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应用

    作者:詹超明;徐豪志;占永红;徐汉云;刘辉辉;沈云霞;黄娟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及静脉营养时间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40例)与静脉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静脉营养时间、胆红素浓度及胎便排尽时间.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体质量增长快、静脉营养时间及胎便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胆红素浓度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早产儿生后7天内微量喂养母乳或稀释早产配方奶,包括经口喂养、用滴管及胃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而消化功能差.溢奶、呕吐、腹胀等造成喂养困难.为此收治的早产儿多为静脉营养,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加强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改善早产儿营养及预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够尽早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体质量增长快,缩短静脉营养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胃肠道成熟,改善预后.

  •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护理体会

    作者:刘淑娟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低出体重儿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1].我科新生儿病房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低出生体重儿46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危重足月儿胃肠喂养方式与胃肠损伤发生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立品

    目的 探讨危重足月儿早期胃肠喂养方式与胃肠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儿科住院的86例危重足月儿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按需喂养组两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危重足月儿胃肠损害的情况.结果 ①微量喂养组患儿胃肠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患儿(P<0.05).②生后24h惠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后24~48h胃肠损害发生率(P<0.05).③极危重组惠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危重组患儿(P<0.05).结论 危重足月儿出生后不宜过早按需喂养,生后24h内尤应慎重,提倡出生后6h给予稀释成1:1配方奶开始,微量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缓慢增加喂奶量,生后48~72h逐渐过渡至全奶,减少胃肠损伤的发生.

  • 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孟慧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情况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32例早产儿,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情况及原因。结果32例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情况为呕吐8例、腹胀7例、排空慢9例、吸入综合征4例、低血糖3例、胃管异常1例。结论喂养早产儿是一个繁琐、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采取较佳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早生儿的生活质量及喂养成功率。

  • 早产儿胃肠喂养临床分析

    作者:陈坚;蒋智勇;张俊然;莫坚;孟粤茂;王玲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方法对我院NICU室2001年8月~2004年8月住院的24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结果47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1 9.6%,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胃内咖啡样物、胎粪排出延迟和奶量不能完成等.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体重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若早产儿生命征平稳,在出生后6天内应尽可能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且能很好地耐受胃肠喂养.

  • 危重病人胃肠喂养安全的护理

    作者:孙丹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策略对危重病人胃肠喂养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10名需行肠胃喂养的危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110例患者随机按1:1的的分组方式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105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肠胃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喂养管阻塞、腹泻及微生物污染等并发症情况,并将所得结果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试验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病人给予肠胃喂养安全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脑血管病人鼻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曹秀丽;廉秀岩;郭玉玲;赵新华;徐海波

    鼻管饲食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 昏迷、神志不清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通过胃肠喂养,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通过生理和免疫调节,维持肠黏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和减轻高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耐受能力;注入口服药,保证治疗,减少并发症.

  • 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方式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琰玉;冯富忠;刘克苗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后血胃泌素水平及对胃肠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5例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应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其生后12h内(开奶前)及d7空腹血胃泌素水平,并观察不同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较晚期微量喂养组生后d7血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体重增长良好.结论:早产儿消化道机能能适应胃肠道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能很好的耐受喂养.

  • 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观察

    作者:谢玉香

    目的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护理分析,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其中52例为胃肠喂养不耐受者,余38例为耐受者,两组患者在开奶日龄、住院天数及达足量喂养日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中可见不耐受组胎龄低于耐受组,住院天数及足量喂养日龄显着高于耐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合理的喂养方式能够提高患儿耐受情况,而胎龄小及开奶日龄是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危险因素.

  • 早产儿肠道内喂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启梅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2 500 g,身长≤47 cm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弱,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1],另外,足月新生儿具有相对成熟的胃肠动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不成熟[2].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胃肠道喂养的建立有许多困难,通常需要管道鼻饲,甚至肠道外全静脉营养[1].早产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要量高,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因此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长期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早产儿肠道内喂养一些常见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喂养方式的观察

    作者:宋国芳

    新生儿期为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止,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在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中,出现很多典型的新生儿黄疸,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在护理和观察中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针对这一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与治疗的措施,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 急性脑血管病的胃肠障碍与喂养

    作者:代桂兰;代景兰

    急性脑血管病人如能早期通过胃肠得到营养,对于加速病人的康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种病人多合并有胃肠障碍,喂养不当,反可加重病情.现将自1996年来我们观察的32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胃肠喂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莉;丁晚玲;郭永琴

    早产儿在临床上抢救成功之一是喂养问题,一般采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后如何尽快平稳过渡至经胃肠喂养,提高早产儿的成活质量,是每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为改善早产儿营养,提高生存质量,我科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进展

    作者:高翔羽;魏兆君

    在美国,2000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VLBWI)的发生率约为1.4%.由于早产和低体重,VLBWI生后即刻的母乳喂养较少能成功,而胃肠喂养也不易耐受,大多需要长期的胃肠外营养和抗生素的运用[1,2],由于①VLBWI外周静脉纤细、发育不完善,故穿刺较困难且易外渗;②反复头皮静脉的穿刺增加了对VLBWI的干扰,增加了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③外周静脉不能耐受较高的输液浓度及较长的输液时间,限制了静脉营养应用的浓度及时间,因此,只有中心静脉插管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众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无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应用的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置管方式[3,4].PICC就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Camara等[5]认为PICC能提供长期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对于不能耐受胃肠营养而需静脉营养的VLBWI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给药方法.本文就近年来PICC在VLBWI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 基于根因分析的个性化喂养护理在新生儿胃肠喂养呕吐误吸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蔺鲁

    目的:观察基于根因分析的个性化喂养护理在新生儿胃肠喂养呕吐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个性化喂养护理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和实施后(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出生并行胃肠喂养的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护理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喂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基于根因分析的个性化喂养护理,对两组观察对象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干预后的正确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干预后呕吐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肠喂养的新生儿及其母亲施以基于根因分析的个性化喂养护理,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呕吐误吸预防性措施的知信行水平,有效降低胃肠喂养新生儿发生呕吐误吸的可能。

  • 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护理

    作者:陈小霞

    近几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在活产婴儿的发生率为5.68%[1].由于早产和低体重生后即刻母乳喂养较少能成功,而胃肠喂养也不易耐受,大多需要长期的胃肠外营养和应用抗生素.

  • 脐静脉置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影响

    作者:李海燕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胃肠喂养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47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脐静脉导管置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7例入院后即给予脐静脉置管;对照组231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脐静脉置管均操作一次进入血管,导管平均置留时间(9.10±2.74) d;两组患儿的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及低血糖持续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开始经胃肠喂养时间、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排空时间以及腹胀、呕吐、NEC等合并症发生率方面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路,提高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并症的发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胃肠喂养方面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早产儿不同食物早期微量管饲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英;卢中朝;张朝勇;陈振

    目的 观察早产儿不同食物早期微量管饲时促胃液素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方法 将3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糖水组、牛奶组,分别管饲5%葡萄糖和早产儿奶,每次喂养2 ml/kg,q3h,每12h增加1 ml/kg,同时予静脉营养.糖水组喂养3 d后逐渐添加早产儿奶.分别于喂养前、喂养后d 1、d 3、d 7测空腹血促胃液素(gastrin,Gas),比较血促胃液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 血Gas:糖水组加奶前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牛奶组逐日增高,同时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增高(P<0.05).喂养不耐受率: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降低(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牛奶组明显短于糖水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管饲时,奶汁能更好地促进Gas分泌,促进胃肠道成熟.

  • 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耐受情况的影响

    作者:陈舒清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出生24 h后开始给予静脉营养,观察组出生后2~10h内进行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比较喂养15 d后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胃肠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喂养15 d后,观察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开始回升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留院时间、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胃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经胃肠道微量母乳喂养,可尽早达到胃肠道营养需求,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留院时间,且耐受率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作者:李芳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1 h内体重不足1 500 g的新生儿,大部分为未成熟儿[1].目前,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 VLBWI存活率也大大提高,胃肠喂养对VLBWI的存活和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引起了医学界广泛重视.但由于VLBWI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在给VLBWI进行胃肠内喂养时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VLBWI喂养的耐受性.现将近年来护理干预在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