始喂养.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 实验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为(8.2±2.5)d,黄疸消退时间为(8.1±1.5)d,住院时间为(28.5±3.6)d,喂养不耐受5例,与对照组[(9.7±3.0)d、(10.3±2.3)d、(36.5±6.5)d、1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安全性高.

  • 非营养性吸吮伴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血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腹胀、呕吐,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奶2例,呕吐咖啡色样物1例,腹胀4例。结论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并且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