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癌伴脾转移患者一例

    作者:吴晓华;韦烨

    女性患者,56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腹痛3个月”于2013年7月入院。专科查体: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肛门指检:直肠黏膜光滑,未触及肿块。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距离25 cm处见一大小约0.5 cm ×0.5 cm的息肉,亚蒂,进镜约70 cm横结肠近脾曲处见一环状结节状肿物,致肠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提示:25 cm处为息肉,70 cm处为腺癌。腹部CT示:结肠脾曲癌,侵及浆膜面,肠周见稍大淋巴结;部分横结肠管壁增厚水肿;肝囊肿;左肾囊肿;盆腔少量积液,脾脏未见明显病变。 CEA 为39.1 ng/ml。患者于2013年7月30日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情况:无腹水,肝脏未见异常。腹盆腔、大网膜,脾脏未见转移结节,横结肠近脾曲扪及6 cm质硬缩窄型肿块,占肠腔一周,累及全层和周围组织。术中诊断为横结肠脾曲癌伴不全肠梗阻。术后病理为溃疡型腺癌,分化II~III级,癌组织浸润肠壁浆膜层,两切缘未见癌组织累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8),肠旁淋巴结(1/15),另见癌结节2枚。术后病理分期pT3 N2 M0。该患术后恢复良好, CEA值恢复正常。第14天开始接受奥沙利铂加5-FU加亚叶酸钙方案(mfolfox6)辅助化疗。其后一直在我院门诊接受化疗。在术后化疗过程中发现CEA值升高,术后3个月於2013年10月测CEA值为31.55 ng/ml,随后复查均波动于30~40 ng/ml,2013年11月在我院行PET-CT示:左半结肠癌术后,脾脏糖代谢增高的稍高密度灶,考虑转移可能(图1),其他部分未发现转移灶。经过多学科讨论( CRCMDT )后于2013年11月20日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无腹水,左上腹有原手术粘连,肝脏未及转移结节,脾脏正常大小,仅在脾下极触及2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尚清。结合术前检查术中诊断为结肠癌术后、脾占位、脾转移可能。脾切除术后标本剖验示:病灶为淡黄白色,有7个可见病灶,同周围界限尚清,无坏死(图2)。术后病理:(脾脏)腺癌(7个病灶散布于脾脏各个部位,下极稍多),分化II~III级,伴坏死。结合病史,符合结肠腺癌脾脏转移。该患术后CEA值恢复到正常水平。鉴于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肿瘤出现转移,CRCMDT也将脾切除术后的化疗方案更改为伊立替康加5-FU 加亚叶酸钙方案( FOLFIRI )化疗12周期,目前第二次术后5月,接受FOLFIRI化疗9周期,随访无临床不适症状,复查胸腹部CT未发现远处癌转移。肿瘤标志物CEA值在正常范围。

  • 小肝癌孤立性脾转移并肝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世宽;毛伟征;杨金镛

    病人,男,51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伴发热24d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05/67.5 mmHg,皮肤粘膜无黄疸,腹平软,肝未触及,脾肋下7cm,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血象正常,肝炎五项指标检查均阴性,AFP>400ng/ml.CT(外院):肝第Ⅳ段5cm×3cm不规则低密度区,点状强化,脾16cm×15 cm×9cm,其内大小不等密度灶,左肾向下推移.MRI:肝第Ⅳ段见5.2cm×5.6 cm×6.0 cm长T1、T2及高质子密度异常信号,脾脏明显增大,呈混杂T1、混杂T2异常信号.彩超:肝第Ⅵ段2.5 cm×2cm低回声不规则肿块,第Ⅳ段6cm×5.7 cm略强回声肿块,回声不均,Doppler显示周边血管绕行,内血流较丰富,脾17 cm×10 cm,略强不均回声.入院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及酶学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未见异常.

  • 卵巢癌孤立性脾脏转移五例

    作者:谢红芳;戴树龙

    恶性肿瘤一般较少发生脾转移。文献报道,根据解剖学发现及病理学诊断,其发生率大约在2.5%~7.2%之间[1],原发灶主要为肺、乳腺及胃等组织。卵巢癌发生脾转移并不少见,但往往会伴有腹膜种植及多脏器广泛浸润。卵巢癌发生孤立性脾转移的患者非常罕见。查阅文献目前国外相关报道不足30例,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对2008年至今我科收治的5例卵巢癌孤立性脾脏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小结。

  • 绒毛膜癌脾转移三例

    作者:杨荣华;吕民生;梅建民;聂洪峰

    我科自1996年8至2001年1月共诊断绒毛膜癌脾转移3例,报告如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1、55、66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射,无其他伴随症状.3例病人均有足月分娩史,无流产史.

  • 圆梦志愿者康复之路越走越宽--我的康复回归路

    作者:张波

    我叫张波,是一名癌症患者。1998年卵巢癌Ⅲ期,2001年卵巢癌脾转移,2002年乳腺浸润导管癌,2013年乳腺浸润小叶癌。从1998年起,我做了4次癌症手术,四轮25次化疗,两轮65次放疗。至今18年了,我现在依然精神抖擞,快乐地生活。

  • 肺鳞癌脾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魏博;王天佑;龚民

    患者男,47岁,因刺激性咳嗽1个月于2003年4月15日入院.查体:右肺上叶呼吸音减低,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检查及CT提示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上叶开口处菜花样肿物,活检病理报告"鳞癌".脱氧葡萄糖复合线路断层显像示右肺上叶近肺门处及左上腹恶性病灶,进一步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类圆形不均匀低密度结节灶.入院诊断: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脾转移.给"紫杉醇"加"卡帕"方案化疗2个疗程,病灶有所缩小,现为治疗后4个月,存活.

  • 免疫抑制剂FK506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肿瘤生长和脾转移的影响

    作者:黄文革;包维民;唐映梅;刘慰华;郭芬芬

    目的 观察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中不同FK506剂量下肿瘤的大小和侵润以及脾脏转移情况,用以评价FK506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情况.方法在Wistar大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细胞株成瘤的癌组织块以构建转移性肝癌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FK506低剂量组(0.5 mg/kg*d),正常剂量组(1.0 mg/kg*d)和空白对照组,测量肿瘤大小,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7、14、21 d脾脏转移发生率和中位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14、21天两个剂量组肝癌体积明显增大(P<0.05);同时也出现了脾转移,第14天FK506各组转移中位数均不同.根据病理组织学,各组脾转移的发生率没有明显性差异.结论用药早期,脾脏还存在免疫功能,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压制抗肿瘤效应.低剂量FK506也许有利于减少癌症脾转移,仍需进一步的探讨FK506低剂量长期使用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关键词: 肝癌 FK506 大鼠 脾转移
  • 降结肠癌脾转移1例报告

    作者:赵中泽;张东宝;徐惠绵;张颖

    肿瘤转移对于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肿瘤转移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脾脏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尤其是癌的转移率更低[1].

    关键词: 降结肠癌 脾转移
  • 脾转移性肿瘤2例

    作者:张锡忠;周雷

    病例1 患者男性,47岁.因大便带血2个月于1994年9月21日入院.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查体:直肠指诊,进指6 cm处右后壁触及一4 cm×3 cm大小菜花样肿物,质硬,触痛,尚能推动,指套染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有一3 cm×3 cm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探查肝脏、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未见可疑性转移灶;脾脏下极见一3.5×3 cm大小肿物,质硬,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脾中分化腺癌结节,证实为直肠脾转移.

  • 卵巢癌术后脾转移超声表现1例

    作者:姜宏;刘瑞华

    患者女,59岁.3年前因卵巢低分化浆液性腺癌(Ⅲb)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发现阑尾系膜及大网膜内转移性腺癌,多次化疗辅助治疗.近日定期复诊时发现糖蛋白125(CA125)明显升高(217 U/ml).遂行胸片、盆腔MR、全身骨显像及颅脑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肝、胆、胰、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脾体积增大,实质内测及多枚大小不等包块,大者约4.5cm×4.3cm×4.2 cm,边界不清晰、毛糙,与脾实质分界欠清,包块内回声不均质、稍强,后方回声似有增强,部分包块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示点、条状血流信号(图1).

  •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

    作者:李建玲;崔国亭

    近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对1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报告12例均系住院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7~35岁.有腹水者3例伴体重减轻者7例.12例脾脏均有不同程度肿大. 1.2 方法:①在B超引导下用12号心内注射针穿刺抽吸,穿刺针接20ml或50ml消毒干燥注射器,抽吸时注射器应成负压,注射器内见有红色组织即停止抽吸拔针,涂片送病理学检查.②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或右卧位.③穿刺前3d维生素K3 20mg静滴,检查出凝血时间,穿刺者前一餐禁食. 2 结果与讨论本组12例穿刺抽吸结果为:肝癌脾转移4例,胃癌脾转移3例,肺癌脾转移2例,肾癌脾转移1例,直肠癌脾转移1例,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 传统认为脾脏为人体"血库",组织脆,易出血,故脾脏穿刺临床开展较少.脾脏占位性病临床少见.病灶较小(一般在2.0cm左右),故B超定性有一定困难.脾脏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我们体会脾脏穿刺抽吸是安全的.为预防穿刺抽吸后出血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②穿刺操作者要熟练,进针的方法.角度要准确,进针后不应上下左右变换进针角度,位置,以免过多损伤脾脏组织,要求一次进针到达占位处,整个抽吸过程要在5~15s内完成,避免造成出血.③穿刺后局部消毒加压包扎,加压沙袋(500~1000g重);④穿刺抽吸后卧床8h,每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并再给维生素K3 20mg静滴一次.

  • 原发性肝脏血管内皮肉瘤伴脾转移1例报告

    作者:杜渐;曹默默;罗海峰;谭广

    原发性肝脏血管内皮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平均为200例/年,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2%,占成人软组织肉瘤2% ~ 3%.病人一般无典型临床表现,可有腹痛、消瘦、黄疸、贫血等[1],极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PHA伴脾转移病例.1 病历简介病人女性,36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于2014-12-18入院.入院查体:神清,轻度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明确包块,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kg.

  • 右半结肠癌脾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王刚;周井荣;陆峰;邱磊;张海军;邵华;苗永昌

    结肠癌孤立性脾转移,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发生脾转移时,肿瘤已经广泛转移[1].孤立性脾转移一般常见于肺癌、黑色素瘤、妇科肿瘤2],其发生率在所有转移瘤中小于1%,结肠癌发生孤立脾转移更是少见[1..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1例右半结肠癌脾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转移
  • 肝癌并发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脾转移1例

    作者:欧大联;李毅芳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上腹胀2月余于2004年3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颧部毛细血管扩张,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稍紧,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扪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

  • 原发性肝癌脾脏转移2例

    作者:杨友华;张爱农

    1 病例简介例1,患者男性,32岁,以发现上腹部包块10d为主诉于1994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血吸虫病史15年,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关键词: 肝癌 脾转移
  • 脾动脉栓塞材料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永能;包颜明;赵卫;胡正琴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明胶海绵、00000号真丝线段和碘油对39例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以及肝癌并脾脏转移灶的病人分别行脾动脉主干栓塞、部分脾实质栓塞;对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周围血常现及脾脏大小进行对比.结果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术后病人出血立即停止;明胶海绵或00000号真丝线段均用于部分脾小动脉栓塞治疗脾亢的病人,术后病人外周血常现改善明显,脾脏回缩,临床症状改善;碘油化疗药乳剂行部分脾实质栓塞治疗伴有脾脏转移灶的病人,碘油在脾实质及转移灶内存留.结论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对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有明显的止血作用;00000号真丝线段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病人,副反应较明胶海绵为小.碘油适用于同时有脾转移灶的病人.

  • 直肠癌脾转移一例

    作者:王如然

    患者女 , 56岁 . 因便后滴血 , 消瘦 1个月于 2001年 5月 6日入院 . 无慢性结肠炎、痔等病史 . 无发热、里急后重、脓性便、腹部疼痛及其它不适 . 查体 : 生命体征正常 . 体质消瘦 , 轻度贫血貌 .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心肺未见异常 . 腹平软 , 无压痛 , 肝脾肋下未触及 , 腹部无叩击痛 , 移动性浊音阴性 . 直肠指诊 : 距肛门 8 cm直肠的左前壁可触及一 4 cm× 3 cm肿物 , 活动度较好 , 无触痛 , 质韧 , 指套带血 . 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 . 术前全身检查中发现脾脏有一 4 cm× 3 cm的实性占位病变 . 术中探查盆腔、腹主动脉旁及肝脏均无可疑转移病灶 , 脾脏中下极见 4 cm× 5 cm肿物 , 未侵及浆膜 . 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 . 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脾转移 .

  • 卵巢癌脾转移1例报告

    作者:余建中;李波

    患者,女,60岁.因卵巢癌于1996年7月在我院行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病理诊断为低分化卵巢浆液细胞乳头状癌,术后行联合化疗,定期随访,效果满意.于2003年5月来我院复查,B超检查示脾脏有一2.5 cm×2.5 cm×5 cm大占位病变.故行剖腹探查及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未见转移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孤立性转移性浆液细胞乳头状腺癌,系卵巢癌脾转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0 d后痊愈出院.

  •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贾晓娟(综述);张国楠(审校)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生殖器官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极易发生转移,其中卵巢癌的脾脏转移临床相对少见,常作为多器官转移的一部分被发现。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不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将从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卵巢癌脾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卵巢癌术后脾转移1例

    作者:袁崇德;覃宁嘉;王在国

    脾转移癌十分少见,国内文献1949年~2000年仅见38例报告[1].作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卵巢癌 脾转移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